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槽角托辊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80283阅读:4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槽角托辊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托辊组,尤其涉及一种可调槽角托辊组。



背景技术:

目前,带式输送机用可调槽角托辊组大多采用由北京起重机械设计研究院和武汉丰凡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共同主编的《DTII(A)型带式输送机设计手册》中的标准部件型谱。该部件型谱每种带宽的该托辊组分为两种:一种为10°±5°的可调槽角过渡托辊组,一种为20°±5°可调槽角过渡托辊组。

上述两种可调槽角托辊组的结构包括中支柱、侧支柱和托辊支板,侧支柱上开有4个圆孔,托辊支板上开有2个长孔,托辊支板与侧支柱通过螺栓联接,需要调节槽角时,先将螺栓拧松,上下移动支板至所需位置,再拧紧螺栓,实现槽角可调。这种结构角度调节范围小;分为两种规格,其中支柱、侧支柱和托辊支板的尺寸均不相同,零件种类多,不利于生产制造;调节角度不易测量,两侧托辊的角度难以调至一致,调节槽角后托辊组上输送带的理论带面会改变高度,容易影响带式输送机的运行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采用模块化槽角调节方式并且调节槽角后托辊组上输送带的理论带面在同一高度的可调槽角托辊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可调槽角托辊组,包括连接架(1)、横梁(2)、调节支座(3)和托辊(4);所述横梁(2)水平设置,两个连接架(1)分别连接在所述横梁(2)的两端;每个连接架(1)上分别设有若干竖直排列的高度调节孔(7),通过选择与所述横梁(2)连接的高度调节孔(7)可以调节所述横梁(2)的高度;两个调节支座(3)对称地支撑在所述托辊(4)的两侧托辊处,每个调节支座(3)上分别开有若干角度调节孔(6);所述横梁(2)的两侧对称地设有与所述角度调节孔(6)对应的定位孔(5),所述定位孔(5)与所述角度调节孔(6)通过定位部件连接。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架(1)包括竖直部分和水平部分,所述水平部分固定在输送机中间架上,所述竖直部分上设有高度调节孔(7)。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调节支座(3)包括调节板(31)和侧支板(32),每块调节板(31)上分别固定有两块用于支撑所述托辊(4)的两侧托辊的侧支板(32),所述调节板(31)上设有角度调节孔(6)。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定位孔(5)包括第一定位孔(51)和第二定位孔(52),所述第一定位孔(51)和第二定位孔(52)在所述横梁(2)的竖直侧面排列在一条水平直线上;所述第一定位孔(51)为一条长孔,位于靠近所述横梁(2)的两端处;所述第二定位孔(52)为若干圆孔,位于靠近所述横梁(2)的中间处;所述角度调节孔(6)包括若干对应所述第一定位孔(51)的第一调节孔(61)和一个对应所述第二定位孔(52)的第二调节孔(62)。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定位孔(52)和所述第一调节孔(61)各为三个。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该托辊组两侧托辊的槽角调节范围为10°~30°。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该托辊组还包括中支板(8),两块中支板(8)竖直固定在所述横梁(2)上,用于支撑所述托辊(4)的中间托辊。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架(1)横梁(2)均采用角钢。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调节支座(3)采用钢板。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定位部件采用螺栓。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槽角调节范围大,每种带宽的该型托辊组仅需一种规格即可完成10°、20°、30°槽角的调节应用,零件种类少,便于制造和管理;托辊组两侧的角度可以完全调至一致,调节槽角后托辊组上输送带的理论带面在同一高度,不影响带式输送机的运行稳定性,操作简便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可调槽角托辊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调节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一种可调槽角托辊组,包括连接架1、横梁2、调节支座3、托辊4、定位孔5、角度调节孔6、高度调节孔7和中支板8。

连接架1包括竖直部分和水平部分,由两个短角钢直交焊接制成,其水平部分固定在输送机中间架上,竖直部分上设有若干竖直排列的高度调节孔7。

横梁2采用水平设置的角钢,两个连接架1分别通过穿过高度调节孔7的螺栓连接在横梁2的两端,通过选择不同的高度调节孔7可以调节横梁2的高度。

两个调节支座3对称地支撑在托辊4的两侧托辊处,调节支座3包括调节板31和侧支板32,调节板31和侧支板32均采用钢板,每块调节板31上分别焊接有两块用于支撑托辊4的两侧托辊的侧支板32。

两块调节板31上分别设有角度调节孔6,横梁2的两侧对称地设有与角度调节孔6对应的定位孔5,定位孔5与角度调节孔6通过螺栓连接。

横梁2每侧的定位孔5包括第一定位孔51和第二定位孔52,第一定位孔51和第二定位孔52在横梁2的竖直侧面排列在一条水平直线上;第一定位孔51为一条长孔,位于靠近横梁2的两端处;第二定位孔52为三个圆孔,位于靠近横梁2的中间处;调节孔6包括三个对应第一定位孔51的第一调节孔61和一个对应第二定位孔52的第二调节孔62。

该托辊组两侧托辊的槽角调节范围为10°~30°,也可以或者根据用户所需的槽角大小进行特殊设计制造。

两块中支板8竖直焊接在横梁2上,用于支撑托辊4的中间托辊。

需要调节槽角时,只要将调节支座3上的调节孔6移动至与横梁2上的定位孔5相对应的孔位,拧紧连接螺栓,就可以将槽角调成10°、20°、30°。第一调节孔61的f孔位连接在第一定位孔51及第二调节孔62连接在第二定位孔52的a孔位时,槽角为10°;当需要调槽角为20°时,将a孔位的螺栓卸下,将f孔位的螺栓拧松但不卸下,以f孔位的螺栓为移动轴沿第一定位孔51拖动调节支座3,使第二调节孔62对准第二定位孔52的b孔位;穿上b孔位的螺栓但不拧紧,卸下f孔位的螺栓,以b孔位的螺栓为转动轴向上抬起调节支座3及其支撑的托辊,使第一调节孔61的e孔位对准第一定位孔51;最后穿上e孔位的螺栓并拧紧,同时拧紧b孔位的螺栓,这样就完成了将槽角从10°调节为20°的操作。

为了保证不同槽角的托辊组上输送带的理论带面在同一高度,调节槽角后需要对托辊组的整体高度进行调节。当槽角调节好后,将横梁2、调节支座3和托辊4整体上下移动到高度调节孔7的对应孔位拧上螺栓,这时整个槽角调节过程即告完成。从中间托辊中心线到输送机中间架顶部的竖直距离x由槽角的大小决定,槽角为10°时x的值最大,20°时x的值次之,30°时x的值最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