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救援搬运装置及高架道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72243阅读:466来源:国知局
道路救援搬运装置及高架道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建造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道路救援搬运装置及高架道路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汽车数量骤增、高架道路车行面积相对较窄,造成了现在严重的高架交通拥堵和物流不畅的状况,严重制约了汽车工业及相关行业的正常发展,同时也制约了整个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当高架上某一路段出现事故或车辆抛锚时,一方面造成道路的拥堵,另一方面救援车辆进入困难,造成进退两难的局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道路救援搬运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道路救援搬运装置,包括:

轨道:包括相平行设置的第一轨道、第二轨道;

门式框架:所述的门式框架能够移动的设置在所述的第一轨道、第二轨道上;

升降托架:所述的升降托架连接在所述的门式框架上,能够在竖直方向上升降;

动力系统:用于驱动所述的门式框架移动以及所述的升降托架升降。

优选地,所述的门式框架具有位于两侧的支腿,所述的支腿底端部连接有与所述的第一轨道、第二轨道相配合的滚轮。

优选地,所述的升降托架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托架臂、第二托架臂,所述的第一托架臂、第二托架臂具有能够在竖直方向上升降的竖直部、能够在水平方向上伸缩的支撑部,所述的支撑部一端连接在所述的竖直部的底部。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第一托架臂、第二托架臂在前后方向设置有两组。

优选地,所述的升降托架上升至最顶部时,与路面的距离大于3m。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架道路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架道路结构,包括高架路面,所述的高架路面上设置有所述的道路救援搬运装置。

优选地,所述的高架路面的两边分别开设有凹槽,所述的第一轨道、第二轨道分别设置在所述的凹槽内。

优选地,所述的支腿底部具有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所述的滚轮通过转轴连接在所述的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之间,所述的第一安装板延伸至所述的凹槽内,将所述的轨道包覆在内。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安装板的截面呈L形。

优选地,所述的高架路面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防护墙,所述的防护墙为空心,所述的动力系统设置在空心的防护墙内。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道路救援搬运装置可以横跨于路面至上,不占用道路,可以方便车辆的求援和搬送,最大程度上减少对交通的拥堵,并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施例中道路救援搬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施例中高架道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施例中高架道路结构的主视图;

附图4为本实施例中高架道路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其中:10、第一轨道;11、第二轨道;2、门式框架;20、支腿;21、滚轮;22、第一安装板;23、第二安装板;3、升降托架;30、竖直部;31、支撑部;4、高架路面;40、凹槽;5、防护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的一种道路救援搬运装置,主要包括:

轨道:包括相平行设置的第一轨道10、第二轨道11。

门式框架2:门式框架能够移动的设置在第一轨道10、第二轨道上11,采用门式框架2可以使得框架中部行成供车辆行走的通道。在本实施例中:门式框架具2有位于两侧的支腿20,支腿20底端部连接有与第一轨道10、第二轨道11相配合的滚轮21,滚轮21采用凹槽轮。

升降托架3:升降托架3连接在门式框架2的顶部,能够在竖直方向上升降,在本实施例中:升降托架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托架臂、第二托架臂,第一托架臂、第二托架臂具有能够在竖直方向上升降的竖直部30、能够在水平方向上伸缩的支撑部31,支撑部31一端连接在竖直部30的底部,竖直部30可以采用多级升降,如三级油管,第一托架臂、第二托架臂在前后方向设置有两组,四个支撑部31正好对应车辆的四个轮子。

动力系统:用于驱动门式框架2移动以及升降托架升降3。动力系统可以采用电力驱动,包括如电源、电子设备等,运行方式类似于电车。

以下具体阐述下道路救援搬运装置应用在高架道路的结构。

如图2、3所示的一种高架道路结构,包括高架路面4,高架路面4的两边分别开设有凹槽40,第一轨道10、第二轨道11分别设置在凹槽40内。

在本实施例中:支腿底部20具有第一安装板22、第二安装板23,滚轮21通过转轴连接在第一安装板22和第二安装板23之间,第一安装板22延伸至凹槽40内,将轨道包覆在内,具体为第一安装板22的截面呈L形,L形的第一安装板可以道路救援搬运装置在进行移动时发生脱轨现象,如图4所示。

高架路面4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防护墙5,防护墙5为空心,动力系统的电源、电子设备等设置在空心的防护墙5内。

当高架路面4上出现故障或事故时,动力系统驱动门式框架2在轨道上移动至事发位置,升降托架3的竖直部30下降,直至支撑部31接地,支撑部31伸出卡住车辆的轮胎;升降托架3的竖直部30上升,在轨道上移动至所需位置。升降托架3将故障车辆升起后与高架路面4的距离大于3m,不影响车辆的通过。当然除了求援车辆外,还可以做其他用途,如搬运高架消防车、施工材料搬运车等。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