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平移机和钢轨提升平移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93030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提升平移机和钢轨提升平移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轨提升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提升平移机和钢轨提升平移设备。



背景技术:

在高铁、铁路、公路施工现场,大量使用重型钢轨作为工具轨和行走轨道,工具轨的铺设和移动频繁,工作量和劳动强度非常大。单根工具轨重达750公斤,需要16个强壮工人才能抬起、移动和对准,费时费力费工。

目前在铁路、公路施工现场,广泛使用一种手摇齿轮齿条式钢轨提升机。这种齿轮齿条钢轨提升机是由人力旋转把手,用把手轴同轴降速的齿轮驱动齿条上下移动来提升放下工具轨。但是这种机器有如下缺陷:

1.人力旋转把手劳动强度大。

2.需要同时使用多台机器才能提升工具轨。

3.工具轨提升后,工具轨在机器接触面上移动时的摩擦力大,不能移动。

4.机器故障率高。

由上可知,现有技术中的钢轨提升平移机在使用时使用者的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升平移机和钢轨提升平移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使用者的劳动强度大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提升平移机,所述提升平移机包括:液压举升机构、升降架以及机座;所述液压举升机构包括液压缸和液压泵;所述液压泵与所述液压缸均固定在所述机座上;所述液压泵与所述液压缸连通;所述升降架与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连接,以使所述活塞杆带动所述升降架上升或者下降。

进一步地,所述液压举升机构还包括驱动件、弹性元件以及泄压开关;所述液压泵为柱塞泵;所述柱塞泵的泵体固定在所述机座上;述驱动件与所述机座活动连接;当所述驱动件朝向所述柱塞泵的柱塞移动时,所述驱动件向所述柱塞施加向下的作用力;

所述弹性元件的一端与所述柱塞泵的柱塞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机座连接,用于向所述柱塞施加向上的作用力;所述泄压开关设置在所述泵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件包括脚踏部、转动部和压紧部;所述脚踏部和所述压紧部均与所述转动部连接;所述转动部与所述机座转动连接;所述转动部能够带动所述压紧部上升或者下将;当所述转动部朝向所述柱塞转动时,所述压紧部向所述柱塞施加向下的作用力。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件还包括手动部;所述手动部与所述转动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转动部相对所述机座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手动部包括手动杆和转动件;所述转动部包括转动杆和转动轴;所述转动杆的一端与所述转动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脚踏部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与所述机座转动连接;

所述转动件与所述转动轴固定连接;所述手动杆的下端与所述转动件抵接,用于驱动所述转动件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手动杆的下端面为第一斜面;所述转动件的上端面为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平行,且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架的底部和/或侧部转动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用于减小所述升降架与工具轨之间的摩擦力。

进一步地,所述机座上竖直设置有导轨;所述升降架上竖直设置有与所述导轨配合的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机座上设置有环形导向件;所述环形导向件套设在所述升降架外,以使所述升降架在所述环形导向件内上下移动。

进一步地,一种钢轨提升平移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提升平移机。

本实用新型中,在使用时,使用者通过液压举升机构的液压泵向液压缸供油,使得液压缸的活塞杆向上伸出液压缸的缸筒,活塞杆推动升降架输出向上的推力,也即,活塞杆向上推动升降架,使得升降架上升至预设位置,使用者将工具轨放置在升降架上,然后控制液压缸的活塞杆下降,使得升降架下降至预设位置,从而将工具轨落下,使用者卸下工具轨至预设位置即可。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液压举升机构实现升降架的上升和下将,也即,通过液压举升机构为升降架和工具轨提供提升力,与现有技术中的人工手动旋转把手相比,其劳动强度小,并且液压举升机构具有举升力大、动作快以及操作平稳可靠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提升平移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提升平移机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提升平移机中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提升平移机中机座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提升平移机中升降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提升平移机中液压举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的提升平移机中液压举升机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所示的提升平移机的局部剖视图;

图9为图1所示的提升平移机中手动杆和转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的提升平移机中手动杆和转动件的局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机座; 2-升降架; 3-液压举升机构;

4-工具轨; 11-底板; 12-工字钢;

13-导向箍; 14-第一加强板; 15-第二加强板;

21-顶部槽钢; 22-中部槽钢; 23-底部槽钢;

24-底部轴承轴; 25-中部轴承轴; 26-滚动轴承;

27-定位钢套; 31-液压缸; 311-活塞杆;

32-弹性元件; 33-柱塞泵; 34-驱动件;

341-转动部; 342-脚踏部; 343-固定板;

344-压紧部; 35-泄压开关; 36-手动部;

361-手动杆; 362-手握杆; 363-转动件;

364-第一斜面; 365-第二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提升平移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提升平移机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提升平移机,该提升平移机包括:液压举升机构3、升降架2以及机座1;液压举升机构3包括液压缸31和液压泵;液压泵与液压缸31均固定在机座1上;液压泵与液压缸31连通;升降架2与液压缸31的活塞杆311连接,以使活塞杆311带动升降架2上升或者下降。

本实施例中,在使用时,使用者通过液压举升机构3的液压泵向液压缸31供油,使得液压缸31的活塞杆311向上伸出液压缸31的缸筒,活塞杆311推动升降架2输出向上的推力,也即,活塞杆311向上推动升降架2,使得升降架2上升至预设位置,使用者将工具轨4放置在升降架2上,然后控制液压缸31的活塞杆311下降,使得升降架2下降至预设位置,从而将工具轨4落下,使用者卸下工具轨4至预设位置即可。

本实施例中,通过液压举升机构3实现升降架2的上升和下将,也即,通过液压举升机构3为升降架2和工具轨4提供提升力,与现有技术中的人工手动旋转把手相比,其劳动强度小,并且液压举升机构3具有举升力大、动作快以及操作平稳可靠的优点。

其中,液压缸31的活塞杆311可以依靠自重下降收回,也可以通过液压泵向液压缸31的有杆腔内供油实现活塞杆311的下降收回。

图6为图1所示的提升平移机中液压举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1所示的提升平移机中液压举升机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1所示的提升平移机中的局部剖视图;如图1、图2、图6、图7和图8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液压举升机构3还包括驱动件34、弹性元件32以及泄压开关35;液压泵为柱塞泵33;柱塞泵33的泵体固定在机座1上;驱动件34与机座1活动连接;当驱动件34朝向柱塞泵33的柱塞移动时,驱动件34向柱塞施加向下的作用力;弹性元件32的一端与柱塞泵33的柱塞连接,另一端与机座1连接,用于向柱塞施加向上的作用力;泄压开关35设置在泵体上。进一步地,驱动件34包括脚踏部342、转动部341和压紧部344;脚踏部342和压紧部344均与转动部341连接;转动部341与机座1转动连接;转动部341能够带动压紧部344上升或者下将;当转动部341朝向柱塞转动时,压紧部344向柱塞施加向下的作用力。

本实施例中,使用者脚部踩在脚踏部342上,并向脚踏部342施加向下的作用力,从而带动转动部341向下转动,也即,转动部341朝向柱塞转动,压紧部344向下移动,同时,压紧部344向柱塞施加向下的作用力,柱塞向下移动,柱塞泵33中的压力油进入至液压缸31内,弹性元件32被压缩产生弹力,液压缸31的活塞杆311向上伸出,推动升降架2上升。使用者轻抬脚部,弹性元件32的弹力向上推动柱塞,使得柱塞向上移动,压紧部344上升,转动部341向相反方向转动。使用者再次向脚踏部342施加向下的作用力,转动部341向下转动,压紧部344向下移动,柱塞向下移动,柱塞泵33中的压力油进入至液压缸31内,弹性元件32再次被压缩产生弹力,液压缸31的活塞杆311再次向上伸出,推动升降架2上升使用者轻抬脚部,以此反复作用于脚踏部342,使得油缸的活塞杆311推动升价架上升至预设高度。然后打开泄压开关35,降低液压缸31内的压力,活塞杆311在升降架2和工具轨4的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工具轨4落下。

本实施例中,使用者通过脚部作用于脚踏部342,使得柱塞泵33向液压缸31内供油,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故障少,并且维修方便。

其中,泄压开关35可以为泄压阀门。转动部341可以直接与机座1转动连接,也可以与液压缸31转动连接,从而与机座1间接地转动连接。

弹性元件32可以为弹簧,弹簧套设在柱塞外,弹簧可以一端与柱塞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机座1固定连接。也可以在柱塞上设置固定板343,弹簧的一端与固定板343抵接,另一端与机座1抵接。

图4为图1所示的提升平移机中机座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的提升平移机中升降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至图7所示,进一步地,转动部341可以为曲拐,压紧部344可以为辊轮,脚踏部342可以为脚踏板;曲拐的一端与机座1转动连接,另一端与脚踏板转动连接;辊轮转动连接在曲拐上,脚踏板位于柱塞泵33的上方。升降架2包括顶部槽钢21、中部槽钢22和底部槽钢23。中部槽钢22竖直设置,顶部槽钢21连接在中部槽钢22的上端,并与液压缸31的活塞杆311的上端面接触。底部槽钢23连接在中部槽钢22的下端,活塞杆311,也即顶推杆,连接在顶部槽钢21的底部,并与液压缸31的活塞杆311连接。

当使用者脚部向下作用与脚踏板时,脚踏板带动曲拐向柱塞泵33方向转动,辊轮向下移动,并对柱塞施加向下的作用力,柱塞泵33向液压缸31输入压力油,液压缸31的活塞杆311推动顶推杆输出向上的推力,此推力推动升降架2的顶部槽钢21,将放置在底部槽钢23上的工具轨4向上提升。当工具轨4放置到位,旋松泄压开关35泄压,在工具轨4和升降架2的重力作用下,工具轨4落下。也即,液压举升机构3作为提升平移机的液压举升机器,柱塞泵33提供驱动力,此驱动力经过转换后驱动液压缸31中的活塞杆311向上运动。

本实施例中,由于采用普通型材组合件多,精密加工件少,材料费用和加工费用少,可以广泛推广使用,成本低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曲拐指呈弯曲状的连杆,且向下弯曲。这样可方便使用者脚部作用与脚踏部342,节省使用者脚踏时的力气。

其中,可在顶部槽钢21上设置定位钢套27,活塞杆311的上端插入定位钢套27内,从而将活塞杆311定位在定位缸套27内,防止活塞杆311左右移动,提高稳定性。

图3为图1所示的提升平移机中机座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机座1可包括底板11和工字钢12。工字钢12竖直设置在底板11上,柱塞泵33和液压缸31分别设置底板11上,并且位于工字钢12的两侧。

机座1可以还包括第一加强板14和第二加强板15,第一加强板14和第二加强板15分别设置在工字钢12的两侧,第一加强板14和第二加强板15的一端与工字钢12连接,另一端与底板11连接。第一加强板14和第二加强板15的设置可加强工字钢12与底板11的连接强度,提高机座1支撑时的稳定性。其中,第一加强板14和第二加强板15可以均为两个。两个第一加强板14成锐角设置,柱塞泵33和液压缸31设置在两个第一加强板14之间。两个第二加强板15平行设置。此时,工字钢12与底板11的连接强度最高。

图9为图1所示的提升平移机中手动杆和转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所示的提升平移机中手动杆和转动件的局部示意图,如图9和图10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驱动件34还包括手动部36;手动部36与转动部341连接,用于驱动转动部341相对机座1转动。进一步地,手动部36包括手动杆361和转动件363;转动部341包括转动杆和转动轴;转动杆的一端与转动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脚踏部342固定连接;转动轴与机座1转动连接;转动件363与转动轴固定连接;手动杆361的下端与转动件363抵接,用于驱动转动件363转动。进一步地,手动杆361的下端面为第一斜面364;转动件363的上端面为第二斜面365;第一斜面364与第二斜面365平行,且第一斜面364与第二斜面365抵接。

本实施例中,使用者还可通过手动部36驱动转动部341转动。转动件363与转动杆共用转动销,也即,共用转动轴。使用者扳动手动杆361逆时针旋转时,手动杆361下端面的第一斜面364作用与转动件363上的第二斜面365,第一斜面364向第二斜面365施加向下的作用力,从而驱动转动件363向下转动。由于转动件363与转动杆共用转动轴,从而通过转动轴带动转动杆向下转动,压紧部344向下压缩柱塞,柱塞泵33向液压缸31输入压力油。

本实施例中,使用者在通过脚踏部342压缩柱塞泵33的同时,也可通过手动部36压缩柱塞泵33。在通常的情况下,用脚踏向柱塞泵33加力即可,当提升物过重,则采用手杆加力,因为手杆力臂长,更为省力。本实施例提供的提升平移机,操作使用方便,既可以用脚踏,又可以用手动杆361,结构简宜实用,维护简单。

其中,转动杆可以为上述所说的曲拐。可以在手动杆361的上端设置与手动杆361垂直的手握杆362,使用者操作手握杆362对手动杆361进行转动,方便使用者着力。手握杆362可以为滚轮,方便使用者操作手握杆362。

如图4和图5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升降架2的底部和/或侧部转动设置有滚轮;滚轮用于减小升降架2与工具轨4之间的摩擦力。

本实施例中,在升降架2的底部和侧部设置滚轮,当工具轨4放置在升降架2上后,工具轨4的底部与位于底部的滚轮接触,工具轨4的侧部与位于侧部的滚轮接触。当使用者移动工具轨4时,辊轮滚动,从而使工具轨4与辊轮产生滚动摩擦。

本实施例中,在升降架2上设置滚轮,使得升降架2和工具轨4产生滚动摩擦,滚动摩擦力远小于滑动摩擦力,极大地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工具轨4的下端面和侧面只与滚轮接触,移动工具轨4时只产生滚动,降低了摩擦系数,从而使得移动工具轨4的阻力小、轻便灵活。

其中,滚轮可以为滚动轴承26。滚轮可以为多个,也即,滚动轴承26可以为多个。在升降架2的底部槽钢23的内腔设置底部轴承轴24和六个滚动轴承26,六个滚动轴承26沿底部轴承轴24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每个滚动轴承26的内孔套装在底部轴承轴24上,底部轴承轴24由三件底部支承钢板支承,底部支承钢板设置在底部槽钢23的内腔中,底部槽钢23的上方开有方孔,以便滚动轴承26外圆柱面高出底部槽钢23的上平面,工具轨4的下平面与滚动轴承26的外圆柱面相接触。当移动工具轨4时,工具轨4的下平面与滚动轴承26产生滚动摩擦。

中部槽钢22的下部设置一件滚动轴承26,滚动轴承26的内孔套装在中部轴承轴25上,中部轴承轴25由中部支承钢板支承,中部支承钢板设置在中部槽钢22的内腔,中部槽钢22下部的侧面开有方孔,以便滚动轴承26外圆柱面凸出中部槽钢22的侧面,当移动工具轨4时,工具轨4的侧平面与滚动轴承26产生滚动摩擦。

本实用新型在升降架2的中部槽钢22下部内腔和下部槽钢内腔均设置滚动轴承26,工具轨4在移动时,工具轨4的下表面和升降架2的下部槽钢内腔设置的滚动轴承26的外圆柱面产生滚动摩擦,工具轨4的侧表面和升降架2的中部槽钢22内腔设置的滚动轴承26的外圆柱面产生滚动摩擦,极大的降低了移动摩擦力。

如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机座1上竖直设置有导轨;升降架2上竖直设置有与导轨配合的凸起。

本实施例中,将凸起与导轨配合,从而使得升降架2沿着导轨相对机座1上下移动,防止升降架2在移动时与机座1发生横向的位置偏移,提高升降架2移动时的稳定性。

其中,导轨可以为如上所说的机座1的工字钢12的内腔凹槽,凸起可以为如上所说的中部槽钢22的侧壁,中部槽钢22嵌入工字钢12的内腔凹槽,工字钢12的内腔凹槽为中部槽钢22导向并防止中部槽钢22转动,从而引导中部槽钢22沿着工字钢12的内腔移动。

如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机座1上设置有环形导向件;环形导向件套设在升降架2外,以使升降架2在环形导向件内上下移动。

本实施例中,在机座1上设置环形导向件,升降架2设置在环形导向件内,从而可防止升降架2脱离机座1,进一步提高稳定性。

其中,环形导向件可以为导向箍13,导向箍13设置在工字钢12的上端,中部槽钢22穿设在导向箍13内,导向箍13给升降架2导向并防止其倾覆脱出工字钢12的内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机座1包含工字钢12,工字钢12的内腔作为升降架2的导轨,使加载工具轨4的升降架2在升降时保持平稳移动、不致倾覆、旋转和脱出。机座1的上部设置导向箍13,升降架2在导向箍13内腔上下移动,防止升降架2倾倒和脱出。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钢轨提升平移设备,钢轨提升平移设备包括如上的提升平移机。

本实施例中,钢轨提升平移设备可包括运输设备和提升平移机,运输设备将钢轨运输至预设位置,提升平移机将钢轨卸下。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