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饲料投料口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63857发布日期:2018-07-04 09:37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一种饲料投料口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饲料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饲料投料口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饲料生产设备一般都是楼层结构,投料口设置在较高楼层,原料由投料口进入缓冲斗后,再依次经过刮板输送,提升机提升送料,进入到原料仓,并从原料仓进入混合—制粒—破碎等生产环节,但是现有的投料口无任何防护,工人在操作时较危险,而且饲料的原料内有可能存在铁定等杂物,会损坏生产设备。

专利饲料投料口防护(申请号为201420483568.9),公开了一种饲料投料口防护,所述投料口所在楼面上还设置有卷辊以及用于卷辊固定的卷辊支座,所述卷辊支座上开设有用于卷辊两端容置的容纳腔,所述卷辊可转动地固定在卷辊支座之间,还包括有外防护布,所述外防护布一端固定于卷辊,并卷绕固定于卷辊上。从而可以有效解决楼面投料口这一特殊结构类型下所产生的生产设备内部环境易被污染的问题。然而该实用新型的格栅是不可移动的,需要从投料口进去维修设备时不方便。

因此,急需一种制备简单,投料安全,便于维修,可除去原料中部分杂物的饲料投料口防护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投料口无防护使工人操作可能存在危险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饲料投料口防护装置,具有制备简单,投料安全,便于维修,可除去原料中部分杂物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饲料投料口防护装置,包括投料口、设置在所述投料口上方的方形格栅、固定在所述格栅四个角下方的滚轮、设置在所述投料口两侧的条形凹槽和设置在所述条形凹槽外侧的盲孔,所述滚轮位于所述条形凹槽内,所述格栅的四个角处固定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下端位于所述盲孔内。

所述格栅的设置可以杜绝工人在投料时的危险,原料可通过所述格栅进行投入,所述滚轮和所述条形凹槽的设置可以在需要通过投料口维修设备时移走所述格栅,所述定位杆、所述盲孔和所述固定板的设置可以使所述格栅不需要移动时固定好。

优选的,所述格栅的两侧壁处还设有与所述格栅铰接的盖板。所述盖板可以在不使用投料口时盖好所述格栅,使人走上去更安全,也不会损坏所述格栅。

优选的,所述盖板的面积为所述格栅的面积的一半。

优选的,所述格栅的下表面还设有若干平行的磁力棒,所述磁力棒固定在所述格栅下表面上。所述磁力棒的设置可以除去原料内的铁定等杂物,减少生产设备的损坏。

优选的,所述磁力棒在所述格栅下表面上均匀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格栅的设置可以杜绝工人在投料时的危险,原料可通过格栅进行投入,滚轮和条形凹槽的设置可以在需要通过投料口维修设备时移走格栅,定位杆、盲孔和固定板的设置可以使格栅不需要移动时固定好。

2、盖板可以在不使用投料口时盖好格栅,使人走上去更安全,也不会损坏格栅。

3、磁力棒的设置可以除去原料内的铁定等杂物,减少生产设备的损坏。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盖板盖上时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格栅;2、滚轮;3、盖板;4、投料口;5、条形凹槽;6、盲孔;7、固定板;71、通孔;8、磁力棒;9、定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饲料投料口防护装置,包括投料口4、设置在投料口4上方的方形格栅1、固定在格栅1四个角下方的滚轮2、设置在投料口4两侧的条形凹槽5和设置在条形凹槽5外侧的盲孔6,格栅1的设置可以杜绝工人在投料时的危险,原料可通过格栅1进行投入,滚轮2位于条形凹槽5内,滚轮2和条形凹槽5的设置可以在需要通过投料口4维修设备时移走格栅1,格栅1的四个角处固定有固定板7,固定板7上设有通孔71,通孔71内设有定位杆9,定位杆9下端位于盲孔6内,定位杆9可以使格栅1不需要移动时固定好,格栅1的两侧壁处还设有与格栅1铰接的盖板3,盖板3的面积为格栅1的面积的一半,盖板3可以在不使用投料口4时盖好格栅1,使人走上去更安全,也不会损坏格栅1,格栅1的下表面还设有若干平行的磁力棒8,磁力棒8固定在格栅1下表面上,磁力棒8在格栅1下表面上均匀分布。磁力棒8的设置可以除去原料内的铁定等杂物,减少生产设备的损坏。

本实用新型工作方式:进行投料时,可直接将原料投放到格栅1上,原料通过格栅1进入,不需要投料时,可将盖板3盖到格栅1上,若需要通过投料口1进行维修设备时,可将格栅1移走,先将定位杆9从盲孔6内移走,再通过滚轮2推走格栅1。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