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瓶机拨瓶装置及吸附瓶体输送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887370阅读:6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制瓶机拨瓶装置及吸附瓶体输送方法,属于制瓶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制瓶机在输送瓶体的过程中,拨瓶机构的拨瓶动作通常一直由拨爪直接接触玻璃制品,同时结合拨爪外侧的辅助扶瓶风进行玻璃瓶的推送,在此过程中,由于玻璃制品输送过程存在不稳定的问题,容易造成划伤玻璃制品外壁甚至导致玻璃瓶直接被推倒的情况,因此,严重影响整个玻璃制瓶机的传送效率和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降低对玻璃瓶瓶体的摩擦接触,采用吸附的方式转移瓶体,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提高瓶体传送效率的制瓶机拨瓶装置及吸附瓶体输送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制瓶机拨瓶装置,包括底座、上壳体、下壳体和拨爪,其特征在于:增设气力输送通道,下壳体内设有带轮,设有带轮上部固定连接上壳体,气力输送通道包括贯穿在上壳体、下壳体和拨爪内部的各个气体流通通道,各个流通通道之间相互连通,拨爪上设有竖向设置的气体输出口,底座上设有进气口。

本发明改变了传统的玻璃瓶拨瓶方式及制瓶机的拨瓶机构结构形式,在拨瓶机构的内部,整体增设一套气力输送通道,从下壳体、上壳体一直到拨爪,通入气体,在拨爪处形成负压吸力,吸瓶气由定时控制系统控制,当拨瓶开始运动时,吸瓶气在拨爪接触制品之前开启,吸瓶气会沿着制品外壁竖直向上流动,使制品和拨爪之间形成负压。因此在制品被从停置板拨送到输瓶机传送带上的过程中,制品和拨爪只是轻微接触,但又会被吸附在拨爪上,既保证了玻璃瓶的稳定性同时又保证了拨爪不会伤到玻璃制品的外壁。

再者,下部壳体安装在底座上,最终固定在输瓶机上,带轮安装在下部壳体中自由旋转,上部壳体固定在带轮上并由带轮带动旋转,拨爪安装在上部壳体上也可自由旋转,整个机构内的气体流通孔均设置在内部,并遵循各个机构的转动连接的连接点设置,所有部件的转动及移动运动均不影响内部气孔的联通,保证了气路的顺畅。

所述的进气口设置在底座的底部或一侧。进气口还可设置在下壳体的底部或一侧,这是由于底座和下壳体均为固定部件,不发生转动,而为了不影响上壳体及拨爪的正常转动,并保证输送气路的正常疏通,进气口设置在固定部件上。

所述的气体输出口为设置在拨爪内侧的喷嘴,喷嘴的出气口朝上设置。

所述的喷嘴设有多个,多个喷嘴并排设置。

所述的下壳体和带轮内分别设有倾斜设置并相连通的下部通孔和带轮连通孔,带轮与下壳体之间设有通气环槽,通气环槽分别连接下部通孔和带轮连通孔。

所述的拨爪一侧通过拨爪轴转动连接上壳体,拨爪轴内设有轴孔,轴孔为上部封闭、下部开口的盲孔,轴孔上部一侧连通拨爪上的气体输出口。

所述的拨爪与上壳体之间设有连接板,连接板内设有分别连接拨爪和上壳体的通气孔。

一种制瓶机拨瓶装置的吸附瓶体输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当拨瓶开始运动时,开启气力输送系统,向进气口进气;气体流经下壳体和上壳体之后从拨爪一侧喷出;

2)、启动拨爪和上壳体,上壳体转动,拨爪利用其一侧设置的气体输出口吸附玻璃瓶体,与此同时拨爪转动拨动瓶体,实现瓶体转移;

3)、在制品通过拨爪拨送到传送带上时,气力输送系统关闭,同时拨爪缩回原位。

步骤1)所述的气力输送系统向下壳体内通入气体,当有连续的气体从拨爪喷出后,拨爪再接触瓶体进行推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改变了传统的玻璃瓶拨瓶方式及制瓶机的拨瓶机构结构形式,在拨瓶机构的内部,整体增设一套气力输送通道,从底座、下壳体、上壳体一直到拨爪,由底座处通入气体,在拨爪处形成负压吸力,吸瓶气由定时控制系统控制,当拨瓶开始运动时,吸瓶气在拨爪接触制品之前开启,吸瓶气会沿着制品外壁竖直向上流动,使制品和拨爪之间形成负压。因此在制品被从停置板拨送到输瓶机传送带上的过程中,制品和拨爪只是轻微接触,但又会被吸附在拨爪上,既保证了玻璃瓶的稳定性同时又保证了拨爪不会伤到玻璃制品的外壁。

再者,下部壳体安装在底座上,最终固定在输瓶机上,带轮安装在下部壳体中自由旋转,上部壳体固定在带轮并由带动旋转,拨爪安装在上部壳体上也可自由旋转,整个机构内的气体流通孔均设置在内部,整条气孔由机构各零件内部钻孔连接,并遵循各个机构的转动连接的连接点设置,不影响机构运动,所有部件的转动及移动运动均不影响内部气孔的联通,保证了气路的顺畅。根据运动位置由控制系统控制吸瓶气开关。可以由拨爪和制品之间形成吸力将制品吸附在拨爪上,完成拨瓶运动,完全杜绝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极大提升传送效率和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制瓶机拨瓶装置主视图剖视示意图。

图2为制瓶机拨瓶装置轴测图示意图。

图3为拨爪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a剖视示意图。

图5为拨爪轴测图示意图。

其中,1、底座101、进气口2、下壳体201、下部通孔3、带轮301、带轮连通孔4、上壳体5、拨爪轴501、轴孔6、连接板7、拨爪8、喷嘴9、通气环槽。

具体实施方式

图1~5是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1~5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参照附图1~5:一种制瓶机拨瓶装置,包括底座1、上壳体4、下壳体2和拨爪7,增设气力输送通道,下壳体2与上壳体4之间设有带轮3,气力输送通道包括贯穿在底座1、上壳体4、带轮3和拨爪7内部的各个气体流通通道,各个流通通道之间相互连通,拨爪7上设有竖向设置的气体输出口,底座1上设有进气口101。

进气口101设置在底座1的底部或一侧。进气口101还可设置在下壳体2的底部或一侧,这是由于底座1和下壳体2均为固定部件,不发生转动,而为了不影响上壳体4及拨爪7的正常转动,并保证输送气路的正常疏通,进气口101设置在固定部件上。气体输出口为设置在拨爪7内侧的喷嘴8,喷嘴8的出气口朝上设置。喷嘴8设有多个,多个喷嘴8并排设置。

下壳体2和带轮3内分别设有倾斜设置并相连通的下部通孔201和带轮连通孔301,带轮3与下壳体2之间设有通气环槽9,通气环槽9的上下两侧的下壳体2上设有密封圈,通气环槽9分别连接下部通孔201和带轮连通孔301。带轮3在下壳体2内自转,带轮连通孔301跟随带轮3旋转会沿通气环槽9画圆轨迹,转动过程始终与其相通。拨爪7一侧通过拨爪轴5转动连接上壳体4,拨爪轴5内设有轴孔501,轴孔501为上部封闭、下部开口的盲孔,轴孔501上部一侧连通拨爪7上的气体输出口。拨爪7与上壳体4之间设有连接板6,连接板6内设有分别连接拨爪7和上壳体4的通气孔。

工作原理与工作过程:下壳体2安装在底座1固定在输瓶机上,带轮3安装在下壳体2中并可自由旋转,上壳体4固定在带轮3上并由带轮3带动旋转,拨爪7安装在上壳体4一侧,并通过拨爪轴5带动其自由旋转,连接板6、拨爪7都固定在拨爪轴5上,拨爪7通过连接板6连接拨爪轴5,并通过拨爪轴5带动旋转,所有运动不影响内部气孔的联通。

吸瓶气由定时控制系统控制,当拨瓶开始运动时,吸瓶气在拨爪7接触制品之前开启,由底座1的进气口101进气,依次经过下壳体2、带轮3、上壳体4、拨爪轴5和连接板6之后,进入拨爪7的喷嘴8,最后由喷嘴8喷出,吸瓶气会沿着制品外壁竖直向上流动,使制品和拨爪7之间形成负压。因此在制品被从停置板拨送到输瓶机传送带上的过程中,制品和拨爪7只是轻微接触,但又会被吸附在拨爪7上。瓶子放置在停置板上,拨爪7是有一段距离的,转动到位马上接触瓶子时,拨爪7才喷出负压气体。既稳定又不会伤到制品外壁,在制品拨送到传送带上时,吸瓶气关闭同时拨爪7缩回。吸瓶气流量由输瓶机阀箱控制盒控制大小。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