一种玻璃转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74260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一种玻璃转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玻璃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玻璃具有表面晶莹光洁、透光、隔声、保温、耐磨、耐气候变化、材质稳定等优点。它是以石英砂、砂岩或石英岩、石灰石、长石、白云石及纯碱等为主要原料,经粉碎、筛分、配料、高温熔融、成型、退火、冷却、加工等工序制成。现代玻璃生产、加工行业,所生产或加工的玻璃的面积越来越大,重量也越来越重,生产效率越来越高,成品速度也越来越快;玻璃制造及玻璃深加工业在玻璃的制造或加工过程当中,经常要对玻璃进行转向以便于收片或加工。现有的对玻璃的移动主要靠人力去搬运,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因玻璃比较脆弱,极易对玻璃造成划伤,同时,对不同形状的玻璃打磨转向,需要选择不同的设备,玻璃大都是长方形的,由于对接传输玻璃的接口大小、高度等一系列不同,则需要实现玻璃传输的方向也就不同。现有的传输玻璃方向单一,对于能实现玻璃从宽边传输转向窄边传输的装置也是缺少的,这样对生产效率产生了一定影响,进而制约了生产自动化。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故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省时省力、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的玻璃转向装置。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玻璃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台架,输送台架上按输送方向依次设有用于将玻璃送入的第一辊组、用于将玻璃转向的第二辊组和用于将转向后玻璃送出的第三辊组;该第一辊组由若干根与输送台架的侧边垂直的第一输送辊组成;第二辊组由若干根渐变转向辊组成;渐变转向辊与输送台架的侧边的夹角按输送方向依次变小,其渐变范围为90°-50°;第三辊组由若干根与输送台架的侧边垂直的第二输送辊组成;输送台架的一侧设置有用于玻璃转向的调整装置,该调整装置布设于若干根渐变转向辊的中间;输送台架的一侧设有若干与输送台架侧边平行的挡边轮,挡边轮位于第二辊组和第三辊组侧边之间,与调整装置相抵。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调整装置包括调整支架、布设于调整支架上的与玻璃配合的两个转向摩擦轮,两个转向摩擦轮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调整支架布设于输送台架的上端,调整支架与输送台架可拆卸连接。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转向摩擦轮的高度为挡边轮高度的2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若干挡边轮的长度大于玻璃的长度。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调整支架上设有用于调节两个转向摩擦轮间距的调节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输送辊上设置有若干第一滚轮,相邻的第一输送辊上的第一滚轮平行或交错布设;渐变转向辊上设置有若干第二滚轮,相邻的渐变转向辊上的第二滚轮平行或交错布设;第二输送辊上设置有若干第三滚轮,相邻的第二输送辊上的第三滚轮平行或交错布设;第一滚轮、第二滚轮和第三滚轮的高度一致,与输送台架的高度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滚轮、第二滚轮、第三滚轮和挡边轮的辊面上套有聚氨酯O型带。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辊组最后一个第一输送辊之间的距离不少于玻璃在其运动方向上的长度。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平稳实现玻璃从窄边传输转向宽边传输的运动;通过第一辊组输送玻璃,玻璃通过第二辊组使得玻璃转向旋转,以及和转向摩擦轮配合使用使玻璃自动转向,直线前进,其设计合理,使用方便,能使玻璃自动翻转方向,适用于自动化生产线;同时,该自动转向装置代替了传统中的人工操作,不仅省时省力,而且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避免了人工伤害。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A-A剖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B向剖视图。图中附图标记:输送台架1,第一输送辊2,渐变转向辊3,第二输送辊4,玻璃5,挡边轮6,调整支架7,转向摩擦轮8,第一滚轮9,第二滚轮10,第三滚轮11,调节槽1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实施例:如图1-3所示,一种玻璃的转向装置,包括输送台架1,输送台架1上按输送方向依次设有用于将玻璃5送入的第一辊组、用于将玻璃5转向的第二辊组和用于将转向后玻璃5送出的第三辊组;该第一辊组由若干根与输送台架1的侧边垂直的第一输送辊2组成;第二辊组由若干根渐变转向辊3组成;渐变转向辊3与输送台架1的侧边的夹角按输送方向依次变小,其渐变范围为90°-50°;第三辊组由若干根与输送台架1的侧边垂直的第二输送辊4组成;输送台架1的一侧设置有用于玻璃5转向的调整装置,该调整装置布设于若干根渐变转向辊3的中间;输送台架1的一侧设有若干与输送台架1侧边平行的挡边轮6,挡边轮6位于第二辊组和第三辊组侧边之间,与调整装置相抵。调整装置包括调整支架7、布设于调整支架7上的与玻璃5配合的两个转向摩擦轮8,两个转向摩擦轮8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玻璃5通过渐变转向辊3转动,玻璃5的一边角首先相抵于第一个转向摩擦轮8上,通过渐变转向辊3的持续转动,玻璃5的一边角由第一个转向摩擦轮8平稳移动至第二个转向摩擦轮8上,转向摩擦轮8的辊面上套有聚氨酯O型带,可以减少玻璃5对转向摩擦轮8的冲击,同时也防止了玻璃5的碎裂。若干挡边轮6的长度大于玻璃5的长度;由于玻璃5转向时,玻璃5远离挡边轮6端要比接近挡边轮6的一端转动距离长,所述玻璃5转向边各处能受力同步转向,进而达到玻璃快速转向的目的,不会出现玻璃某处与滚轮发生滑动摩擦的情况,这样玻璃转向过程中在输送台架1上运行距离短,从而达到缩短设备整体长度的目的,同时也大大减少了对玻璃5的磨损。调整支架7布设于输送台架1的上端,调整支架7与输送台架1可拆卸连接;便于我们及时调整玻璃5的旋转角度,使得玻璃5与调整支架7上的转向摩擦轮8的接触面刚好对应。转向摩擦轮8的高度为挡边轮6高度的2倍,使得玻璃5在与挡边轮6接触转动过程中,使得玻璃传输不发生变形,调整支架7上设有用于调节两个转向摩擦轮8间距的调节槽12,并且安装的调节槽12可以随时调整两个转向摩擦轮8之间的距离,使传输转向玻璃5不歪斜,满足玻璃5传输转向对接的要求。第一输送辊2上设置有若干第一滚轮9,相邻的第一输送辊2上的第一滚轮9平行或交错布设;渐变转向辊3上设置有若干第二滚轮10,相邻的渐变转向辊3上的第二滚轮10平行或交错布设;第二输送辊4上设置有若干第三滚轮11,相邻的第二输送辊4上的第三滚轮11平行或交错布设;第一滚轮9、第二滚轮10和第三滚轮11的高度一致,与输送台架1的高度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第一滚轮9、第二滚轮10、第三滚轮11和挡边轮6的辊面上套有聚氨酯O型带;聚氨酯具有划不伤、噪音小、无污染无毒无味等特点,采用聚氨酯O型带可使滚轮与玻璃5接触面积达到最小,可有效减小因摩擦较大,滚轮上又脏物而使玻璃划伤、擦伤。第一辊组最后一个第一输送辊2之间的距离不少于玻璃5在其运动方向上的长度;保证了玻璃5转向的安全性和平稳性。使用时,第一辊组上的第一输送辊2将前道工序加工的玻璃5输送出来,通过第二辊组的若干根渐变转向辊3使玻璃5逐渐旋转改变方向,玻璃5抵着两个转向摩擦轮8后运动逐渐翻转过来,再通过若干根渐变转向辊3使玻璃向输送台架1的侧边方向输送,玻璃5就会沿着输送台架1的侧边上的挡边轮6作直线运动,最后通过第三辊组上的第二输送辊4将玻璃输送出去,平稳实现玻璃从窄边传输转向宽边传输的运动。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图中附图标记:输送台架1,第一输送辊2,渐变转向辊3,第二输送辊4,玻璃5,挡边轮6,调整支架7,转向摩擦轮8,第一滚轮9,第二滚轮10,第三滚轮11,调节槽12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