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式输送机与冲压钢板废料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70526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带式输送机与冲压钢板废料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制造领域,具体地来说,是一种带式输送机与冲压钢板废料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作为现代工业技术的集大成者,集成了机械制造与自动控制的各项技术,是反映一个国家制造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同时,汽车工业的发展对工业技术也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正在积极发展汽车工业,以期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因此,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日益重要,逐渐起到工业支柱的作用。

在汽车工业中,零部件的制造是重要的生产环节。汽车零部件多用钢板冲裁而成,冲压废料需要进行回收,以保持加工环境的洁净,并避免浪费。钢板边角料多具有尖角锐边,十分锋利,在现有的回收方式下,容易造成对相对器件或人身的损害,比较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式输送机与冲压钢板废料回收系统,安全可靠地实现钢板废料回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带式输送机,包括机架、输送带、托辊、滚筒组:

所述滚筒组包括设于所述机架两端的驱动滚筒与改向滚筒,所述驱动滚筒轴端设有用于驱动所述驱动滚筒旋转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滚筒与所述改向滚筒平行布置;

所述输送带为张紧于所述驱动滚筒与所述改向滚筒的环形带,其具有用于承受物料的受料段及与所述受料段相对的延展段;

多个所述托辊位于所述受料段下方,并沿所述受料段的运动方向分布于所述驱动滚筒与所述改向滚筒之间;

所述托辊具有对称结构,其包括水平布置的中辊段及连接于所述中辊段两端的侧辊段,所述侧辊段与所述中辊段之间的夹角为不大于165°的钝角。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输送带还包括与所述受料段相对的延展段,所述带式输送机还包括多个第二托辊,多个所述第二托辊位于所述延展段之下方,并沿所述延展段的运动方向分布于所述驱动滚筒与所述改向滚筒之间,所述第二托辊与所述延展段保持接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多个所述托辊之间的间距范围为240mm~270mm。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装置为旋转电机。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输送带为橡胶输送带。

一种冲压钢板废料回收系统,包括带式输送机与料斗:

所述带式输送机包括机架、输送带、托辊、滚筒组;

所述滚筒组包括设于所述机架两端的驱动滚筒与改向滚筒,所述驱动滚筒轴端设有用于驱动所述驱动滚筒旋转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滚筒与所述改向滚筒平行布置;

所述输送带为张紧于所述驱动滚筒与所述改向滚筒的环形带,其具有用于承受物料的受料段及与所述受料段相对的延展段;

多个所述托辊位于所述受料段下方,并沿所述受料段的运动方向分布于所述驱动滚筒与所述改向滚筒之间;

所述托辊具有对称结构,其包括水平布置的中辊段及连接于所述中辊段两端的侧辊段,所述侧辊段与所述中辊段之间的夹角为不大于165°的钝角;

所述料斗位于所述带式输送机上方,所述料斗的输出端正对所述输送带之受料段。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带式输送机还包括多个第二托辊,多个所述第二托辊位于所述延展段之下方,并沿所述延展段的运动方向分布于所述驱动滚筒与所述改向滚筒之间,所述第二托辊与所述延展段保持接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多个所述托辊之间的间距范围为240mm~270mm。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装置为旋转电机。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输送带为橡胶输送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机架上设置输送带、具有钝角连接的中托辊与侧托辊的托辊及滚筒组,滚筒组包括驱动滚筒、改向滚筒与驱动驱动滚筒旋转的驱动装置,利用滚筒组而驱动输送带循环回转,进而设置用于接收废料的料斗,提供了一种自动化程度高、安全可靠的带式输送机及冲压钢板废料回收系统。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带式输送机的第一结构透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带式输送机的第二结构透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带式输送机的俯视结构投影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带式输送机的左视结构投影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带式输送机的托辊的结构投影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带式输送机的第二托辊的结构透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带式输送机的仰视结构投影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冲压钢板废料回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0-冲压钢板废料回收系统,0100-带式输送机,0110-机架,0120-输送带,0121-受料段,0122-延展段,0123-驱动张紧段,0124-改向张紧段,0130-托辊,0131-中辊段,0132-侧辊段,0140-滚筒组,0141-驱动滚筒,0142-改向滚筒,0143-驱动装置,0150-第二托辊。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冲压钢板废料回收系统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带式输送机与冲压钢板废料回收系统的优选实施例。但是,带式输送机与冲压钢板废料回收系统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带式输送机与冲压钢板废料回收系统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带式输送机与冲压钢板废料回收系统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实施例1

请结合参阅图1、图2与图3,带式输送机0100包括机架0110、输送带0120、托辊0130、滚筒组0140,其中:

机架0110底部与地面连接,带式输送机0100的各部件设于机架0110上,形成牢固的设备结构。

滚筒组0140包括设于机架0110两端的驱动滚筒0141与改向滚筒0142,驱动滚筒0141轴端设有用于驱动驱动滚筒0141旋转的驱动装置0143,驱动滚筒0141与改向滚筒0142平行布置。

其中,驱动滚筒0141用于驱动输送带0120运转,改向滚筒0142用于改变输送带0120的运转方向,保证输送带0120的循环运转。

优选地,驱动装置0143为旋转电机。优选地,旋转电机还可通过减速器与驱动滚筒0141连接,以取得较佳的输出转速。

输送带0120为张紧于驱动滚筒0141与改向滚筒0142的环形带,其具有用于承受物料的受料段0121及与受料段0121相对的延展段0122,可在滚筒组0140上循环运转。

具体而言,输送带0120还包括连接受料段0121与延展段0122的驱动张紧段0123与改向张紧段0124,驱动张紧段0123张紧于驱动滚筒0141上,改向张紧段0124张紧于改向滚筒0142上。

由于张紧关系的存在,驱动张紧段0123与驱动滚筒0141、改向张紧段0124与改向滚筒0142之间均存在摩擦作用,其间的摩擦力充当驱动作用的驱动力。

运转时,驱动装置0143驱动驱动滚筒0141旋转,驱动滚筒0141通过摩擦传动而驱动驱动张紧段0123运动。驱动张紧段0123带动受料段0121、延展段0122及改向张紧段0124运动。

进而,改向张紧段0124通过摩擦传动而驱动改向滚筒0142旋转,改向滚筒0142转而对输送带0120施加改向作用,从而实现输送带0120在驱动滚筒0141与改向滚筒0142上的环形运动,使位于受料段0121的废料得以运输。

优选地,输送带0120为橡胶输送带,其具有较佳的缓冲性能与较低的制造成本。

请结合参阅图4与图5,多个托辊0130沿受料段0121的运动方向分布于驱动滚筒0141与改向滚筒0142之间,并位于受料段0121下方。优选地,多个托辊0130沿受料段0121的运动方向均匀分布。

具体而言,当废料落到受料段0121上时,受料段0121受废料冲击而具有向下变形的趋势。由于托辊0130的支撑作用,受料段0121不发生变形,并将其所受的冲量传递于托辊0130。

由此,输送带0120在落料时受到的冲击较小,不致发生冲击变形,有效地延长了输送带0120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托辊0130可由高分子材料制成,具有较佳的韧性与较小的摩擦系数。在此情形下,托辊0130受到受料段0121冲击时,托辊0130可发生一定程度的弹性形变,实现进一步的缓冲卸荷。

同时,由于托辊0130与受料段0121之间摩擦较小,避免对输送带0120的摩擦损害,进一步延长输送带0120的使用寿命。

托辊0130具有对称结构,其包括水平布置的中辊段0131及连接于中辊段0131两端的侧辊段0132,侧辊段0132与中辊段0131的夹角为不大于165°的钝角。在此角度结构下,侧辊段0132能够防止废料反弹而自受料段0121脱出。

优选地,侧辊段0132与中辊段0131的夹角为不大于140°的钝角,防漏效果更佳。

具体而言,废料碰撞于托辊0130时,由于向上的冲量作用,废料将向上反弹。特别地,当废料形状不均时,其所受冲量具有侧向分量,使废料具有侧向弹出的趋势。由于侧辊段0132与中辊段0131具有一夹角关系,废料受阻于侧辊段0132而再次落回受料段0121内,避免发生废料脱落的漏料风险。

优选地,多个托辊0130之间的间距范围为240mm~270mm。在该间距范围内,多个托辊0130的支撑作用较为理想。受料段0121位于托辊0130之间的部分不致过长,避免输送带0120下垂长度过大而发生失效,进一步延长输送带0120的使用寿命。

请结合参阅图6与图7,带式输送机0100还包括第二托辊0150,多个第二托辊0150位于延展段0122之下方,并沿延展段0122的运动方向分布于驱动滚筒0141与改向滚筒0142之间,第二托辊0150与延展段0122保持接触。优选地,多个第二托辊0150沿延展段0122的运动方向均匀分布。

具体而言,第二托辊0150对延展段0122具有支撑作用,可增强输送带0120的结构稳定性。

当受料段0121受到废料的落料冲击时,输送带0120进一步张紧,驱动张紧段0123与驱动滚筒0141之间的相互作用具有进一步增大的趋势。此时,第二托辊0150对延展段0122产生向上的支撑作用,抵消废料的向下冲击力。

由此,驱动张紧段0123与驱动滚筒0141之间的作用力不会发生陡增。换言之,输送带0120与驱动滚筒0141之间的摩擦力基本保持不变,避免了摩擦力陡增而引致的传动紊乱风险。

优选地,第二托辊0150为规则圆柱体,其中心轴保持水平布置。此时,第二托辊0150与延展段0122之间的摩擦力较小,减少不必要的摩擦干扰和磨损伤害。

优选地,多个第二托辊0150之间的间距范围为750~850mm。在此间距范围内,多个第二托辊0150对延展段0122的支撑作用更佳,且数量较为合理,有利于降低制造成本。

请参阅图8,冲压钢板废料回收系统1000包括带式输送机0100与料斗0200,带式输送机0100的结构如前所述。

料斗0200位于带式输送机0100上方,料斗0200的输出端正对输送带0120之受料段0121。

冲压钢板的边角料经过料斗0200的输入端与输出端,落到受料段0121的表面。在多个托辊0130与第二托辊0150的共同作用下,边角料得以安全稳定地落到带式输送机0100上,不会发生漏料、飞溅等危险情形,安全可靠。

此后,边角料随输送带0120运动,经带式输送机0100而到达回收终点,以便工作人员进行处理。

优选地,带式输送机0100可倾斜地设于地面上,以深入于冲压设备底部,将之予以回收运输,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

在这里示出和描述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他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