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体软袋传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31428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制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体软袋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制药行业的发展,制药设备的自动化进程越来越快,人员成为制药厂家降低生产成本的主要因素。

许多液态药水常常采用软袋包装,多采用自动包装机来完成制袋、封装等流程,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热封合的漏封、压穿或材料本身的裂缝、微孔等原因而导致密封不严,包装发生泄漏。软袋包装如果存在漏液,不仅影响生产和运输环境,更影响到产品的品质。为了防止漏检而导致污染其他液体包装,常常在液体软袋外再增加一外包装,为避免出现多个液体软袋叠加影响外包装的切割与封口,常常需要工作人员将液体包装一包一包有序整齐地罗列在外包装装置前的输送带上,来实现理袋,既增加了人工成本又影响生产效率。

因此,有必要发明一种具有理袋功能的液体软袋传输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了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具有理袋功能的液体软袋传输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液体软袋传输装置,包括第一输送带及第二输送带,所述第二输送带的输入端位于所述第一输送带的输出端的正下方;所述第二输送带上设有2个以上隔板,所述隔板为长方形,所述隔板与所述第二输送带垂直,所述隔板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输送带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第二输送带的输入端的一侧设有用于检测液体软袋掉落的红外传感器,所述红外传感器与所述第二输送带的动力装置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三输送带及挤压装置,所述第三输送带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输送带的输出端接触,所述挤压装置包括挤压轮,所述挤压轮位于所述第三输送带的正上方,所述挤压轮与所述第三输送带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挤压轮为毛刷辊。

进一步的,所述挤压轮的一端设有用于升降挤压轮的升降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输送带包括输送链带及链板,所述链板铺设在所述输送链带的外表面,所述链板为长方形,所述链板的宽度方向与所述链带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链板设置于各个隔板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第二输送带的输入端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带的输出端的正下方,使得液体软袋可以从位置更高第一输送带直接掉落到位置更低的第二输送带的隔板之间,通过在第二输送带的输入端的一侧设置检测液体软袋掉落的红外传感器,进而间接控制第二输送带的速度,使得每掉落一袋,第二输送带往前移动两个隔板之间的距离,使得传输装置具有理袋的功能,实现液体软袋的自动理袋,减小了人工成本;本实用新型的整个理袋过程不影响液体软袋的输送的连续性,效率高;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体软袋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第一输送带;2-第二输送带;21-链板;3-隔板;4-红外传感器;5-第三输送带;6-挤压轮;7-升降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将液体软袋抛送至设有隔板的输送带上,通过检测液体软袋的感应器间接控制第二输送带的传送速度以实现每两个隔板之间只有一包液体软袋,进而实现理袋。

请参照图1,包括第一输送带1及第二输送带2,所述第二输送带2的输入端位于所述第一输送带1的输出端的正下方;所述第二输送带2上设有2个以上隔板3,所述隔板3为长方形,所述隔板3与所述第二输送带2垂直,所述隔板3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输送带2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第二输送带2的输入端的一侧设有用于检测液体软袋掉落的红外传感器4,所述红外传感器4与所述第二输送带2的动力装置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及原理为:液体软袋经过检漏后沿传送带输送到第一输送带上,接着从第一输送带掉落到第二输送带,第二输送带输入端的红外传感器每检测到一包液体软袋掉落则将感应信号输送给第二输送带的动力装置,通过控制第二输送带的动力装置的转动速度进而控制第二输送带的行进速度,每检测到一包液体软袋掉落,第二输送带往前移动两个隔板之间的距离,确保每两个隔板之间只掉落一包液体软袋,实现液体软袋一包一包有序整齐地罗列在外包装装置之前,实现自动理袋,方便进行外包装。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第二输送带的输入端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带的输出端的正下方,使得液体软袋可以从位置更高第一输送带直接掉落到位置更低的第二输送带的隔板之间,通过在第二输送带的输入端的一侧设置检测液体软袋掉落的红外传感器,进而间接控制第二输送带的速度,使得每掉落一袋,第二输送带往前移动两个隔板之间的距离,使得传输装置具有理袋的功能,实现液体软袋的自动理袋,减小了人工成本;本实用新型的整个理袋过程不影响液体软袋的输送的连续性,效率高;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三输送带5及挤压装置,所述第三输送带5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输送带2的输出端接触,所述挤压装置包括挤压轮6,所述挤压轮6位于所述第三输送带5的正上方,所述挤压轮6与所述第三输送带5平行。

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二输送带与外包装装置之间增设第三输送带,并在第三输送带增加挤压装置,设置位于第三输送带正上方的挤压轮,通过调整挤压轮与第三输送带之间的距离,可以进一步确保每次只有一包液体软袋经过(如果前面出现错误,出现了两包或多包堆叠在一起,则本挤压轮会把除了最底下一包液体包装的液体包装挡住),使得每一个外包装袋内只有一袋液体包装。

进一步的,所述挤压轮6为毛刷辊。

由上述描述可知,挤压轮选择毛刷辊,可以稍微增加挤压轮与液体包装之间的摩擦,同时,毛刷辊的外表为有一定柔性的刷毛,可以防止类似砂轮外表面的刚性材料将液体软袋磨破。

进一步的,所述挤压轮6的一端设有用于升降挤压轮的升降装置7。

由上述描述可知,升降装置可以调整挤压轮的高度,进而控制挤压轮与第三输送带之间的距离,以适应不同规格的液体软袋。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装置7包括一可转动的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挤压轮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三输送带5的一侧。

由上述描述可知,连杆长度固定,通过摆动连杆改变连杆与第三输送带的夹角,进而改变了挤压轮与第三输送带之间的距离,结构简单又方便操作。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输送带2包括输送链带及链板21,所述链板21铺设在所述输送链带的外表面,所述链板21为长方形,所述链板21的宽度方向与所述链带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链板21设置于各个隔板3之间。

由上述描述可知,将第二输送带采用链带及链板,方便隔板的安装,当个别隔板或链板损害,可以进行快速更换,方便维修。

实施例1

请参照图1,包括第一输送带1及第二输送带2,所述第二输送带2的输入端位于所述第一输送带1的输出端的正下方;所述第二输送带2上设有2个以上隔板3,所述隔板3为长方形,所述隔板3与所述第二输送带2垂直,所述隔板3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输送带2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第二输送带2的输入端的一侧设有用于检测液体软袋掉落的红外传感器4,所述红外传感器4与所述第二输送带2的动力装置连接。

所述第二输送带2可以是普通输送带,也可以是链式输送带包括输送链带及链板21,所述链板21铺设在所述输送链带的外表面,所述链板21为长方形,所述链板21的宽度方向与所述链带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链板21设置于各个隔板3之间。

本实施例的液体软袋传输装置可以实现对液体包装的自动理袋,效率高且成本低。

实施例2

请参照图1,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做了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第三输送带5及挤压装置,所述第三输送带5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输送带2的输出端接触,所述挤压装置包括挤压轮6,所述挤压轮6位于所述第三输送带5的正上方,所述挤压轮6与所述第三输送带5平行。

所述挤压轮6为毛刷辊;所述挤压轮6的一端设有用于升降挤压轮的升降装置7;所述升降装置7包括一可转动的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挤压轮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三输送带5的一侧。

本实施例的液体软袋传输装置可以进一步确保液体软袋一包一包有序整齐地罗列在外包装装置之前,实现自动理袋,方便进行外包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体软袋传输装置,通过将第二输送带的输入端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带的输出端的正下方,使得液体软袋可以从位置更高第一输送带直接掉落到位置更低的第二输送带的隔板之间,通过在第二输送带的输入端的一侧设置检测液体软袋掉落的红外传感器,进而间接控制第二输送带的速度,使得每掉落一袋,第二输送带往前移动两个隔板之间的距离,使得传输装置具有理袋的功能,实现液体软袋的自动理袋,减小了人工成本;本实用新型的整个理袋过程不影响液体软袋的输送的连续性,效率高;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