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轿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72037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梯轿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梯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梯轿架。



背景技术:

电梯的轿架是轿厢的承载结构,轿厢设于轿架内部,轿厢的负荷由它传递到曳引钢丝绳,在电梯井的底部普遍设有缓冲器,缓冲器是电梯安全系统的最后一个环节,在电梯出现故障或事故蹲底时起到缓冲的作用,从而缓解电梯或电梯里的人免受直接的撞击,在缓冲过程中,轿架的底部直接与缓冲器接触,但现有轿架的底部鲜有设置缓冲装置,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缓冲效果,因此在缓冲过程中会增加对电梯或人的伤害。

专利一种小电梯轿架减震机构(申请号为201621030297.7),包括有轿架立柱、缓冲橡胶、压板、粘胶泡沫条、减震梁、减震垫等;轿架上梁上对称设有减震梁,两个减震梁之间设有绳轮座,减震梁与轿架上梁之间设有减震垫,轿架立柱与轿厢外侧面相对的侧面设有粘胶泡沫条,压板螺接于轿厢的轿顶上。该实用新型虽然具有减震缓冲效果,降低了轿底厚度,但该实用新型采用缓冲橡胶和缓冲垫进行缓冲,减震缓冲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电梯轿架,具有良好的减震缓冲效果,可减小电梯缓冲过程中对电梯或人员的伤害。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梯轿架,包括主支架,所述主支架的下部设有轿底,所述轿底的下方设有缓冲层,所述轿底和所述缓冲层之间设有第一缓冲器和第二缓冲器,所述轿底和所述缓冲层通过第一缓冲器相接,所述第二缓冲器设于所述缓冲层上方,且所述第二缓冲器的上端与所述轿底之间余有间隙。

优选的,所述缓冲层为长方体状,所述第一缓冲器设于所述缓冲层的四个直角位置上,所述缓冲层的中间部位上设有第二缓冲器。

优选的,所述第一缓冲器和所述第二缓冲器采用液压阻尼器。

优选的,所述第二缓冲器的阻力大于所述第一缓冲器的阻力。

优选的,所述轿底的两侧设有斜拉梁,所述斜拉梁的一端与所述轿底相接,所述斜拉梁的另一端与主支架相接。

优选的,所述斜拉梁采用Q235B钢材,Q235B钢材强度、塑性和焊接性能佳,且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缓冲层底部受到冲击,第一缓冲器可对轿底进行一次缓冲,第二缓冲器可对轿底进行二次缓冲,通过二级缓冲大大提高了缓冲减震效果,从而减小了电梯意外坠落对电梯或人员的伤害。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为轿底和缓冲层剖视图。

图中标记为:1、主支架;2、轿底;3、缓冲层;4、第一缓冲器;5、第二缓冲器;6、斜拉梁。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电梯轿架,包括主支架1,主支架1的下部设有轿底2,轿底2的下方设有缓冲层3,轿底2和缓冲层3之间设有第一缓冲器4和第二缓冲器5,轿底2和缓冲层3通过第一缓冲器4相接,第二缓冲器4设于缓冲层3上方,且第二缓冲器4的上端与轿底2之间余有间隙;电梯意外坠落,缓冲层3的底部受到冲击,第一缓冲器4可对轿底2进行一次缓冲,第二缓冲器5可对轿底2进行二次缓冲,通过二级缓冲大大提高了缓冲减震效果,从而减小了电梯意外坠落对电梯或人员的伤害。

如图1和图2所示,缓冲层3为长方体状,第一缓冲器4设于缓冲层3的四个直角位置上,缓冲层3的中间部位上设有第二缓冲器5,此排布可确保缓冲过程中缓冲层3的平稳;第二缓冲器5的阻力大于第一缓冲器4的阻力,如此第二缓冲器可将过大的冲击力进行缓冲,防止过大的冲击力导致第一缓冲器损坏;第一缓冲器4和第二缓冲器5采用液压阻尼器,液压阻尼器不仅响应快、摩擦阻力小且使用寿命长。

如图1和图2所示,轿底2的两侧设有斜拉梁6,斜拉梁6的一端与轿底2相接,斜拉梁6的另一端与主支架1相接;斜拉梁6可确保轿底2的平稳;斜拉梁6采用Q235B钢材,Q235B钢材强度、塑性和焊接性能佳,且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工作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当电梯意外坠落,缓冲层3的底部受到冲击,第一缓冲器4可对轿底2进行一次缓冲,第二缓冲器5可对轿底2进行二次缓冲,通过二级缓冲大大提高了缓冲减震效果,从而减小了电梯意外坠落对电梯或人员的伤害。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