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多滴头制造胶丸设备的收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7886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多滴头制造胶丸设备的收丸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胶丸设备的收丸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多滴头制造胶丸设备的收丸装置。

(二)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收丸装置通常有两种。第一种是直接用一个过滤网,水平放在冷却液箱上;含有丸体的冷却液经过过滤网,丸体会留在过滤网的上面,冷却液沿着过滤网孔流回冷却液箱。第二种是用电机带动钢丝履带网,使得丸体留在履带上面随着电机的运转而排出,冷却液则沿着钢丝履带网的缝隙流回冷却液箱。

两种装置均存在缺点:第一种收丸装置,没有实现自动收丸,丸体会在过滤网上堆积,过量的堆积容易造成丸体变形。由于刚成型的丸体表面较软,且过滤网的丝网直径很细,很容易划伤丸体表面。第二种收丸装置,一旦钢丝网被碎丸或者其他杂质堵塞,清洗难度非常大;而且此种装置的制造成本较高,也不可以实现不停机无间断收丸。

(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多滴头制造胶丸设备的收丸装置,它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该收丸装置与丸体接触的部分均为光滑的板材,可以有效的避免丸体表面受损,并且可以利用挡板和接油盘实现了不停机无间断的收丸。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多滴头制造胶丸设备的收丸装置,所述胶丸设备包括使胶丸冷却收缩成丸形的冷却液管道,其特征在于收丸装置包括带有过滤冷却液的间隙的过丸板、回液槽、收丸槽;所述过丸板的输入端设置丸液混合物入口,丸液混合物入口连接冷却液管道的输出端;所述过丸板的下方连接收集被过滤掉的冷却液的回液槽;所述过丸板的输出端连接收丸槽。

所述过丸板的输入端高于输出端与水平面形成夹角。

所述过丸板的下方设置冷却液回液通道,回液通道的冷却液出口连接回液槽。

所述收丸槽内设置有倾斜的滑板,收丸槽在滑板最低端处设置出口。

所述收丸槽的出口设置开关出口的挡板。

所述收丸槽的出口下方设置接油盘。

所述接油盘通过导轨安装于收丸槽的出口下方。

所述过丸板的输入端下方连接调节倾斜角度的升降装置。

所述升降装置采用四连杆机构,四连杆机构通过螺旋传动机构连接手轮。

所述过丸板安装于支撑盘上;所述过丸板的输入端设置丸液混合物入口设置在支撑盘上;所述过丸板与支撑盘之间的空腔构成冷却液回液通道,冷却液出口设置在支撑盘背面上;所述过丸板的输入端下方的升降装置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支撑盘。

所述回液槽下方连接冷却液箱。

所述过丸板、回液槽、收丸槽、升降装置均安装在冷却液箱上。

所述过丸板由若干小板拼接而成,每两个相拼接的小板之间保留一定的缝隙即为过滤冷却液的间隙。

所述过丸板带有的过滤冷却液的间隙大小根据生产的胶丸的规格所决定,通常为2mm左右。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过程:胶丸通过冷却循环液管道进行充分冷却收缩成丸形。含有丸体的冷却循环液分别进入丸液混合物入口,然后流经过丸板,冷却液沿着缝隙下漏流到回液槽;丸体顺着倾斜的过丸板滚动而下,流入收丸槽中。

丸体流入收丸槽中,再顺着收丸槽中的具有一定倾斜角度的滑板顺流而下,最终实现丸液分离,自动收丸。

本设备具有不停机不间断收丸功能,当胶丸顺着收丸槽中的具有一定倾斜角度的滑板顺流而出后,若操作者所用的接丸的容器满载后,可以用挡板使收丸槽的出口关闭,此时丸体不在滑出,有充分的时间准备更换容器,更换完毕后移开挡板使收丸槽的出口打开继续接收胶丸。同时若胶丸上粘着的少量冷却液外溢,可将接油盘拉出接油。

过丸板的倾斜角度通过转动手轮驱动四连杆机构进行调节。

回液槽内的冷却液经过过滤器流回冷却液箱。

本实用新型的优越性:1、丸体与收丸装置接触的部分均为光滑的板材,可以有效的避免丸体表面受损。2、利用收丸板之间的缝隙,巧妙实现丸液分离,且全过程在不需要使用任何电动设备(如电机),有效节省了成本。3、利用挡板和接油盘实现了不停机无间断的收丸,避免了以往的操作者直接更换收丸容器有少量胶丸滑出而造成浪费,同时也避免了更换容器过程中有少量冷却循环液滴出外溢。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涉一种用于多滴头制造胶丸设备的收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过丸板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涉一种用于多滴头制造胶丸设备的收丸装置的支撑盘背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涉一种用于多滴头制造胶丸设备的收丸槽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涉一种用于多滴头制造胶丸设备的收丸槽的出口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涉一种用于多滴头制造胶丸设备的收丸装置的过丸板的升降装置示意图。

其中,1为冷却液箱,2为收丸槽,3为回液槽,4为支撑盘,5为过丸板,6为挡板,7为接油盘,8为导轨,9为手轮,A为丸液混合物入口,B为冷却液出口。

(五)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种用于多滴头制造胶丸设备的收丸装置(见图1至图6),所述胶丸设备包括使胶丸冷却收缩成丸形的冷却液管道,其特征在于收丸装置包括带有过滤冷却液的间隙的过丸板5、回液槽3、收丸槽2;所述过丸板5的输入端设置丸液混合物入口A,丸液混合物入口A连接冷却液管道的输出端;所述过丸板5的下方连接收集被过滤掉的冷却液的回液槽3;所述过丸板5的输出端连接收丸槽2。

所述过丸板5的输入端高于输出端与水平面形成夹角。

所述过丸板5的下方设置冷却液回液通道,回液通道的冷却液出口B连接回液槽3。

所述收丸槽2内设置有倾斜的滑板,收丸槽2在滑板最低端处设置出口。

所述收丸槽2的出口设置开关出口的挡板6。

所述收丸槽2的出口下方设置接油盘7。

所述接油盘7通过导轨8安装于收丸槽2的出口下方。

所述过丸板5的输入端下方连接调节倾斜角度的升降装置。

所述升降装置采用四连杆机构,四连杆机构通过螺旋传动机构连接手轮9。

所述过丸板5安装于支撑盘4上;所述过丸板5的输入端设置丸液混合物入口A设置在支撑盘4上;所述过丸板5与支撑盘4之间的空腔构成冷却液回液通道,冷却液出口B设置在支撑盘4背面上;所述过丸板5的输入端下方的升降装置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支撑盘4。

所述回液槽3下方连接冷却液箱1上。

所述过丸板5由若干小板拼接而成,每两个相拼接的小板之间保留一定的缝隙即为过滤冷却液的间隙。

所述过丸板带有的过滤冷却液的间隙大小根据生产的胶丸的规格所决定,通常为2mm左右。

所述过丸板5、回液槽3、收丸槽2、升降装置均安装在冷却液箱1。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及过程:胶丸通过冷却循环液管道进行充分冷却收缩成丸形(通常5mm左右)。含有丸体的冷却循环液分别进入丸液混合物入口A,然后流经过丸板5,冷却液沿着相互拼接的过丸板之间的缝隙下漏流到回液槽3;丸体顺着倾斜的过丸板5滚动而下,流入收丸槽2中。

丸体流入收丸槽2中,再顺着收丸槽2中的具有一定倾斜角度的滑板顺流而下,最终实现丸液分离,自动收丸。

本设备具有不停机不间断收丸功能,当胶丸顺着收丸槽2中的具有一定倾斜角度的滑板顺流而出后,若操作者所用的接丸的容器满载后,可以用挡板6使收丸槽2的出口关闭,此时丸体不在滑出,有充分的时间准备更换容器,更换完毕后移开挡板6使收丸槽2的出口打开继续接收胶丸。同时若胶丸上粘着的少量冷却液外溢,可将接油盘7拉出接油。

过丸板5的倾斜角度通过转动手轮9驱动四连杆机构进行调节。

回液槽3内的冷却液经过过滤器流回冷却液箱1。

以六滴头胶丸机的收丸装置为例,丸体的冷却循环液分别进入六个丸液混合物入口A每块相拼接的过丸板之间有缝隙1‐3mm,这样使得冷却液沿着缝隙下漏到支撑盘4,最后顺着图3中箭头所指的六个长方口流到回液槽3内,最后由回液槽3经过过滤器流回冷却液箱1。同时,由于丸体直径大于过丸板之间的缝隙,且支撑盘4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倾斜角的调节利用四连杆机构,可通过图6中所示的手轮进行调节),因此丸体能够顺利的流入收丸槽,从而实现丸液分离的收丸作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