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缠绕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27257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包装缠绕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装设备,特别是公开一种包装缠绕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可以见到的薄膜缠绕机都是这种结构:匚型固定框架、缠绕膜固定结构、吸塑堆固定结构3部分,吸塑堆固定结构主要由托盘、托盘转动电机、压盘、压盘伸缩控制气缸组成,托盘固定在托盘转动电机上方,托盘转动电机安装在匚型固定框架的下方底板上;而压盘安装在压盘伸缩控制气缸上,压盘伸缩控制气缸安装在匚型固定框架的上方横梁上,且压盘和托盘必须是同轴,即保证压盘伸缩控制气缸的活动轴、压盘中心轴、托盘中心轴、托盘转动电机转动轴4轴合一;压盘和托盘中间留有足够空间放置缠绕物;缠绕膜固定结构在匚型固定框架的竖直侧壁,高度和托盘高度相当。

现有薄膜缠绕机缠绕过程:将待包装的吸塑堆平放在托盘上方,吸塑堆顶部有个压盘,由压盘伸缩控制气缸从上往下压,固定吸塑堆。手动将缠绕膜的一头拉到吸塑堆侧面并转一圈,以保证缠绕膜粘附在吸塑堆侧面。启动托盘下方的托盘转动电机,吸塑堆开始自传起来,从而带动缠绕膜转动,这样缠绕膜就能缠绕在吸塑堆的4个侧面了,之后割断缠绕膜,将末端贴在侧面就好了。上下两个没有缠绕的面采用同样的办法,将吸塑堆转90度,使之前没有缠绕到的2个面转到侧面来,再按上述方法缠绕一次就算完成了。

以上现有缠绕机存在以下几个弊端:1、压盘的压力会对包装产品产生不可预计的破坏性;2、每次缠绕膜缠绕前都要手动将缠绕膜缠在吸塑堆侧面一圈,这个人工动作在一次缠绕过程中要做两次3、每次割膜都是人工去完成;4、第一次缠绕完后需要人工转90度,而且需要把吸塑立起来了,而很多产品的包装要求是底面一直朝下,不可立起来;而如果不立起来,就无法完成上下两个面的缠绕;5、上述缠绕过程是吸塑堆自转,产品在吸塑内受离心力作用会产生碰撞;6、如果缠绕膜宽度比吸塑堆高度小,那么有些区域会缠绕不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实现全自动缠绕且不破坏包材本身、最大程度减少缠绕过程对产品的损伤、全方位无死角缠绕的包装缠绕机。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包装缠绕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框架、分别固定在固定框架上的上下料机构、缠绕机构、分隔钢板、割膜机构、扫尾机构;所述分隔钢板上设有圆形窗口;

所述上下料机构包括上料平台、托盘、手臂支撑台、前手臂、后手臂、前侧压板、后侧压板;所述托盘固定在所述上料平台的后部上方,所述上料平台的下方设有与所述托盘相连的控制托盘转动的托盘电机,所述上料平台的两侧下方设有平台滑动轨道;

所述手臂支撑台位于所述上料平台的右侧,所述手臂支撑台的底部设有升降器,所述手臂支撑台上设有与所述平台滑动轨道相互平行的手臂滑动轨道,所述前手臂的右端与后手臂的右端分别与所述手臂滑动轨道相连,所述前手臂与所述手臂支撑台之间、后手臂与手臂支撑台之间分别设有手臂滑动控制电机;所述前手臂的左端设有与所述前手臂铰接的摆臂,所述摆臂与所述前手臂之间通过行程气缸相连;所述摆臂位于所述托盘的上方;所述后手臂的左端设有后侧压板,所述摆臂的左端设有前侧压板,所述前侧压板与后侧压板位于所述摆臂与所述后手臂之间,所述前侧压板、后侧压板的底部分别设有托板,所述前侧压板与所述后侧压板之间为吸塑堆置放空间;

所述缠绕机构包括环形转盘、缠绕膜固定器、转盘驱动器;所述环形转盘固定在所述分隔钢板的圆形窗口四周,所述环形转盘位于所述上料平台的后方并位于所述前手臂与后手臂之间;所述缠绕膜固定器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环形转盘上,所述环形转盘的下方设有所述转盘驱动器;

所述割膜机构包括底座、割膜刀、抓摸勾爪、与割膜刀相连的割膜刀小行程迷你气缸、与抓摸勾爪相连的抓摸勾爪迷你气缸,所述割膜刀小行程迷你气缸和抓摸勾爪迷你气缸分别固定在所述底座下方,所述割膜刀和抓膜勾爪分别固定在所述底座的后端,所述割膜刀位于所述抓膜勾爪的一侧;所述底座的后端下方固定在所述分隔钢板的圆形窗口上;

所述扫尾机构包括底板、支架、大行程迷你气缸、扫尾刷,所述底板位于所述前侧压板、后侧压板的下方,所述支架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扫尾刷的下端通过所述大行程迷你气缸与所述支架相连。

所述摆臂可沿所述前手臂向上旋转形成0度或90度夹角。

所述升降器为托举气缸。

所述转盘驱动器主要由驱动电机、转子和皮带组成,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皮带与所述转子的一端相连,所述转子的另一端与所述环形转盘相连。

所述割膜机构位于所述上料平台的左下方。

所述扫尾刷为柔性防静电毛刷。

所述托板上设有腰型孔,所述托板与所述前侧压板、后侧压板之间通过穿过腰型孔的螺栓相连形成前后位置可调的活动连接结构。

所述前侧压板与所述后侧压板分别通过一连接直板与摆臂的左端、后手臂的左端相连。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实现了自动割膜和薄膜收尾、实现最大程度减少缠绕过程对产品的损伤、实现一键缠绕、实现了全方位无死角的缠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除固定框架外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除固定框架外的主体结构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前手臂左端的摆臂展开状态结构示意视图。

图6是本发明前手臂左端的摆臂收拢状态结构示意视图。

图7是本发明上料平台、托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前侧板、后侧板与前手臂、后手臂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手臂支撑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缠绕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割膜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扫尾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固定框架;

201、上料平台;202、托盘;203、手臂支撑台;204、前手臂;205、后手臂;206、前侧压板;207、后侧压板;208、托盘电机;209、平台滑动轨道;210、升降器;211、手臂滑动轨道;212、手臂滑动控制电机;213、摆臂;214、行程气缸;215、托板;216、连接直板;217、平台滑动气缸;218、吸塑堆置放空间;

301、环形转盘;302、缠绕膜固定器;303、驱动电机;304、转子;305、皮带;

4、分隔钢板;401、圆形窗口;

5、割膜机构;501、底座;502、割膜刀;503、抓摸勾爪;504、割膜刀小行程迷你气缸;505、抓摸勾爪迷你气缸;

6、扫尾机构;601、底板;602、支架;603、大行程迷你气缸;604、扫尾刷;

7、缠绕膜。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12,本发明包括固定框架1、分别固定在固定框架1上的上下料机构、缠绕机构、分隔钢板4、割膜机构、扫尾机构;所述分隔钢板4上设有圆形窗口401。

所述分隔钢板4前方为上料区、所述分隔钢板4的后方为缠绕区。

所述上下料机构包括上料平台201、托盘202、手臂支撑台203、前手臂204、后手臂205、前侧压板206、后侧压板207。所述托盘202固定在所述上料平台201的后部上方,所述上料平台201的下方设有与所述托盘202相连的控制托盘转动的托盘电机208,所述上料平台201的两侧下方设有平台滑动轨道209,所述平台滑动轨道209与所述上料平台201之间设有平台滑动气缸217。

所述手臂支撑台203位于所述上料平台201的右侧,所述手臂支撑台203的底部设有升降器210,所述升降器210为托举气缸。所述手臂支撑台203上设有与所述平台滑动轨道209相互平行的手臂滑动轨道211,所述前手臂204的右端与后手臂205的右端分别与所述手臂滑动轨道211相连,所述前手臂204与所述手臂支撑台203之间、后手臂205与手臂支撑台203之间分别设有手臂滑动控制电机212;所述前手臂204的左端设有与所述前手臂204铰接的摆臂213,所述摆臂213与所述前手臂204之间通过行程气缸214相连;所述摆臂213位于所述托盘202的上方;所述摆臂213可沿所述前手臂204向上旋转形成0度或90度夹角。所述后手臂205的左端设有后侧压板207,所述摆臂213的左端设有前侧压板206,所述前侧压板206与后侧压板207位于所述摆臂213与所述后手臂205之间,所述前侧压板206、后侧压板207的底部分别设有托板215,所述前侧压板206与所述后侧压板207之间为用于放置吸塑堆的吸塑堆置放空间218。所述前侧压板206与所述后侧压板207分别通过一连接直板216与摆臂213的左端、后手臂205的左端相连。所述托板215上设有腰型孔,所述托板215与所述前侧压板206、后侧压板207之间通过螺栓从托板215的底部向上穿过腰型孔与前侧压板206、后侧压板207相连,形成前后位置可调的活动连接结构。

所述缠绕机构包括环形转盘301、缠绕膜固定器302、转盘驱动器。所述缠绕膜固定器302用于固定缠绕膜7,所述环形转盘301固定在所述分隔钢板4的圆形窗口401四周,所述环形转盘301位于所述上料平台201的后方并位于所述前手臂204与后手臂205之间;所述缠绕膜固定器302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环形转盘301上,所述环形转盘301的下方设有所述转盘驱动器;所述转盘驱动器主要由驱动电机303、转子304和皮带305组成,所述驱动电机303的输出端通过皮带305与所述转子304的一端相连,所述转子304的另一端与所述环形转盘301相连。所述驱动电机303可采用齿轮电机,通过皮带305和转子304带动环形转盘301转动。

所述割膜机构5包括底座501、割膜刀502、抓摸勾爪503、与割膜刀502相连的割膜刀小行程迷你气缸504、与抓摸勾爪503相连的抓摸勾爪迷你气缸505,所述割膜刀小行程迷你气缸504和抓摸勾爪迷你气缸505分别固定在所述底座501的下方,所述割膜刀502和抓膜勾爪503分别固定在所述底座501的后端,所述割膜刀502位于所述抓膜勾爪503的一侧;所述底座501的后端下方固定在所述分隔钢板4的圆形窗口401上;所述割膜机构5位于所述上料平台201的左下方。

所述扫尾机构6包括底板601、支架602、大行程迷你气缸603、扫尾刷604,所述底板601位于所述前侧压板206、后侧压板207的下方,所述支架602固定在所述底板601上,所述扫尾刷604的下端通过所述大行程迷你气缸603与所述支架602相连。所述扫尾刷604为柔性防静电毛刷。

所述前手臂204在手臂滑动控制电机212的驱动下,可沿手臂支撑台203的手臂滑动轨道211前后移动,并带动摆臂213前后移动,进一步带动所述前侧压板206前后移动,使得前侧压板206位于所述分隔钢板前、或穿过所述圆形窗口和环形转盘位于扫尾机构的底板上方,即所述前侧压板206在所述摆臂213的带动下由上料区进出缠绕区。

所述前侧压板206、后侧压板207用于固定吸塑堆的前后两个侧面,并在缠绕膜7缠绕时给予足够大的阻力,使吸塑堆不易侧翻;所述前侧压板206、后侧压板207下方的托板215用于托住吸塑堆底部的,通过与前侧压板206、后侧压板207之间的可调的活动连接结构,可以根据吸塑堆的长宽尺寸进行前后调节。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

初始状态:所述上料平台201上的托盘202位于上料区;前手臂204和后手臂205在原点位置,即前手臂204位于手臂支撑台203的前端、后手臂205位于手臂支撑台203的后端;前手臂204的摆臂213处于收拢状态,即摆臂213与前手臂204呈90度垂直状态。扫尾刷604在原点即位于支架602的右端;割膜刀502和抓摸勾爪503都是收回状态,且抓摸勾爪503勾住了缠绕膜7的始端。所述升降器210处于最低的降状态。

运行时步骤如下:1、吸塑堆放置在上料平台201的托盘202上,托盘202被平台滑动气缸217推进,从上料区穿过分隔钢板4的圆形窗口401进入缠绕区。

2、前手臂204的摆臂213的行程气缸214充气,使摆臂213由收拢状态摆动到展开状态,如图5。此时升降器210仍处于最低的降状态,所述前侧压板206和后侧压板207底部的托板217高度低于托盘202的上表面。

3、前手臂204和后手臂205同时由各自的手臂滑动控制电机212由前、后两侧向中间推动,直到前手臂204和后手臂205的托板215托住吸塑堆底部,前侧压板206和后侧压板207夹住吸塑堆前后两个侧面。

4、所述升降器210充气向上托举整个手臂支撑台203,这时被前侧压板206和后侧压板207夹住的吸塑堆就被抬起来,离开了处于缠绕区的托盘202。

5、平台滑动气缸217反向充气,使得上料平台201带动托盘202向上料区移动,托盘202从缠绕区穿过分隔钢板4的圆形窗口401,回到上料区的原始位置。

6、环形转盘301顺时针转动,缠绕膜7绕吸塑堆转圈,转完第一圈后,抓摸勾爪503的抓摸勾爪迷你气缸505充气伸出并快速吸气收回,使得抓摸勾爪503释放缠绕膜始端,缠绕膜7继续缠绕,将始端包裹起来。

7、环形转盘301继续转动,同时前手臂204和后手臂205同步前后移动,直到吸塑堆除前后两个侧面的其他4个面各位置都被缠绕膜7包裹。

8、环形转盘301在转最后一圈前,抓摸勾爪503伸出,环形转盘301继续最后一圈,此时缠绕膜7将抓摸勾爪503也绕在内部。

9、抓摸勾爪503收回,将铺开的缠绕膜在抓摸勾爪503位置集合到一个点。

10、割膜刀502伸出割断缠绕膜,然后收回,这样环形转盘301上的缠绕膜7又有了新的始端且被抓摸勾爪503勾住,同时吸塑堆上的缠绕膜有了末端,但是会垂落下来。

11、扫尾刷604由原点位置(在吸塑堆垂落的缠绕膜一侧),被大行程迷你气缸603带动由支架602的最右端移动到支架602的最左端,扫尾刷604移动过程中接触垂落的缠绕膜末端,这时垂落的缠绕膜末端就会贴符在吸塑堆底部。

12、扫尾刷604回原点。

13、托盘202被平台滑动气缸217推进,从上料区穿过分隔钢板4的圆形窗口401进入缠绕区,并位于吸塑堆的正下方。

14、手臂支撑台203的升降器210反向充气,手臂支撑台203下降,这时吸塑堆底部被托盘202托住。

15、前手臂204和后手臂205被手臂滑动控制电机212带动向各自的原点位置方向移动,前侧压板206、后侧压板207和托板215释放并远离吸塑堆,直到到达原点位置。

16、托盘202顺时针转动90度角,即1/4圈,目的是接下来要缠绕刚才没有缠绕到的吸塑堆的前后两个侧面,吸塑堆跟着转90度使吸塑堆长宽方向互换;

17、重复上述步骤3~5。

18、托盘202逆时针转动90度,回到转动原点。

19、重复上述步骤6~15。

20、前手臂204的摆臂213的行程气缸214反向充气,使摆臂213由展开状态摆到收拢状态。

21、平台滑动气缸217反向充气,使得上料平台201带动托盘202从缠绕区穿过分隔钢板4的圆形窗口401,回到上料区的原始位置,这时缠绕完成的吸塑堆就回到了上料区,所以上料区也叫上下料区。

22、完成。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