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件的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46655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件的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支撑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件的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换热器是制冷系统的核心部件,在换热器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将铜管等管件加工成指定规格尺寸的长u型,以供换热器的生产所需。现有技术中,通常是使用支撑装置对管件进行支撑,而管件的支撑装置一般包括有芯杆以及滑动座,通过将管件导向套进芯杆,使芯杆可以对管件进行支撑;进一步地,通过滑动座对芯杆进行支撑,以确保管件的直线度、管件切割时管口的平整度,以及后续的折弯加工。

现有管件的支撑装置当中,如图1(芯杆101、滑动座102、链条103)和图2(芯杆201、滑动座202、拉杆203)所示,两两滑动座之间要么通过链条连接,要么通过拉杆连接。1、通过链条连接存在如下的问题:1)滑动座快速移动时,会使链条瞬间张紧,受力大,且摆动明显;一方面,影响链条的使用寿命,结构稳定性差;另一方面,噪音大,恶化工人的作业环境。2)链条在非工作状态下,是处于下垂状态的,容易对其他的运动部件造成影响。2、通过拉杆连接存在如下问题:1)占用空间大,不利于支撑装置的结构布局;并且,加工u管长度越大,需要的滑动座就越多,即需要的拉杆就越多,在有限的空间内是难以实现拉杆的并排布置的。2)对连接不同滑动座的拉杆的同轴度要求高,导致支撑装置的生产成本以及日常的维护维修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件的支撑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使用寿命短、使用噪音大、占用空间大以及生产、维护维修成本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管件的支撑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滑动导轨以及驱动装置,所述滑动导轨上设置有滑动支撑座,所述驱动装置用以驱动所述滑动支撑座沿所述滑动导轨滑动,所述滑动支撑座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固定支撑座,所述滑动支撑座以及所述第一固定支撑座用以支撑管件,且所述滑动支撑座与所述第一固定支撑座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片连接组件。

所述滑动支撑座至少包括第一滑动支撑单元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支撑单元一侧的第二滑动支撑单元,所述第一滑动支撑单元与所述第二滑动支撑单元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片连接组件,且所述第一滑动支撑单元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第一弹片连接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滑动支撑单元与所述第一固定支撑座之间。

所述第一滑动支撑单元、所述第二滑动支撑单元以及所述第一固定支撑座均开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孔用以供管件穿过使用。

所述第一滑动支撑单元的导向孔处设置有抵顶部,所述抵顶部用以抵顶管件。

所述第一滑动支撑单元的导向孔处设置有传感器,当管件依次穿进所述导向孔且抵顶于所述抵顶部时,管件推动所述抵顶部抵顶于所述传感器,以判断管件套进到位。

该支撑装置还包括芯杆,所述芯杆沿所述滑动导轨设置,所述芯杆依次穿过所述导向孔,且所述芯杆用以供管件套进使用。

所述滑动支撑座的另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二固定支撑座,所述第二固定支撑座用以支撑所述芯杆,所述滑动支撑座与所述第二固定支撑座之间也设置有所述第一弹片连接组件。

所述滑动支撑座还包括第三滑动支撑单元,所述第三滑动支撑单元用以支撑所述芯杆,所述第三滑动支撑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支撑单元的另一侧,所述第一滑动支撑单元与所述第三滑动支撑单元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片连接组件,所述第一弹片连接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三滑动支撑单元与所述第二固定支撑座之间。

所述第三滑动支撑单元以及所述第二固定支撑座均开设有支撑孔,所述支撑孔用以供所述芯杆穿过使用。

所述第一弹片连接组件以及所述第二弹片连接组件均包括弧形的第一弹片单元以及弧形的第二弹片单元,所述第一弹片单元的弧腔与所述第二片单元的弧腔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弹片单元的末端部与所述第二弹片单元的末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片单元的弧顶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弹片单元的弧顶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部均用以与外界部件相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上述的结构设置,使用时,操作驱动装置,使驱动装置可以驱动滑动支撑座沿滑动导轨滑动,由于滑动支撑座与第一固定支撑座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片连接组件,滑动支撑座与第一固定支撑座之间弹性张开,以为管件提供更广的支撑范围,确保管件的直线度,从而确保管件后续的加工。进一步地,滑动支撑座可以滑动至更为合理的位置,对管件进行均匀的支撑,提升滑动支撑座的支撑效果。

1、由于第一弹性连接件的设置,具有一定的弹性缓冲效果,使滑动支撑座在滑动的过程中不会发生瞬间的张紧,有效地对结构实现保护,提升结构稳定性;并且,第一弹性连接件不工作时也不会对其他运动部件造成影响;噪音小,优化工人的作业环境。2、第一弹性连接件的设置,为滑动支撑座的支撑位置提供了一定的调整空间,连接方式简单,对连接精度的要求低,降低了支撑装置的生产成本以及日常维修维护成本;并且,占用空间小,利于结构的合理布置,简单、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支撑装置的示意图(拉链);

图2为现有支撑装置的示意图(拉杆);

图3为本发明的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处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的支撑装置的俯视图,其中,省去了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座以及驱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参照图3至图5,一种管件的支撑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滑动导轨2以及驱动装置7,所述滑动导轨2上设置有滑动支撑座4,所述驱动装置7用以驱动所述滑动支撑座4沿所述滑动导轨2滑动,所述滑动支撑座4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固定支撑座5,所述滑动支撑座4以及所述第一固定支撑座5用以支撑管件,且所述滑动支撑座4与所述第一固定支撑座5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片连接组件6。

通过上述的结构设置,使用时,操作驱动装置,使驱动装置可以驱动滑动支撑座沿滑动导轨滑动,由于滑动支撑座与第一固定支撑座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片连接组件,滑动支撑座与第一固定支撑座之间弹性张开,以为管件提供更广的支撑范围,确保管件的直线度,从而确保管件后续的加工。进一步地,滑动支撑座可以滑动至更为合理的位置,对管件进行均匀的支撑,提升滑动支撑座的支撑效果。

1、由于第一弹性连接件的设置,具有一定的弹性缓冲效果,使滑动支撑座在滑动的过程中不会发生瞬间的张紧,有效地对结构实现保护,提升结构稳定性;并且,第一弹性连接件不工作时也不会对其他运动部件造成影响;噪音小,优化工人的作业环境。2、第一弹性连接件的设置,为滑动支撑座的支撑位置提供了一定的调整空间,连接方式简单,对连接精度的要求低,降低了支撑装置的生产成本以及日常维修维护成本;并且,占用空间小,利于结构的合理布置,简单、可靠。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所述滑动支撑座4至少包括第一滑动支撑单元20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支撑单元20一侧的第二滑动支撑单元21,所述第一滑动支撑单元20与所述第二滑动支撑单元21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片连接组件8,且所述第一滑动支撑单元20与所述驱动装置7连接,所述第一弹片连接组件6设置在所述第二滑动支撑单元21与所述第一固定支撑座5之间。

使用时,驱动装置通过驱动第一滑动支撑单元进行滑动,第一滑动支撑单元通过第一弹片连接组件带动第二滑动支撑单元滑动,使第一滑动支撑单元、第二滑动支撑单元以及第一固定支撑座三者之间能够均匀地弹性张开,为管件提供更广的支撑范围,进一步提升支撑装置的使用性能。当然,滑动支撑单元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在此不再对其他数量的实施例进行一一列举。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动支撑单元20、所述第二滑动支撑单元21以及所述第一固定支撑座5均开设有导向孔9,所述导向孔9用以供管件穿过使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以便于滑动支撑座以及第一固定支撑座对管件的支撑。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动支撑单元20的导向孔处设置有抵顶部10,所述抵顶部10用以抵顶管件。在管件依次穿过导向孔的过程中,抵顶部可以对管件形成阻挡,使管件穿过至抵顶部为止;在管件退料时,滑动支撑座反向滑动,抵顶部可以推动管件脱离芯杆,结构简单,利于支撑装置的实际生产使用。其中,抵顶部可以是与第一滑动支撑单元相固定的套筒,该套筒可以套于芯杆上。

再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动支撑单元20的导向孔处设置有传感器22,当管件依次穿进所述导向孔9且抵顶于所述抵顶部10时,管件推动所述抵顶部10抵顶于所述传感器22,以判断管件套进到位;即抵顶部10抵顶于传感器22即可判断管件已经推进到位,应当停止管件的继续推进,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提升了支撑装置的安全性,利于实际的生产操作。

本实施例中,该支撑装置还包括芯杆3,所述芯杆3沿所述滑动导轨2设置,所述芯杆3依次穿过所述导向孔9,且所述芯杆3用以供管件套进使用。使用时,管件可以套进于芯杆上,即芯杆可以对管件起到一定的导向、支撑作用,便于支撑装置的实际操作使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滑动支撑座4的另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二固定支撑座11,所述第二固定支撑座11用以支撑所述芯杆3,所述滑动支撑座4与所述第二固定支撑座11之间也设置有所述第一弹片连接组件6。在上述结构中,虽然滑动支撑座与第二固定支撑座之间的芯杆不需要与管件发生配合,但是通过上述的结构设置,能够确保芯杆整体的直线度,使芯杆始终能够得到较为均匀的支撑;尤其是,当滑动支撑座回退时,第二支撑固定座的作用更为突显。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支撑座4还包括第三滑动支撑单元12,所述第三滑动支撑单元12用以支撑所述芯杆3,所述第三滑动支撑单元12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支撑单元20的另一侧,所述第一滑动支撑单元20与所述第三滑动支撑单元12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片连接组件8,所述第一弹片连接组件6设置在所述第三滑动支撑单元12与所述第二固定支撑座11之间。这样,可以为芯杆提供更广的支撑范围,进一步提升支撑装置的使用性能。当然,滑动支撑单元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在此不再对其他数量的实施例进行一一列举。

使用时,当第一滑动支撑单元、第二滑动支撑单元以及第一固定支撑座三者于第一滑动支撑单元的一侧弹性张开时,第一滑动支撑单元、第三滑动支撑单元以及第一固定支撑座三者于第一滑动支撑单元的另一侧弹性收缩;同样地,当第一滑动支撑单元、第二滑动支撑单元以及第一固定支撑座三者于第一滑动支撑单元的一侧弹性收缩时,第一滑动支撑单元、第三滑动支撑单元以及第一固定支撑座三者于第一滑动支撑单元的另一侧弹性张开。

其中,相邻两滑动支撑单元之间设置有推动块23(推动块可以设置在任一滑动支撑单元上),在相邻两滑动支撑单元弹性收缩的过程中,弹性连接组件收缩的一定程度时,前滑动支撑单元便可通过推动块推动后滑动支撑单元滑动,避免对弹性连接组件过度地压缩,实现对支撑装置的保护。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滑动支撑单元12以及所述第二固定支撑座11均开设有支撑孔17,所述支撑孔17用以供所述芯杆3穿过使用,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以便于对芯杆的支撑。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座15以及第二固定座16,所述芯杆3的一端(即滑动支撑座的一侧)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座15,所述芯杆3的另一端(即滑动支撑座的另一侧)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座16,以实现芯杆的设置,结构简单、可靠。其中,第一固定支撑座以及第二固定支撑座可以设置在滑动导轨上,并通过外界部件锁紧固定即可,便于第一固定支撑座以及第二固定支撑座的位置调整,提升支撑装置的通用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片连接组件6以及所述第二弹片连接组件8均包括弧形的第一弹片单元18以及弧形的第二弹片单元19,所述第一弹片单元18的弧腔与所述第二片单元19的弧腔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弹片单元18的末端部与所述第二弹片单元19的末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片单元18的弧顶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3,所述第二弹片单元19的弧顶设置有第二连接部14,所述第一连接部13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部14均用以与外界部件相连接。这样的结构设置,使第一弹片单元与第二弹片单元构成一个闭合的、左右对称的弹性环,以提升其自身的弹性调整能力,确保支撑装置的结构更为稳定、可靠。

其中,第一弹片单元的具有第一末端部以及第二末端部;同样地,第二弹片单元也具有第一末端部以及第二末端部;第一弹片单元的第一末端部与第二弹片单元的第一末端部相贴合固定连接;第一弹片单元的第二末端部与第二弹片单元的第二末端部相贴合固定连接。

优选地,可以具有两个依次连接的弹片连接组件,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利于支撑装置的结构布置;并且,两个弹片连接组件的设置,使滑动座之间的拉动可以具有多级缓冲,进一步提升支撑装置的稳定性。

在本发明中,相邻的两个弹片连接组件,前第一弹片单元弧顶的第一连接部与外界固定连接,前第二弹片单元弧顶的第二连接部与后第一弹片单元弧顶的第一连接部固定连接,后第二弹片单元弧顶的第二连接部与外界固定连接。

例如,设置在第一滑动支撑单元与第二滑动支撑单元之间的第二弹片连接组件,该弹性连接组件的前第一弹片单元弧顶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一滑动支撑单元固定连接,该弹性连接组件的后第二弹片单元弧顶的第二连接部与第二滑动支撑单元固定连接。

同理,设置在第二滑动支撑单元与第一固定支撑座之间的第一弹片连接组件,该弹性连接组件的前第一弹片单元弧顶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滑动支撑单元固定连接,该弹性连接组件的后第二弹片单元弧顶的第二连接部与第一固定支撑座固定连接。

同理,设置在第一滑动支撑单元与第三滑动支撑单元之间的第二弹片连接组件,该弹性连接组件的前第一弹片单元弧顶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一滑动支撑单元固定连接,该弹性连接组件的后第二弹片单元弧顶的第二连接部与第三滑动支撑单元固定连接。

同理,设置在第三滑动支撑单元与第二固定支撑座之间的第一弹片连接组件,该弹性连接组件的前第一弹片单元弧顶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三滑动支撑单元固定连接,该弹性连接组件的后第二弹片单元弧顶的第二连接部与第二固定支撑座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管件的支撑装置,进料时,第一滑动支撑单元、第二滑动支撑单元以及第一固定支撑座三者于第一滑动支撑单元的一侧弹性张开;同时,第一滑动支撑单元、第三滑动支撑单元以及第一固定支撑座三者于第一滑动支撑单元的另一侧弹性收缩。完成上述操作之后,便可将管件套进于芯杆上,并依次穿过导向孔,使管件能够得到更为均匀的支撑。退料时,第一滑动支撑单元、第二滑动支撑单元以及第一固定支撑座三者于第一滑动支撑单元的一侧弹性收缩;同时,第一滑动支撑单元、第三滑动支撑单元以及第一固定支撑座三者于第一滑动支撑单元的另一侧弹性张开。此时,第一滑动支撑单元的抵顶部即可推动管件脱离芯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其中,滑动支撑座可以设置成退料小车的形式;驱动装置可以是丝杆螺母与电机搭配;当然,也可以是其他构造的驱动装置,只需满足能够驱动滑动支撑座发生滑动即可。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