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放线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24458阅读:551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放线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缆放线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放线架。



背景技术:

线材再生产过程中,有较多的上线机构,现有的技术中,一般上线机构都为被动上线,需要在一端拉动,将线材拉动至产线上,该种方式易将线材拉伤,所以需要使用主动放线机构,减少线材损伤,现有的主动放线机构中,由于线辊本身较重,上线时较为费力,并且送线过程中当一端拉力和放线速度没调好时,容易造成送线过程中线材松动。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自动放线架,包括张紧装置和放线装置,所述放线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线辊支撑机构,所述线辊支撑机构下部设有上辊机构;所述上辊机构包括固定架和活动安装于所述固定架上的活动架,所述活动架上连接有L形承载架,所述L形承载架伸于所述线辊支撑机构下部;所述线辊支撑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机架上的转轴,所述转轴一端连接有电机,与所述转轴相对的机架上设有可调顶针,线辊套于所述转轴上并通过所述可调顶针固定。

优选的,所述固定架上相对设置有两个滑槽,所述活动架两侧设有滚轮,所述滚轮卡设于所述滑槽内并沿所述滑槽上下运动。

优选的,所述活动架下部设有顶升气缸。

优选的,所述可调顶针包括安装所述机架上滑套,所述滑套内设有内螺纹,所述滑套内穿过有顶杆,所述顶杆表面设有与所述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所述顶杆指向所述转轴的一侧设有转头。

优选的,所述张紧装置包括张紧架,所述张紧架上设有两个组合导线轮,所述张紧架下部活动连接有张紧杆,所述张紧杆下部设有压线轮。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自动放线架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放线架通过活动架将线辊传送至转轴上,位置可通过提升气缸控制,节省人力,同时,传线过程中增加了张紧机构,解决了传线速度不稳定导致线松动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放线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张紧装置,2-放线装置,3-机架,4-固定架,5-活动架,6-L形承载架,7-转轴,8-电机,9-滑槽,10-滚轮,11-顶升气缸,12-滑套,13-顶杆,14-转头,15-组合导线轮,16-张紧架,17-张紧杆,18-压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结合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自动放线架,包括张紧装置1和放线装置2,所述放线装置2包括机架3,所述机架3上设有线辊支撑机构,所述线辊支撑机构下部设有上辊机构;所述上辊机构包括固定架4和活动安装于所述固定架4上的活动架5,所述活动架5上连接有L形承载架6,所述L形承载架6伸于所述线辊支撑机构下部;所述线辊支撑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机架3上的转轴7,所述转轴7一端连接有电机8,与所述转轴7相对的机架3上设有可调顶针,线辊套于所述转轴7上并通过所述可调顶针固定,固定架4上设有引线杆,将线材向上引出;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式是:将线辊放置于L形承载架6上,通过活动架5上下活动调节与转轴7之间的高度,保证转轴7能够与线辊连接,并且插于线辊的中心,再通过可调顶针将线辊进一步固定,随后启动电机8,带动转轴7转动将线辊的线放出,并经过张紧装置1;其中,所述张紧装置1包括张紧架16,所述张紧架16上设有两个组合导线轮15,所述张紧架16下部活动连接有张紧杆17,所述张紧杆17下部设有压线轮18,线材组合导线轮15上设有多个过线槽,线材首先经过靠近放线装置2一侧组合导线轮15,再经过下部的压线轮18上,最后经过另一个组合导线轮15运动,压线轮18的线材收到过大的拉力时,张紧杆17会被带动,由于压线轮18的重力,保持整个张紧杆17向下,若收到过大拉力,会略微被向上,保证了整个线材的张紧状态;

其中,活动架5能够上下运动,其结构为,所述固定架4上相对设置有两个滑槽9,所述活动架5两侧设有滚轮10,所述滚轮10卡设于所述滑槽9内并沿所述滑槽9上下运动,所述活动架5下部设有顶升气缸11,通过调节顶升气缸11,带动整个活动架5在固定架4上活动,由于活动架5上增设的L形承载架6,上面放置的线辊,可调节线辊所处的位置,使其与转轴7对应。

当高度位置对应后,线辊通过顶针固定,所述可调顶针包括安装所述机架3上滑套12,所述滑套12内设有内螺纹,所述滑套12内穿过有顶杆13,所述顶杆13表面设有与所述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所述顶杆13指向所述转轴7的一侧设有转头14,一侧的顶杆13能够转动远离或者靠近安装于转轴7上的线辊,当电机8启动后,线辊转动放线。

整个结构减小线辊上料的工作强度,并且放线稳定性高。

对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