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塞环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43143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一种活塞环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活塞环收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活塞环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活塞环是燃油发动机内部的核心部件,广泛地用在各种动力机械上,早期的活塞环靠铸造形成,但随着技术的进步,钢制的高功率活塞环诞生,且随着对发动机功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对活塞环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活塞环生产以后需要收集整理,整理的比较整齐,便于放置和后序的包装,人工整理效率比较低,速度也比较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手工收集整理比较麻烦的缺陷,提供一种活塞环收集装置。所述活塞环收集装置具有收集方便快捷等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活塞环收集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端左侧设有向上的支撑杆,且支撑杆的上端设有左端向上翘起的方形的集料筒,所述集料筒的左端连接有呈喇叭状的进料斗,且进料斗的内腔下端面与集料筒的内腔下端面在同一水平面内,所述集料筒的前后宽度从左到右逐渐减小,且集料筒的右端连接有水平的方形的减速筒,所述减速筒的右端封闭,且减速筒的下端右侧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底板上放置有收集盒,且收集盒内设有向上的套杆,所述套杆的上端呈圆锥形,且套杆的顶端位于出料口的下侧。

优选的,所述减速筒的内腔右端设有帆布层,且减速筒的内腔下端设有防滑垫层,所述集料筒、进料斗和减速筒的内壁上均设有弹性垫层。

优选的,所述底板上开设有卡槽,且收集盒的下端设有与卡槽对应的卡块,所述收集盒的上端周向设有T型的手柄。

优选的,所述套杆的上端向右倾斜,且套杆周向上设有橡皮层。

优选的,所述集料筒上设有振动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活塞环收集装置, 将进料斗放到生产活塞环的出料口,活塞环滑入进料斗,也可以人工捡拾活塞环直接扔进进料斗,无需摆正整理,简单方便,接着活塞环在重力的作用下,进入到集料筒,继续运动到减速筒内,防滑垫层减缓活塞环的速度,接着活塞环撞击到帆布层上,下落,从出料口落到套杆上,这样活塞环就整整齐齐的套在套杆上了,便于移动,摆放时直接倾倒摆放,简单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中:1底板、2集料筒、3进料斗、4减速筒、5出料口、6收集盒、7套杆、8帆布层、9防滑垫层、10弹性垫层、11卡槽、12手柄、13橡皮层、14振动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活塞环收集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上端左侧设有向上的支撑杆,且支撑杆的上端设有左端向上翘起的方形的集料筒2,集料筒2上设有振动器14,防止卡料,集料筒2的左端连接有呈喇叭状的进料斗3,进料斗3是便于活塞环的放入,且进料斗3的内腔下端面与集料筒2的内腔下端面在同一水平面内,集料筒2的前后宽度从左到右逐渐减小,保证活塞环前后方向到右侧时只有一个,而且,集料筒2和减速筒4的内腔高度大于活塞环的厚度,这样活塞环在,集料筒2与减速筒4的连接处就不会卡住,且集料筒2的右端连接有水平的方形的减速筒4。

减速筒4的右端封闭,减速筒4的内腔右端设有帆布层8,帆布层8设为多层,减缓冲击,同时,弹性又不大,保证活塞环不会反弹过度,且减速筒4的内腔下端设有防滑垫层9,减缓速度,集料筒2、进料斗3和减速筒4的内壁上均设有弹性垫层10,防止磨损活塞环,且减速筒4的下端右侧开设有出料口5,出料口5为方形,尺寸大于活塞环,这样就能防止活塞环反弹超过出料口,当然也不能太大,要不然活塞环不容易套到套杆7上,底板1上放置有收集盒6,底板1上开设有卡槽11,且收集盒6的下端设有与卡槽11对应的卡块,收集盒6的上端周向设有T型的手柄12,便于定位放置,且收集盒6内设有向上的套杆7,套杆7的上端呈圆锥形,且套杆7的顶端位于出料口5的下侧,套杆7的上端向右倾斜,且套杆7周向上设有橡皮层13,这样活塞环下滑时,速度不会太快,防止活塞环之间产生冲击而损坏,套杆7细一些,这样活塞环不会卡住。

该活塞环收集装置, 将进料斗3放到生产活塞环的出料口,活塞环滑入进料斗3,也可以人工捡拾活塞环直接扔进进料斗3,无需摆正整理,简单方便,接着活塞环在重力的作用下,进入到集料筒2,继续运动到减速筒4内,防滑垫层9减缓活塞环的速度,接着活塞环撞击到帆布层8上,下落,从出料口5落到套杆7上,这样活塞环就整整齐齐的套在套杆7上了,便于移动,摆放时直接倾倒摆放,简单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