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27312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一种真空容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真空容器。



背景技术:

市面上的普通一种真空容器或真空袋需要抽真空机完成,而且不能完全将空气和食物分离,始终有部分的空气不能完全抽完,造成局部的食物氧化或变质。真空袋一次性使用,不环保。整个的过程需要抽真空机完成,结构复杂、成本贵、使用不方便,因此,有必要作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成本低廉、功能齐全、密封效果好和操作方便安全的一种真空容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真空容器,主体包括:食物容纳器、密封圈、空气隔层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隔层件与食物容纳器之间设置密封圈,密封圈将所述空气隔层件与食物容纳器之间紧密滑动连接;

所述密封圈固定或一体设置在所述空气隔层件或食物容纳器上;与两者之一另一个滑动密封连接;

所述空气隔层件与食物容纳器相对运动或者空气隔层件底部与食物容纳器内腔底部相对运动,空气隔层件由上至下侧部紧密与食物容纳器内腔滑动,将食物上部的空气或食物容纳器上部的空气沿排气孔排出,形成相对密封或相对真空的食物容纳器。

所述空气隔层件设置在食物容纳器内壁上上、下移动,食物容纳器内壁与空气隔层件外围紧密滑动连接;空气隔层件外围设置密封圈定位,定位设置成凹槽或凸筋,凹槽或凸筋上

设置密封圈,密封圈将空气隔层件外围与食物容纳器内壁弹性密封连接,将食物与外部空气隔离形成相对真空;或者,食物容纳器开口处设置密封圈,密封圈将空气隔层件外围与食物容纳器内壁弹性密封连接,将食物与外部空气隔离形成相对真空。

所述空气隔层件上设置的手压位或提手,手压位或提手驱动空气隔层件上下移动;手压位受力面为向上,或提手的受力面侧向;提手为空心或实心或半空心设置,手压位或提手设置在空气隔层件的中部或内侧或外围内侧或外围。

所述食物容纳器上设置排气孔,或空气隔层件上设置排气孔,或食物容纳器与空气隔层件之间设置排气孔,排气孔至少将食物上部的一部份空气排出,减少空气与食物接触氧化或变质的面积,延长保鲜时间。

所述排气孔上设置密封件,将外部空气与食物表面隔断;密封件与食物容纳器或空气隔层件分离式连接或固定转动连接或变形连接。

所述空气隔层件外围设置密封圈,密封圈为环形设置,密封圈外凸尺寸大于空气隔层件的主体外部尺寸或大于食物容纳器内壁尺寸或与食物容纳器内壁尺寸一致。

所述密封圈至少一圈设置,密封圈与空气隔层件一体设置或分体设置,或密封圈设置在食物容纳器内侧或开口上;

所述食物容纳器与空气隔层件分离设置或转动设置;

所述空气隔层件在食物容纳器内部至少由上至下移动百分之二十食物容纳器的高度尺寸。

所述食物容纳器开口向上,开口位设置翻边,或者,食物容纳器侧部设置阻力边或圈;底圈设置在食物容纳器的下部,底圈的外围尺寸小于空气隔层件或食物容纳器上部的开口尺寸。

所述空气隔层件设置隔层、手压位、排气孔、密封圈,或空气隔层件设置隔层、手压位、排气孔和密封件,或空气隔层件设置隔层、提手、排气孔、密封圈和密封件,或空气隔层件设置隔层、提手、排气孔、密封圈和开关。

进一步,空气隔层件或食物容纳器开口部位之间还可以设置环形密封圈或密封圈密封滑动连接,空气隔层件设置成塑料、硅胶、橡胶材料弹性密封连接。密封圈设置成硅胶、橡胶材料;

隔层设置在空气隔层件底部,手压位设置在空气隔层件的上部外围或中部;提手设置在空气隔层件的内侧;排气孔设置在空气隔层件下部或底部或侧部,开口侧向或向上;密封件或开关设置在排气孔上部或排气孔的通道上;环形密封圈设置在空气隔层件的外围的外侧或内侧;开关为浮力开关、磁力开关、弹簧开关;

所述空气隔层件的排气孔通道上设置过滤器,过滤器将食物阻拦在排气孔的下部;或者,所述空气隔层件的排气孔通道上设置开关,开关通过食物抬起关闭排气孔通道,将食物阻拦在排气孔的下部。

本发明通过增设环形密封圈,环形密封圈紧密与食物容纳器内腔滑动,将食物上部的空气或食物容纳器上部的空气沿排气孔排出,形成相对密封或相对真空的食物容纳器,只需下压空气隔层件就可以产生真空食物容纳器,从而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其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成本低廉、占用空间小和通用性强的特点,从而扩大产品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空气隔层件与食物容纳器相对运动排气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空气隔层件与食物容纳器爆炸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另一浮力开关空气隔层件与食物容纳器分离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开关空气隔层件与食物容纳器分离进气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空气隔层件与食物容纳器外部密封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密封圈安装在食物容纳器开口与空气隔层件爆炸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食物容纳器,2为空气隔层件,3为排气孔,4为密封件,5为提手,44为开关,41为浮力开关,7为密封圈,21为手压位,11为翻边,27为定位,101为阻力边或圈,102为底圈,图中小箭头代表气流方向,图中大箭头代表物体运动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图6,一种真空容器,主体包括:食物容纳器1、密封圈7、空气隔层件2,所述空气隔层件2与食物容纳器1之间设置密封圈7,密封圈7将所述空气隔层件2与食物容纳器1之间紧密滑动连接;

所述密封圈7固定或一体设置在所述空气隔层件2或食物容纳器1上;与两者之一另一个滑动密封连接;

所述空气隔层件2与食物容纳器1相对运动或者空气隔层件2底部与食物容纳器1内腔底部相对运动,空气隔层件2由上至下侧部紧密与食物容纳器1内腔滑动,将食物上部的空气或食物容纳器1上部的空气沿排气孔3排出,形成相对密封或相对真空的食物容纳器1。

密封件4为密封盖或密封塞或密封帽;提手5设置在空气隔层件2的中部或外围或侧部;

空气隔层件2外围设置密封圈7定位27,定位27设置成凹槽或凸筋,凹槽或凸筋上设置密封圈7,密封圈7将空气隔层件2外围与食物容纳器1内壁弹性密封连接,将食物与外部空气隔离形成相对真空;或者,食物容纳器1开口处设置密封圈7,密封圈7将空气隔层件外围与食物容纳器1内壁弹性密封连接,将食物与外部空气隔离形成相对真空。

所述空气隔层件2设置在食物容纳器1内壁上上、下移动,食物容纳器1内壁与空气隔层件2外围紧密滑动连接;

所述空气隔层件2外围与食物容纳器1内壁之间设置密封圈7,密封圈7将空气隔层件2外围与食物容纳器1内壁弹性密封连接,将食物与外部空气隔离形成相对真空。

所述空气隔层件2上设置的手压位21或提手,手压位21或提手驱动空气隔层件2上下移动;手压位21受力面为向上,或提手的受力面侧向;提手为空心或实心或半空心设置,手压位21或提手设置在空气隔层件2的中部或内侧或外围内侧或外围。

所述食物容纳器1上设置排气孔3,或空气隔层件2上设置排气孔3,或食物容纳器1与空气隔层件2之间设置排气孔3,排气孔3至少将食物上部的一部份空气排出,减少空气与食物接触氧化或变质的面积,延长保鲜时间。

所述排气孔3上设置密封件4,将外部空气与食物表面隔断;密封件4与食物容纳器1或空气隔层件2分离式连接或固定转动连接或变形连接。

所述空气隔层件2外围设置密封圈7,密封圈7为环形设置,密封圈7外凸尺寸大于空气隔层件2的主体外部尺寸或大于食物容纳器1内壁尺寸或与食物容纳器1内壁尺寸一致。

所述密封圈7至少一圈设置,密封圈7与空气隔层件2一体设置或分体设置,或密封圈7设置在食物容纳器1内侧或开口上;

所述食物容纳器1与空气隔层件2分离设置或转动设置;

所述空气隔层件2在食物容纳器1内部至少由上至下移动三分之一食物容纳器1的高度尺寸。

所述食物容纳器1开口向上,开口位设置翻边11。

所述空气隔层件2设置隔层、手压位21、排气孔3,或空气隔层件2设置隔层、提手、排气孔3,或空气隔层件2设置隔层、手压位21、排气孔3和密封件4,或空气隔层件2设置隔层、提手、排气孔3和密封件4,或空气隔层件2设置隔层、提手、排气孔3和开关。

进一步,空气隔层件2或食物容纳器1开口部位之间还可以设置环形密封圈7或密封圈密封滑动连接,空气隔层件2设置成塑料、硅胶、橡胶材料弹性密封连接。

隔层设置在空气隔层件2底部,手压位21设置在空气隔层件2的上部外围或中部;提手设置在空气隔层件2的内侧;排气孔3设置在空气隔层件2下部或底部或侧部,开口侧向或向上;密封件4或开关设置在排气孔3上部或排气孔3的通道上;环形密封圈7设置在空气隔层件2的外围的外侧或内侧;开关为浮力开关、磁力开关、弹簧开关;

所述空气隔层件2的排气孔3通道上设置过滤器,过滤器将食物阻拦在排气孔3的下部;或者,所述空气隔层件2的排气孔3通道上设置开关,开关通过食物抬起关闭排气孔3通道,将食物阻拦在排气孔3的下部。

一种真空容器的使用方法:

1)、将食物放入食物容纳器1内,再将空气隔层件2底部对准食物容纳器1开口,保持排气孔3通道与外部空气贯通;

2)、用手下压空气隔层件2的手压位或提手,驱动空气隔层件2隔层在食物容纳器1开口内侧向下移动,空气隔层件2外围与食物容纳器1开口外围紧密连接,当空气隔层件2向下移动时将食物容纳器1内上部空气沿排气孔3流出,空气隔层件2底部与食物贴近时将食物容纳器1内上部空气棑尽或一部分棑尽,空气隔层件2下移挤压食物容纳器1内的食物致使空气隔层件2受阻,再关闭开关或密封件4;

3)、将开关或密封件4开启,将空气隔层件2上移拉起,空气沿排气孔3进气,空气隔层件2逐渐与食物上部分离致使空气隔层件2与食物容纳器1分离,食物容纳器1内的食物可以导出。

上述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