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辊式张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87092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辊式张力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张力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多辊式张力装置。



背景技术:

板材在加工前需要通过输送,输送过程中设有张力装置对板材进行张紧,传统的张力装置为毛毡式张力装置,毛毡式张力装置提供的张力不均匀,在使用过程中调节不方便,张力不能够得到补偿,毛毡式张力装置上的毛毡使用久了后,毛毡容易损坏,经常需要进行不断更换,在更换过程中,毛毡穿带不方便,需要人工进行放置安装,更换安装效率低,铁削容易嵌入毛毡内,对后续板材造成伤害;也有皮带式张力装置,但皮带张力装置使用是有局限性的,薄板、彩涂板和热轧厚板等都无法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张力均匀,调节方便快捷的一种多辊式张力装置。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包括上机架和下机架,所述上机架位于下机架上方,上机架出料端与下机架出料端通过连接轴铰链连接,上机架下端设有三根水平放置且互相平行的上张力辊,三根上张力辊一端设有链轮并通过链条连接,下机架上端设有两根水平放置且互相平行的下张力辊,两根下张力辊分别位于相邻两根上张力辊之间下方,靠近进料端的下张力辊一端连接有安装在下机架上的减速机,下机架两侧分别设有两个导向槽,导向槽内设有滑块,两根下张力辊两端通过轴承安装在滑块上,滑块下端设有升降机,下机架上设有驱动升降机的电机,上机架和下机架的进料端两侧分别设有连接座,同一侧的连接座通过油缸铰接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块上设有标尺,所述导向槽上设有指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机架下端的三根上张力辊中的一根上张力辊的一端设有碟刹盘,所述上机架上设有与碟刹盘配合的制动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减速机通过底座与下机架连接,所述减速机与下张力辊通过离合器连接,所述底座上设有控制离合器启闭的气缸。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机架内设有同步轴,所述同步轴两端分别与滑块下端的升降机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快捷,通过在上下机架两侧使用油缸,可实现快速将上机架打开,便于送料,提高了穿带效率;上机架下端设置三个通过链条、链轮串联的上张力辊与下机架上端设置的两个下张力辊配合,实现对板材产生张力,下机架上端两个下张力辊分别由单独的升降机进行抬起量的调节,两侧通过同步轴连接,确保两侧滑块同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的剖视图。

图3是图1的左视图。

图4是图2的俯视图。

图中1是上机架、2是下机架、3是连接轴、4是上张力辊、5是下张力辊、6是减速机、7是滑块、8是升降机、9是电机、10是连接座、11是油缸、12是标尺、13是指针、14是碟刹盘、15是制动器、16是底座、17是离合器、18是气缸、19是同步轴、20是链轮、21是链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多辊式张力装置,包括上机架1和下机架2,所述上机架1位于下机架2上方,上机架1出料端与下机架2出料端通过连接轴3铰链连接,上机架1下端设有三根水平放置且互相平行的上张力辊4,三根上张力辊4一端设有链轮20并通过链条21连接,下机架2上端设有两根水平放置且互相平行的下张力辊5,两根下张力辊5分别位于相邻两根上张力辊4之间下方,靠近进料端的下张力辊5一端连接有安装在下机架2上的减速机6,下机架2两侧分别设有两个导向槽,导向槽内设有滑块7,两根下张力辊5两端通过轴承安装在滑块7上,滑块7下端设有升降机8,下机架2上设有驱动升降机8的电机9,上机架1和下机架2的进料端两侧分别设有连接座10,同一侧的连接座10通过油缸11铰接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块7上设有标尺12,所述导向槽上设有指针13。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机架1下端的三根上张力辊4中的一根上张力辊4的一端设有碟刹盘14,所述上机架1上设有与碟刹盘14配合的制动器15。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减速机6通过底座16与下机架2连接,所述减速机6与下张力辊5通过离合器17连接,所述底座16上设有控制离合器17启闭的气缸18。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机架2内设有同步轴19,所述同步轴19两端分别与滑块7下端的升降机8连接。

上机架和下机架两侧使用油缸,能够实现上机架快速打开,便于板材送料,提高穿带效率,上机架下端设置三个通过链条、链轮串联的上张力辊与下机架上端设置的两个下张力辊配合,实现对板材产生张力,下机架上端两个下张力辊分别由单独的升降机进行抬起量的调节,两侧通过同步轴连接,确保两侧滑块同步;下机架进料端的下张力辊由电机驱动进行穿带送料,机组正常工作时气缸动作,离合器脱离,板材拉动产生张力。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