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机房电梯曳引机机座的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36791阅读:69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无机房电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机房电梯曳引机机座的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无齿曳引机技术已规模化的运用在无机房电梯曳引机领域,无齿曳引机根据转子特征可分为外转子曳引机和内转子曳引机,内转子曳引机根据曳引轮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内转子悬臂式曳引机和内转子桥式曳引机。外转子曳引机相比较内转子曳引机外形稍大,现已普遍在国内二、三品牌电梯上使用,与一线品牌电梯相比存在井道平面利用率低、维修不便、曳引机需要采用承重钢梁导致增加对土建要求等缺点;内转子悬臂式曳引机具有曳引轮稳定性差、更换方便的特点,内转子桥式曳引机具有曳引轮稳定性好、更换困难的特点,因曳引轮具有耐磨性好、寿命长、不易更换的特点,所以本发明采用内转子桥式曳引机。因内转子曳引机本身具有体型小的特点,井道平面利用率达到一线品牌的水平,曳引机机座可固定于承重钢梁或者固定于导轨上,但前者显然增加了对土建要求。

公共号为cn20356864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无机房电梯承重结构,包括曳引机、机器梁、轿厢导轨和两个对重导轨,曳引机固定于机器梁上,轿厢导轨顶端具有轿厢导轨固定支架,对重导轨顶端具有对重导轨固定支架,轿厢导轨固定支架和对重导轨固定支架均与机器梁固定连接。

公共号为cn20425116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无机房电梯的曳引机安装结构,包括第一导轨支架和第二导轨支架,第一导轨支架上设置有第一对重导轨,第二导轨支架上设置有第二对重导轨,第一对重导轨和第二对重导轨相对设置;所述曳引机安装结构还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一导轨支架和第二导轨支架之间的曳引机机架,以及固定安装在所述曳引机机架上的曳引机。

这种无机房电梯也是同行电梯企业中较为常见的设计形式,此种电梯将油曳引机机座设置于两侧的对重导轨的上方。但是这种设计带来一个问题,由于对重导轨的上端必须和墙体固定来提高其稳定性,而此种电梯的对重导轨设置在机座的下方,致使其只能够和侧墙固定,而在土建施工中,为了保证对重导轨的连接稳定性,对于没有完工的井道,前期技术对接非常重要,要求施工方在井道顶下方一米左右设置一道井道圈梁,然而施工方通常都不会为安装电梯考虑而在该位置内置混凝土圈梁;而对于已经完工的井道则显得非常麻烦,需要施工方去破坏墙体加井道圈梁,工作量巨大,刚浇筑的圈梁还要等凝固期,无疑增长了电梯安装工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无机房电梯曳引机机座的固定结构,其能够方便对重导轨的安装,无需破换墙体,节省工时。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机房电梯曳引机机座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对对重导轨,对重导轨的同一高度固定设置有两个相对设置的c型板,两个c型板之间固定设置有一对l型板,c型板和l型板共同构成机座,机座上设置曳引机;对重导轨的上端一直延伸至电梯井顶部并与顶部墙体的混凝土圈梁固定。

通过上述方案,让对重导轨一直延伸至电梯井的顶部与顶部的混凝土圈梁固定,无需破坏墙体,施工便捷,结构稳定,缩短工期。而安设曳引机的机座直接固定在对重导轨之间,通过两个对重导轨进行支撑,从而无需将其安装在侧墙上,简化了施工;该机座由一对c型板和一对l型板围成一个空心架构并通过螺栓连接,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提高了施工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l型板倒扣设置,机座上通过倒扣的l型板螺栓连接有一块基板,曳引机安装于基板上。

通过上述方案,l型板倒扣设置,方便用l型板的底部来连接基板。

进一步的,所述曳引机为桥式的内转子曳引机。

通过上述方案,从结构上来看,内转子曳引机是卧式(滚筒型)结构,受力结构更均匀合理。同时体积小、自重较轻且便于安装。与传统的外转子曳引机相比,由于内转子曳引机高度低,在空间上也节约了井道的高度空间。制动器结构采用的轴刹式结构,双摩擦幅结构,制动受力更合理,制动扭震小,制动舒适感好。在其它方面,比如运行噪声、运行温度、气隙等方面,也与传统的外转子曳引机技术相比,新型产品存在噪声低(小于50分贝)、制动温升低(小于40k)、免调节免维护等优势。桥式的曳引机其曳引轮在曳引机的中部位置,在实用过程中的受力更加均匀。

进一步的,所述基板下位于基板和l型板之间连接有加强筋。

通过上述方案,加强筋用于提高基板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对重导轨上端通过一个角钢和电梯井顶部的混凝土圈梁固定。

通过上述方案,角钢一边和混凝土圈梁连接,一边和对重导轨连接,从而实现对对重导轨的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基板位于曳引机的曳引绳位置设置有供曳引绳穿过的凹槽。

通过上述方案,开设凹槽能够避免其对曳引绳的干涉。

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对重导轨一直延伸至电梯井的顶部与顶部的混凝土圈梁固定,无需破坏墙体,施工便捷,结构稳定,缩短工期。而安设曳引机的机座直接固定在对重导轨之间,通过两个对重导轨进行支撑,从而无需将其安装在侧墙上,简化了施工;该机座由一对c型板和一对l型板围成一个空心架构并通过螺栓连接,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提高了施工效率;

2、内转子曳引机是卧式(滚筒型)结构,受力结构更均匀合理;同时体积小、自重较轻且便于安装。与传统的外转子曳引机相比,由于内转子曳引机高度低,在空间上也节约了井道的高度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1、对重导轨;11、角钢;2、混凝土圈梁;3、曳引机;31、c型板;32、l型板;33、基板;331、凹槽;332、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一种无机房电机曳引机机座的固定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一对对重导轨1,对重导轨1上端延伸至电梯井的顶部并通过角钢11和电梯井顶部的混凝土圈梁2固定连接,角钢11一边和混凝土圈梁2连接,一边和对重导轨1连接,从而实现对对重导轨1的固定。

在两对重导轨1的同一高度相对设置有一对c型板31,c型板31水平放置;两c型板31之间设置有一对l型板32;l型板32倒扣设置,从而方便在两个l型板32上共同加设一块基板33并通过螺栓来连接,基板33上固定有曳引机3,基板33位于曳引机3的曳引绳的位置设置有凹槽331,方便曳引绳穿过。基板33下位于基板33和l型板32之间连接有加强筋332。

具体实施说明:

让对重导轨1一直延伸至电梯井的顶部与顶部的混凝土圈梁2固定,无需破坏墙体,施工便捷,结构稳定,缩短工期。而安设曳引机3的机座直接固定在对重导轨1之间,通过两个对重导轨1进行支撑,从而无需将其安装在侧墙上,简化了施工;该机座由一对c型板31和一对l型板32围成一个空心架构并通过螺栓连接,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提高了施工效率。

本实施例中的曳引机采用内转子曳引机,具有以下特点:

1.内转子曳引机:从结构上来看,内转子曳引机是卧式(滚筒型)结构,受力结构更均匀合理。同时体积小、自重较轻且便于安装。与传统的外转子曳引机相比,由于内转子曳引机高度低,在空间上也节约了井道的高度空间。制动器结构采用的轴刹式结构,双摩擦幅结构,制动受力更合理,制动扭震小,制动舒适感好。在其它方面,比如运行噪声、运行温度、气隙等方面,也与传统的外转子曳引机技术相比,新型产品存在噪声低(小于50分贝)、制动温升低(小于40k)、免调节免维护等优势。

2.平面布局:新产品内转子曳引机无机房客梯与传统的外转子曳引机无机房客梯相比较,井道平面利用率更高,同样的轿厢尺寸新产品无机房客梯所需的井道面积比传统的外转子曳引机无机房客梯小得多,井道宽度可以减少250mm,深度可以减少200mm,最大限度的减少井道平面空间。

3.对土建要求:传统的外转子曳引机无机房客梯主机固定于承重钢梁,土建设计施工时就要考虑井道顶层混凝土承重梁的设置及预留承重钢梁的孔洞,显然传统的外转子曳引机无机房客梯对土建要求比较高,对电梯后期安装工期也有比较高的难度。新产品内转子曳引机无机房客梯主机直接固定于事先开好孔的导轨上,基于这些优势,新产品内转子曳引机无机房客梯必将在未来无机房客梯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定义,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以上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上面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再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