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轿顶的加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82026阅读:51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梯轿顶的加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梯轿顶的加强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一般的电梯,额定载重量不大于5000kg,而且轿厢多为窄深型结构,轿顶不会因为轿厢宽度方向跨度太大而降低轿顶的强度,因此市场上常规的轿顶结构可以满足国标对轿顶强度的要求。但是对于大载重电梯,轿厢面积比较大,轿厢宽度方向的跨度也比较大,如果仍然采用现有技术中的轿顶结构,已经不能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梯轿顶的加强装置,应用于轿厢宽度方向跨度较大的电梯,能够使轿顶强度满足国标以及用户使用要求。

一种电梯轿顶的加强装置,连接在轿架上梁与轿顶之间,所述加强装置包括:

布置在轿顶上方的横撑件;

固定在横撑件与轿架上梁之间的吊架;

连接在横撑件与轿顶之间且沿横撑件依次排布的多根牵拉杆,每根牵拉杆与横撑件连接的一端相对高度可调。

本实用新型应用于轿厢宽度方向跨度较大的电梯,例如大载重电梯。所述加强装置连接在轿架上梁和轿顶之间,即通过加强装置将轿顶和轿架上梁连接为整体,通过轿架上梁分担轿顶的承重,使轿顶能够适应大载重的强度需求。

轿厢宽度方向是相对于轿厢纵深方向而言,轿厢纵深方向是指从轿厢门所在侧壁至相对侧侧壁的方向延伸,轿厢宽度方向垂直于纵深方向。轿厢宽度方向通常平行于轿架上梁的延伸方向。

作为优选,轿架上梁为并排布置的多根,每根轿架上梁与横撑件之间通过相应的吊架相连。

轿架上梁通常为并排布置的两根,每根轿架上梁与横撑件之间均设有对应的吊架。

作为优选,每个吊架包括:

分别固定在横撑件两侧的多根吊杆;

连接在横撑件同侧吊杆之间的加强杆;

连接所有吊杆顶部、且贴靠固定在轿架上梁底面的连接座。

吊杆、加强杆、横撑件以及连接座之间形成框架式结构,且四者之间可以通过螺栓或焊接方式相互固定。

加强杆可以垂直于吊杆布置,也可以相对吊杆倾斜一定角度,与相邻的吊杆、横撑件或连接座之间形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从而提高加强装置整体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座采用槽钢,该槽钢的槽口朝下布置,连接座与轿架上梁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所述横撑件采用槽钢,该槽钢的槽口向上布置。

作为优选,所述横撑件的两端沿垂直于轿厢宽度方向延伸至轿厢的边缘部位。也即横撑件的延伸方向沿轿架上梁的宽度方向延伸。

作为优选,相邻牵拉杆的间距为20~100cm。各牵拉杆可以等间距或非等间距排布。

作为优选,所述牵拉杆的顶部为贯穿横撑件的螺纹段,在螺纹段上配合有抵紧横撑件上下两侧的锁紧螺母。

通过调整横撑件上下两侧的锁紧螺母在螺纹段上的距离,可以调整牵拉杆相对于横撑件的位置。当轿架上梁和轿顶之间的实际距离与理论距离存在误差,或者轿架上梁和轿顶各自有不同程度的变形,导致二者相对距离发生变化时,可以通过牵拉杆相对于横撑件的位置来调节轿架上梁和轿顶之间的距离。

作为优选,所述轿顶与牵拉杆底部设有位置相应的连接孔,轿顶与牵拉杆之间通过贯穿连接孔的螺栓相互固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梯轿顶的加强装置,结构简单,安拆方便,可以通过调节牵拉杆相对于横撑件的位置来调节轿顶和轿架上梁的间距,抵消二者间距的异常变化,同时,将轿顶自身重力和受到的外力传递至轿架上梁上,从而起到增加轿顶强度的作用,防止轿顶弯曲变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梯轿顶的加强装置与轿架上梁和轿顶的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梯轿顶的加强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梯轿顶的加强装置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梯轿顶的加强装置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梯轿顶的加强装置的侧视图;

图6为图5中的A部放大图。

图中:1、加强装置;2、轿架上梁;3、横撑件;4、轿顶;5、吊架;51、吊杆;52、连接座;53、加强杆;6、牵拉杆;7、连接孔;8、钢板;9a、锁紧螺母;9b、锁紧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电梯轿顶的加强装置做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电梯轿厢的轿架包括:竖直布置的直梁、连接在直梁顶部的轿架上梁2、以及连接在直梁底部的轿底平台。轿厢位于轿架内,轿顶4与轿架上梁2之间具有间距,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强装置1连接在轿架上梁2与轿顶4之间。

如图2、图3所示,加强装置1包括:布置在轿顶4上方的横撑件3、固定在横撑件3与轿架上梁2之间的吊架5、以及连接在横撑件3与轿顶4之间的多根牵拉杆6。

如图1、图2、图3所示,轿架上梁2并排布置的两根,每根轿架上梁2与横撑件3之间通过相应的吊架5相连。

如图2、图3所示,每个吊架5包括:固定在横撑件3两侧的四根吊杆51、连接在横撑件3同侧吊杆51之间的加强杆53、以及连接所有吊杆51顶部的连接座52。

四根吊杆51分别位于横撑件3的两侧,即横撑件3每侧固定两根吊杆51,各吊杆51采用角钢。加强杆53为两根,每根加强杆53连接位于横撑件3同侧的两根吊杆51。加强杆53垂直于吊杆51布置,加强杆53也可以相对于吊杆51倾斜布置。加强杆53采用角钢。

连接座52采用槽钢,槽钢的槽口朝下布置,连接座52贴靠轿架上梁2的底面并通过螺栓与轿架上梁2固定。

如图2所示,横撑件3采用槽钢,槽钢的槽口向上布置。如图1所示,横撑件3的两端沿垂直于轿厢宽度方向延伸至轿厢的边缘部位,图1中箭头所示的方向为轿厢宽度方向。

如图2、图3、图4所示,牵拉杆6为多根且沿横撑件3的延伸方向依次排布,相邻牵拉杆6的间距为20~100cm。牵拉杆6可等间距或非等间距排布。

每根牵拉杆6与横撑件3连接的一端相对高度可调。如图5、图6所示,牵拉杆6的顶部为贯穿横撑件3的螺纹段,在螺纹段上配合有抵紧横撑件3上侧的锁紧螺母9a和抵紧横撑件3下侧的锁紧螺母9b,锁紧螺母9a与横撑件3之间配合使用平垫和弹垫。通过调整横撑件3上下两侧的锁紧螺母的位置,可以调整轿顶4和轿架上梁2的间距。

如图3所示,牵拉杆6的底端为带有连接孔7的钢板8,轿顶4设有与连接孔7位置对应的连接孔,轿顶4与牵拉杆6之间通过贯穿两个连接孔的螺栓相互固定。

本实用新型安装时,首先,通过螺栓连接吊杆51、连接座52、加强杆53、以及横撑件3,并在横撑件3上安装牵拉杆6,完成加强装置1的组装;其次,组装完毕的加强装置1固定在轿架上梁2的底部;最后,通过贯穿牵拉杆6和轿顶4上对应连接孔的螺栓固定轿顶4和牵拉杆6。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