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型电动系缆绞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00689阅读:684来源:国知局
一种轻型电动系缆绞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绞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轻型电动系缆绞盘。



背景技术:

船舶在停靠港口的时候,离不开船锚。锚是锚泊设备的主要部件。铁制的停船器具,用铁链连在船上,抛在水底或岸上,可以使船停稳。每当船只航行遇到大风难以靠岸停泊的时候,它的安全就完全依靠锚了。战船或者海船的锚,有的重量达到上万斤。

目前船舶上用于收放船锚的起锚机,是在船舶的甲板上设置绞盘,绞绞盘一侧设有发动机,发动机经减速箱与绞盘的主轴相连接,发动机上设有控制开关。然而,现有的绞盘存在体积庞大、容易占用船舶甲板,不便于设备的维护保养,采用传统的减速机构效率低下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轻型电动系缆绞盘体积大占用甲板面积、结构复杂、保养不便的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轻型电动系缆绞盘,包括底座,设置于底座内的驱动电机,设置于底座上的减速机构,所述减速机构上方设置有滚筒支座,所述滚筒支座上设置有能够转动的滚筒;所述滚筒支座内设置有主轴;主轴的下端设置有圆柱轴承,通过该圆柱轴承固定在滚筒支座内,所述主轴的中部套设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内设置有第二圆柱轴承,主轴的上端为花键接口,并且主轴的上端穿过第二圆柱轴承与所述滚筒的转轴通过花键连接;所述主轴的中部、位于固定套的下方还设置有轮齿,通过该轮齿与所述减速机构的输出轴活动连接。

所述减速机构为二次包络蜗杆减速器,该二次包络蜗杆减速器包括蜗轮,蜗杆,所述蜗杆的一端采用双圆锥滚子轴承,面对面安装,蜗杆的另一端为减速机构的输入轴,该输入轴采用圆柱滚子轴承,轴向移动,便于蜗杆调整移动和热膨胀;蜗轮的一端采用圆锥滚子轴承,蜗轮的另一端采用圆柱滚子轴承,并作为减速机构的输出轴。

所述底座还设置有电机接线盒,方便对驱动电机进行接线。

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电路包括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阻R1,电阻R2,电阻R3,驱动芯片U1,所述驱动芯片U1的管脚3、管脚8、管脚13均与电源正极电连接,电容C1串接于驱动芯片U1的管脚3与接地端之间,电容C2串接于驱动芯片U1的管脚8与接地端之间,电容C3串接于驱动芯片U1的管脚13与接地端之间,电容C4串接于驱动芯片U1的管脚12与管脚23之间,电容C5串接于驱动芯片U1的管脚7与管脚21之间,电容C6串接于驱动芯片U1的管脚2与管脚18之间,电容C7串接于驱动芯片U1的管脚17与接地端之间,电阻R1串接于驱动芯片U1的管脚22与接地端之间,电阻R2串接于驱动芯片U1的管脚20与接地端之间,电阻R3串接于驱动芯片U1的管脚19与接地端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轻型电动系缆绞盘,具有设计结构简单,体积小,设备之间传输动力的距离比较近,从而使得实际应用中,船舶的趸船舱可以设计的更小,而且减速装置采用二次包络蜗轮、蜗杆减速机构,具有传递效率高达92%以上,承载能力大,机构紧密,使用寿命长的优异特性;而且便于维护,节省人力。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轻型电动系缆绞盘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主动轴结构示意图。

图3是减速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是驱动电机电路图。

图中:1、底座;2、减速机构;3、滚筒支座;4、电机接线盒;5、滚筒;6、主轴;7、固定套;8、圆柱轴承;9、第二圆柱轴承;10、轮齿;11、圆柱滚子轴承;12、圆锥滚子轴承;13、蜗轮;14、蜗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1

为了克服现有轻型电动系缆绞盘体积大占用甲板面积、结构复杂、保养不便的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如图1、图2所示的轻型电动系缆绞盘,包括底座1,设置于底座1内的驱动电机,设置于底座1上的减速机构2,所述减速机构2上方设置有滚筒支座3,所述滚筒支座3上设置有能够转动的滚筒5;所述滚筒支座3内设置有主轴6;主轴6的下端设置有圆柱轴承8,通过该圆柱轴承8固定在滚筒支座3内,所述主轴6的中部套设有固定套7,所述固定套7内设置有第二圆柱轴承9,主轴6的上端为花键接口,并且主轴6的上端穿过第二圆柱轴承9与所述滚筒5的转轴通过花键连接;所述主轴6的中部、位于固定套7的下方还设置有轮齿10,同时,减速机构2的输出轴设置有与轮齿10相互吻合的轮齿,通过该轮齿10与所述减速机构2的输出轴活动连接;这种动力传输的机构,不仅使得动力传输的距离大大减小,而且节省了驱动电机与减速机构,减速机构与滚筒之间多个联轴器,减小了设备之间的磨损,使得设备的使用寿命大大延长,而且传动效果给为的牢固可靠。

如图3所示,上述减速机构为二次包络蜗杆减速器,具有传递效率高达92%以上,承载能力大,机构紧密,使用寿命长的优异特性;该二次包络蜗杆减速器包括蜗轮13,蜗杆14,所述蜗杆14的一端采用双圆锥滚子轴承12,面对面安装,蜗杆的另一端为减速机构2的输入轴,该输入轴采用圆柱滚子轴承11,轴向移动,便于蜗杆14调整移动和热膨胀;蜗轮13的一端采用圆锥滚子轴承,蜗轮13的另一端同样采用圆柱滚子轴承,并作为减速机构2的输出轴。

上述底座1还设置有电机接线盒4,方便对驱动电机进行接线,实际应用只需要打开电机接线盒4将电机的控制线及电源线与电机接线盒4内的对应接线端进行连接,就可以将驱动电机接入控制系统中。

如图4所示,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电路包括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阻R1,电阻R2,电阻R3,驱动芯片U1,所述驱动芯片U1的管脚3、管脚8、管脚13均与电源正极电连接,电容C1串接于驱动芯片U1的管脚3与接地端之间,电容C2串接于驱动芯片U1的管脚8与接地端之间,电容C3串接于驱动芯片U1的管脚13与接地端之间,电容C4串接于驱动芯片U1的管脚12与管脚23之间,电容C5串接于驱动芯片U1的管脚7与管脚21之间,电容C6串接于驱动芯片U1的管脚2与管脚18之间,电容C7串接于驱动芯片U1的管脚17与接地端之间,电阻R1串接于驱动芯片U1的管脚22与接地端之间,电阻R2串接于驱动芯片U1的管脚20与接地端之间,电阻R3串接于驱动芯片U1的管脚19与接地端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实施例仅提供了电机的驱动电路,其他部分的的控制电路,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的电路搭建方式,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成熟电路与驱动电机的驱动电路进行组件,从而完成整体控制电路的搭建,本实施例不再详细描述。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