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货物装卸机的驱动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41654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货物装卸机的驱动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货物装卸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货物装卸机的驱动架。



背景技术:

现有的袋装货物,例如各种袋装粮食、化肥、饲料、麦芽等都必须用麻袋或塑料编织袋包装好以便进出运输。当这些袋装货物由汽车搬至火车车厢时,依靠人工肩扛背驮的方式进行装卸,堆放整齐装满车厢后转运,消耗大量劳动力资源、工人重体力活,且需一定的技术基础才能胜任做好,因此时常产生劳动力紧张,造成中转脱节,严重影响大宗袋装货物的周转,采用极大影响袋装货物的物流效率。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人设计了一种货物装卸机,本申请为该货物装卸机的驱动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阶段在装卸袋装货物时,采用人工肩扛背驮的方式,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效率低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货物装卸机的驱动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货物装卸机的驱动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板,在支撑板上配合连接第一旋转装置,在第一旋转装置上配合连接延伸装置,在延伸装置上配合连接第二旋转装置,在第二旋转装置上转动配合连接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

所述第一旋转装置包括第一固定筒,在第一固定筒上转动配合连接固定板,在固定板上安装延伸装置,在第一固定筒的外侧套接齿环,在固定板上安装电机,在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与齿环啮合的齿轮;

所述延伸装置包括连接在所述固定板上的转动导筒,在转动导筒内导向配合连接延伸板,在延伸板和转动导筒之间连接液压缸;

所述第二旋转装置包括与所述延伸板连接的第二固定筒,在第二固定筒上套接第一蜗轮、第一支撑架、第二蜗轮和第二支撑架,在第一支撑架上连接与第一蜗轮相互配合的第一蜗杆,在第二支撑架上连接与第二蜗轮相互配合的第二蜗杆。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以有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在所述延伸板的一侧设有支架,在支架上设有上支撑辊,上支撑辊与所述转动导筒支撑配合,在延伸板另一侧的下方的转动导筒上连接下支撑辊,下支撑辊与延伸板支撑配合。

所述第一支撑架包括第一转板, 在第一转板上连接第一固定架,第一固定架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弯板,在两个弯板之间连接加强板,在每个弯板的上端均连接一个第一轴承座。

所述第二支撑架包括第二转板,在第二转板上连接第二固定架,第二固定架为两个平行设置的立板结构,在每个立板的上侧均连接一个第二轴承座。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装置能够实现装卸机的输料装置的转动和伸缩,使其适应货场装卸作业线的使用,其机动灵活、操作方便,可实现铁路货物快速装卸的要求,可以极大减轻搬运工的劳动强度,把肩扛背驮的重体力解放出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2是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装置详细说明,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货物装卸机的驱动架,包括支撑板1,支撑板1安装在装载车,装载车采用汽车或平板车,当为平板车时,在使用时,采用动力车头带动移动,在支撑板1上配合连接第一旋转装置2,在第一旋转装置2上配合连接延伸装置3,在延伸装置3上配合连接第二旋转装置4,在第二旋转装置4上转动配合连接第一支撑架5和第二支撑架8,在第一支撑架5上铰接第一输料装置6,在第一支撑架5和第一输料装置6之间连接第一液压缸7,在第二支撑架8上铰接第二输料装置9,在第二支撑架8和第二输料装置9之间接第二液压缸10,第一输料装置6与第二输料装置9对应设置。

在所述装载车1的前侧和后侧均配合连接一个支撑装置13,支撑装置13包括为方形通管状结构的安装套管20,在安装套管20内纵向设置隔板20a,隔板20a把套管20的腔体分割成相互独立的安装腔,在每个安装腔内均导向设置一个导向筒14,两个导向筒14分别设置在安装套管20的两侧,在每个安装腔20b内还设有一个铰接座,每个铰接座均铰接一个油缸,每个油缸的活塞杆均连接在相应的导向筒14内,在每个导向筒14的外侧均连接一个支撑液压缸17,在每个支撑液压缸17的底部均通过球头座18连接平板19。

所述第一旋转装置2包括第一固定筒21,在第一固定筒21上通过轴承转动配合连接固定板23,在固定板23相互对称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组挡板25,在固定板23上安装延伸装置3,在第一固定筒21的外侧套接齿环22,在固定板23上安装电机24,在电机24的输出轴上连接与齿环22啮合的齿轮。

所述延伸装置3包括连接在所述固定板23上的方形的转动导筒26,在转动导筒26内导向配合连接延伸板27,在延伸板27的外侧设有半圆形槽,内侧设有两个对称的支架28,每个支架28均由两个平行设置的U型板组成,在每个支架上均转动配合连接一个上支撑辊29,两个上支撑辊29设置在同一水平面内,且两个上支撑辊29均与转动导筒26支撑配合,在延伸板27另一侧的下方的转动导筒26上连接下支撑辊31,下支撑辊31与延伸板27支撑配合。在延伸板27和转动导筒26之间连接液压缸32,在液压缸32的作用下延伸板27在转动导筒26内移动。

所述第二旋转装置4包括与所述延伸装置3连接的第二固定筒33,第二固定筒33为二级阶梯圆柱结构,其下侧圆柱直径大于上侧圆柱直径,第二固定筒33的下侧圆柱固定连接在所述延伸板27的半圆形槽内,在第二固定筒33的下侧圆柱上套接第一蜗轮34和第一转板36,在第一转板36上连接与第一蜗轮34相互配合的第一蜗杆35。在第二固定筒33的上侧圆柱上套接第二蜗轮37和第二转板39,在第二转板39上连接与第二蜗轮37相互配合的第二蜗杆38。在第一转板36上连接第一固定架36a,第一固定架36a包括两个弧形立板,在两个弧形立板之间连接加强板,在每个弧形立板的上端均连接一个第一轴承座41,两个第一轴承座41之间连接所述第一输料装置6。在第二转板39上连接第二固定架39a,第二固定架39a为两个平行设置的立板结构,在每个立板的上侧均连接一个第二轴承座40,在两个第二轴承座40之间连接所述第二输料装置9。

在所述装载车1上还设有控制装置11和供油装置12,控制装置11控制连接第一旋转装置2、延伸装置3、第二旋转装置4和供油装置12,供油装置12驱动连接第一液压缸7、第二液压缸10、油缸15、支撑液压缸17、电机24、液压缸32、第一蜗杆35和第二蜗杆38。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