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送料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58471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一种送料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送工件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送料机。



背景技术:

目前工件送料多用辊筒或传送带输送,工件于送料过程中容易产生位移偏差,在进入下一道工序加工时需要人工矫正,否则容易产生加工误差。目前显然缺乏一种稳定有效的送料机。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送料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揭示了一种送料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传输机台及设置于所述水平传输机台一侧的线性传输机台,所述水平传输机台包括水平机架、多组皮带轮组、多个连动杆、水平驱动电机、连动皮带轮组及靠山部件,所述多组皮带轮组间隔排列于所述水平机架上,所述多个连动杆分别设置于相邻的二组皮带轮组间,所述水平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水平机架上,并位于对应的连动杆的一侧,所述连动皮带轮组连接对应的连动杆与水平驱动电机间,所述靠山部件设置于所述水平机架,并位于所述多组皮带轮组与线性传输机台间,且与所述多个连动杆相对;以及所述线性传输机台包括线性机、第一输送辊机构、第二输送辊机构、第三输送辊机构、第四输送辊机构、转动驱动电机、第一传送带及第二传送带。线性机架设置于所述水平传输机台的水平机架的一侧,所述第一输送辊机构设置于所述线性机架上,并位于所述靠山部件的下方,所述第二输送辊机构设置于所述线性机架上,并位于所述靠山部件的上方,且对应所述第一输送辊机构,所述第三输送辊机构设置于所述线性机架上,并位于所述靠山部件的上方,且位于所述第二输送辊机构的一侧,所述第四输送辊机构设置于所述线性机架上,并位于所述靠山部件的下方,且对应所述第三输送辊机构,所述转动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线性机架,并位于所述第四输送辊机构的一侧,所述第一传送带及第二传送带连接所述第一输送辊机构、第二输送辊机构、第三输送辊机构、第四输送辊机构及转动驱动电机。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上述第一输送辊机构包括第一输送座体、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座体一端的第一驱动齿轮及穿设于所述第一输送座体另一端并连接所述第一驱动齿轮的第一输送辊,所述第一输送辊位于所述靠山部件的下方。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上述第二输送辊机构包括第二输送座体、第一摆动架、第一皮带轮组、第二输送辊、第一齿轮传动组及第一摆动气缸,所述第二输送座体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座体的一侧,所述第一摆动架设置于所述第二输送座体,并靠近所述靠山部件,所述第一皮带轮组设置于靠近所述第二输送座体的所述第一摆动架的表面,所述第二输送辊设置于所述第一摆动架的一端,并连接所述第一皮带轮组的一端,且位于所述靠山部件的上方,对应所述第一输送辊,所述第一齿轮传动组设置于所述第二输送座体,并连接所述第一皮带轮组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摆动气缸设置于所述第二输送座体,其气杆枢接于所述第一摆动架。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上述第三输送辊机构包括第三输送座体、第二摆动架、第二皮带轮组、第三输送辊、第二齿轮传动组及第二摆动气缸,所述第三输送座体设置于所述第二输送座体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输送座体相對,所述第二摆动架设置于所述第三输送座体,并靠近所述靠山部件,所述第二皮带轮组设置于靠近所述第三输送座体的所述第二摆动架的表面,所述第三输送辊设置于所述第二摆动架的一端,并连接所述第二皮带轮组的一端,所述第二齿轮传动组设置于所述第三输送座体,并连接所述第二皮带轮组的另一端,且位于所述靠山部件的上方,所述第二摆动气缸设置于所述第三输送座体,其气杆枢接于所述第二摆动架。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上述第四输送辊机构包括第四输送座体、第三摆动架、第三皮带轮组、第二驱动齿轮、第四输送辊及第三摆动气缸,所述第四输送座体设置于所述第二输送座体与第三输送座体间,所述第三摆动架的一端枢接于所述第四输送座体,所述第三皮带轮组设置于靠近所述第四输送座体的所述第三摆动架的表面,所述第二驱动齿轮设置于所述第四输送座体,并连接所述第三皮带轮组的一端,所述第四输送辊设置于所述第三摆动架,并与所述第三皮带轮组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摆动气缸设置于所述第四输送座体,其气杆枢接于所述第三摆动架。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上述线性传输机台更包括第一感应器、第二感应器及第三感应器,所述第一感应器、第二感应器及第三感应器设置于所述靠山部件上,所述第一感应器及第二感应器位于所述第一输送辊与第四输送辊间,所述第一感应器靠近所述第四输送辊,所述第二感应器靠近所述第一输送辊,所述第三感应器位于所述第一输送辊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二感应器相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可以获得包括以下技术效果:

本申请的送料机能让工件作直线前进,不产生位移偏差;工件能准确进入机床,达到精准定位,进而提高后期的加工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送料机的立体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送料机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送料机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申请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申请。也就是说,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关于本文中所使用之“第一”、“第二”等,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申请,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

请参阅图1及图2,其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送料机1的立体图及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送料机1,送料机1包括水平传输机台10及设置于水平传输机台10一侧的线性传输机台11。水平传输机台10包括水平机架101、多组输送带轮组102、多个连动杆103、水平驱动电机104及连动皮带轮组105。多组输送带轮组102间隔排列于水平机架101上,多个连动杆103分别设置于相邻的二组输送带轮组102间,水平驱动电机104设置于水平机架101上,并位于对应的连动杆103的一侧,连动皮带轮组105连接对应的连动杆103与水平驱动电机104间。水平驱动电机104带动连动皮带轮组105转动,连动皮带轮组105带动对应的连动杆103转动,连动杆103带动相邻的二组输送带轮组102转动,二组输送带轮组102分别带动与其相连的连动杆103转动,连动杆103再带动与其连接的输送带轮组102转动。当工件放置于多组输送带轮组102上时,多组输送带轮组102带动工件往线性传输机台11移动。

本实施方式的水平传输机台10更包括靠山部件106,靠山部件106设置于水平机架101,并位于多组输送带轮组102与线性传输机台11间,且与多个连动杆103相对。当工件被多组输送带轮组102带动往线性传输机台11时,工件的一侧抵接于靠山部件106,防止工件持续往线性传输机台11移动。随著多组输送带轮组102不断地转动,持续带动工件往靠山部件106移动,使工件一直抵靠于靠山部件106上。

本实施方式的线性传输机台11包括线性机架110、第一输送辊机构111、第二输送辊机构112、第三输送辊机构113、第四输送辊机构114、转动驱动电机115、第一传送带116及第二传送带117。线性机架110设置于水平传输机台10的水平机架101的一侧,第一输送辊机构111设置于线性机架110上,并位于靠山部件106的下方,第二输送辊机构112设置于线性机架110上,并位于靠山部件106的上方,且对应第一输送辊机构111。第三输送辊机构113设置于线性机架110上,并位于靠山部件106的上方,且位于第二输送辊机构112的一侧。第四输送辊机构114设置于线性机架110上,并位于靠山部件106的下方,且对应第三输送辊机构113。转动驱动电机115设置于线性机架110,并位于第四输送辊机构114的一侧,第一传送带116及第二传送带117连接第一输送辊机构111、第二输送辊机构112、第三输送辊机构113、第四输送辊机构114、及转动驱动电机115。

第一输送辊机构111包括第一输送座体1111、设置于第一输送座体1111一端的第一驱动齿轮1112及穿设于第一输送座体1111另一端并连接第一驱动齿轮1112的第一输送辊1113,第一输送辊1113位于靠山部件106的下方,并从靠山部件106往多组输送带轮组102凸出。第二输送辊机构112包括第二输送座体1121、第一摆动架1122、第一皮带轮组1123、第二输送辊1124、第一齿轮传动组1125及第一摆动气缸1126,第二输送座体1121设置于第一输送座体1111的一侧,第一摆动架1122设置于第二输送座体1121,并靠近靠山部件106。第一皮带轮组1123设置于靠近第二输送座体1121的第一摆动架1122的表面,第二输送辊1124设置于第一摆动架1122的一端,并连接第一皮带轮组1123的一端,且位于靠山部件106的上方,对应第一输送辊1113。第一齿轮传动组1125设置于第二输送座体1121,并连接第一皮带轮组1123的另一端。第一摆动气缸1126设置于第二输送座体1121,其气杆枢接于第一摆动架1122。

第三输送辊机构113包括第三输送座体1131、第二摆动架1132、第二皮带轮组1133、第三输送辊1134、第二齿轮传动组1135及第二摆动气缸1136,第三输送座体1131设置于第二输送座体1121的一侧,并与第一输送座体1111相對,第二摆动架1132设置于第三输送座体1131,并靠近靠山部件106。第二皮带轮组1133设置于靠近第三输送座体1131的第二摆动架1132的表面,第三输送辊1134设置于第二摆动架1132的一端,并连接第二皮带轮组1133的一端。第二齿轮传动组1135设置于第三输送座体1131,并连接第二皮带轮组1133的另一端,且位于靠山部件106的上方。第二摆动气缸1136设置于第三输送座体1131,其气杆枢接于第二摆动架1132。

第四输送辊机构114包括第四输送座体1141、第三摆动架1142、第三皮带轮组1143、第二驱动齿轮1144、第四输送辊1145及第三摆动气缸1146,第四输送座体1141设置于第二输送座体1121与第三输送座体1131间,第三摆动架1142的一端枢接于第四输送座体1141,第三皮带轮组1143设置于靠近第四输送座体1141的第三摆动架1142的表面,第二驱动齿轮1144设置于第四输送座体1141,并连接第三皮带轮组1143的一端,第四输送辊1145设置于第三摆动架1144,并与第三皮带轮组1143的另一端连接,第三摆动气缸1146设置于第四输送座体1141,其气杆枢接于第三摆动架1142。

第一传送带116套设于第一驱动齿轮1112及第四驱动齿轮1144,第二传送带117套设于第一齿轮传动组1125及第二齿轮传动组1135。当转动驱动电机115驱动第一传送带116转动时,第一传送带116带动第一驱动齿轮1112及第四驱动齿轮1144转动,第一驱动齿轮1112带动第一输送辊1113转动;第四驱动齿轮1144带动第三皮带轮组1143转动,第三皮带轮组1143带动第四输送辊1145转动。

当转动驱动电机115驱动第二传送带117转动时,第二传送带117带动第一齿轮传动组1125及第二齿轮传动组1135转动,第一齿轮传动组1125带动第一皮带轮组1123转动,第一皮带轮组1123带动第二输送辊1124转动。第二齿轮传动组1135带动第二皮带轮组1133转动,第二皮带轮组1133带动第三输送辊1134转动。

请一并参阅图3,其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送料机1的使用状态图;如图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线性传输机台11更包括第一感应器118、第二感应器119及第三感应器120,第一感应器118、第二感应器119及第三感应器120设置于靠山部件106上,第一感应器118及第二感应器119位于第一输送辊1113与第四输送辊1145间,第一感应器118靠近第四输送辊1145,第二感应器119靠近第一输送辊1113。第三感应器120位于第一输送辊1113的一侧,并与第二感应器119相对。

本实施方式的送料机1的使用方式是工件2放置于水平传输机台1的多组输送带轮组102上,多组输送带轮组102带动工件2往靠山部件106靠近,使工件的一侧抵靠于靠山部件106。第一感应器118感应,第二摆动气缸1136带动第二摆动架1132往工件2的表面靠近,第二摆动架1132带动第三输送辊1134往工件2的表面靠近,最后第三输送辊1134抵接于工件2的表面;第三摆动气缸1146带动第三摆动架1142往工件2的底部靠近,第三摆动架1142带动第四输送辊1145往工件2的底部靠近,直至第四输送辊1145抵接于工件2的底部;同时驱动转动电机115带动第一传送带116及第二传送带117转动,第一传送带116带动第一输送辊1113及第四输送辊1145转动;第二传送带117带动第二输送辊1124及第三输送辊1134转动。当第三输送辊1134及第四输送辊1145对捻工件2时,第三输送辊1134及第二输送辊1145转动而带动工件2往机床移动。当工件2感应到第三感应器120时,此时第一输送辊1113抵接于工件2的底部,第一摆动气缸1126带动第一摆动架1122往工件2的表面靠近,第一摆动架1122带动第二输送辊1124抵接于工件2的表面,工件2由第一输送辊1113及第二输送辊1124对捻,第一输送辊1113及第二输送辊1124转动而带动工件2往机床移动,第三输送辊1134及第四输送辊1145退出远离工件2表面。工件2的一端移出至第二感应器119,第一输送辊1113及第二输送辊1124松开工件2,此工件2输送完成,下块工件由多组输送带轮组102带动工件2往靠山部件106靠近,进入下一输送循环。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送料机通过第一输送辊和第二输送辊、第三输送辊和第四输送辊交错对捻,使工件连续、准确进入进入机床,达到快速精准定位,而且节约人工的效果。

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