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备立柱高度调节功能的铁路轨道施工用便梁横移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95334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轨道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备立柱高度调节功能的铁路轨道施工用便梁横移吊。



背景技术:

桥梁是高速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铁路客货运输向高速、重载的发展,对铁路线、桥建设和养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钢结构桥梁的制造,已经进入到工厂化模块化生产阶段,既有便于专业生产提高质量的优点,但也给后续施工运输和装卸提出新的课题。

现有技术中,在铁路轨道施工中,也既有线桥涵施工中,经常使用D型施工便梁进行线路架空作业,其长24.5M*宽1.15M*高1.23M、总重不到40吨,而D型施工便梁的装卸、安装过程大部分受地形、环境制约只能采用人工作业方式,作业效率低、行车和劳动安全压力大,更换便梁在施工中占比高。

目前施工要搬运此类钢结构焊接梁,一般采用两节路用平车,将桥梁在车站装车后再用轨道车运到施工现场,由于局管内铁路大多数已是电气化线路,上空架有接触网高压线,受限界影响,汽车吊伸缩臂无法完全施展,钢结构桥梁只能通过人工从平车上卸运摆放到施工地段轨道安全界限外,不仅费工费时费力,不利作业安全,而且需申请较长的“天窗”作业时间,占用运输资源,干扰正常的行车,对行车安全和劳动安全压力大,间接影响客货运输,这种落后的施工方式与推进铁路又好又快发展的格局极不相称。

目前,路内工务系统使用的轨道携吊不管是柴油机+齿轮泵的液压吊还是柴油发电机供电的电动葫芦吊都存在起重量低(一般是3-5吨),作业回转半径小(一般小于2米),只能用于线上轨料卸运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结构设计新颖、使用方便、适合铁路轨道施工时对便梁进行吊装、移动使用的具备立柱高度调节功能的铁路轨道施工用便梁横移吊。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设计一种具备立柱高度调节功能的铁路轨道施工用便梁横移吊,它包括可在轨道上行驶的两个平板车;两个平板车上分别设有一套起吊装置,所述起吊装置包括一纵向直立固定在平板车上的立柱,立柱的顶端设有一向前横向延伸的支撑臂,支撑臂与立柱构成倒置L形结构,支撑臂的前端设有一起重梁,起重梁上设有具有挂钩的电动葫芦;所述立柱为一伸缩柱且其高度可升降。

优选的,所述立柱包括一纵向固定在平板车上的筒状钢构件、顶端与支撑臂尾端连接的筒状支撑件,所述筒状支撑件套在筒状钢构件上并可在筒状钢构件上上下移动,所述筒状支撑件内的中部设有一支撑板,位于筒状钢构件内设有一顶升工程油缸,所述顶升工程油缸的伸缩轴顶在支撑板上。

优选的,所述筒状支撑件内设有一与所述筒状钢构件顶端形状匹配的台阶,所述筒状钢构件的顶端可顶在台阶上。

优选的,所述起重梁通过一偏摆件与所述支撑梁的端部连接,所述偏摆件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支撑臂的端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固定在起重梁上;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有四个椭圆形的第一连接孔,四个第一连接孔位于第一连接板的四个角处并对称设置,且第一连接孔的长轴与该第一连接孔所在的对角线垂直;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有四个椭圆形的第二连接孔,四个第二连接孔位于第二连接板的四个角处并对称设置,且第二连接孔的长轴位于该第一连接孔所在的对角线上且两者平行;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一一对应设置,且相互对应的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内贯穿有螺栓,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通过螺栓固定于一起。

优选的,两个平板车间隔设置。

优选的,两个平板车通过相向设置的两个端部连接一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设计在使用中可实现轨道车进入区间(或站线)封锁时便可直接将施工便梁卸于指定位置,减除了原有施工在线路旁搭设卸梁枕木垛和要点封锁过道等繁杂工序,降低了劳动强度,缩短了既有线封锁“天窗”时间,既提高运输效率,又提高施工作业的技术含量;是提高桥梁施工的机械化水平和作业效率的有效手段,将对既有电气化线桥施工,桥隧设备防洪抢险、紧急抢修有现实的意义,其应用后能对路内类似施工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可产生良好的经济安全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状态下的主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状态下的主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单个起吊装置主视状态主要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立柱局部剖面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起重梁与支撑臂设置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主要结构示意图;

图中:

A、B.起吊装置;

000.便梁;

101、102.平板车;

201、202.起重梁;

301、302.支撑臂;

401、402.立柱;

410.筒状支撑件;411.筒状钢构件;412.台阶;413.支撑板;414.顶升工程油缸的伸缩轴;415.顶升工程油缸;

500.电动葫芦;501.挂钩;

610.固体套筒外部连接板;611.第二连接板;612.第一连接板;613.第二连接孔;614.第一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一种具备立柱高度调节功能的铁路轨道施工用便梁横移吊,参见图1至图6;它包括可在轨道上行驶的两个平板车101、102;两个平板车101、102上分别设有一套起吊装置A、B。

上述两个起吊装置A、B的结构相同,具体的,所述起吊装置它包括一纵向直立固定在平板车上的立柱401、402,立柱401、402的顶端设有一向前延伸的支撑臂301、302,支撑臂301、302与立柱401、402构成倒置L形结构,支撑臂301、302的前端设有一起重梁201、202,起重梁201、202上设有一具有挂钩501的电动葫芦500,电动葫芦500可在起重梁上移动(电动葫芦与起重梁的设置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任意一种方式)。

本设计为了降低整体的高度,以避免对上方的线路产生影响,其所述的立柱为一伸缩柱且其高度可升降,具体的,所述立柱包括一纵向固定在平板车上的筒状钢构件411、顶端与支撑臂尾端连接的筒状支撑件410,所述筒状支撑件410套在筒状钢构件411上并可在筒状钢构件上上下移动,所述筒状支撑件内的中部设有一支撑板支撑板,位于筒状钢构件内设有一顶升工程油缸415,所述顶升工程油缸的伸缩轴顶在支撑板414上,同时,所述筒状支撑件410内设有一与所述筒状钢构件顶端形状匹配的台阶412,所述筒状钢构件的顶端可顶在台阶412上。

本设计通过顶升工程油缸可以将筒状支撑件顶升,从而将立柱的高度抬升或降低,使用中,其立柱处于顶升状态以对便梁的吊运,而吊运后其立柱的高度收回,从而降低整个设备的高度,避免平板车在行云过程中对上方线路造成影响。

为了适应在弯道区域的施工,本设计在垂直安定面可做一定幅度的偏摆以利于弯道上工作时的平衡,具体的,本设计中的所述起重梁201、202通过一偏摆件与所述支撑梁的端部连接,而所述偏摆件包括第一连接板612和第二连接板611,所述第一连接板612与支撑臂301、302的端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611固定在起重梁201、202上;同时,所述第一连接板612上设有四个椭圆形的第一连接孔614,四个第一连接孔614位于第一连接板612的四个角处并对称设置,且第一连接孔614的长轴与该第一连接孔所在的对角线垂直;而所述第二连接板611上设有四个椭圆形的第二连接孔613,四个第二连接孔613位于第二连接板的四个角处并对称设置,且第二连接孔613的长轴位于该第一连接孔所在的对角线上且两者平行;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一一对应设置,且相互对应的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内贯穿有螺栓,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通过螺栓固定于一起,这样在水平面上,其第一连接板612和第二连接板611在做相对转动时,其螺栓可以在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内进行适应性的偏移移动,从而使起重梁能做±8°的偏摆,以适应在弯道区域的施工。

进一步的,本设计中的两个平板车间隔设置,也即两者相互独立,或者是,两个平板车通过相向设置的两个端部连接一体。

本设计在使用中具有如下众多优势:

首先,本设计与汽车起重机相比,其汽车起重机起重量、作业半径可达到要求,但受作业条件限制无法上道作业,即使可装卸,装运还须平板车及动力配合,而本设计采用移动吊可实现装、卸、运一体,安全、高效、正点作业,具有汽车吊的便携又有龙门吊的稳准。

其次,本设计是将汽车吊与轨道携吊的功能、特点按照便梁施工作业要求进行融合、集成创新在铁路施工专用设备研制的有益尝试,即具有龙门起重机的作业优点:稳、准,又具有汽车起重机的作业优点:作业半径大、范围广,起重臂可旋转,实现回转功能;可以将经济、实用、成熟、先进的技术与满足铁路施工需要有机结合,减少研制周期和费用。

第三,本设计由于借鉴和应用了轨道携吊和汽车吊的使用技术,只要会操作回转类起重机司机和起重工就能胜任作业操作和日常维护,可减少用、修人员的培训周期,具有使用的便利性。

第四,本设计使用中可实现轨道车进入区间(或站线)封锁时便可直接将施工便梁卸于指定位置,减除了原有施工在线路旁搭设卸梁枕木垛和要点封锁过道等繁杂工序,降低了劳动强度,缩短了既有线封锁“天窗”时间,既提高运输效率,又提高施工作业的技术含量;是提高桥梁施工的机械化水平和作业效率的有效手段,将对既有电气化线桥施工,桥隧设备防洪抢险、紧急抢修有现实的意义,其应用后能对路内类似施工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可产生良好的经济安全效益。

第五,本设计在技术经济指标,包括作业效率、作业人工、设备台班均可达到极高的优势,以一处便梁架空作业为例:

1、可减少封锁次数:由6次封锁变为4次封锁,减少了2次便梁过道;

2、缩短每次封锁时间:单线架空作业可减除封锁时间50分钟,双线架空作业可减除封锁时间100分钟;大大地减少了既有线运输压力,按照铁路线路运输时间单价计算,其产生的经济效益巨大,可为多拉快跑客货运输间接创造了社会效益。

3直接降低了施工成本:节省了搭拆枕木垛、顶落梁和横移过道等繁杂的工作量,也极大地降低了人工成本,按照现行定额单价计算,一次可直接节约成本至少12600元。

4、提高了施工机械化程度:变由以人力为主架空作业为以人力配合机械作业,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作业安全。

第六,除上述之外,本设计的使用在实施中还可达到如下诸多优势:

(1)整体结构设计新颖合理,不破坏车辆车体结构,装置整体体积小,重量轻,起重能力强;

(2)符合车辆运行界限条件;

(3)满足空、重车运运输安全规定(包括通过250米转弯半径及电气化线路运行);

(4)操作简便,结构可靠,维护方便;

(5)起重梁能做±8°的偏摆;

(6)起重梁可以上下升降,并能收缩平放在平板车底板或是施工便梁上,使之成为整体,加强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布的是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极易根据上述实施例,领会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并做出不同的引申和变化,但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