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料传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00409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铸件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物料传送装置。



背景技术:

铸造是将金属熔炼成符合一定要求的液体并浇进铸型里,经冷却凝固、清整处理后得到有预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铸件的工艺过程。铸造毛坯因近乎成形,而达到免机械加工或少量加工的目的降低了成本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制作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物料传送装置,本申请能通过滑动传送槽进行快速传送,且在滑动传送槽内安装有缓冲绒毛,有利于减缓铸件的碰撞造成铸件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物料传送装置,包括滑动传送槽、缓冲槽以及设于缓冲槽下方的收集箱,所述滑动传送槽倾斜设置,所述滑动传送槽两侧设有挡板,所述滑动传送槽底部设有滑动滚筒,所述滑动传送槽和所述缓冲槽焊接相连,所述缓冲槽两侧设有缓冲绒毛,所述缓冲槽的末端设有开口,所述收集箱安装于缓冲槽的底部,所述缓冲槽的开口上设有缓冲网。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缓冲槽后方设有缓冲挡板。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滑动传送槽和所述缓冲槽的连接位置为弧形结构。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缓冲槽上设有压力传感器。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缓冲槽的开口上设有红外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能通过滑动传送槽进行快速传送,且在滑动传送槽内安装有缓冲绒毛,有利于减缓铸件的碰撞造成铸件损坏;

(2)在滑动传送槽底部设有滑动滚筒,能快速将铸件送入底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滑动传送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滑动传送槽,11-缓冲槽,12-缓冲绒毛,13-开口,14-收集箱,15-滑动滚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实施例:

一种物料传送装置,请参阅附图1和附图2所示,包括滑动传送槽10、缓冲槽11以及设于缓冲槽11下方的收集箱14,所述滑动传送槽10倾斜设置,所述滑动传送槽10两侧设有挡板,所述滑动传送槽10底部设有滑动滚筒15,所述滑动传送槽10和所述缓冲槽11焊接相连,所述缓冲槽11两侧设有缓冲绒毛12,所述缓冲槽11的末端设有开口13,所述收集箱14安装于缓冲槽11的底部,所述缓冲槽11的开口13上设有缓冲网。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缓冲槽11后方设有缓冲挡板。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滑动传送槽10和所述缓冲槽11的连接位置为弧形结构。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缓冲槽11上设有压力传感器。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缓冲槽11的开口上设有红外传感器。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