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轴架装置的断纱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99332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经轴架装置的断纱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经轴架装置的断纱传感器,特别是,具有设置成在上下方向上相对的一对相对面,以从供纱体引出的纱线在由一对所述相对面限定的纱线行进路径内行进的方式对应于每个所述供纱体设置在经轴架装置上,并且包括设置成在一对所述相对面中的一个所述相对面露出的投光器和设置成在一对所述相对面中的另一个所述相对面露出并与所述投光器相对的受光器的断纱传感器。



背景技术:

向整经机或织机等纤维机械供应多个纱线的经轴架装置构成为可悬挂多个(例如,数百个)供纱体,并且具备设置成与悬挂供纱体的各位置对应(对应于每个悬挂的供纱体设置)的断纱传感器,以便能够检测从悬挂的各供纱体引出的纱线(以下,也简称为“纱线”)的断纱。即,经轴架装置具备与可悬挂的供纱体的数量相同数量的断纱传感器。

作为如上的用于经轴架装置的断纱传感器,有如专利文献1公开的断纱传感器。但是,该专利文献1公开的是制动装置具备断纱传感器,即,是有关在经轴架装置中用于调整纱线张力的制动装置的申请,但未对断纱传感器作详细说明。

更详细而言,专利文献1的制动装置构成为:以板状的制动体为主体,以从该制动体的前面(与安装侧的面(背面)相反的一侧的面)突出的形式使断纱传感器与制动体一体形成。另外,该断纱传感器由一对突出部构成,该一对突出部形成为:设置在制动体的大致中间部,隔着制动体的中心位于上下方向的两侧,并且从制动体突出。此外,该一对突出部设置成,与各突出部的另一个突出部相对的面(相对面)形成为平面状,两个突出部的各相对面相互平行并且与制动体的宽度方向平行。而且,专利文献1的制动装置以纱线在由该两个突出部的一对所述相对面限定的纱线行进路径内行进的方式的配置设置在经轴架装置上。

此外,在专利文献1中有如下的记载:该断纱传感器是透光型传感器,将穿过制动装置的纱线的状态检测为波形。因此,作为根据该记载所理解的结构,该断纱传感器以如下形式构成:具备投光器和受光器(投受光器),在该一对突出部中的一个中配设投光器,并且在另一个中配设受光器。另外,该投受光器设置成:以使投光面和受光面(投受光面)在设置于投受光器自身的突出部的所述相对面露出的形式在上下方向上相对,从而使其光轴横穿所述纱线行进路径。在此之上,该断纱传感器输出与受光器的受光量相应的受光波形。

另外,虽然在专利文献1中并未公开,但在纱线(无断纱)行进时,从该断纱传感器输出的受光波形显示出与该纱线等对应的变化(波形)。换而言之,在出现断纱从而导致纱线的行进停止的情况下,该受光波形的变化变小(几乎无变化)。因此,在经轴架装置中,通过将从该断纱传感器输出的受光波形与设置在经轴架装置上的断纱检测器中的例如阈值(或标准波形)进行比较来判断是否出现断纱。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9852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课题

可是,在如上的经轴架装置中,从供纱体引出的纱线由于供纱体上的退绕点在供纱体的周面上旋转,所以伴随该引出,以在上下方向上振动的形式反复位移。而且,伴随与此,在断纱传感器内纱线也在所述纱线行进路径内在上下方向上振动。其结果是,在断纱传感器内,随着纱线与限定所述纱线行进路径的上下的相对面接触,有时会导致污垢周期性地附着在投受光器的投受光面。另外,由于纱线与所述相对面接触,导致从纱线分离出的纱屑落于在下侧的相对面露出的受光面(或投光面),由此也会使受光面(或投光面)变成发生污垢的状态。

而且,一旦如上投受光器的投受光面变成发生污垢的状态,则受光器难以得到足够的受光量,从而变成即使纱线在行进中也无法检测出与其对应的受光波形的变化的状态,有可能出现断纱的误检测。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在用于经轴架装置的断纱传感器中,控制在所述纱线行进路径内的上下方向上的纱线振动(位移),尽可能地防止由于该振动导致的投光器的投光面和受光器的受光面的污垢,从而防止断纱的误检测。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方案1是一种用于经轴架装置的断纱传感器,该断纱传感器具有设置成在上下方向上相对的一对相对面,并以从供纱体引出的纱线在由一对所述相对面限定的纱线行进路径内行进的方式对应于每个所述供纱体设置在经轴架装置上,所述断纱传感器包括投光器和受光器,所述投光器以在一对所述相对面中的一个所述相对面使投光面露出的形式设置,所述受光器设置成在一对所述相对面中的另一个所述相对面使受光面露出,并且与所述投光器相对,所述用于经轴架装置的断纱传感器的特征在于,

具备导纱器,关于将所述供纱体作为最上游侧的纱线路径,该导纱器设置在相对于所述纱线行进路径的上游侧和下游侧中的至少上游侧,且具有在上下方向上相对的一对限制面,所述导纱器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的一对所述限制面的间隔为一对所述相对面的间隔的1/2以下。

方案2根据方案1所述的用于经轴架装置的断纱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一对突出部,该突出部以从板状的底板突出的形式设置,以便形成一对所述相对面,所述导纱器以安装在两个所述突出部的形式设置在所述底板上。

此外,如上所说的“纱线路径”是指关于设置在经轴架装置上的各断纱传感器,以从与该断纱传感器对应的供纱体引出的纱线如上所述在断纱传感器的纱线行进路径内通过(行进)的方式进行配设的状态下的该纱线行进的路径(行进路径)。另外,如上所说的“上游侧”、“下游侧”是与该纱线路径(行进路径)相关的对应于所述纱线行进路径的位置,即,表示将供纱体侧设定为最上游侧时的位置。因此,对应于所述纱线行进路径的上游侧是供纱体的一侧,下游侧是供应纱线的纤维机械的一侧。

另外,在根据如上的本实用新型的断纱传感器中,该断纱传感器构成为包括以从板状的底板突出的形式设置的一对突出部,以便形成一对所述相对面,在此之上,所述导纱器也可以构成为,以安装在两个所述突出部上的形式设置在所述底板上。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在纱线行进路径的所述上游侧具备如上所述的导纱器的本实用新型的断纱传感器,在与该断纱传感器(纱线行进路径)相比更靠近供纱体侧,即使纱线以随着从供纱体引出而在上下方向上振动的方式反复位移,由于该振动受到所述上游侧的导纱器的上下的限制面的控制,所以在断纱传感器的投光器与受光器之间的纱线行进路径内,该纱线的振动成为受到控制的状态。由此,由于在纱线行进路径内行进的纱线与限定该纱线行进路径的一对相对面接触的可能性减少,可控制对投受光面的污垢的附着,从而尽可能地防止上述断纱的误检测。

另外,在如上的断纱传感器中,通过将该导纱器以安装在断纱传感器的所述突出部上的形式设置在底板上的结构,可不必对断纱传感器添加(除导纱器之外的)新的构成部分而可使断纱传感器构成为具备如上的导纱器,从而可得到在制造方面(即制造容易度或制造成本方面)有利的断纱传感器。即,根据该结构,由于突出部是断纱传感器的固有部分,所以当使导纱器成为以如上所述的配置固定设置在断纱传感器的底板上的状态时,由于无需新添加用于实现该状态的专用的构成部分,所以可得到在上述制造方面有利的断纱传感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示出作为本实用新型前提的经轴架装置的局部侧面图。

图2(a)和图2(b)分别是示出断纱传感器设置在经轴架装置上的状态的正面图和侧面图。

图3是示出断纱传感器设置在经轴架装置上的状态的局部剖面俯视图。

图4(a)和图4(b)分别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断纱传感器的一实施方式的正面图和侧面图。

图5(a)是图4(a)的A-A剖面图,图5(b)是图4(a)的B-B剖面图。

图6(a)和图6(b)分别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断纱传感器的一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局部剖面侧面图和正面图。

图7(a)和图7(b)分别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断纱传感器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正面图和侧面图。

图8是示出图7(a)、图7(b)所示的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断纱传感器的导纱器的其他实施方式的侧面图。

符号说明

10—经轴架装置,12—供纱框,12a—支撑杆,12b—梭芯,14—传感器杆,30—断纱传感器,31—底板,31a—基部,31c—纱线行进路径,32—导杆,33—突出部,33a—相对面,35a—投光器,35b—受光器,37、38、39—导向部件(导纱器),37a—缺口部,37a1—限制面,T—纱线,P—供纱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图1至6对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经轴架装置的断纱传感器的一实施方式(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是示意性示出适用本实用新型的经轴架装置10的一部分的图。但图1所示的是由经轴架装置10向整经机等卷取装置20供应纱线T的例子。而且,从经轴架装置10引出的多个纱线T在从上下方向观察时,以在卷取装置20的宽度方向(卷轴22的轴线方向)上对齐的状态导入卷取装置20,通过由驱动装置(省略图示)旋转驱动的卷轴22来卷取。因此,关于水平方向,经轴架装置10在与和卷取装置20的宽度方向平行的方向(以下,称为“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以下,称为“前后方向”)上,设置在从卷取装置20分开的位置。

在图示的例子中,经轴架装置10具备架设在机框(省略图示)上的多个供纱框12。另外,该供纱框12具有多个支撑杆12a,该多个支撑杆12a在经轴架装置10内呈在上下方向延伸的状态。另外,在该供纱框12中,在各支撑杆12a上,在支撑杆12a的长度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安装有多个用于悬挂供纱体P的梭芯12b(图2(a)、图2(b))。通过该结构,经轴架装置10形成可悬挂多个供纱体P的结构。然而,在经轴架装置10中,关于水平方向,各梭芯12b在其延伸方向与所述宽度方向平行的方向上以略微朝向上方的形式安装在支撑杆12a上。因此,在从所述宽度方向观察时,经轴架装置10形成多个梭芯12b排列成矩阵状的结构。然后,在该经轴架装置10中,将供纱体P悬挂在各梭芯12b上,将从该供纱体P引出的多个纱线T供应至卷取装置20。

另外,如图2(a)、图2(b)所示,经轴架装置10具备多个传感器杆14,该多个传感器杆14与各支撑杆12a对应设置。该传感器杆14以如下方式设置:相对于对应的支撑杆12a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分开,并且在经轴架装置10内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另外,该传感器杆14以如下的配置方式设置:与其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剖面为矩形方材,使宽度窄的侧面(窄边侧面)与对应的支撑杆12a相对,并且关于所述前后方向,使宽度宽的侧面(宽边侧面)的一个宽边侧面位于支撑杆12a上的安装梭芯12b的位置的附近,并且另一个宽边侧面位于与该位置相比更靠卷取装置20的一侧。

另外,经轴架装置10具备多个断纱传感器30,该多个断纱传感器30以对应于各梭芯12b的形式设置。更详细而言,在经轴架装置10中,以分别对应于各支撑杆12a的多个梭芯12b的每一个的形式设置有多个断纱传感器30,该多个断纱传感器30以在上下方向上并设的形式安装在传感器杆14上。即,在各传感器杆14上,以在传感器杆14的长度方向上并设的形式安装断纱传感器30,断纱传感器30的数量与安装在该传感器杆14所对应的支撑杆12a上的梭芯12b的数量相同。而且,在各传感器杆14中,该多个断纱传感器30各自设置在与对应的梭芯12b(更详细而言,在与多个断纱传感器30自身被安装的传感器杆14对应的支撑杆12a上所安装的多个梭芯12b中与其自身相对应的梭芯12b)大致相同高度的位置(上下方向上的位置)。

另外,在各传感器杆14中,断纱传感器30安装在该传感器杆14的上述一个宽边侧面上。因此,在经轴架装置10中,如图2(a)、图2(b)和图3所示,各断纱传感器30以在其自身所对应的梭芯12b上悬挂的供纱体P的正面上使其自身的侧部朝向该供纱体P的形式设置。然后,从各供纱体P引出的纱线T经由对应的断纱传感器30,在该断纱传感器30转向而向卷取装置20侧引导。

此外,虽然省略详细的说明,在图示的例子中,在经轴架装置10上设置有两个张力杆16,16,该两个张力杆16,16以如下方式设置:通过在上下方向上延伸,位于各供纱体P和与该各供纱体P对应的断纱传感器30之间。而且,从各供纱体P引出的纱线T卷挂在两个张力杆16,16上,由此,关于所述前后方向,在略向前方(卷取装置20侧)转向之后,从比断纱传感器30更靠前方朝向断纱传感器30引导(图3)。

图4(a)、图4(b)和图5(a)、图5(b)详细示出关于断纱传感器30的一例的结构。另外,图4(a)、图4(b)和图5(a)、图5(b)所示的断纱传感器基本上与上述的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制动装置具有同样的结构,具有作为制动装置的功能。此外,关于经轴架装置10所具备的多个断纱传感器30,由于其自身的结构和相对于传感器杆14的安装状态等就所有的断纱传感器30而言相同,所以以下对其中的一个断纱传感器30进行说明。

断纱传感器30构成为:以板状的底板31为主体,在其底板31上安装传感器杆14。然而,在从底板31的板厚方向的正面观察时,该底板31具有大致矩形的基部31a,并且在该大致矩形的基部31a的短边的方向即纵方向的两侧,具有与基部31a一体形成的大致台形状的部分(台形部),且整体上形成大致八角形状。而且,断纱传感器30以如下方向安装在传感器杆14上:使底板31的基部31a的长边的方向即横方向与所述宽度方向一致的方向,即,相对于基部31a所述台形部位于上下的方向。此外,关于该所述横方向(=所述宽度方向),该底板31的基部31a与安装有断纱传感器30的传感器杆14的所述宽边侧面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尺寸大致相同。

另外,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基部31a的两侧,断纱传感器30具有圆棒状的一对导杆32,32,该一对导杆32,32设置成与基部31a的所述纵方向(=上下方向)平行地延伸。此外,各导杆32通过支撑部31b安装在底板31,在底板31上,支撑部31b与基部31a和所述台形部一体形成。即,底板31具有一对支撑部31b,31b,关于所述宽度方向,该一对支撑部31b,31b在基部31a的各自两侧部在上下方向分开形成,各导杆32以该两端部被该一对支撑部31b,31b支撑的形式安装在底板31上。

另外,在底板31中,关于上述板厚方向,该各支撑部31b以如下方式形成:其一部分向与基部31a的前面(在安装在传感器杆14上时,与设置成与传感器杆14相对的状态的面(背面)相反的一侧的面)相比更靠所述背面侧相反的一侧,即,在断纱传感器30安装在传感器杆14上的状态下的所述前后方向上的后侧(以下,简称为“后侧”)突出。而且,伴随与此,由该支撑部31b支撑的各导杆32以如下方式设置:关于上述板厚方向,其一部分向与基部31a的所述前面相比更靠所述后侧稍微突出。

另外,底板31具有一对突出部33,33,该一对突出部33,33内装有后述的投光器和受光器。该一对突出部33,33以如下形式设置:在底板31中,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大致中间处,隔着上下方向上的大致中间部分在上下方向上分开。此外,该各突出部33以如下形式形成:例如通过压力加工等,使板状的基部31a的一部分在上述板厚方向上变形(突出)。因此,该各突出部33的内侧形成空洞。

作为其一例,各突出部33形成如图所示的形状,其周面(不与基部31a的所述前面平行的面)中的底板31的中心侧的周面33a为以如下方式形成的平面形状:与基部31a的所述前面正交,并且与所述宽度方向平行地延伸。因此,在底板31中,一对突出部33,33通过所述中心侧的周面33a相互相对。由此,底板31构成为:具有由该一对突出部33,33的所述中心侧的周面33a,33a构成的一对相对面,该一对相对面在上下方向上分开且相互相对,并且与所述宽度方向平行地延伸,且底板31在该一对相对面33a,33a之间具有空间(后述的纱线行进路径)31c。

另外,在各突出部33中,与该所述周面中的相对面33a相对,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连续的两个周面形成为与相对面33a大致正交。即,各突出部33以如下方式形成:在所述周面中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相对面33a的两侧与相对面33a连续的两个周面(两侧周面)与基部31a的所述纵方向(上下方向)平行地延伸。而且,在本实施例的断纱传感器30中,该各突出部33的两侧周面成为用于安装后述的导纱器的安装面。

然后,将具有如上结构的底板31并且具有如上所述的一对导杆32,32的断纱传感器30按照如上所述的配置,以使底板31的所述背面朝向传感器杆14的状态安装在传感器杆14上。在此之上,如上所述,在利用张力杆16,16将从悬挂在对应于该断纱传感器30的梭芯12b上的供纱体P引出的纱线T从比断纱传感器30更靠前方向断纱传感器30引导后,通过卷挂在断纱传感器30的各自一对导杆32,32上,形成在断纱传感器30的底板31上沿着基部31a向所述宽度方向引导的状态(图5(a))。

另外,如上所述以使其横穿断纱传感器30的方式引导的纱线T的上下方向上的位置设定为,穿过由上述一对突出部33,33的一对相对面33a,33a形成的所述空间31c内。因此,向卷取装置20供应纱线T时,在断纱传感器30中,纱线T穿过(行进在)该所述空间31c内,该所述空间31c成为从供纱体P引出的纱线T所行进的纱线行进路径。

另外,如上所述,两导杆32,32设置为,在断纱传感器30上,关于所述前后方向,其一部分向与基部31a的所述前面相比更靠所述后侧稍微突出。因此,如上所述被卷挂在两个导杆32,32上引导的纱线T形成如下的状态:关于所述前后方向,在向与基部31a的所述前面相比更靠所述后侧分开的位置在纱线行进路径31c内行进。

在此之上,为了检测在如上的纱线行进路径31c内行进的行进状态,断纱传感器30具备构成光学式传感器的投光器35a和受光器35b(图5(a)、图5(b))。该投光器35a和受光器35b内装于底板31的一对突出部33,33。更详细而言,以如下形式设置投光器35a和受光器35b:投光器35a配置在底板31的一对突出部33,33中的一个突出部33(在图示的例子中,上侧的突出部33)的内部,受光器35b配置在该一对突出部33,33中的另一个突出部33的内部。另外,在两个突出部33,33的相对面33a上,形成有用于使投光器35a的投光面或受光器35b的受光面在纱线行进路径31c露出的孔33b,该孔33b呈与投光面和受光面对应的形状(在图示的例子中为矩形)。由此,投光器35a和受光器35b以如下的形式设置:以如上所述配置在突出部33内部的状态,使其投光面和受光面透过相对面33a上的33b而在纱线行进路径31c上露出。

而且,根据该光学式传感器的结构,由投光器35a发出的光(可见光、激光或等)通过受光器35b受光,形成该光轴在上下方向上横穿纱线行进路径31c的状态。这样,在纱线T在所述宽度方向上行进在纱线行进路径31c内的状态下,通过检测受光器35b的受光量检测出纱线T的行进状态。更详细而言,纱线T由于其表面有许多绒毛,所以在纱线T行进时,随着绒毛的移动所述受光量发生变化。另外,纱线T由于如上所述在上下方向上振动(位移)的同时行进在纱线行进路径31c内,所以通过该纱线T的振动也使得所述受光量发生变化。因此,在纱线T正常行进的状态下,将合成了该两种变化后的变化作为示出的所述受光量来检测。换而言之,在出现断纱而导致纱线T的行进停止时,由于没有如上所述的绒毛的移动或纱线T的振动,所以所述受光量几乎没有任何变化。在此之上,断纱传感器30具备用于检测所述受光量的电路板(省略图示),该电路板构成为:产生以波形表示所述受光量的变化的信号。

此外,在断纱传感器30(所述电路板)产生的所述信号输出至设置在经轴架装置上的断纱检测器(省略图示)。而且,在该断纱检测器中,将示出通过所述信号表示的所述受光量的变化的波形(受光波形)例如与标准阈值(或标准波形)进行比较,由此来判断是否有断纱。

另外,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断纱传感器30还具有作为在所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制动装置的功能。因此,断纱传感器30虽然无助于断纱的检测,但具备制动板40。然而,关于作为该制动装置的结构和动作,因与在所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相同,所以在此省略说明。

而且,在如上构成的断纱传感器30中,本实用新型的该断纱传感器30具备导纱器,该导纱器用于控制纱线T行进时在如上所述的纱线行进路径31c内纱线T的振动。以下,对有关本实施例的断纱传感器30的该导纱器的结构等进行具体说明。

首先,作为前言,本实施例的断纱传感器30具备一对导纱器,即,形成为具备一对导纱器的结构。该一对导纱器设置在相对于纱线行进路径31c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即,相对于与从供纱体P开始穿过断纱传感器30的纱线行进路径31c内至卷取装置20的纱线T的路径(行进路径)有关的纱线行进路径31c的所述上游侧(靠近供纱体P的一侧)和所述下游侧(靠近卷取装置20的一侧)的两个侧面。在此之上,该一对导纱器由一对导向部件37,37构成。换而言之,本实施例的断纱传感器30具备一对导向部件37,37,该各导向部件37的结构相当于本实用新型所说的导纱器。

关于该各导向部件37,各导向部件37为由从引导纱线T方面考虑合适的材料(例如,陶瓷等)形成的板状部件。另外,如图6(a)所示,当从其板厚方向观察时,各导向部件37为以如下方式形成的部件:通过将形成为大致矩形的部件的一部分切除而具有大致コ字状的形状。即,各导向部件37构成为:具有大致矩形的轮廓,为了容许纱线T在该导向部件37内通过,在其板厚方向观察时的长边方向上的中间部具有矩形缺口部37a,该矩形缺口部37a以在两个端面(与其板厚方向正交的面)和周面(与其板厚方向平行的面)中的一个面开口的方式切除而成。

此外,关于该所述长边方向上的尺寸(长边尺寸),各导向部件37具有比底板31上的一对相对面33a,33a在上下方向上的间隔更大的所述长边尺寸。另外,关于该短边方向上的尺寸(短边尺寸),各导向部件37具有比从底板31的基部31a的突出方向上的突出部33的尺寸更大的所述短边尺寸。另外,如上形成的缺口部37a形成为:该所述长边方向上的尺寸,即,与该内侧面中的所述长边方向相对的两面即上下的内侧面37a1,37a1的间隔比底板31上的一对相对面33a,33a的间隔小。

而且,该一对导向部件37,37以如下的形式设置在底板31上:关于所述宽度方向,以隔着底板31上的纱线行进路径31c的配置安装在突出部33上。

更详细而言,各导向部件37以如下方式配置:缺口部37a开口的其周面(以下,称为“后侧面”)在与上下方向(基部31a的所述纵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关于上下方向,该缺口部37a位于底板31上的纱线行进路径31c的大致中间。另外,各导向部件37以如下方式配置:关于所述前后方向,缺口部37a在与所述前后方向平行地延伸的方向上,所述后侧面的位置与底板31上的突出部33的端面(与基部31a的所述前面平行的面)的位置一致。

在此之上,一对导向部件37,37的一个导向部件37以抵接于各突出部33的所述两个安装面中的所述上游侧的所述安装面的状态安装在一对突出部33,33上。另外,另一个导向部件37也同样,以抵接各突出部33的两个所述安装面中的所述下游侧的所述安装面的状态安装在一对突出部33,33上。因此,两个导向部件37,37以如下的形式设置在底板31上:关于所述宽度方向,在与底板31上的纱线行进路径31c的两端邻接的位置,关于上下方向,其存在范围覆盖底板31的纱线行进路径31c,并且横跨一对突出部33,33。而且,在如此将各导向部件37安装在底板31(两突出部33,33)上的状态下,关于上下方向,各导向部件37上的缺口部37a位于纱线行进路径31c的大致中间,即,距离各相对面33a大致相等距离的位置。

另外,在各导向部件37,所述短边方向上的缺口部37a的尺寸与突出部33的所述突出方向(所述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大致一致。因此,如上所述在各导向部件37安装在底板31(两突出部33,33)上的状态下,缺口部37a形成为如下的状态:在所述前后方向上,其内侧面中的底面(与导向部件37的长边方向平行的内侧面)37a2位于与基部31a的所述前面大致相同的位置。

在此之上,如上所述,各导向部件37形成为如下的状态:由于其具有比突出部33的所述突出方向上的尺寸大的所述短边尺寸,所以,在所述前后方向上,其周面中与所述后侧面平行的周面(以下,称为“前侧面”)位于与基部31a相比更与突出部33相反的一侧(传感器杆14侧/前侧)。即,各导向部件37以如下的状态(配置)设置:比该所述短边方向上的缺口部37a更靠所述前侧面的一侧的部分位于比基部31a的所述前面更靠传感器杆14侧。

因此,在基部31a,形成有用于可进行如上所述的各导向部件37的配置的孔,该孔在根据各导向部件37的配置的位置在其板厚方向上贯通。另外,如图5(b)所示,底板31形成如下的形状:在将断纱传感器30安装在传感器杆14上的安装状态下,基部31a的所述背面相对于传感器杆14的所述一个宽边侧面在所述前后方向上分开。因此,在该安装状态下,在基部31a的所述背面和传感器杆14的所述一个宽边侧面之间存在空隙,比导向部件37上的缺口部37a更靠所述前侧面的一侧的部分位于该空隙内。

而且,在具备如上设置的一对导向部件37,37的断纱传感器30中,如上所述在纱线行进路径31c内行进的纱线T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各导向部件37的位置从各导向部件37上的缺口部37a内通过。由此,伴随从如上所述的供纱体P的引出而产生的在上下方向上的纱线T的振动至少受到在所述上游侧的导向部件37上的缺口部37a的所述长边方向(上下方向)上相对的上下的内侧面37a1,37a1的限制。因此,在该导向部件37的上下的内侧面37a1,37a1成为限制如上所述的纱线T的振动的限制面。即,各导向部件37具有限制如上所述的纱线T的振动的一对限制面37a1,37a1。

在此之上,在断纱传感器30中,基于本实用新型,各导向部件37的一对限制面37a1,37a1以如下方式形成:其(上下方向上的)间隔d相对于在断纱传感器30设置的(底板31上的)一对相对面33a,33a的间隔D为1/2以下(图6(a))。

即,对断纱传感器上的投受光器的投受光面的如上所述的污垢附着是纱线与各相对面的接触导致的,该接触是如上所述的纱线振动造成的,所以为了尽可能防止该污垢附着,需要控制该纱线在断纱传感器的纱线行进路径内的振动。于是,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人等基于普通的经轴架装置的结构和装设的供纱体的种类等锐意研究,结果发现:通过设置具有用于控制纱线振动的一对限制面,即以比一对相对面的间隔更小的间隔在上下方向上相对的一对限制面的导纱器(导向部件),并且使该导纱器的一对限制面的间隔为一对相对面的间隔的1/2以下,能够尽可能地防止由在纱线行进路径内的纱线T的振动导致的如上所述的污垢和由于该污垢造成的缺陷。由此,本实用新型的断纱传感器设定为,导纱器的一对相对面的间隔相对于限定纱线行进路径的一对相对面的间隔为1/2以下。

此外,关于与该导纱器相当的各导向部件37的一对限制面37a1,37a1的间隔d,具体地说,在本实施例中,相对于一对相对面33a,33a的间隔D为6mm程度,该间隔为d=1.5mm。所以,在本实施例的断纱传感器30中,一对限制面37a1,37a1的间隔d小于一对相对面33a,33a的间隔D的1/3。而且,通过如此使一对限制面37a1,37a1的间隔更小,可提高控制纱线T的振动的效果,从而可谋求进一步减少向如上所述的对投受光面的污垢附着。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在上述实施例中所作的说明,也可通过如下的实施方式(变形例)来实施。

(1)在上述实施例中,断纱传感器30构成为:与导纱器相当的导向部件37即相同结构的导向部件37设置在相对于纱线行进路径31c的所述上游侧和所述下游侧的两个侧面。但是,在本实用新型中,断纱传感器不限于如此在纱线行进路径31c的所述两个侧面设置导纱器的结构,也可以为相对于纱线行进路径仅在所述上游侧设置导纱器的结构。

详细地说,导致如上所述的投受光面的污垢的纱线的所述振动是伴随从供纱体引出纱线而由供纱体的周面上的纱线的退绕点的旋转产生的,产生源的位置在相对于纱线行进路径的所述上游侧。由此可见,即使是仅在相对于纱线行进路径的所述上游侧设置导纱器的结构,也能够控制在纱线行进路径内的纱线的所述振动。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断纱传感器也可以是仅在纱线行进路径的所述上游侧设置导纱器的结构。而且,在这种结构的情况下,就上述实施例的结构而言,成为仅在纱线行进路径31c的所述上游侧设置导向部件37的结构。

但是,如上述实施例所示,通过在纱线行进路径的所述两个侧面设置导纱器,与如上所述仅在所述上游侧设置导纱器的结构相比,能够更有效地控制在纱线行进路径内的纱线的所述振动。

另外,如上述实施例所示,在断纱传感器在纱线行进路径的所述两个侧面具备导向部件的结构,即,断纱传感器具备一对导向部件的结构中,该一对导纱器不限于如上述实施例所示两者结构相同,两者的结构也可以不同。例如,关于各导向部件所具有的一对限制面的间隔,两个导向部件的结构也可以为:所述上游侧的导向部件的该间隔比所述下游侧的导向部件的该间隔小。另外,在这种结构的情况下,该所述下游侧的导向部件的一对限制面的间隔相对于限定纱线行进路径的一对相对面的间隔,既可以为1/2以下,也可以大于1/2。此外,在这种情况下,关于前者,该导向部件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导纱器,关于后者,该导向部件不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导纱器。即,在后者的情况下,断纱传感器成为仅在相对于纱线行进路径的所述上游侧设置本实用新型的导纱器的结构。

然而,在断纱传感器在纱线行进路径的所述两个侧面具有导向部件的情况下,优选包括一对限制面的间隔在内,该两个导向部件为相同的结构。即,在经轴架装置中,断纱传感器设置与可在经轴架装置上悬挂的供纱体相同的数量,1台经轴架装置上可设置数百个(多者在一千个以上)。因此,关于导纱器,准备与其相当的数量,在这种情况下,皆为相同结构时在制造成本方面等有利。因此,在断纱传感器具备一对导纱器的情况下,优先该两个导纱器结构相同。

另外,关于导纱器的结构,在上述实施例中,断纱传感器构成为:具有为了成为设置有一对限制面的状态而形成的缺口部的单一的导向部件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导纱器。但是,本实用新型的断纱传感器的导纱器只要具有一对限制面即可,不限于如上述实施例所示由单一的部件构成。例如,也可以使具有成为限制面的面的两个部件的限制面在上下方向上相对配置,由该两个部件构成导纱器。

另外,如上述实施例所示,在断纱传感器具备在纱线行进路径的所述两个侧面设置的一对导纱器的结构中,断纱传感器不限于该一对导纱器如上述实施例所示由一对导向部件构成的结构,该一对导纱器也可以包括在单一的部件中。例如,也可以为将在其宽度方向上分开的两处具有如上述实施例的导向部件那样形成的部分(引导部)的单一的部件安装在断纱传感器的底板上的结构,且该部件的所述引导部成为一对导纱器的结构。

此外,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导纱器,其一对限制面的间隔只要相对于断纱传感器(底板)上的一对相对面的间隔为1/2以下即可,优选该间隔越小越好,更优选如上述实施例的结构那样小于1/3。然而,该间隔当然需要设定为比在该经轴架装置上装设的供纱体的纱线的粗度(直径)要大。

(2)关于导纱器,该导纱器的一对限制面需要以如下方式设置:相对于在断纱传感器的纱线行进路径内的纱线路径,在该路径的上下,在所述前后方向上包含该路径。换而言之,该各限制面只要在所述前后方向上仅存在于包含纱线路径的范围(必要范围)内即可。与此相对,在上述实施例中,导纱器(导向部件37)构成为:具有该各限制面从在所述前后方向上与底板的所述前面的大致相同的位置向所述后侧面延伸的短边尺寸。即,上述实施例的导纱器构成为:关于所述前后方向,存在于从与底板31的所述前面相比更靠传感器杆14侧到突出部33的所述端面的整个范围。但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导纱器不限于存在于整个如上的范围,只要以如下方式形成即可:关于所述前后方向,存在于一对限制面包含纱线T的路径的所述必要范围。因此,导纱器只要以如下方式构成即可:成为该导纱器的部件在所述前后方向至少存在于所述必要范围内。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成为导纱器的导向部件37构成为:为了在一对限制面之间插入纱线T,具有在所述后侧面开口的缺口部37a,在该缺口部37a的上下方向上相对的所有的内侧面37a1,37a1成为限制面。但是,如上所述,因为限制面只要存在于所述前后方向上的至少所述必要范围内即可,所以该导纱器也可以如图9所示的导向部件39,缺口部的上下的内侧面中的所述后侧面(开口侧)的一侧的部分不作为限制面起作用。

详细地说,图9所示的导向部件39与上述实施例的导向部件37同样,形成在板状的部件上形成缺口部39a的结构,但在该缺口部39a中,上下的内侧面的间隔在所述后侧面上最大,从板厚方向观察时,在从所述后侧面至所述短边方向上的中间部附近的边界位置(图示的S的位置)的范围(图示的范围R1)中,朝向所述边界位置S渐渐变小,并且在所述边界位置S最小,另外,在比该边界位置S更靠所述前侧面的一侧的范围(图示的范围R2)中为恒定。

而且,在具有如此形成的缺口部39a的导向部件39中,所述范围R2为所述必要范围,缺口部39a的所述范围R2的部分的上下的内侧面39a1,39a1成为本实用新型所说的一对限制面。另外,在该导向部件39中,关于上下方向,所述范围R1的部分上的缺口部39a的上下的内侧面39a3,39a3以比所述范围R2的两个限制面39a1,39a1的间隔大的间隔形成,但根据该结构,在将供纱体装设在经轴架装置上等情况下,向断纱传感器的纱线行进路径内导入纱线时有利。

此外,关于以上所述的必要范围,关于所述前后方向,断纱传感器的投受光器的光轴设置在包含纱线路径的位置,换而言之,关于所述前后方向,纱线路径始终从投受光器的光轴内通过。因此,若以与装置结构的关系而定,所述必要范围(包含纱线路径的范围)可定义为包含在前后方向上的投受光器的存在范围内的范围。而且,关于所述前后方向,导纱器中所包含的各限制面设置成在包含该所述必要范围的整个范围内延伸。

(3)在上述实施例中,成为导纱器的导向部件37相对于底板31的突出部33(纱线行进路径31c),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相邻的位置设置在底板31上。但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断纱传感器中,导纱器所设置的位置即使在如上述实施例所示将导纱器安装在底板上的情况下,也不限于如上述实施例所示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在纱线行进路径上相邻的位置,也可以是在所述宽度方向上与纱线行进路径分开的位置。但是,即使在如此将导纱器设置在所述宽度方向上与纱线行进路径分开的位置的情况下,导纱器也配置成,从所述宽度方向观察时,该一对限制面隔着纱线行进路径的大致中间在上下方向上相对。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断纱传感器中,导纱器不限于如上所述安装于底板而设置在底板上,也可以关于所述宽度方向设置在底板的存在范围外。具体地说,作为其一例,可举出如图7(a)、图7(b)和图8所示的结构。此外,如图7(a)、图7(b)和图8所示的例子与上述实施例同样,是导纱器在所述宽度方向上设置在纱线行进路径的两侧的例子。

在本例中,断纱传感器30’具备托架34,该托架34用于支撑作为导纱器的导向部件38。该托架34构成为:具有薄板状一对侧壁部34a,34a,该薄板状侧壁部34a在使其板厚方向一致的状态以相互相对的方式分开设置,该一对侧壁部34a,34a通过与两个侧壁部34a,34a一体形成的薄板状一对连结部34b,34b连结。此外,托架34构成为:各连结部34b与各侧壁部34a的周面(与其板厚方向平行的面)的一个周面连续(在该周面上连结两侧壁部34a,34a)。另外,从侧壁部34a的板厚方向观察时,托架34的连结部34b所连续的侧壁部34a的周面的延伸方向的尺寸相对于与该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尺寸具有足够长的形态。而且,托架34构成为:关于该托架34长度方向,一对连结部34b,34b中的一个位于侧壁部34a的一端侧,另一个位于侧壁部34a另一端侧。

在此之上,在托架34中,一对侧壁部34a,34a的间隔比底板31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尺寸稍大。另外,托架34的长度方向上的一对连结部34b,34b的间隔比底板31的所述上下方向上的尺寸稍大。即,在托架34中,从连结部34b的板厚方向观察时,由一对侧壁部34a,34a和一对连结部34b,34b包围的空间形成为可包含底板31的大小。

而且,以使该两侧壁部34a,34a与传感器杆14的两个所述窄边侧面相对并且使连结部34b与所述一个宽边侧面相对的形式,且关于上下方向,在安装在传感器杆14上的底板31位于一对连结部34b,34b之间的位置将托架34安装在传感器杆14上。因此,在该安装状态下,侧壁部34a的板厚方向与所述宽度方向一致,且连结部34b的板厚方向与所述前后方向一致。

另外,在托架34中,各侧壁部34a具有引导支撑部34c,该引导支撑部34c以如下方式形成:在该所述周面中的连结部34b侧的周面,关于所述前后方向,向比连结部34b更靠后方突出。此外,在图示的例子中,引导支撑部34c形成为如图所示的形状(详细省略),具有接受作为导纱器的导向部件38的槽。而且,在引导支撑部34c中,以可被所述槽接受的形式安装导向部件38。

另外,作为本例中的导纱器的导向部件38构成为:通过在U字形主体部分中形成钩形部分,形成孔状引导部分(孔眼),并且可穿过该U字形部分与钩形部分之间将纱线插入所述孔眼(图8)。另外,作为纤维机械等的部件通常销售有这种纱线用导向部件。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断纱传感器的导纱器不限于上述实施例的结构,只要在上下方向上可限制纱线的位移,可以为任何结构。

这样,在本例的情况下,导纱器构成为:比所述孔眼的内周面中的所述孔眼的中心更靠上侧的部分成为上侧的限制面,下侧的部分成为下侧的限制面,由该上侧的限制面与下侧的限制面构成一对限制面。而且,在本例中,导向部件38以如下方式设置:如上所述,在由托架34支撑的状态下,关于上下方向,从所述宽度方向观察时,所述孔眼的中心位于纱线行进路径的大致中间,关于所述前后方向,从所述宽度方向观察时,所述孔眼位于所述必要范围(投受光器的存在范围)内。

另外,如本例所示,在两个限制面在所述前后方向上不平行延伸的结构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所说的一对限制面的间隔成为在所述前后方向上的所述必要范围内的、关于上下方向上两个限制面的间隔最大的部分的间隔(图8:d)。而且,在本例中,相对于底板的一对相对面的间隔(D)为6mm程度,该间隔d为1.7mm程度,相对于该一对相对面为1/2以下(小于1/3)。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导纱器构成为:一对限制面在上下方向上完全相对,换而言之,从所述前后方向观察(从所述正面观察底板)时,两个限制面存在于与所述宽度方向上相同的范围。但是,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断纱传感器中,导纱器的一对限制面不限于该两者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存在于整个相同的范围,两者的存在范围可以不同(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不同,和/或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位置不同)。因此,例如,该一对限制面可以设置为,在导纱器上,关于所述宽度方向,根据位置重复的状态而使位置不同,另外,也可以设置为关于所述宽度方向不重复。因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断纱传感器中,导纱器的一对限制面虽然设置成在上下方向上相对,但只要从所述宽度方向观察时该“相对”成为相互面对的形式即可,并不限定使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位置一致而相互面对的形式。

(4)在上述实施例中,断纱传感器30还具备作为用于调整纱线张力的制动装置的功能。但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断纱传感器不限于具备作为这种制动装置的功能。因此,断纱传感器也可以为不具备在上述实施例的结构中包括的制动板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断纱传感器30形成具有一对导杆32,32的结构,该一对导杆32,32用于引导纱线T并限定所述前后方向上的纱线T的路径,并设置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底板31的两侧部。但是,断纱传感器自身同样没有必要具备该导杆。即,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断纱传感器也可以为不具备在上述实施例的结构中包括的一对导杆的结构。此外,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可使经轴架装置构成为:具备一对导杆,该一对导杆设置于每个断纱传感器,且由传感器杆等支撑,或者,在每个传感器杆上,具备安装在该传感器杆上的多个断纱传感器共通的一对导杆等。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导纱器构成为:其底板的一对相对面为相互平行延伸的面,相对于所述宽度方向和所述前后方向,形成平行的平面状。但是,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断纱传感器中,成为该一对相对面的各面不限于如此形成为平面状,例如,也可以形成为从所述前后方向观察(从所述正面观察底板)时弯曲。此外,在成为一对相对面的各面如此未形成为平面状的情况下,断纱传感器构成为:在纱线行进路径的整个所述宽度方向上,一对相对面的间隔并非大致固定,在该情况下,在从所述前后方向观察时,本实用新型所说的一对相对面的间隔成为其两面在上下方向上最接近的部分的间隔。

另外,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断纱传感器中,其主体部分即底板不限于形成如上述实施例所示的形状,也可以根据适用本实用新型的断纱传感器的经轴架装置形成适当的形状。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断纱传感器不限定于以上所说明的任一实施方式,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主旨,可作各种修改。

此外,关于适用本实用新型的断纱传感器的经轴架装置,使用该经轴架装置(通过该经轴架装置供应纱线)的装置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中的整经机等卷取装置,也可以为织造织物的织机或使用多个纱线的其他纤维机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