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塑膜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27377阅读:848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塑膜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热塑膜机。



背景技术:

热塑膜机又称热收缩膜包装机,是市场比较先进的包装方法之一,采用收缩膜包裹在物品或包装件外边,经过加热使收缩薄膜裹紧物品或包装件,充分显示物品外观,提高物品的展销性,增加美观及价值感。同时包装后的物品能密封、防潮、防污染,并保护商品免受来自外部的冲击,具有一定的缓冲性。热收缩机被广泛应用于玻璃瓶、发泡胶、纸盒、玩具、电子、电器、文具、图书、唱片、五金工具、日用品、药品、化妆品、饮料、水果、纪念标签等物品包装。

目前常采用热风与待加热封装物品接触实现收缩膜的加热收缩,在使用过程中,热风从热塑膜机的链板输送机出料端进入,从另一侧排出,该种加热封装方式热能损耗大,能耗高,且加热均匀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加热均匀,节能效果好的热塑膜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热塑膜机,包括机架,安装于机架上的加热箱体,以及设置于加热箱体内的输送机;所述加热箱体包括保温壳,设置于保温壳内上部的集风室,设置于保温壳内、位于输送机两侧的出风室,设置于加热箱体下端的热风室,设置于热风室下端的回风室,设置于回风室和热风室连接处、且进风口位于回风室内、出风口位于热风室内的循环风机,设置于循环风机出风口处的电加热管,若干连通集风室及回风室的回风管,以及设置于加热箱体两端的保温布帘;所述热风室与出风室相通,所述出风室朝向输送机的一侧设置有若干出风孔;所述集风室的下部设置有若干进风孔。

优选的是,所述保温壳包括外层、位于外层内的内层,以及位于外层和内层之间的保温层。

优选的是,所述回风管位于加热箱体的内部。

优选的是,所述回风室上设置有检修口。

优选的是,所述机架采用高度调节机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热风在热塑膜机内部循环,有效确保加热的均匀性,且热风循环利用,可有效降低热塑膜机的热损耗。同时在热塑膜机的两端设置保温布帘,有效的降低热风外泄,极大的提高热塑膜机的热能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的剖视放大图。

图3为2中B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3所示的热塑膜机,包括机架1,安装于机架1上的加热箱体2,以及设置于加热箱体2内的输送机3,输送机3采用链板输送机或者链网输送机;所述加热箱体2包括保温壳4,设置于保温壳4内上部的集风室5,设置于保温壳4内、位于输送机3两侧的出风室6,设置于加热箱体2下端的热风室7,设置于热风室7下端的回风室8,设置于回风室8和热风室7连接处、且进风口位于回风室8内、出风口位于热风室7内的循环风机9,设置于循环风机9出风口处的电加热管10,若干连通集风室5及回风室8的回风管11,以及设置于加热箱体2两端的保温布帘12;所述热风室7与出风室6相通,所述出风室6朝向输送机3的一侧设置有若干出风孔61;所述集风室5的下部设置有若干进风孔51。

所述保温壳4包括外层41、位于外层41内的内层43,以及位于外层41和内层43之间的保温层42。

所述回风管11位于加热箱体2的内部,避免回风管11布置于加热箱体2外造成热辐射损耗。

所述回风室8上设置有检修口13,便于循环风机9的检修。

所述机架1采用高度调节机构,如螺栓调节脚,便于与输送线连接时的调整。

使用时,电加热管10及循环风机9预先启动,待加热的物品套装好收缩膜后,穿过加热箱体2上的保温布帘12到达输送机3,由输送机一端进入,从另一端输出实现收缩膜的加热收缩;空气通过循环风机的抽动,经电加热管加热后从出风室6的出风孔61吹向输送机3上的物品,实现收缩膜的加热收缩。之后热空气上升,并通过集风室5的进风孔51进入集风室5,之后沿回风管11进入回风室8,往复循环。通过热风室7及集风室5的使用,使热空气均匀的在加热箱体2内均布循环,有效的降低热损耗,同时通过保温布帘12的使用,进一步降低热损耗。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