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管吊卡的移动装置及其移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397613阅读:1154来源:国知局
套管吊卡的移动装置及其移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煤矿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套管吊卡的移动装置及其移动方法。



背景技术:

钻井工程中,吊卡是一种用来吊起钻杆、油管和套管等管材的工具。它悬挂在提升系统大钩两侧的吊环里面,以便对井眼进行起出或下入钻具及油管、套管的作业。在地面瓦斯抽采钻井工程中,下套管时要使用石油吊卡用以固定、提升和下放套管。目前使用的石油吊卡规格主要有φ177.8mm、φ244.5mm、φ273mm、φ339.7mm这四种类型。

施工中操作吊卡多以人工为主,但是,吊卡非常笨重,尤其是φ244.5mm、φ273mm、φ339.7mm这三种类型的吊卡,即使是三个人抬起、下放都非常吃力,劳动强度很大。另外,钻机孔口场地较小,需要多人同时作业,而频繁移动吊卡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很多安全风险。虽然目前市面上存在套管吊卡的移动装置,但是,普遍结构复杂,操作繁琐,使用效率低。

因此,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使用效率高的套管吊卡的移动装置及其移动方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套管吊卡的移动装置及其移动方法,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使用效率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套管吊卡的移动装置,包括挂钩和钢丝绳,所述挂钩位于所述钢丝绳的上端,所述钢丝绳的下端通过钢丝绳夹形成绳套组件;

所述绳套组件包括第一绳套和第二绳套,所述第一绳套与所述第二绳套上均设有钢丝绳夹。

上述的套管吊卡的移动装置中,所述第一绳套和所述第二绳套的相交处设有绳鼻子。

上述的套管吊卡的移动装置中,所述钢丝绳为光面钢丝绳。

上述的套管吊卡的移动装置中,所述光面钢丝绳的直径为15mm。

上述的套管吊卡的移动装置中,所述钢丝绳的上方和下方均设有钢丝绳夹。

上述的套管吊卡的移动装置中,所述钢丝绳夹的数量共八个。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如上述所述的套管吊卡的移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绳套组件套在吊卡的耳孔上;

将挂钩套在套管接箍上;

提升套管;

下落套管。

上述的套管吊卡的移动方法中,将绳套组件套在吊卡的耳孔上的步骤,具体还包括:

将第一绳套套在吊卡的左耳孔上;

将第二绳套套在吊卡的右耳孔上。

上述的套管吊卡的移动方法中,在提升套管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提起吊卡;

打开吊卡。

上述的套管吊卡的移动方法中,在下落套管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放置吊卡。

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套管吊卡的移动装置及其移动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述的套管吊卡的移动装置,包括挂钩和钢丝绳,所述挂钩位于所述钢丝绳的上端,所述钢丝绳的下端通过钢丝绳夹形成绳套组件,所述绳套组件包括第一绳套和第二绳套,所述第一绳套与所述第二绳套上均设有钢丝绳夹,通过挂钩将钢丝绳卡在套管上,将绳套组件连接吊卡,通过提升或下放套管带动吊卡的上下移动,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使用效率高。

2、本发明所述的套管吊卡的移动装置,在第一绳套和第二绳套的相交处设有绳鼻子,施工人员在进行套管吊卡移动的操作时,通过绳鼻子可以避免挤伤手,从而提高套管吊卡移动装置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套管吊卡的移动装置的主视图;

图2和图3是本发明套管吊卡的移动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1、挂钩;2、钢丝绳;3、绳套组件;31、第一绳套;32、第二绳套;4、钢丝绳夹;5、套管吊卡;6、套管接箍;7、套管主体;8、钻机磨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套管吊卡的移动装置,包括挂钩1和钢丝绳2,挂钩1位于钢丝绳2的上端,钢丝绳2的下端通过钢丝绳夹4形成绳套组件3。绳套组件3包括第一绳套31和第二绳套32,第一绳套31与第二绳套32上均设有钢丝绳夹4。通过挂钩1将钢丝绳2卡在套管上,将绳套组件3连接吊卡,通过提升或下放套管带动吊卡的上下移动,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使用效率高。

为了提高吊卡移动装置的安全性,在第一绳套31和第二绳套32的相交处设有绳鼻子。施工人员在进行吊卡移动的操作时,通过拎着绳鼻子可以避免挤伤手。

在本发明所述的套管吊卡的移动装置中,钢丝绳2为光面钢丝绳2,光面钢丝绳2的直径为15mm,光面钢丝绳2由6股组成,每股由37根钢丝组成,光面钢丝绳2的绳芯由天然纤维芯材料制成。而此种光面钢丝绳2的强度为1670mpa,钢丝破断拉力总和为146.34kn。在本实施例中,光面钢丝绳2的长度优选为1200mm。根据实际需要,也可以采用其它类型的钢丝绳2。

此外,绳套组件3与钢丝绳2为一体结构,钢丝绳2的下方通过钢丝绳夹4形成第一绳套31和第二绳套3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绳套31和第二绳套32的长度优选为600mm。在第一绳套31和第二绳套32上各自均设有两个钢丝绳夹4。而在钢丝绳2的上方和下方也均设有钢丝绳夹4。在本实施例中,钢丝绳夹4的数量共八个。根据实际需要,该吊卡的移动装置也可以采用钢丝插编工艺来取代钢丝绳夹4,从而进一步提高装置的安全性。

参见图2和图3所示,一种如上述所述的套管吊卡的移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对该移动装置的钢丝绳2及其连接部分进行检查,如果发现断头较多时,需要更换钢丝绳2,从而确保整个装置的安全。

随后,将绳套组件3套在套管吊卡5的耳孔上。具体的,先将第一绳套31套在套管吊卡5的左耳孔上;再将第二绳套32套在套管吊卡5的右耳孔上。

之后,将挂钩1套在套管接箍6上,使得套管卡在钢丝绳2上。

然后,为了防止移动装置因受力过大而造成损坏,需要缓慢提升套管主体7。同时,套管吊卡5在移动装置的作用下一同上升。当套管吊卡5上升到一定位置的时候,操作开关,打开套管吊卡5。

最后,缓慢下落套管主体7。在套管主体7下落的过程中,将套管吊卡5拽到钻机磨盘8头上,并放置稳妥,完成整个套管吊卡5的移动。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述的套管吊卡的移动装置及其移动方法,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人力,使用套管吊卡5时无需多人费力即可抬起或下放,降低了安全风险;并且,节省了下套管的时间及油料消耗,在一口钻井需要下两路套管,单井即可节约油料约一千元人民币,全年按照三十口井计算,即可节约费用在三万元左右。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套管吊卡的移动装置,包括挂钩和钢丝绳,所述挂钩位于所述钢丝绳的上端,所述钢丝绳的下端通过钢丝绳夹形成绳套组件,所述绳套组件包括第一绳套和第二绳套,所述第一绳套与所述第二绳套上均设有钢丝绳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套管吊卡的移动方法。通过挂钩将钢丝绳卡在套管上,将绳套组件连接吊卡,通过提升或下放套管带动吊卡的上下移动,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使用效率高。

技术研发人员:马军;任明迪;王琼;张怀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6.26
技术公布日:2017.09.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