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响应卧式千斤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74916阅读:4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速响应卧式千斤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千斤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速响应卧式千斤顶。



背景技术:

卧式千斤顶是机械维修工作中常用的轻小型起重设备,因其操作简单,体积小,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维修等领域,特别是在户外换胎等情况下,卧式千斤顶的使用相当广泛,而且使用性能很好。由于加压泵的体积容积较小,在使用过程中,往往需要很长时间的按压才能将提升臂提升至工作高度,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快速响应的卧式千斤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快速响应卧式千斤顶,设置多个加压泵同时工作,以达到快速提升的目的,并且设置了第一复位弹簧用于辅助提升臂的复位,与现有技术相比,提升臂的抬升和复位速度显著加快,工作效率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快速响应卧式千斤顶,包括底座和一端与底座旋转活动连接的提升臂,所述提升臂的自由端连接有托盘;所述的提升臂包括主臂和副臂;所述的提升臂上连接有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底座连接;还包括与底座固定连接的液压缸,所述的液压缸包括顶杆,所述的顶杆与提升臂滑动连接;所述液压缸上连接有至少两组加压泵,还包括按压部,所述的按压部同时驱动所有加压泵工作。

包括底座和一端与底座旋转活动连接的提升臂,所述提升臂的自由端连接有托盘,所述的提升臂包括主臂和副臂。底座、托盘、主臂和副臂组成四杆机构,结构稳定性很好,而且运动确定。还包括与底座固定连接的液压缸,由于液压缸的底部设有与加压泵连通的输油管路,底部固定设置能简化液压缸与加压泵连接的结构,降低生产成本。所述的液压缸包括顶杆,所述的顶杆与提升臂滑动连接;顶杆驱动主臂或副臂运动,从而间接的驱动托盘抬升,由于四杆机构的运动确定,所以托盘的抬升动作很可靠。所述液压缸上连接有至少两组加压泵,还包括按压部,所述的按压部同时驱动所有加压泵工作。多个加压泵同时对液压缸输送液压油,托盘的抬升动作迅速。所述的提升臂上连接有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底座连接;在完成工作泄压时,第一复位弹簧收缩,辅助提升臂复位,泄压操作的相应也很及时。与现有技术相比,提升臂的抬升和复位速度显著加快,工作效率高。

作为优选,所述的加压泵包括泵体和泵芯,所述的泵芯与泵体滑动连接;所述泵芯远离泵体的一端设有限位边,所述的泵体外套设有第二复位弹簧,所述的第二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泵体连接,另一端与限位边连接。第二复位弹簧用于泵芯的复位。

作为优选,所述的底座包括承重板,所述承重板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侧板,所述的提升臂与侧板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托盘上设有与主臂连接的第一连接孔,及与副臂连接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的侧板上设有与主臂连接的第三连接孔,及与副臂连接的第四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的轴心连线与第三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的轴心连线平行且等长。主臂、底座、副臂和托盘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结构,在整个抬升的过程中,由于底座的位置不发生变化,托盘相对于底座发生平移。在整个抬升和复位的过程中,托盘的方向不会发生改变,因此托盘与被抬升物之间的接触点也可保持恒定,避免了托盘与被抬升物之间发生摩擦,对托盘或被抬升物造成破坏。

作为优选,还包括保险模块,所述的保险模块包括设置在底座上的齿条,及一端与提升臂旋转活动连接的卡条,所述卡条的自由端与齿条上的齿卡合。随着提升臂的抬升,卡条与提升臂之间的夹角逐渐变化,卡条的自由端相对于齿条相对运动,并使用于其中一个齿卡合。当液压缸出现故障突然异常泄压时,卡条与齿条啮合,支撑提升臂,使其处于工作状态,不会在载荷作用下复位。避免了因液压缸突然泄压而导致的被提升物下落并与地面碰撞,使用的安全性能好。而在正常工作状态需要泄压时,只需要将卡条绕提升臂旋转,使其与齿条分离,即可正常进行泄压操作。

作为优选,所述卡条的连接端连接有开启装置。由于卧式千斤顶的高度较低,泄压时,拨动卡条操作不便于进行。而增加了开启装置,在进行泄压时,是需要脚踩开启装置即可完成卡条与齿条的分离操作,使用很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快速响应卧式千斤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快速响应卧式千斤顶的剖视图;

图3位本实施例快速响应卧式千斤顶中加压泵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快速响应卧式千斤顶,包括底座1和一端与底座1旋转活动连接的提升臂2,所述提升臂2的自由端连接有托盘3,所述的提升臂2包括主臂21和副臂22。底座1、托盘3、主臂21和副臂22组成四杆机构,结构稳定性很好,而且运动确定。还包括与底座1固定连接的液压缸4,由于液压缸4的底部设有与加压泵7连通的输油管路,底部固定设置能简化液压缸4与加压泵7连接的结构,降低生产成本。所述的液压缸4包括顶杆41,所述的顶杆41与提升臂2滑动连接。顶杆41驱动主臂21或副臂22运动,从而间接的驱动托盘3抬升,由于四杆机构的运动确定,所以托盘3的抬升动作很可靠。所述的提升臂2上连接有第一复位弹簧15,所述第一复位弹簧15的另一端与底座1连接。在完成工作泄压时,第一复位弹簧15收缩,辅助提升臂2复位,泄压操作的相应也很及时。与现有技术相比,提升臂2的抬升和复位速度显著加快,工作效率高。

如图3所示,所述液压缸4上连接有至少两组加压泵7,还包括按压部8,所述的按压部8同时驱动所有加压泵7工作。多个加压泵7同时对液压缸4输送液压油,托盘3的抬升动作迅速。所述的加压泵7包括泵体72和泵芯73,所述的泵芯73与泵体72滑动连接。所述泵芯73远离泵体72的一端设有限位边,所述的泵体72外套设有第二复位弹簧71,所述的第二复位弹簧71的一端与泵体72连接,另一端与限位边连接。第二复位弹簧71用于泵芯73的复位。

如图2所示,所述的底座1包括承重板11,所述承重板11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侧板12,所述的提升臂2与侧板12连接。所述的托盘3上设有与主臂21连接的第一连接孔31,及与副臂22连接的第二连接孔32;所述的侧板12上设有与主臂21连接的第三连接孔13,及与副臂22连接的第四连接孔14;所述第一连接孔31和第二连接孔32的轴心连线与第三连接孔13和第四连接孔14的轴心连线平行且等长。主臂21、底座1、副臂22和托盘3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结构,在整个抬升的过程中,由于底座1的位置不发生变化,托盘3相对于底座1发生平移。在整个抬升和复位的过程中,托盘3的方向不会发生改变,因此托盘3与被抬升物之间的接触点也可保持恒定,避免了托盘3与被抬升物之间发生摩擦,对托盘3或被抬升物造成破坏。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还包括保险模块,所述的保险模块包括设置在底座1上的齿条5,及一端与提升臂2旋转活动连接的卡条6,所述卡条6的自由端与齿条5上的齿卡合。随着提升臂2的抬升,卡条6与提升臂2之间的夹角逐渐变化,卡条6的自由端相对于齿条5相对运动,并使用于其中一个齿卡合。当液压缸4出现故障突然异常泄压时,卡条6与齿条5啮合,支撑提升臂2,使其处于工作状态,不会在载荷作用下复位。避免了因液压缸4突然泄压而导致的被提升物下落并与地面碰撞,使用的安全性能好。而在正常工作状态需要泄压时,只需要将卡条6绕提升臂2旋转,使其与齿条5分离,即可正常进行泄压操作。所述卡条6的连接端连接有开启装置61。由于卧式千斤顶的高度较低,泄压时,拨动卡条6操作不便于进行。而增加了开启装置61,在进行泄压时,是需要脚踩开启装置61即可完成卡条6与齿条5的分离操作,使用很方便。

以上所述的快速响应卧式千斤顶,设置多个加压泵同时工作,以达到快速提升的目的,并且设置了第一复位弹簧用于辅助提升臂的复位,与现有技术相比,提升臂的抬升和复位速度显著加快,工作效率高。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