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腔结构及包含该结构的真空封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95187发布日期:2018-08-04 14:23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封口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真空腔结构及包含该结构的真空封口机。



背景技术:

真空封口机广泛应用在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通常是通过抽真空结构将真空袋在一定空间内抽成真空而后封口。现有技术中的抽真空结构通常是一体化设计,在设备主体上形成腔槽和密封结构,而后将真空袋放入即可。

但是,对盛装有液体的真空袋,抽真空很可能导致,液体外流,沾染设备主体,难以清洗。甚至在操作失误的情况下会流入设备主体内部,损伤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真空腔结构及包含该结构的真空封口机,解决现有技术中真空封口设备难以清洗,维护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真空腔结构,包括:腔体底座以及密封上盖;

所述腔体底座包括:底板以及侧壁;

所述侧壁设置在所述底板上,与所述底板合围成顶部开口的腔体;

所述密封上盖与所述腔体的顶部开口相匹配;

所述腔体底座上设置与真空封口机匹配的真空连接头。

进一步地,所述真空连接头包括:腔外接头;

所述腔外接头包括:腔外接头主体以及设置在其内的腔外气流通路;

所述腔外接头主体设置在所述底板上,位于所述腔体的外部;

所述底板上开设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腔外气流通路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真空连接头还包括:腔内接头;

所述腔内接头包括:腔内接头主体以及设置在所述腔内接头主体内的腔内气流通路;

所述腔内接头主体设置在所述底板上,位于所述腔体的内部;

所述腔内气流通路连通所述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上盖的内侧设置环形隔板;

所述环形隔板围在所述腔内接头主体的顶端的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上盖内侧设置有与所述侧壁顶端位置对应的上挡板,所述上挡板外设置上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上开设真空袋容置槽,所述密封上盖内侧设置有与所述真空袋容置槽相配合的真空袋挡板。

进一步地,所述真空袋容置槽的槽体结构向所述腔体外突出。

进一步地,所述侧壁顶部开设密封圈容置槽;

所述密封圈容置槽内设置下密封圈;

其中,所述密封圈容置槽的槽深小于所述下密封圈的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上盖与所述腔体底座之间通过翻折板连接;

所述翻折板与所述密封上盖和所述腔体底座衔接区域均设置翻折线。

一种真空封口机,包括:所述的真空腔结构以及真空封口机主体;

所述真空腔结构固定在所述真空封口机主体上,并通过所述真空连接头连接所述真空封口机主体的抽真空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真空腔结构,通过独立的腔体底座以及与之匹配的密封上盖形成可拆卸的真空腔体结构,作为连接在真空袋与真空封口机之间的媒介;避免真空袋直接与真空设备接触,从而避免真空袋内液体或者相似的杂物沾染难以清理的一体化设备。需清理时,拆下真空腔结构即可,大幅提升真空封口机的清理维护的便捷性。所述腔体底座通过底板和侧壁合围而成,作为腔体的主体结构,一方面具备一定的立体空间,盛装容纳真空袋,另一方面,也能够收集抽真空操作中溢出的液体和杂物。同时,通过腔体底座以及与之匹配的密封上盖能够可靠的形成真空腔,实现抽真空操作;通过真空接头实现与抽真空设备的连接,形成稳定的抽真空路径,保证抽真空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真空腔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真空腔结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图2的仰视图;

图5为图2的右视图;

图6为图2的左视图;

图7为真空腔结构和真空封口设备的配合原理示意图;

图8为真空腔结构和真空封口设备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真空腔结构及包含该结构的真空封口机,解决现有技术中真空封口设备难以清洗,维护的技术问题。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参见图1,一种真空腔结构,包括:腔体底座1以及密封上盖2;腔体底座1和密封上盖2在扣合的情况下,形成密闭的腔体结构;使用时,将真空袋置于腔体结构内,并通过上位的真空封口机对腔体结构抽真空,从而实现真空袋的密封。

也就是说,通过在一体化的真空封口机上设置可拆装的真空腔体结构,替换原有的设备一体化的腔体结构;避免真空袋内的液体或者杂物沾染真空封口设备,降低清理维护难度,同时也能够避免杂物进入真空封口设备,影响设备安全。

下面针对上述结构具体说明。

参见图2、图3,图4、图5和图6腔体底座1包括:底板以及侧壁6。

侧壁6设置在底板上,与底板合围成顶部开口的腔体;也就是形成真空腔结构主体,用于容纳真空袋,执行抽真空操作。密封上盖2与腔体的顶部开口相匹配;从而实现扣合密闭。腔体底座1上设置与真空封口机匹配的真空连接头5;也就是说,真空连接头5作为抽真空的接头,连接真空封口机的抽真空结构。

一般来说,真空连接头5包括:腔外接头;腔外接头设置在腔体底座1的外部,实现配合连接结构。

具体来说,腔外接头包括:腔外接头主体以及设置在其内的腔外气流通路;腔外接头主体设置在底板上,位于腔体的外部。

也就是说,腔外接头主体的形态根据抽真空设备的接头形态相匹配,实现稳定可靠的连接。

底板上开设通孔,所述通孔与腔外气流通路连通;也就是,在腔外接头主体内开设孔洞或者管路,作为抽真空操作的气流通路,连通腔体内外。

进一步地,所述真空连接头5还包括:腔内接头;作为腔体内部气流出口。

具体来说,腔内接头包括:腔内接头主体以及设置在腔内接头主体内的腔内气流通路;腔内接头主体设置在底板上,位于腔体的内部;腔内气流通路连通通孔。也就是,在腔内接头主体内开设孔洞或者管路,作为抽真空操作的气流通路。

一般来说,腔内接头主体设置在底板上,腔内气流通路的端口设置在腔内接头顶端,距离腔体底部一定的高度;能够避免真空操作中溢出的液体或者杂物进入,堵塞气流通路;也能避免液体杂物进入抽真空设备,损坏设备。

进一步地,密封上盖2的内侧设置环形隔板13;环形隔板13围在腔内接头主体的顶端的外侧。也就是说,在密封上盖2扣合后,环形隔板13能够在腔内接头主体的顶端的外侧形成阻挡结构,在靠近底板一定距离内形成,气流路径,在保证气流通过的情况下,有效阻挡液体和杂物的通过。

底板上开设真空袋容置槽4,密封上盖2内侧设置有与真空袋容置槽4相配合的真空袋挡板8;在抽真空操作中,容置真空袋,并通过真空袋挡板8压平真空袋。

一般来说,真空袋容置槽的槽体结构向腔体外突出,能够一定程度上容纳溢出的液体和杂物,避免其进入轴真空设备。

参见图1,密封上盖2的内侧设置有与侧壁6顶端位置对应的上挡板7,上挡板7外设置上密封圈10,实现可靠的密封操作。

侧壁6的顶部开设密封圈容置槽;密封圈容置槽内设置下密封圈9;其中,密封圈容置槽的槽深小于下密封圈9的厚度;从而保证弹性密封效率。

上密封圈10和下密封圈9的配合压紧密封,保持弹性密封效果;一般来说,上密封圈10和下密封圈9采用密封海绵密封圈。

密封上盖2与腔体底座1之间通过翻折板3连接;翻折板3与密封上盖2和腔体底座1衔接区域均设置翻折线。从而能够通过翻折板3实现密封上盖2的单侧活动连接,同时一定程度上实现可靠紧固。

本实施例还基于上述真空腔结构提供一种真空封口机。

参见图7和图8,一种真空封口机,包括:真空腔结构11以及真空封口机主体12。

真空腔结构11固定在真空封口机主体12上,并通过真空连接头5连接真空封口机主体12的抽真空结构15。

一般来说,真空封口机主体12上开设与底板相配合的限位面13,相应的在限位面13内也设置下凹的槽体14,实现可靠的固定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真空腔结构,通过独立的腔体底座以及与之匹配的密封上盖形成可拆卸的真空腔体结构,作为连接在真空袋与真空封口机之间的媒介;避免真空袋直接与真空设备接触,从而避免真空袋内液体或者相似的杂物沾染难以清理的一体化设备。需清理时,拆下真空腔结构即可,大幅提升真空封口机的清理维护的便捷性。同时,通过腔体底座以及与之匹配的密封上盖能够可靠的形成真空腔,实现抽真空操作;通过真空接头实现与抽真空设备的连接,形成稳定的抽真空路径,保证抽真空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通过腔外接头实现与上位设备之间的有效连接,通过腔内接头实现气流的稳定输出。更重要的是,腔内接头的设计能够一定程度上阻挡液体或者其他杂物进入上位设备,保证上位设备的安全性。相应的,通过环形隔板也一定程度上配合腔内接头主体,形成高效的阻挡结构,进一步提升筛除阻挡效果。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