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燃剂添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47282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一种阻燃剂添加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原料添加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阻燃剂添加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保温板或者其他产品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向生产线添加阻燃剂原料,然而由于保温板的生产工艺过程要求温度非常高,阻燃剂添加前通常需要对其进行预加热,然而预加热过程容易导致阻燃剂受热挥发,不仅造成阻燃剂的浪费,而且无法保证最终产品的阻燃效果;降低产品质量。此为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设计一种阻燃剂添加装置;以解决上述缺陷,是非常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设计一种阻燃剂添加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给出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阻燃剂添加装置,它包括上料斗,其特征在于,上料斗的底部设置有密封套管,密封套管上设置有通孔,所述的通孔与上料斗底部的出料口连通;所述的密封套管内设置有输送结构,输送结构的送料端连接到产品生产线;

所述的密封套管的外表面设置有加热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的输送结构为传动螺杆;将阻燃剂均匀的输送至产品生产线。

作为优选,所述的加热装置包括电加热片,所述的电加热片连接到供电电源。

作为优选,所述的密封套管上还设置有熔体泵;在阻燃剂进入产品生产线之前对密封套管内的阻燃剂进行加压处理,以使其顺利输送至产品生产线。

作为优选,传动螺杆的驱动端连接到密封套管外的驱动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的密封套管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的温度传感器连接到密封套管外的控制器,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到电磁继电器,所述的电磁继电器连接电加热片和供电电源;通过温度传感器采集密封套管内的温度,并将采集到的温度信息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采集到的温度信息控制电磁继电器的通断,从而实现对电加热片的控制,以使得密封套管内的温度符合生产要求。

作为优选,所述的密封套管为铜制密封套管;以提高热交换效率,使得密封套管内的温度在较短的时间内接近电加热片的温度;提高加热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到传动螺杆的驱动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密封套管并在密封套管的外表面设置加热装置,通过加热装置对密封套管进行加热,使得阻燃剂在整个添加过程中处于密封状态,既能够保证阻燃剂在进入产品生产线时达到符合要求的温度,又能够有效避免添加过程阻燃剂的挥发。此外,本实用新型设计原理可靠,结构简单,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阻燃剂添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阻燃剂添加装置的控制原理图。

其中,1-上料斗,2-出料口,3-密封套管,4-输送结构,5-驱动装置,6-产品生产线,7-熔体泵,8-电加热片,9-供电电源,10-温度传感器,11-控制器,12-电磁继电器,13-加热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方式。

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阻燃剂添加装置,它包括上料斗1,其特征在于,上料斗1的底部设置有密封套管3,密封套管3上设置有通孔,所述的通孔与上料斗1底部的出料口连通;所述的密封套管3内设置有输送结构4,输送结构4的送料端连接到产品生产线6;

所述的密封套管3的外表面设置有加热装置13。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输送结构4为传动螺杆;将阻燃剂均匀的输送至产品生产线。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加热装置13包括电加热片8,所述的电加热片8连接到供电电源9,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密封套管3上还设置有熔体泵7;在阻燃剂进入产品生产线之前对密封套管内的阻燃剂进行加压处理,以使其顺利输送至产品生产线。

本实施例中,传动螺杆的驱动端连接到密封套管外的驱动装置5。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密封套管3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0,所述的温度传感器10连接到密封套管3外的控制器11,控制器11的输出端连接到电磁继电器12,所述的电磁继电器12连接电加热片8和供电电源9;通过温度传感器10采集密封套管3内的温度,并将采集到的温度信息发送至控制器11,控制器根据采集到的温度信息控制电磁继电器12的通断,从而实现对电加热片8的控制,以使得密封套管内的温度符合生产要求。

所述的密封套管3为铜制密封套管;以提高热交换效率,使得密封套管内的温度在较短的时间内接近电加热片的温度;提高加热效率。

所述驱动装置5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到传动螺杆的驱动端。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没有创造性的变化,以及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所作的若干改进和润饰,都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