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安全回路检测的双机曳引电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97619发布日期:2019-04-23 21:46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安全回路检测的双机曳引电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全电梯,尤其是指一种具有主曳引电机和救援电机的双机曳引装置且基于安全回路检测的双机曳引电梯。



背景技术:

高层建筑中,为了适应高度变化的需求,升降装置是一种必备的配套设备,比如电梯,可以给用户带来极大的便利。

电梯是一种以电动机为动力的垂直升降机,亦称垂直电梯。垂直电梯装有箱状吊舱,用于多层建筑乘人或载运货物。从最早的第一步安全升降梯到现在的现代化自动控制电梯,虽然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但是电梯的驱动多数还是采用曳引式驱动机构,包括一个设置在井道顶部的曳引机,曳引机连接曳引轮,曳引轮上饶有曳引绳,曳引绳的一端连接轿厢,曳引绳的另一端连接用于平衡轿厢重量的对重。当曳引机驱动曳引轮转动时,绕设在曳引轮上的曳引绳与曳引轮之间摩擦产生的牵引力,实现轿厢和对重的升降运动。

电梯在使用过程中,最严重的事故就是轿厢的快速冲顶或蹲底,轻者导致乘客身体和电梯的受损,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乘客死亡。为此,人们设计了各种可提高电梯运行安全性的装置和方法,其中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在曳引机上设置一个电磁控制的制动机构。当电梯停电或者因为电梯出现故障导致控制系统无法给电梯供电,制动机构中电磁铁失电而失去磁吸动力,此时制动机构依靠制动弹簧的作用力继续动作,即可对曳引机实现锁止制动;电梯有电时,制动机构中的电磁铁得电,从而是制动机构接触对曳引机的锁止,电梯可正常运行。

例如,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一种“电梯曳引机”,其公告号为cn2401528y,包括底座、电机、蜗轮箱、蜗杆、蜗轮轴、挂脚、蜗轮、曳引轮、制动机构,所述蜗轮轴的一端设有偏心套,蜗轮轴中部设有联接盘,联接盘一端与蜗轮相固,另一端与曳引轮相固,在联接盘与蜗轮之间以及联接盘与曳引轮之间分别设置轴承,在设置蜗轮轴的一对挂脚底部设有调整垫片。工作时,先接通电源,通过控制开关使制动机构处于通电状态,同时电机通过蜗杆带动蜗轮运转,进而通过联接盘带动曳引轮转动,绕设在曳引轮上的绳索即可带动电梯轿厢升降。当轿厢运行到预定的某一目标楼层时,通过操动控制开关使电机停转,同时由制动机构制动。制动原理如下:当电机断电,制动机构的电磁阀失电,一对抱闸通过弹簧弹力的作用锁紧制动轮,由抱阐上的帽瓦与制动轮之间的摩擦力使电机轴迅速停转,从而使电梯轿厢得以稳定地停层。

但是这种结构的制动机构,需要抱闸来施加抱紧力,如果抱闸的抱紧力不足,则轿厢无法快速制动,还存在升降移动,容易造成轿厢内乘客恐慌。而且抱闸抱紧制动后,现场无法实现自救,需要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机制由专门的救援人员来进行外部救援,救援等待的时间比较长,救援的过程比较危险,轿厢内的乘客不能第一时间得到救援,可能会耽误救援的时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电梯通过抱闸进行紧急制动,容易因抱闸的抱紧力不足,造成轿厢无法快速制动,制动可靠性低、电梯安全性不高的缺陷,提供一种双机曳引装置,在电梯系统出现故障时能快速制动,且直接通过一种曳引轮锁止的方式进行锁止制动,制动可靠性高,能有效避免轿厢冲顶或蹲底的安全事故。

本发明还解决了现有的电梯无法自救,需要外部专业救援队伍来进行救援,轿厢内等待时间长,也容易丧失第一救援时间的缺陷,提供一种双机曳引装置,带有救援电机,可以在轿厢内由乘客进行自救,赢得第一救援时间,提高电梯安全性。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基于安全回路检测的双机曳引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双机曳引装置和安全回路检测系统,

双机曳引装置包括:

曳引机,作为轿厢升降的动力源,所述曳引机通过主安全接触器触点与电源连接;

曳引轮,与曳引机连接并由曳引机驱动,曳引轮上绕设有曳引绳,曳引绳连接轿厢并牵引轿厢升降;

蜗轮蜗杆机构,蜗轮与曳引轮同轴连接并随同曳引轮同步转动,蜗杆与蜗轮啮合构成曳引轮的锁止机构;

救援电机,与蜗杆连接,只在需救援的时候驱动蜗杆转动,进而驱动蜗轮转动并带动曳引轮转动进行轿厢救援移动;

同步机构,采用机械传动的方式,同步机构与蜗杆连接并驱动蜗杆保持与蜗轮同步转动,在电梯正常运转时,蜗杆与蜗轮始终相分离;

安全回路检测系统包括:

安全回路,包括总开关、若干个限位开关和安全开关,电源通过安全回路与主安全接触器线圈连接;

若干个开关检测模块,每个开关检测模块均对应有一个总开关、限位开关或安全开关,开关检测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安全总线与匹配的控制模块通信连接,开关检测模块的第一检测端与总开关、限位开关或安全开关的动触点连接,开关检测模块的第二检测端与总开关、限位开关或安全开关的静触点连接;若干个带有安全开关的开关检测模块之间还通过安全总线通信连接;

安全总线,连接所有开关检测模块和控制模块;

若干个控制模块,每个控制模块通过安全总线分别与各自匹配的开关检测模块通信连接,每个控制模块通过安全总线与安全开关通信连接连接。

本发明设置一个蜗轮蜗杆机构,并且蜗轮与曳引轮同轴连接。我们知道,蜗轮蜗杆具有自锁作用,也就是说,蜗轮无法带动蜗杆转动,只能由蜗杆带动蜗轮转动。为此,本发明设置一个纯机械的同步机构来实现蜗杆与蜗轮同步,蜗杆与蜗轮保持同步,蜗杆就不会对蜗轮造成自锁,也就是说,此时的蜗轮和曳引轮一样是依靠曳引机驱动的,而蜗杆则是依靠同步电机驱动的,蜗轮和蜗杆处于相互独立的状态,从而使蜗杆不会对蜗轮的转动形成阻碍。同步机构的动力源可以来自曳引机,也可以是来自曳引轮,还可以是来自蜗轮,当然,来自蜗轮的动力源传输给蜗杆需要设置一个离合器,该离合器在需要蜗杆自锁的时候可以断开传动,动力源的不同就需要设计同步机构恰当的传动比,从而来保证蜗轮蜗杆同步。当系统停电时,蜗杆停止转动,即可对蜗轮形成可靠的机械自锁,从而对曳引轮形成可靠的制动;当曳引机失控导致速度异常时,蜗轮与蜗杆无法形成同步,此时蜗杆会自动阻碍蜗轮的转动,从而可避免轿厢快速冲顶或蹲底。我们知道,在现有技术中,蜗轮蜗杆是一种具有自锁效果的传动机构,为了提高安全性,人们会在电梯上设置一些可检测轿厢升降速度的传感器,以便在轿厢出现快速升降时切断电源并制动曳引机。而本发明的蜗轮蜗杆一方面具有自锁作用,同时可构成一个可靠的机械式传感装置,一方面确保在停电或曳引机出现异常情况时可靠地制动曳引轮,另一方面能及时的感知到曳引机的非正常运转,进而可显著地提升电梯运行时的安全性。本发明的蜗轮随同曳引轮同步转动,而蜗杆连接救援电机,此处蜗杆的负载远远小于曳引轮的负载,可以说蜗杆相当于无负载,只是带动救援电机的电机轴转动,因此同步机构的安全性会比较可靠,相比曳引机及曳引轮组成的曳引机构安全系数更高,因此同步机构基本不会对曳引机构造成反作用。本发明的蜗轮蜗杆在电梯正常运行时并非是一个传输动力的机构,而且蜗杆的齿宽会比蜗轮的齿槽宽小,因此蜗杆齿与蜗轮的齿槽之间会具有一个间隙,从而使蜗杆齿与蜗轮齿之间保持分离状态,可避免蜗杆与蜗轮之间产生接触摩擦,同时降低同步控制器对曳引机、同步电机转速的控制精度要求,避免因曳引机、同步电机之间转速的轻微偏差造成电梯的频繁停机。当然这是一种最佳的工作状态,蜗杆与蜗轮不相接触,也就不会产生磨损和噪音等,而且这种间隙也有利于提高电梯的容错能力,其实只要保持蜗杆与蜗轮同步即可。本发明包括一个救援电机,救援电机与蜗杆相连,在需要救援的时候,启动救援电机,此时可以通过救援电机驱动蜗杆,再由蜗杆来驱动蜗轮转动,进而通过蜗轮带动曳引轮转动,实现轿厢升降,这些通过设定可以第一时间实现,可以是后台控制,也可以是轿厢内控制,从而获得第一救援时间。同步机构采用机械传动的方式,可靠性高,故障率较低,省去了电控,降低了成本,也避免了电控带来的不稳定因素。本申请的双机就是指曳引机和救援电机。

本发明中,安全回路与常规电梯的安全回路类似,都是有若干个安全装置、限位装置的接触器触点开关以及为按钮开关的总开关或其他限位开关构成,本发明中根据功能的不同分别称之为总开关、若干个限位开关和安全开关,这种设备在电梯系统中较为常见,举例来说,电梯的上限位开关、下限位开关在本发明中称为限位开关,门机中的限位装置有电机驱动,传动过程中配置的限位开关本发明中也称之为限位开关,安全开关则代表本发明中安全装置的接触器开关,例如曳引电机检测开关等,本发明中不限定,所有的限位开关和安全开关分别安装在配置有双机曳引装置的电梯的安全部件上,但是应该可以理解,所有的限位开关和安全开关、总开关均为现有技术;开关检测模块本身由于自带的控制器,所以在与安全总线连接的时候是具备地址的,本发明的开关检测模块可以选用的元件较多,本发明中不限定具体的元件,仅需要其能够提供检测和地址功能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采用任何智能芯片、检测芯片达到相应的功能即可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常规电梯系统依据标准都配备有安全回路,即由若干个常闭开关串联,控制系统主动力元件的供电。当触及危险的动作触发,相应的开关便由闭合状态切换至断路状态,安全回路断开,回路内接触器松开,系统主动力元件失去电力供给,系统停止。确保了人员安全。但实际使用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开关在长期通流的过程中,触点电阻逐渐增大,安全回路各开关分压逐渐增多,作用在控制动力元件的接触器上的电压逐渐减小。当压降达到一定值时,接触器便会松开,致使电梯误停止,引发故障。维保人员到达现场后需要在众多的开关中找出失效元件难度较大,本发明中采用开关检测模块,主要是利用其自身地址信号,在安全回路出现断路时直接根据地址信号检测对应的限位开关和安全开关、总开关,为维保人员能够快速定位失效元件,及时更换准失效元件提供了判断依据。控制模块本身可以提供失效元件的位置等数据,也可以将容易损坏的部件进行记录,用于后期的维护,甚至是预判、预警,都可以由控制模块来完成。同时,所有控制模块均能接收对安全开关的控制信号,由于控制信号包含对某一个特定安全开关的控制信息,若某一控制模块接收到此控制信息不是匹配自身安全开关的控制信息,则这一控制模块向对应此控制信息的控制模块发出通信请求,对应此控制信息的控制模块若已接收到控制信息并执行完成相应的操作,则反馈其他控制模块已完成相应的安全开关操作的通信信息,若未接收到控制信息,则收到其他控制模块的通信请求后,执行完成相应的操作再反馈其他控制模块已完成相应的安全开关操作的通信信息。此设计确保了某一个控制模块发送通信故障,不能及时完成相应操作,其他控制模块可以确保将控制信息传送至已经发生通信故障的控制模块,每一个控制模块即可以检测其他控制模块的工作状况又可以被其他控制模块所检测,安全性能大大提升。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同步机构连接曳引机与蜗杆,曳引机作为同步机构的输入源,蜗杆为同步机构的输出尾。此处曳引机作为同步机构的输入源,蜗轮又是依赖于曳引机来驱动,曳引机驱动曳引轮会经过一次减速,蜗轮与蜗杆又有设定的传动比,因此同步机构就需要根据曳引机与蜗杆的传动比来最终设计同步机构的传动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同步机构连接曳引轮与蜗杆,曳引轮作为同步机构的输入源,蜗杆为同步机构的输出尾。此处的曳引轮作为输入源,也就是说在曳引轮的转动轴上设置齿轮或者同步带等输出机构,此时同步机构的传动比要按照曳引轮与蜗杆之间的传动比来设计。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同步机构包括离合器,在通电的时候,离合器保持传动,在无电的时候,离合器断开传动。同步机构包括离合器,这样在曳引机制动后产生的惯性转动不会传递给蜗杆,从而避免蜗杆继续转动驱动涡轮转动,影响最终的制动。增加了离合器,离合器会在曳引轮制动的时候,直接断开同步机构,使得蜗杆对蜗轮起到自锁的作用,考虑到电梯的运行情况,当电梯有故障的时候,将电梯的用电切断,因此离合器考虑采用电磁离合器,电梯有电正常运行的时候,电磁离合器正常工作,此时同步机构正常工作,当电梯发生故障,此时为了安全考虑,切断电梯供电,此时电磁离合器断开同步机构,蜗杆没有外部动力输入对蜗轮实现自锁。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同步机构包括一传动杆,传动杆与曳引轮的转动轴线平行,传动杆与蜗杆之间通过可90°改变传动方向的传动机构连接。蜗杆的转动轴线与曳引轮的转动轴线相垂直,因此同步机构包括一传动杆及一可90°转向的传动机构,通过传动机构90°转向后,传动杆与曳引轮相同的转动方向传递给蜗杆。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传动机构采用锥齿轮副,或者蜗轮蜗杆。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曳引机采用双向传输结构,一端输出与曳引轮连接,另一端输出通过齿轮副与传动杆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曳引机采用双向传输结构,一端输出与曳引轮连接,另一端输出通过同步带与传动杆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开关检测模块包括检查判断模块、分时循环通电模块和控制器,所述检查判断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安全总线与控制模块通信连接,所述检查判断模块第一检测端为与总开关、限位开关或安全开关的动触点连接的高频输出端,检查判断模块的第二检测端为与总开关、限位开关或安全开关的静触点连接的累积脉冲检测端,检查判断模块的高频信号输入端与分时循环通电模块电连接,分时循环通电模块的控制端与控制器电连接。

本发明中一个周期内逐次请求总线上每一个开关检测模块信息。各开关检测模块将采集到的各自相应安全回路中的开关信息发送至上位控制系统。每间隔一段时间便运行一次。系统送电期间,循环运行检测程序。检测程序不局限在电梯运行时,电梯系统待机时也需运行。

每个开关检测模块独立供电,具有自编码上总线的功能。能够将各自测得的开关闭合状态及反映触点电阻的模拟量信号通过总线反馈至上位机。模块检测端对外有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输出端口能够发生高频脉冲,发出的脉冲信号经过单独的安全回路开关灌回输入端口。输入端口具有脉冲计数和模拟量测量的功能。因此,本发明中,对第一检测端命名为高频输出端,第二检测端命名为累积脉冲检测端,实际上,只要任意器件能够达到一端高频输出,第二端累积脉冲检测,即可实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因此,本发明对元件型号本身不做限定。

本发明的工作状态有两种,

开关断开:因脉冲测试回路无法构成回路,信号检测端输出端口发出的高频脉冲输入端口无法检测到,判断开关状态断开。脉冲无累积,测得模拟量为0。通过信号传输通道向上位机反馈开关信号断开,累积的模拟量为0.

开关闭合:信号检测端输出端口发出的高频脉冲在输入端口检测到同频率的脉冲信号,判断开关状态闭合。脉冲累积的模拟量,可以反映开关触点电阻大小。在供电电压稳定,同样的检测周期情况下,该模拟量越小,说明开关触点电阻越大,脉冲能量损失越多。该模拟量越大,说明触点电阻越小,脉冲能量损失的越小。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电源通过低通滤波器与安全回路的输入端连接,安全回路的输出端通过一个低通滤波器与主安全接触器线圈连接,每个检查判断模块的累积脉冲检测端均通过一个高通滤波器与对应的总开关、限位开关或安全开关的静触点连接。本发明中,总开关、限位开关或安全开关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开关在长期通流的过程中,触点电阻逐渐增大,因此不能等同于理想电路,检查判断模块输出端的脉冲在达到静触点后选择短路的方向,即累积脉冲检测端,由累积脉冲检测端计算累积脉冲数量,达到计算当前电阻的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在电梯系统停电或出现故障时实现曳引轮的可靠制动,有效地避免轿厢冲顶或蹲底的安全事故;还为维保人员能够快速定位失效元件,及时更换准失效元件提供了判断依据。本发明每一个控制模块即可以检测其他控制模块的工作状况又可以被其他控制模块所检测,安全性能大大提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安全回路系统的电路原理图。

图中:1、曳引机,2、联轴器,3、曳引轮,4、救援电机,5、蜗轮蜗杆机构,6、编码器,7、从动锥齿轮,8、主动锥齿轮,9、传动杆,10、从动齿轮,11、主动齿轮,12、蜗轮,13、蜗杆,14、从动带轮,15、同步带,16、主动带轮,17、电磁离合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一种电梯双机曳引装置(参见图1),包括曳引机1、曳引轮3、蜗轮蜗杆机构5、救援电机4和同步机构。

曳引机设置在电梯井道顶部的安装平台上,本实施例中的曳引机采用伺服电机,伺服电机可以精确控制器转速,曳引机作为轿厢升降的动力来源。曳引机采用双向传输结构,一端输出通过联轴器2与曳引轮同轴连接,另一端连接同步机构。曳引轮的另一侧通过联轴器与蜗轮蜗杆机构连接。曳引轮上绕设有曳引绳,曳引绳的一端绕过转向滑轮后与轿厢相连接,曳引绳的另一端绕过转向滑轮后与对重相连接,曳引轮与曳引绳共同构成牵引轿厢升降的动作执行机构。当曳引机输出扭矩以驱动曳引轮转动时,绕设在曳引轮上的曳引绳一端下降,另一端上升,从而牵引轿厢的升降。当与曳引绳一端连接的轿厢上升时,与曳引绳另一端连接的对重同步下降;反之,当与曳引绳一端连接的轿厢下降时,与曳引绳另一端连接的对重同步上升。

蜗轮蜗杆机构包括相互啮合的蜗轮与蜗杆,蜗轮与曳引轮同轴连接并随同曳引轮同步转动,蜗杆与蜗轮啮合构成曳引轮的锁止机构。电梯正常工作时,蜗杆齿与蜗轮齿相分离,蜗杆齿与蜗轮齿之间存在对称的间隙,本实施例中该间隙设计为2mm,2mm的间隙使得蜗杆可相对蜗轮有一个不接触的转动角度,使得蜗杆与蜗轮之间具有足够的容错余量,为了保证蜗杆不会对蜗轮形成锁止,此时就需要对蜗杆进行驱动,使得蜗杆的转速与蜗轮的转速相匹配,此时蜗轮随同曳引轮同步转动,蜗杆同步转动,蜗杆齿始终保持与蜗轮齿相分离。蜗轮蜗杆机构连接有编码器6,编码器主要是监控蜗轮的转动,也对蜗轮的转动进行反馈,也就是通过编码器可以对曳引轮的运转情况进行监控。

为实现蜗杆同步,本发明采用机械传动的同步机构,本实施例中,同步机构的动力来源于曳引机。同步机构包括一传动杆9,传动杆与曳引轮的转动轴线平行,传动杆与蜗杆之间通过可90°改变传动方向的传动机构连接。本实施例中可90°改变传动方向的传动机构采用锥齿轮副,包括相互啮合的主动锥齿轮8和从动锥齿轮7,主动锥齿轮与传动杆相连接,从动锥齿轮与蜗杆相连接。曳引轮的另一端输出与传动杆对应的端部之间通过齿轮副连接,齿轮副包括主动齿轮11和从动齿轮10,主动齿轮与曳引轮的输出轴连接,从动齿轮与传动杆端部连接,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轴线平行啮合。齿轮副和锥齿轮副的传动臂要根据曳引轮与蜗杆之间的转速比来设计,曳引机驱动曳引轮转动,曳引轮同步带动蜗轮转动,蜗轮与蜗杆具有固定的转速比,这是,通过同步机构进行传动需要相同的转速比。当电梯出现故障,此时电梯停止供电,同步机构停止传动,蜗杆对蜗轮进行自锁,曳引轮同时被锁止,从而保证轿厢停止。

为了在电梯出现故障时乘客的及时自救,本发明设计了救援电机4,救援电机与蜗杆连接,救援电机连接有备用电源。救援电机只在需救援的时候驱动蜗杆转动,进而驱动蜗轮转动并带动曳引轮转动进行轿厢救援移动。救援电机与蜗杆同轴连接,电梯正常工作时,救援电机不供电,此时救援电机不会驱动蜗杆转动,蜗杆在同步机构的驱动下转动,救援电机跟随蜗杆自由转动。电梯故障后轿厢在蜗轮蜗杆自锁的情况下停止,当需要救援时,备用电源给救援电机供电,救援电机驱动蜗杆转动,蜗杆带动蜗轮转动,蜗轮带动曳引轮转动,曳引轮通过曳引绳牵引轿厢升降就近平层,达到第一时间救援的目的。这个备用电源可以在电梯正常运行过程中进行充电。

实施例2:一种电梯双机曳引装置(参见图2),包括曳引机1、曳引轮3、蜗轮蜗杆机构5、救援电机4和同步机构。

同步机构包括一传动杆9,传动杆与曳引轮的转动轴线平行,传动杆与蜗杆之间通过可90°改变传动方向的传动机构连接。本实施例中,可90°改变传动方向的传动机构采用蜗轮蜗杆,蜗轮12与蜗轮蜗杆机构中的蜗杆连接,蜗杆13与传动杆端部相连接,传动杆的另一端通过同步带15与曳引机输出端相连。传动杆的端部固定有从动带轮14,曳引机输出端固定有主动带轮16,主动带轮与从动带轮之间连接同步带15。曳引机输出通过同步带传递给传动杆,传动杆再通过蜗轮蜗杆驱动蜗轮蜗杆机构的蜗杆并保持与蜗轮蜗杆机构的蜗轮同步转动。

同步机构,采用机械传动的方式,同步机构与蜗杆连接并驱动蜗杆保持与蜗轮同步转动,在电梯正常运转时,蜗杆与蜗轮始终相分离。

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参照实施例1的描述。

实施例3:一种电梯双机曳引装置(参见图3)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传动杆9上设置有离合器,本实施例中的离合器采用电磁离合器17,在通电的时候,离合器保持传动,同步机构驱动蜗杆同步转动,不会对蜗轮造成锁止;在无电的时候,离合器断开传动。此时同步机构没有动力输入,也不会驱动蜗杆转动,蜗杆就会锁止蜗轮,最终对曳引轮进行锁止。其余结构参照实施例1。

以上所有的实施例中所述曳引机通过主安全接触器触点与电源连接;安全回路检测系统包括:安全回路,包括总开关、若干个限位开关和安全开关,电源通过安全回路与主安全接触器线圈连接;

若干个开关检测模块,每个开关检测模块均对应有一个总开关、限位开关或安全开关,开关检测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安全总线与匹配的控制模块通信连接,开关检测模块的第一检测端与总开关、限位开关或安全开关的动触点连接,开关检测模块的第二检测端与总开关、限位开关或安全开关的静触点连接;若干个带有安全开关的开关检测模块之间还通过安全总线通信连接;安全总线,连接所有开关检测模块和控制模块;若干个控制模块,每个控制模块通过安全总线分别与各自匹配的开关检测模块通信连接,所有控制模块之间通过安全总线通信连接。开关检测模块包括检查判断模块、分时循环通电模块和控制器,所述检查判断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安全总线与控制模块通信连接,所述检查判断模块第一检测端为与总开关、限位开关或安全开关的动触点连接的高频输出端,检查判断模块的第二检测端为与总开关、限位开关或安全开关的静触点连接的累积脉冲检测端,检查判断模块的高频信号输入端与分时循环通电模块电连接,分时循环通电模块的控制端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电源通过低通滤波器与安全回路的输入端连接,安全回路的输出端通过一个低通滤波器与主安全接触器线圈连接,每个检查判断模块的累积脉冲检测端均通过一个高通滤波器与对应的总开关、限位开关或安全开关的静触点连接。

本发明中,安全回路与常规电梯的安全回路类似,都是有若干个安全装置、限位装置的接触器触点开关以及为按钮开关的总开关或其他限位开关构成,本发明中根据功能的不同分别称之为总开关、若干个限位开关和安全开关,这种设备在电梯系统中较为常见,举例来说,电梯的上限位开关、下限位开关在本发明中称为限位开关,门机中的限位装置有电机驱动,传动过程中配置的限位开关本发明中也称之为限位开关,安全开关则代表本发明中安全装置的接触器开关,例如曳引电机检测开关等,本发明中不限定,所有的限位开关和安全开关分别安装在配置有双机曳引装置的电梯的安全部件上,但是应该可以理解,所有的限位开关和安全开关、总开关均为现有技术;开关检测模块本身由于自带的控制器,所以在与安全总线连接的时候是具备地址的,本发明的开关检测模块可以选用的元件较多,本发明中不限定具体的元件,仅需要其能够提供检测和地址功能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采用任何智能芯片、检测芯片达到相应的功能即可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常规电梯系统依据标准都配备有安全回路,即由若干个常闭开关串联,控制系统主动力元件的供电。当触及危险的动作触发,相应的开关便由闭合状态切换至断路状态,安全回路断开,回路内接触器松开,系统主动力元件失去电力供给,系统停止。确保了人员安全。但实际使用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开关在长期通流的过程中,触点电阻逐渐增大,安全回路各开关分压逐渐增多,作用在控制动力元件的接触器上的电压逐渐减小。当压降达到一定值时,接触器便会松开,致使电梯误停止,引发故障。维保人员到达现场后需要在众多的开关中找出失效元件难度较大,本发明中采用开关检测模块,主要是利用其自身地址信号,在安全回路出现断路时直接根据地址信号检测对应的限位开关和安全开关、总开关,为维保人员能够快速定位失效元件,及时更换准失效元件提供了判断依据。控制模块本身可以提供失效元件的位置等数据,也可以将容易损坏的部件进行记录,用于后期的维护,甚至是预判、预警,都可以由控制模块来完成。同时,所有控制模块均能接收对安全开关的控制信号,由于控制信号包含对某一个特定安全开关的控制信息,若某一控制模块接收到此控制信息不是匹配自身安全开关的控制信息,则这一控制模块向对应此控制信息的控制模块发出通信请求,对应此控制信息的控制模块若已接收到控制信息并执行完成相应的操作,则反馈其他控制模块已完成相应的安全开关操作的通信信息,若未接收到控制信息,则收到其他控制模块的通信请求后,执行完成相应的操作再反馈其他控制模块已完成相应的安全开关操作的通信信息。此设计确保了某一个控制模块发送通信故障,不能及时完成相应操作,其他控制模块可以确保将控制信息传送至已经发生通信故障的控制模块,每一个控制模块即可以检测其他控制模块的工作状况又可以被其他控制模块所检测,安全性能大大提升。

本安全回路检测系统一个周期内逐次请求安全总线上每一个开关检测模块信息。各开关检测模块将采集到的各自相应安全回路中的开关信息发送至控制模块。每间隔一段时间便运行一次。系统送电期间,循环运行检测程序。检测程序不局限在电梯运行时,电梯系统待机时也需运行。

每个开关检测模块独立供电,具有自编码上总线的功能。能够将各自测得的开关闭合状态及反映触点电阻的模拟量信号通过总线反馈至上位机。模块检测端对外有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输出端口能够发生高频脉冲,发出的脉冲信号经过单独的安全回路开关灌回输入端口。输入端口具有脉冲计数和模拟量测量的功能。因此,本发明中,对第一检测端命名为高频输出端,第二检测端命名为累积脉冲检测端,实际上,只要任意器件能够达到一端高频输出,第二端累积脉冲检测,即可实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因此,本发明对元件型号本身不做限定。

本实施例的工作状态有两种,

开关断开:因脉冲测试回路无法构成回路,信号检测端输出端口发出的高频脉冲输入端口无法检测到,判断开关状态断开。脉冲无累积,测得模拟量为0。通过信号传输通道向上位机反馈开关信号断开,累积的模拟量为0.

开关闭合:信号检测端输出端口发出的高频脉冲在输入端口检测到同频率的脉冲信号,判断开关状态闭合。脉冲累积的模拟量,可以反映开关触点电阻大小。在供电电压稳定,同样的检测周期情况下,该模拟量越小,说明开关触点电阻越大,脉冲能量损失越多。该模拟量越大,说明触点电阻越小,脉冲能量损失的越小。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变换,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