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97167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制造运输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动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一些大型的多层厂房以及大型的船舶上,在需要将底层的货物搬至高层的时候,目前一般都通过人力或者吊机,但是人力搬运会增加劳动强度,而吊机的运输方式所需的安装空间大,且在搬运的时候没有遮挡物,容易发生安全事故,而在大型的船舶上也不适合安装吊机或者吊车。

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3819874U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手动运输装置,包括一中空的运输筒体,所述的运输筒体上设有通舱件,所述的运输筒体顶端设有上主链轮,在运输筒体的底端设有下主链轮,在上主链轮与下主链轮之间设有输送链条,在输送链条上设有翻转式托板,在下主链轮中间设有传动主轴,在传动主轴上设有从传动链轮,所述的传动链轮上设有主动轮与手动摇手柄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货物被运输到筒体的高端时,需要工作人员打开舱口盖并且伸入筒体再将货物搬运出来,而此种搬运方式需要克服货物的重力势能,增加了工作人员的搬运难度和所付出的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运输装置,依靠通舱盖的转动来带动驱动轮转动,进而将置物块从筒体中送出至筒体外,使货物从筒体中取出过程更加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电动运输装置,包括呈中空设置的筒体、转动连接于筒体内底端的主动链轮、转动连接于筒体内顶端的从动链轮、连接于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之间的链条、连接于链条的放置板,所述筒体上端的侧壁铰接有通舱盖;所述放置板包括呈水平设置且固定连接于链条的导轨、滑移连接于导轨的置物块;所述筒体内壁转动连接有与放置板呈啮合设置的驱动轮,所述通舱盖转动开启带动驱动轮转动且将置物块从筒体内伸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放置板运动至通舱盖的出口时,置物块与驱动轮呈啮合,工作人员在将铰接的通舱盖打开时,通舱盖发生转动,进而带动驱动轮转动,驱动轮在转动过程中将与其啮合的置物块从筒体内送至筒体外,从而在开门过程中就直接能够将置物块上的货物传递出来,避免工作人员在竖直方向上对筒体内的货物进行搬抬,降低了劳动强度,使取物的过程也更加方便快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轮外壁沿其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卡齿,所述置物板表面设有与导轨长度方向呈平行设置且与卡齿呈啮合设置的齿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依靠驱动轮外壁的卡齿与置物块上的齿条实现两者的啮合传动,从而当驱动轮开始转动时,就能带动连接有齿条的置物块沿着导轨的长度方向进行移动,齿条和卡齿的啮合传动方式能够随着置物块的上下移动进行脱离或卡合,配合快速,且传动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舱盖与筒体侧壁之间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同轴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驱动轮同轴连接有与第一锥齿轮呈啮合设置的第二锥齿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依靠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的啮合传动,能够将通舱盖绕着竖直轴线的转动转化为驱动轮绕着水平轴线的转动,进而可以顺利地驱动置物块沿着导轨的长度方向移动,使置物块能够从筒体内顺利地伸出,同时将置物块上的货物传递至筒体外。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轨一端连接于链条且另一端嵌设且滑移连接于筒体内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轨与链条的连接可以实现导轨带动放置板沿着竖直方向升降,进而将货物从底层传送到高层;而导轨背离链条的另一端嵌设且滑移连接于筒体内壁,能够对导轨在运动过程中起到一个导向限位作用,使放置板在移动过程中保持水平,进而减小晃动,从而使置物块上的货物也不会发生摇晃,起到了稳定传送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筒体连接有副电机,所述副电机驱动转轴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驱动轮和置物块呈啮合时,则利用副电机来驱动转轴转动,进而可以将通舱盖打开,同时,使置物板带着货物从筒体内部伸出,避免了工作人员去打开通舱盖时会因为传动关系而会增加劳动强度,依靠副电机的驱动使整个搬运过程更加方便省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舱盖设有红外感应装置,所述红外感应装置电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副电机启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红外感应装置检测到置物板上的货物时就会将信号传递至控制器,进而利用控制器来对副电机进行驱动,从而一旦有货物运送至筒体的上端时,则能自动打开通舱盖以及将置物板从筒体内传送出来,使整个过程更加智能以及自动化。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筒体设有主电机,所述主电机输出轴同轴连接了带动大链轮,所述主动链轮传动连接有带动小链轮,所述带动大链轮与带动小链轮之间设有传动链。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主电机驱动带动大链轮转动时,可以依靠链条传动的方式最终驱动带动小链轮,进而使主动链轮转动,使链条在主、从动链轮上往复传动,实现了放置板在竖直方向的升降,完成货物的运送,使整个过程更加省力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置物板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电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主电机启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置物板上的齿条与筒体上的驱动轮相啮合时,则利用压力传感器将该信号传递至控制器,使控制器来停止主电机进行转动,从而停止链条的传动,使置物块和驱动轮保持呈啮合,利用压力传感器避免了需要人工去对货物的上升进行观察控制,使整个过程更加智能化。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置物块背离链条一端设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转动连接有减阻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置物块从筒体内伸出至高层时,使置物块的倾斜面的底端抵触于高层表面,使工作人员在搬运货物时,可以依靠倾斜面的倾斜设置,使货物直接沿着倾斜面滑移到高层表面,再凭借减阻辊和货物底部摩擦力的减小,使货物从置物块上搬运下来时更加省力方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合红外感应装置和压力传感器,当置物块上的齿条和驱动轮呈啮合时,控制器可以凭借红外感应装置的信号来启动副电机转动,而同时依靠压力传感器的信号来停止主电机转动,从而使置物块和驱动轮保持呈啮合,进而可以顺利地将货物从筒体内传送出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主要用于体现筒体外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I部放大图,主要用于体现放置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主要用于体现驱动轮和齿条啮合设置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II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施例主要用于体现转轴与驱动轮传动关系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筒体;11、主动链轮;12、从动链轮;13、链条;2、放置板;21、导轨;22、置物块;221、齿条;222、倾斜面;3、通舱盖;4、驱动轮;41、第二锥齿轮;5、转轴;51、第一锥齿轮;6、副电机;7、主电机;71、带动大链轮;72、带动小链轮;73、传动链;8、减阻辊;9、安装杆;10、主动轴;14、从动轴;15、放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电动运输装置,参照图1所示吗,包括一个呈中空且竖直设置的筒体1;在筒体1的底端转动连接有主动轴10,主动轴10的两端均同轴连接有一个主动链轮11;在筒体1的上端转动连接有一根与主动轴10呈平行设置的从动轴14,在从动轴14的两端均同轴连接有一个从动链轮12;在相同一侧的主动链轮11和从动链轮12之间设有链条13,链条13在竖直方向上进行传动升降;在主动链轮11上通过链条传动连接有一个带动小链轮72;在筒体1的侧壁转动连接有一个带动大链轮71;在带动大链轮71和带动小链轮72之间设有传动链73;在筒体1上安装有一个与带动大链轮71同轴连接的主电机7;在筒体1的底端侧壁上开设有一个放入口15。

参照图1-2所示,在两条相对的链条13之间连接有一根呈水平的安装杆9,在安装杆9的两端垂直连接有导轨21;导轨21背离安装杆9的一端嵌设且滑移连接于筒体1的内壁;两根导轨21之间嵌设且滑移连接有一个长方体置物块22;置物块22能够沿着导轨21的长度方向进行滑移;在置物块22的上表面设有与其长度方向呈平行设置的齿条221;在置物块22背离安装杆9的一端一体成型有一个倾斜面222,倾斜面222的底端抵触于船舶高层表面,在倾斜面222上转动连接有一根减阻辊8;在齿条221表面设有一个压力传感器。

参照图3-4所示,在筒体1上端的侧壁上开设有一个出货口,在出货口的侧壁上转动连接有一根呈竖直设置的转轴5;在转轴5的外壁连接有一块与出货口呈密封配合的通舱盖3;在筒体1上安装有一个副电机6,副电机6的输出轴与转轴5呈同轴连接;在转轴5上同轴连接有一个第一锥齿轮51,第一锥齿轮51啮合设置有与筒体1呈转动连接的第二锥齿轮41;第二锥齿轮41同轴连接有一个驱动轮4;驱动轮4转动连接于筒体1的内壁;驱动轮4的外壁沿其圆周方向均匀设置若干与齿条221呈啮合 设置的卡齿;在通舱盖3的内表面上安装有一个用于检测是否有货物到达的红外传感器。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先将货物从放入口15中放置到置物板的表面,启动主电机7,主电机7驱动带动大链轮71转动,进而依靠传动链73和带动小链轮72来驱动主动链轮11转动,使链条13沿着竖直方向开始上升,进而带动货物向上运送;当置物板上的齿条221运动至和驱动轮4呈啮合时,压力传感器将信号传递到控制器,控制器控制主电机7停止,并且红外感应装置检测到货物到达将信号传递到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副电机6启动,副电机6驱动转轴5转动,转轴5依靠第一锥齿轮51和第二锥齿轮41带动驱动轮4转动,利用驱动轮4上的卡齿带动齿条221往朝向出货口的方向在导轨21上移动,进而将货物传送出来。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