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木桐油自动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81537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链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竹木桐油自动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竹木烘干车间,首先,其温度较高,导致输送机构的输送链条上润滑油干燥速度较快,而使用带油泵的润滑系统,其设备成本和维护成本较高;其次,输送机构长期在高温高负载下极易损坏,现有技术维修不方便;再次,现有技术的输送机构定位不方便,需要工人额外绑定;因此 需要开发一种,成本低廉、维护简单、定位方便,输送效果好的自润滑的输送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竹木桐油自动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竹木桐油自动处理装置,包括桐油池和桐油池底部的加热器,所述桐油池上方设有U型下垂设置并将竹木产品自动浸入桐油池并取出的输送带,所述输送带包括平行镜像设置的两个链条和驱动链条的链轮,所述链条之间设有放置竹木制品的置物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上述链条包括多个依次相连的内链板、外链板、滚子,上述内链板上间隔设有贯穿内链板一侧的连接轴,上述连接轴一端伸出并枢接有转动件,上述转动件上设有连接环;

上述外链板上间隔设有可拆卸的储油箱,上述储油箱的底部设有缓释层,上述储油箱靠近外链板的连接部位设有供油从缓释层漏出的微型缓释孔;

两个平行的连接环之间通过螺栓可拆卸的设有挂轴,上述挂轴底部至少设有一个置物架,上述置物架包括网面,上述网面上设有多个拉杆,上述拉杆与手柄相连,上述手柄顶部设有供上述挂轴穿过的通孔;

上述拉杆的腰部设有弹簧和压板,上述压板一端与上述拉杆铰接,上述压板底部设有与产品形状匹配的定位夹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上述储油箱的顶部还螺纹连接有可拆卸的顶盖。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上述转动件为轴承或者可以转动的转动筒。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上述缓释孔设于上述储油箱的一端,个数为两个。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上述外链板和上述储油箱之间还设有连接凸块,上述连接凸块设于上述外链板的顶部。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优点:

1、外链板上设有储油箱,可以对链条进行缓释加油。

2、储油箱为小型可拆卸设置,可以方便取下加油,维护成本低。

3、内链板上设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一端伸出并枢接有转动件,所述转动件上设有连接环;方便根据需要利用连接环连接挂轴和置物架,输送工件。

4、通过连接环连接的方式,可以更加方便的拆卸和维修,无需将链条整体更换。

5、定位方便快速,工人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输送机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A-A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一种竹木桐油自动处理装置,包括桐油池9和桐油池9底部的加热器91,所述桐油池9上方设有U型下垂设置并将竹木产品自动浸入桐油池并取出的输送带,所述输送带包括平行镜像设置的两个链条和驱动链条的链轮,所述链条之间设有放置竹木制品的置物架。

链条包括多个依次相连的内链板1、外链板2、套筒3、滚子31,内链板1上间隔设有贯穿内链板一侧的连接轴11,连接轴11一端伸出并枢接有转动件12,转动件12上设有连接环13;连接环13上可以设置螺栓并与其它部件或挂轴相连。

外链板2上间隔设有可拆卸的储油箱4,储油箱4的底部设有缓释层41,储油箱4靠近外链板的连接部位设有供油从缓释层41漏出的微型缓释孔42。储油箱4可拆卸的与外链板2相连,方便拆卸维修和注油。

两个平行的连接环13之间通过螺栓可拆卸的设有挂轴5,挂轴5底部至少设有一个置物架,置物架包括网面6,网面6上设有多个拉杆7,拉杆7与手柄8相连,手柄8顶部设有供挂轴穿过的通孔;

拉杆7的腰部设有弹簧71和压板72,压板72一端与拉杆7铰接,压板72底部设有与产品形状匹配的定位夹具73。

储油箱4的顶部还螺纹连接有可拆卸的顶盖43。方便注油。

转动件12为轴承或者可以转动的转动筒。

缓释孔42设于储油箱4的一端,个数为两个。

外链板和储油箱之间还设有连接凸块44,连接凸块44设于外链板的顶部。连接凸块和外链板之间为通过螺栓紧固或者连接凸块与所述外链板连成一体,或一体成型。

具体实施时,链条组成环形链条,环形链条的外链板靠外侧设有储油箱,同时内链板的一侧设有与之垂直的连接轴,链条运动,储油箱缓释漏油到链条上,同时随着链条上升,平移,下降,并在上升或下降的过程中,将油流到其他的不带储油箱的外链板和内链板上,储油箱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增加或减少。同时,连接轴驱动并带动挂轴和置物架。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