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悬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74910阅读:539来源:国知局
升降悬停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彩超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升降悬停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大多彩超设备中的升降悬停装置主要是以气弹簧结构为主,由于此类装置一般都是带减速结构,故调试起来很慢,费时又费力,而电动调试的话,虽然能够快速调试,但其结构部件较多,结构相对复杂,成本较高。因此,如何提出一种可快速调试、结构简单且成本较低的升降悬停装置是业内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升降悬停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升降悬停装置存在调试慢、调试费力,或结构复杂、设备成本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升降悬停装置,包括中空壳,活动穿设于所述中空壳内并可伸出其外的升降轴,活动设置于所述中空壳内并与所述升降轴底端连接的滑块组件,设置于所述中空壳内并与所述滑块组件连接传动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中空壳外并与所述传动组件传动连接的驱动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组件包括间隔设置于所述中空壳内的上同步轮和下同步轮,套设于所述上同步轮和所述下同步轮上的同步带,与所述驱动组件传动连接的蜗轮蜗杆组件,以及分别传动连接所述蜗轮蜗杆组件和所述下同步轮的过渡轮组。

进一步地,所述蜗轮蜗杆组件包括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的蜗杆,以及与所述蜗杆传动配合的蜗轮。

进一步地,所述过渡轮组包括同轴固定设置于所述蜗轮一侧中心处的第一直齿轮,以及与所述下同步轮同轴固定连接的第二直齿轮,所述第二直齿轮与所述第一直齿轮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滑块组件包括与所述具有凹槽的第一滑块,以及与所述第一滑块相对设置并固定的第二滑块,所述同步带穿过所述凹槽并与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中空壳内具有沿其轴向延伸的定位板,所述第一滑块一侧活动抵接于所述定位板,所述第二滑块的背向所述第一滑块的一侧活动抵接于所述中空壳内壁。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板上凸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第一定位棱,所述第一滑块上凹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棱定位配合的第一定位槽;所述中空壳的靠近所述第二滑块的一侧内壁上凸设有第二定位棱,所述第二滑块上凹设有与所述第二定位棱定位配合的第二定位槽。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轴底端与所述第二滑块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同步轮和所述下同步轮分别通过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固定于所述中空壳内。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升降悬停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悬停装置是通过驱动组件将动力传递给传动组件,传动组件带动滑块组件运动,从而使得与滑块组件连接的升降轴上下运动。该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省力,可快速调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实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升降悬停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升降悬停装置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升降悬停装置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过渡轮组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滑块组件设置于中空壳内的俯视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蜗杆;2-蜗轮;3-下同步轮;4-上同步轮;5-同步带;6-滑块组件;7-升降轴;8-法兰盘;9-中空壳;10-过渡轮组;101-第一直齿轮;102-第二直齿轮;61-第一滑块;62-第二滑块;611-第一定位槽;621-第二定位槽;11-定位板;111-第一定位棱;112-第二定位棱;121-第一安装支架;122-第二安装支架;13-电机;M-传动组件;N-驱动组件;F-蜗轮蜗杆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升降悬停装置,包括中空壳9,穿设于中空壳9内并可伸出其外的升降轴7,活动设置于中空壳9内并与升降轴7底端连接的滑块组件6,设置于中空壳9内并与滑块组件6连接传动组件M,以及设置于中空壳9外并与传动组件传动连接的驱动组件N。

本实施例提出的升降悬停装置,通过驱动组件N将动力传递给传动组件M,传动组件M带动滑块组件6在中空壳9内沿其轴向进行直线运动,从而使得与该滑块组件6连接的升降轴7在中空壳9内沿其轴向进行直线运动,进而实现了升降轴7的升降功能。

本实施例中,传动组件M包括间隔设置于中空壳9内的上同步轮4和下同步轮3,套设于上同步轮4和下同步轮3上的同步带5,与驱动组件N传动连接的蜗轮蜗杆组件F,以及分别传动连接蜗轮蜗杆组件F和下同步轮3的过渡轮组10。其中,蜗轮蜗杆组件F包括一蜗杆1及与该蜗杆1传动配合的蜗轮2,此处,驱动组件N传动连接蜗杆1。如图4所示,过渡轮组10包括同轴固定设置于蜗轮2一侧中心处的第一直齿轮101,以及与下同步轮3同轴固定连接的第二直齿轮102,而第二直齿轮102与第一直齿轮101相啮合来实现动力传输。

本实施例提出的升降悬停装置,其驱动组件N包括电机13,通过电机13带动蜗杆1与蜗轮2运动,从而带动蜗轮2上的第一直齿轮101同步转动,然后通过第一直齿轮101与第二直齿轮102啮合,将动力传递给下同步轮3,下同步轮3带动同步带5运动,随即同步带5带动固定在其上的滑块组件6运动,从而带动滑块组件6上的升降轴7上下运动,该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省力,具有噪音减少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滑块组件6包括具有凹槽的第一滑块61,以及与第一滑块61相对设置并固定的第二滑块62,同步带5穿过凹槽并与第一滑块61和第二滑块62固定连接。第一滑块61上设有多个贯穿孔(附图中未画出),在第二滑块62设有与之相对应的螺纹孔(附图中未画出),两者通过螺栓来固定连接;穿过凹槽的同步带5则通过螺钉与第一滑块61固定连接。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固定连接,此处不作唯一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中空壳9内具有沿其轴向延伸的定位板11,第一滑块61一侧活动抵接于定位板11,第二滑块62的背向第一滑块61的一侧活动抵接于中空壳9内壁上。在定位板11上凸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第一定位棱111,第一滑块61上凹设有与第一定位棱111定位配合的第一定位槽611;中空壳9的靠近第二滑块62的一侧内壁上凸设有第二定位棱112,第二滑块62上凹设有与第二定位棱112定位配合的第二定位槽621。这样,通过在定位板11上设置第一定位棱111,并在中空壳9的内壁上设置第二定位棱112,可以防止滑块组件6在上下移动的同时,保证不会左右晃动,提高了滑块组件6上下移动的稳定性。此处,第一定位棱111和第二定位棱112优选为具有圆弧表面的凸棱,当然,也可以是其他形状,此处不作唯一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升降轴7底端与第二滑块62固定连接。具体的,升降轴7通过卡销穿过通孔固定在第二滑块62上。这样,当同步带5带动滑块组件6上下移动时,固定在滑块组件6上的升降轴7也作上下运动。当然,滑块组件6与升降轴7的固定方式不仅仅限于这一种方式,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连接,此处不作唯一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上同步轮4和下同步轮3分别通过第一安装架121和第二安装架122固定于中空壳9内,具体地,在第一安装架121和第二安装架122四周分别设有4个贯穿螺纹孔,通过螺栓将其固定在定位板11上。当然,此处不仅限于4个,也可设多个。这样,通过安装架实现了同步轮的固定。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升降轴7的顶端安装有用于连接工作台的法兰盘8,这样,当滑块组件6带动升降轴7作上下运动时,连接在法兰盘8上的工作台也作上下运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