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板翻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19202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平板翻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板体生产搬运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平板翻转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平板状的物体,经常会因为运输、使用或加工需要,对其进行翻转,将平板状物体从沿水平方向平行摆放转换成沿竖直方向平行摆放,或者从沿竖直方向平行摆放转换成沿水平方向平行摆放。在平板横堆和竖堆相互转换过程中,需要使用平板翻转装置对平板进行翻转,平板翻转装置的生产使用成本高低、操作简易程度和保护平板能力是衡量其好坏的重要指标。

例如,在超薄玻璃的堆垛过程中需要用机械手进行堆垛,由于机械手安装位置原因,导致机械手只可以实现玻璃横堆。在生产竖堆摆放的玻璃堆垛时,需要对横堆玻璃进行竖堆转换。所以需要一种平板翻转装置,能避免损伤超薄玻璃、降低生产运输成本,并简单方便地对玻璃进行翻转。

中国专利文献CN204675378U公开了一种可翻转提升装卸玻璃架,包括固定架101,翻转架102,翻转气缸、提升架103和提升气缸,翻转架102的中部下侧与固定架101的上部边侧进行铰接,翻转气缸一端与固定架101铰接另一端与翻转架102进行铰接,提升架103可移动的设置在翻转架102上,提升气缸的一端与翻转架102的上部下侧进行铰接另一端与提升架103进行铰接。

上述可翻转提升装卸架虽然可以对沿水平方向摆放和沿竖直方向摆放的平板状物体进行翻转,从而改变平板的摆放方式。但是,其结构复杂、体积大,不利于携带和搬运,并且对于广大的中小型平板加工生产厂家,没有充足的财力、技术和厂房空间用于购置和安装上述大型设备,只能通过人力搬运并翻转平板,降低了平板的好品率和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的翻转装置,其结构复杂、体积大,生产维护成本高且不便于携带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平板翻转装置,包括:

底座,包括底面和设置在所述底面边缘处的侧面,所述底面和所述侧面相互垂直且围成一侧设有开口的平板容置空间;所述底座上设有用于与吊装设备配合的吊装件,所述吊装件相对于所述底座的中心偏置设置;

底座封口件,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平板容置空间的开口处。

所述底面包括相互垂直相连的横梁和纵梁,所述横梁和所述纵梁围成井字形底面结构。

所述侧面为设置在所述横梁和所述纵梁端部的竖梁组成;所述竖梁垂直于所述横梁和所述纵梁设置。

所述底座为由所述横梁、所述纵梁和所述竖梁组成的一体成型的平板容置空间。

所述底座封口件为连接杆,所述竖梁上设有供所述连接杆插入的插孔。

所述插孔为多个,沿所述竖梁的长度方向布置。

所述竖梁和所述连接杆的连接部设有用于固定其二者位置的限位结构。

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杆径向方向的伸缩凸台,以及设置在所述插孔内壁与所述伸缩凸台对应设置的凹槽。

所述吊装件为多个,分别设置在所述底座的相邻侧。

所述吊装件为吊耳,设置在所述横梁和/或所述纵梁的端部。

所述平板为玻璃板。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平板翻转装置,包括:用于放置平板的固定架,以及与固定架可拆卸相连的底座封口件,底座封口件设置在固定架的开口侧且与其围成用于固定平板的平板容置空间;底座上设有用于与吊装设备配合的吊装件,吊装设备用于吊起或放倒固定架使固定架内的平板改变摆放方向。克服现有的翻转装置,其结构复杂、体积大,生产维护成本高且不便于携带的问题,只需要将平板翻转装置转换摆放位置即可实现玻璃板竖堆摆放和横堆摆放之间的相互转换,且转换过程中超薄玻璃不易弯曲发生破碎。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平板翻转装置,其底面包括相互垂直相连的横梁和纵梁,横梁和纵梁围成井字形底面结构。井字形底面可有效减少转换过程中因易碎板体弯曲造成的损坏、裂片,同时便于叉车叉运装有多个板体的箱体。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平板翻转装置,底座为由横梁、纵梁和竖梁组成的一体成型的平板容置空间。具有结构稳定可靠,无需组装使用方便的优点。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平板翻转装置,底座封口件为连接杆,竖梁上设有供连接杆插入的插孔。连接杆与底座封口件相互锁定,从而保护平板在吊装过程中的晃动和倾倒,避免易碎的板体发生损坏。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平板翻转装置,竖梁上设有供连接杆插入的插孔,且插孔为多个,沿竖梁的长度方向布置。用户可以根据板体的码放厚度,选择不同的插孔从而调整连接杆和竖梁的连接位置,保证连接杆可以有效地固定板体,避免其发生晃动和倾倒。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平板翻转装置,竖梁和连接杆的连接部设有用于固定其二者位置的限位结构,且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连接杆径向方向的伸缩凸台,以及设置在插孔内壁与伸缩凸台对应设置的凹槽。通过相互配合的伸缩凸台和凹槽对连接杆进行固定,具有结构简单可靠的优点。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平板翻转装置,吊装件为吊耳,设置在横梁和/或纵梁的端部。将吊耳设置在横梁和/或纵梁端部,吊车获得最长的力臂,可以使用马力较小的吊车对平板翻转装置进行位置调换,并且使翻转装置较慢地进行翻转,更加稳定地完成平板翻转工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平板翻转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竖梁局部剖视图;

图3为现有技术的翻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固定架;2-底面;3-侧面;4-底座封口件;5-吊装件;6-横梁;7-纵梁;8-竖梁;9-插孔;10-凹槽;101-固定架;102-翻转架;103-提升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平板翻转装置用于翻转超薄玻璃,其包括:

底座1,底座1为由横梁6、纵梁7和设置在横梁6和纵梁7端部与其垂直设置的竖梁8组成的一体成型的平板容置空间。

底座封口件4为连接杆,可拆卸的插接设置在竖梁8上的插孔9内并通过限位结构固定。

吊装件5为吊耳,设置在横梁6和纵梁7的端部,与吊装设备相配合。

使用过程中,第一步,先将底座1竖直放置开口在水平方向朝向设置,用叉车将封好箱且为竖堆设置的玻璃箱整体叉运到底座1上放置好;第二步,固定连接杆对底座1开口进行封口;第三步,将行车上的钢丝绳穿入吊耳中,控制行车将平板翻转装置缓慢放倒;第四步,将行车上的钢丝绳拆除,穿入底座1另一侧的吊耳中,控制行车将平板翻转装置吊起至竖直位置放稳,从而将玻璃箱从竖堆摆放转换为横堆摆放;第五步,使用叉车将玻璃进行下架。

或,使用过程中,第一步,先将底座1竖直放置开口在水平方向朝向设置,用叉车将封好箱且为横堆设置的玻璃箱整体叉运到底座1上放置好;第二步,固定连接杆对底座1开口进行封口;第三步,将行车上的钢丝绳穿入吊耳中,控制行车将平板翻转装置缓慢放倒;第四步,将行车上的钢丝绳拆除,穿入底座1另一侧的吊耳中,控制行车将平板翻转装置吊起至竖直位置放稳,从而将玻璃箱从横堆摆放转换为竖堆摆放;第五步,使用叉车将玻璃进行下架。

克服现有的翻转装置,其结构复杂、体积大,生产维护成本高且不便于携带的问题,只需要将平板翻转装置转换摆放位置即可实现玻璃板竖堆摆放和横堆摆放之间的相互转换,转换过程中超薄玻璃不易弯曲发生破碎,并且有效地节约了玻璃板的生产、搬运成本。

上述底座1的底面2,为相互垂直相连的横梁6和纵梁7围成的井字形底面结构。井字形底面可有效减少转换过程中因易碎板体弯曲造成的损坏、裂片,同时便于叉车叉运装有多个板体的箱体。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在竖梁8上的插孔9为多个,沿竖梁8的长度方向布置。用户可以根据板体的码放厚度,选择不同的插孔从而调整连接杆和竖梁的连接位置,保证连接杆可以有效地固定板体,避免其发生晃动和倾倒。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的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连接杆径向方向的伸缩凸台,以及设置在插孔9内壁与伸缩凸台对应设置的凹槽10。伸缩凸台为插销式结构,用户推动设置在连接杆上的推动端推动伸缩凸台与凹槽相卡接或分离。

实施例2

平板翻转装置用于翻转超薄玻璃,其包括:

底座1,底座1为由横梁6、纵梁7和设置在横梁6和纵梁7端部与其垂直设置的竖梁8组成的一体成型的平板容置空间。

底座封口件4为连接杆,可拆卸的插接设置在竖梁8上的插孔9内并通过限位结构固定。

吊装件5为吊耳,设置在横梁6和纵梁7的端部,与吊装设备相配合。

使用过程中,第一步,先将底座1竖直放置开口在水平方向朝向设置,用叉车将封好箱且为横堆设置的玻璃箱整体叉运到底座1上放置好;第二步,固定连接杆对底座1开口进行封口;第三步,将行车上的钢丝绳穿入吊耳中,控制行车将平板翻转装置缓慢放倒;第四步,将行车上的钢丝绳拆除,穿入底座1另一侧的吊耳中,控制行车将平板翻转装置吊起至竖直位置放稳,从而将玻璃箱从横堆摆放转换为竖堆摆放;第五步,使用叉车将玻璃进行下架。

克服现有的翻转装置,其结构复杂、体积大,生产维护成本高且不便于携带的问题,只需要将平板翻转装置转换摆放位置即可实现玻璃板竖堆摆放和横堆摆放之间的相互转换,转换过程中超薄玻璃不易弯曲发生破碎,并且有效地节约了玻璃板的生产、搬运成本。

上述底座1的底面2,为相互垂直相连的横梁6和纵梁7围成的井字形底面结构。井字形底面可有效减少转换过程中因易碎板体弯曲造成的损坏、裂片,同时便于叉车叉运装有多个板体的箱体。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在竖梁8上的插孔9为多个,沿竖梁8的长度方向布置。用户可以根据板体的码放厚度,选择不同的插孔从而调整连接杆和竖梁的连接位置,保证连接杆可以有效地固定板体,避免其发生晃动和倾倒。

在本实施方式中,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连接杆径向方向的伸缩凸台,以及设置在插孔9内壁与伸缩凸台对应设置的凹槽10。伸缩凸台为电子伸缩件,用户按动连接杆上的按钮控制伸缩凸台与凹槽相卡接或分离。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的优点,提高了用户体验。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