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维持乳液稳定性的乳液贮藏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96566阅读:637来源:国知局
一种维持乳液稳定性的乳液贮藏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公开涉及液体容器,具体涉及一种维持乳液稳定性的乳液贮藏瓶。



背景技术:

乳液作为一种脂溶性成分的运载体被广泛应用于功能性饮料的生产过程中,能够极大地改善饮料感官性状的同时提高饮料产品的品质。但乳液属于热力学不稳定系统,因此在贮藏过程中,物理化学稳定性会因周围环境变化而发生改变,出现分层、脂质氧化等现象,从而导致乳液颜色变化、风味改变。同时乳状液中包埋的一些功能性脂溶性成分,也容易受到光、热、氧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发生光热降解和氧化还原反应导致失去其原有的生理活性,导致营养价值降低。采用一种能够维持乳液稳定的贮藏瓶,将制备的乳液进行贮藏,即可防止上述问题的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维持乳液稳定性的乳液贮藏瓶,采用本公开的乳液贮藏瓶进行乳液贮藏,能够使乳液在更长的贮藏期保持稳定。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维持乳液稳定性的乳液贮藏瓶,该贮藏瓶包括瓶体、瓶盖和能够与真空泵密封连接的抽真空连接件,抽真空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瓶体的瓶口和所述瓶盖通过螺纹可拆卸地密封连接。

可选地,抽真空连接件包括单向空气阀和可与真空泵和所述瓶盖密封连接的开口。

通过本公开的乳液贮藏瓶贮藏乳液能够使乳液处于无氧、无杂质、无微生物等污染的状态,避免了乳液发生分层、聚沉、凝聚等,使乳液能够在较长的贮藏期内处于稳定的状态。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的维持乳液稳定性的乳液贮藏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的抽真空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瓶体 2 抽真空连接件 3 瓶盖

4 微滤膜 5 内层瓶体 6 外层瓶体

7 银膜 8 开口 9 单向空气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本公开提供一种维持乳液稳定性的乳液贮藏瓶,如附图1所示,该贮藏瓶包括瓶体1、瓶盖3和能够与真空泵密封连接的抽真空连接件2,抽真空连接件2的两端分别与瓶体1的瓶口和瓶盖3通过螺纹可拆卸地密封连接。可拆卸的螺纹连接方式使得乳液贮藏瓶可以方便地进行拆洗和更换部件。

如附图2所示,抽真空连接件2可以包括单向空气阀9和可与真空泵和瓶盖3密封连接的开口8。

单向空气阀9的设置使得气体只能从瓶体1内向外流出,外部的气体无法进入瓶体内部,进而防止了空气中杂质的进入并且抑制了氧化反应的发生,有益于瓶体1内的乳液保持稳定的状态。

如附图2所示,该乳液贮藏瓶还可以设置有微滤膜4,微滤膜4可以设置于抽真空连接件2的上端的开口8内。

在使用时,首先将乳液放入乳液贮藏瓶的瓶体1内,将抽真空连接件2与瓶口进行密封连接,将真空泵与抽真空连接件2的开口8进行密封连接后对瓶体1进行抽真空操作将瓶体1内、乳液上方的空气抽出,形成部分真空;抽真空结束后将真空泵取下,将微滤膜4放置在开口8内,然后将瓶盖3与开口8密封连接。通过抽真空操作使得瓶体1内处于一种无氧的状态,避免了乳液中的脂溶性成分发生氧化反应、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长,进而可以延长乳液的贮藏期;并且,可以克服部分重力作用,防止乳液贮藏过程中发生分层、聚沉和凝聚等现象。

如附图2所示,微滤膜4可以为圆形,微滤膜4的直径与抽真空连接件2开口8的内径的比例可以为(0.9-1.1):1。

如附图2所示,微滤膜4的孔径可以为0.1微米-1微米。

微滤膜4的设置可以防止空气中的微生物、颗粒物等杂质进入瓶体1,避免了乳液受到污染,抑制了乳液中微生物的生长,进而可以延长乳液的贮藏期。

如附图1所示,瓶体1可以为由内层瓶体5和外层瓶体6构成的双层瓶体。瓶体1可以为透明玻璃材质的双层瓶体等。

如附图1所示,内层瓶体5和外层瓶体6之间可以设置有真空层。

双层瓶体空隙间可以为真空状态,能够减少热量传递和热交换,有益于乳液维持适宜的温度和稳定的状态。

如附图1所示,内层瓶体5的外表面可以设置有银膜7。

通过在内层瓶体5的外表面涂覆银膜7,能够将外界的光和热进行反射,进而减少光热降解和热氧化,使得乳液能够在更长的时间内处于稳定的状态。

如附图1所示,瓶体1可以为玻璃瓶体,抽真空连接件2可以为树脂连接件,瓶盖3可以为树脂瓶盖。例如,抽真空连接件2、瓶盖3均可以由聚乙烯材料制成,这样,抽真空连接件2、瓶盖3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性和耐腐蚀性。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