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窑窑车自动牵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75894阅读:806来源:国知局
隧道窑窑车自动牵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砖体焙烧用隧道窑窑车牵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隧道窑窑车自动牵引装置。



背景技术:

砖体焙烧后,需要将砖体从隧道窑中运送到地面上,通常,装载砖体的窑车从隧道窑运出来之后,由地面牵引装置来牵引窑车移动,牵引装置和窑车之间直接连接,实现窑车在轨道上移动,这种牵引方式中存在窑车和轨道直接接触,牵引阻力较大,而且牵引装置将窑车牵引运送到轨道的一端时,需要人工将窑车和牵引装置之间断开,然后牵引装置返回轨道的另一端,进行下一轮的牵引运送。



技术实现要素:

有必要提出一种在驱动部和装载小车之间设置移动部、无需人工操作的隧道窑窑车自动牵引装置。

一种隧道窑窑车自动牵引装置,包括双向导轨、驱动部、移动部、装载小车,所述双向导轨包括平行设置的左侧导轨和右侧导轨,所述驱动部固定在左侧导轨和右侧导轨之间,所述移动部横跨固定在所述左侧导轨和右侧导轨的上方,所述驱动部与移动部连接,以通过驱动部带动移动部沿着双向导轨往返移动,所述装载小车设置在所述移动部的上方,以使装载小车在移动部的带动下沿着双向导轨移动,所述驱动部包括固定架、设置在固定架上的双向电机、减速器、主动转轴、从动转轴、第一导向轮、第二导向轮、钢丝绳,所述固定架固定在所述双向导轨之间的地面上,所述驱动双向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减速器的输入端,减速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主动转轴,所述主动转轴连接所述从动转轴,所述第一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分别固定在所述双向导轨的两端,所述钢丝绳缠绕在所述主动转轴、从动转轴之间,钢丝绳的两端分别经过第一导向轮、第二导向轮的导向之后与移动部的两端固定连接,以通过钢丝绳带动移动部往返移动。

优选的,所述移动部包括支撑架、设置在支撑架下方的地轮、设置在支撑架上方的两组自复位卡合件、设置在支撑架两端用于固定钢丝绳的锁环,所述两组自复位卡合件并排设置在支撑架的两端,所述自复位卡合件包括两块定位板、通轴、两块直角三角铁、配重板,所述两块定位板相对固定在支撑架的上端面上,所述通轴穿过所述两块直角三角铁连接在两块定位板之间,所述两块直角三角铁可以围绕通轴转动,所述配重板固定连接在两块直角三角铁同侧的两个顶角之间,以使设置配重板的直角三角铁的顶角一侧的重量大于未设置配重板的直角三角铁的另一个顶角一侧的重量。

优选的,所述装载小车包括载物平台、设置在载物平台下方的滚轮、第一卡合凸台、第二卡合凸台,所述滚轮为沿着所述左侧导轨和右侧导轨滚动的两排平行的滚轮,以通过滚轮与左侧导轨、右侧导轨的配合,使装载小车沿着所述双向导轨移动,所述第一卡合凸台和第二卡合凸台分别设置在所述直角三角铁的两侧,以通过第二卡合凸台与设置配重板的直角三角铁的顶角接触,来推动装载小车向双向导轨的一端移动。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移动部实现驱动部对装载小车的自动牵引,在装载小车运送至导轨的一端时,移动部与装载小车自动脱开,移动部自动返回,整个过程无需人工操作,实现了自动化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所述隧道窑窑车自动牵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表达移动部正在运送装载小车时的隧道窑窑车自动牵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所述驱动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所述移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所述装载小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双向导轨10、驱动部20、移动部30、装载小车40、固定架21、双向电机22、减速器23、主动转轴24、从动转轴25、第一导向轮26、第二导向轮27、钢丝绳28、支撑架31、地轮32、自复位卡合件33、定位板331、通轴332、直角三角铁333、配重板334、锁环34、载物平台41、滚轮42、第一卡合凸台43、第二卡合凸台4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参见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隧道窑窑车自动牵引装置,包括双向导轨10、驱动部20、移动部30、装载小车40,双向导轨10包括平行设置的左侧导轨和右侧导轨,驱动部20固定在左侧导轨和右侧导轨之间,移动部30横跨固定在左侧导轨和右侧导轨的上方,驱动部20与移动部30连接,以通过驱动部20带动移动部30沿着双向导轨10往返移动,装载小车40设置在移动部30的上方,以使装载小车40在移动部30的带动下沿着双向导轨10移动,驱动部20包括固定架21、设置在固定架21上的双向电机22、减速器23、主动转轴24、从动转轴25、第一导向轮26、第二导向轮27、钢丝绳28,固定架21固定在双向导轨10之间的地面上,驱动双向电机22的输出轴连接减速器23的输入端,减速器23的输出端连接主动转轴24,主动转轴24连接从动转轴25,第一导向轮26和第二导向轮27分别固定在双向导轨10的两端,钢丝绳28缠绕在主动转轴24、从动转轴25之间,钢丝绳28的两端分别经过第一导向轮26、第二导向轮27的导向之后与移动部30的两端固定连接,以通过钢丝绳28带动移动部30往返移动。

进一步,移动部30包括支撑架31、设置在支撑架31下方的地轮32、设置在支撑架31上方的两组自复位卡合件33、设置在支撑架31两端用于固定钢丝绳28的锁环34,两组自复位卡合件33并排设置在支撑架31的两端,自复位卡合件33包括两块定位板331、通轴332、两块直角三角铁333、配重板334,两块定位板331相对固定在支撑架31的上端面上,通轴332穿过两块直角三角铁333连接在两块定位板331之间,两块直角三角铁333可以围绕通332转动,配重板334固定连接在两块直角三角铁333同侧的两个顶角之间,以使设置配重板334的直角三角铁333的顶角一侧的重量大于未设置配重板334的直角三角铁333的另一个顶角一侧的重量。

进一步,装载小车40包括载物平台41、设置在载物平台41下方的滚轮42、第一卡合凸台43、第二卡合凸台44,滚轮42为沿着左侧导轨和右侧导轨滚动的两排,以通过滚轮42与左侧导轨、右侧导轨的配合,使装载小车40沿着双向导轨10移动,第一卡合凸台43和第二卡合凸台44分别卡合在直角三角铁333的两侧,以通过第二卡合凸台44与设置配重板334的直角三角铁333的顶角接触,来推动装载小车40向双向导轨10的一端移动。

本装置未使用时,移动部30的直角三角铁333在重力作用下,设置配重板334的一侧向下,落在支撑架31的上表面上,使用本装置时,从隧道窑出来的具有动能的装载小车40运行到双向导轨10的一端,第一卡合凸台43与直角三角铁333接触,然后第一卡合凸台43推动未设置配重板334的直角三角铁333的顶角一侧围绕通轴332转动,转动至未设置配重板334的直角三角铁333的顶角一侧落在支撑架31的上表面上,同时设置配重板334的直角三角铁333的顶角一侧与第二卡合凸台44接触,然后由第二卡合凸台44带动装载小车沿着导轨移动,当移动部将装载小车运送至轨道的另一端时,设置配重板334的直角三角铁333的顶角一侧由于重力会向下转动,至与第二卡合凸台44不接触,实现了移动部和装在小车自动脱开,然后钢丝绳拉动空载的移动部回到轨道的起始一端,开始下一轮的运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装置中的模块或单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