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纤维张力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24575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纤维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纤维张力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复合纤维(composite fiber)是多组分纤维(multicomponent fibers)的一种,是针对人造纤维品种的术语。在同一根纤维截面上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相混合的聚合物纤维,这种纤维称复合纤维。根据制造复合纤维两种组分聚合物种类、组分以及在其横截面上配置形式的不同,千姿百态变化,出现了数百种纤维品种。可根据横截面和纵向排布情况,将复合纤维分为皮芯型、并列型、海岛型和裂片型等。纤维具有三维立体卷曲、高蓬松性和覆盖性,良好的导电性、抗静电性和阻燃性。复合纤维需要采用特殊结构的复合纺丝机纺丝。主要用于毛线、毛毯、毛织物、保暖絮绒填充料、丝绸织物、非织造布、医疗卫生用品和特殊工作服等。

复合纤维在牵伸前需要对其进行张力调整以进行更好的牵伸,现有的复合纤维张力调整装置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纤维张力调整装置,其能够对复合纤维的张力进行调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复合纤维张力调整装置,包括固定基板,固定基板用于安装在复合纤维牵伸机的机器本体上,固定基板安装有上导丝环和下导丝环,固定基板还安装有张力角度调节板,张力角度调节板位于上导丝环和下导丝环之间,张力角度调节板通过位于其中间部位的转轴与固定基板转动配合,张力角度调节板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导轮和第二导轮,复合纤维丝束依次通过上导丝环、第一导轮、第二导轮和下导丝环,上述固定基板上还安装有扭簧,扭簧的一端固定在固定基板上,扭簧的另一端与张力角度调节板固连。

优选地,扭簧套装在转轴上。

优选地,上述固定基板上设有安装通槽,第一导轮的导轮轴上设有螺纹,螺纹上设有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导轮轴通过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安装在安装通槽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复合纤维丝束依次通过上导丝环、第一导轮、第二导轮和下导丝环,由于扭簧的存在,经过上导丝环和第一导轮之间的复合纤维丝束受到扭力压迫,复合纤维丝束的张力得到调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其能够对复合纤维的张力进行调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的技术方案是:

如图1所示,

一种复合纤维张力调整装置,包括固定基板1,固定基板1用于安装在复合纤维牵伸机的机器本体上,固定基板1安装有上导丝环2和下导丝环4,固定基板1还安装有张力角度调节板3,张力角度调节板3位于上导丝环2和下导丝环4之间,张力角度调节板3通过位于其中间部位的转轴7与固定基板1转动配合,张力角度调节板3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导轮6和第二导轮8,复合纤维丝束5依次通过上导丝环2、第一导轮6、第二导轮8和下导丝环4,上述固定基板1上还安装有扭簧,扭簧的一端固定在固定基板1上,扭簧的另一端与张力角度调节板3固连。

扭簧套装在转轴7上。

上述固定基板1上设有安装通槽,第一导轮6的导轮轴上设有螺纹,螺纹上设有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导轮轴通过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安装在安装通槽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复合纤维丝束5依次通过上导丝环2、第一导轮6、第二导轮8和下导丝环4,由于扭簧的存在,经过上导丝环2和第一导轮6之间的复合纤维丝束5受到扭力压迫,复合纤维丝束5的张力得到调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其能够对复合纤维的张力进行调整。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