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筒盒纸巾装盒机纸巾移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50726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包装机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圆筒盒纸巾装盒机纸巾移位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面巾纸的装盒均使用装盒机,基本实现了自动化,减少了人力成本,但是通常只能装方盒,本公司对于将纸巾装入圆筒形包装盒中的技术设备进行了研究,如本公司公开的zl2016205315093号专利,实现了向圆筒盒内自动装入面巾纸,并且能自动将最内层的一张纸巾拉出3厘米的导引段,同时在生产实践中发现,当面巾纸面积比较大且更柔软时,由于纸巾间的摩擦阻力大,导引段的拉出往往不成功,装盒后的纸巾不好取用,达不到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圆筒盒纸巾装盒机纸巾移位机构,在纸巾传输过程中将其表层纸巾吸取并移位,装盒后在盒口处自然形成纸巾导引段,从根本上解决了现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圆筒盒纸巾装盒机纸巾移位机构,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设有工作平台2,所述工作平台2上设有槽201供推纸杆3通行,所述推纸杆3装在推纸杆链条7上,所述推纸杆链条7绕装在推纸杆链轮701上,所述机架1尾端设有装盒机构6,还包括纸巾移位装置5,所述纸巾移位装置5包括气缸一502、气缸二503、气缸三506、压吸纸架508,所述气缸一502固定安装在支架501侧面,所述气缸一502上装设有垂直线轨一512,所述垂直线轨一512上适配装设有滑动板一504,所述气缸一502的活塞端与滑动板一504下端连接,所述气缸二503通过连板一513与滑动板一504连接,所述气缸二503侧面设有垂直线轨二514,所述垂直线轨二514适配装设有滑动板二505,所述滑动板二505下端与所述气缸二503的活塞端连接,所述气缸三506通过连板二515与滑动板二505连接,所述气缸三506上设有水平线轨511,所述水平线轨511上适配装设有滑动板三507,所述滑动板三507与所述气缸三506活塞联动,所述压吸纸架508安装在滑动板三507上,所述压吸纸架508的主梁527上设有若干吸孔509,所述吸孔509与设于主梁527一端的气管接头510连通,所述气管接头510接入负压。

通过本设置,当推纸杆3推动堆叠好的纸巾4在工作平台2滑行前进进入纸巾移位装置5的工作区域时,首先气缸一502的活塞快速伸出,带动气缸二503下行,最终使压吸纸架508位于纸巾4的上方,然后气缸二503活塞伸出,通过滑动板二505及连板二515带动气缸三506下行,使安装在滑动板三507上的压吸纸架508压到纸巾上(此时气缸三506的活塞是处于伸出状态的),然后负压接通,负压通过气管接头510到达吸孔509将纸巾4最上面的一层纸巾吸住,然后气缸二503活塞回缩,带动气缸三506及压吸纸架508上行,然后气缸三506活塞回缩,通过滑动板三507带动压吸纸架508向支架501移动一定距离从而把最上一层纸巾向外移出一定距离,然后气缸二503活塞再次伸出,通过滑动板二505及连板二515带动气缸三506下行,使安装在滑动板三507上的压吸纸架508再次压到纸巾上,在吸纸架508压到纸巾4后负压释放,然后气缸二503活塞回缩,带动气缸三506及压吸纸架508上行,气缸一502的活塞缩回,带动气缸二503、气缸三506及压吸纸架508整体上行复位,此时气缸三506的活塞也伸出复位,如此循环完成表层纸巾的移位,经过表面一层纸巾移位后的纸巾4在装盒机构6成型为圆卷状并且在外端形成导引段401,然后装入圆筒纸巾盒内,导引段401留在圆筒纸巾盒的开口一端方便取用。

本发明进一步的设置:所述支架501的下端与大连板516连接,所述大连板516通过主线轨526安装在立板525上,所述立板525固定安装在机架1上,所述立板525上还设有可转动的摆臂524,所述摆臂524远端通过连杆一519与支架501联动,所述摆臂524近端还设有连杆二523与曲柄522联动,所述曲柄522安装在转轴521上与链轮二520联动,所述链轮二520通过链条518与链轮一517联动,所述链轮一517与推纸杆链轮701同步联动。

通过本设置,一方面在链轮一517、链轮二520、链条518、曲柄522、连杆二523、连杆一519及摆臂524的协同作用下,驱动支架501与推纸杆3同步前进,从而使安装于支架501上的气缸一502、气缸二503、气缸三506及压吸纸架508整体与推纸杆3前进速度同步,在压吸纸架508吸取移动表层纸巾过程中,保证压吸纸架508与纸巾4在推纸杆3前进方向上保持相对静止,确保压吸纸架508吸取移动表面一层纸巾时稳定可靠,且移位后的表面一层纸巾两侧与纸巾4的堆叠两侧平齐,一端伸出纸巾4的堆叠,另一方面在一次吸取移动表层纸巾结束后,让气缸一502、气缸二503、气缸三506及压吸纸架508整体快速回到起始位置,开始下一次的吸纸移动循环。

本发明进一步的设置:所述气缸一502、气缸二503轴线均垂直于工作平台2,所述气缸三506轴线平行于工作平台2且与推纸杆3运行方向垂直。

通过本设置,气缸一502和气缸二503协作驱动气缸三506及压吸纸架508垂直上下移动确保压吸纸架508能压紧在纸巾4表层,其中气缸一502提供大距离快速移动,一方面在纸巾进入纸巾移位装置5的工作区域时快速的把气缸二503、气缸三506及压吸纸架508整体推向纸巾4,另一方向在吸纸移位结束后快速的把气缸二503、气缸三506及压吸纸架508整体拉回到最高位,使推纸杆3顺利的将纸巾4推送至装盒机构6,气缸二503提供短距离快速移动,在压吸纸架508吸住表层纸巾后快速回拉使表层纸巾脱离纸巾堆叠,使气缸三506在驱动压吸纸架508对表层纸巾移位的过程只移动表层纸巾,不至于把整个纸巾堆叠弄乱,吸纸移动稳定可靠;另外气缸一502和气缸二503的这种组合设置,工作时只用通过其各自的工作行程就可以进行距离控制,因此在控制系统上只用控制气缸缩空气的进出就可以,故控制系统可以简单化,节省成本,工作也更稳定可靠。

本发明进一步的设置:所述压吸纸架508为非字型结构,在主梁527两侧设有若干分支梁528。

通过本设置,压吸纸架508具有轻便,压紧面积大的特点,即减轻了气缸的受力,又能很好的压到更大的区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的圆筒盒纸巾装盒机纸巾移位机构突破了现有技术中对于向圆筒盒内自动装入面巾纸时设置纸巾导引段的技术方案,具有同步性好,结构及控制简单,成本低,对表层纸巾吸取移位稳定可靠的优点,可以确保每一次向圆筒盒内自动装入面巾纸时都能形成导引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纸巾移位装置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纸巾移位装置另一角度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压吸纸架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纸巾堆叠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表层纸巾移位后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纸巾装入圆筒盒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一种圆筒盒纸巾装盒机纸巾移位机构,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设有工作平台2,工作平台2上设有槽201供推纸杆3通行,推纸杆3装在推纸杆链条7上,推纸杆链条7绕装在推纸杆链轮701上,机架1尾端设有装盒机构6,还包括纸巾移位装置5:纸巾移位装置5包括气缸一502、气缸二503、气缸三506、压吸纸架508,气缸一502固定安装在支架501侧面,气缸一502上装设有垂直线轨一512,垂直线轨一512上适配装设有滑动板一504,气缸一502的活塞端与滑动板一504下端连接,气缸二503通过连板一513与滑动板一504连接,气缸二503侧面设有垂直线轨二514,垂直线轨二514适配装设有滑动板二505,滑动板二505下端与气缸二503的活塞端连接,气缸三506通过连板二515与滑动板二505连接,气缸三506上设有水平线轨511,水平线轨511上适配装设有滑动板三507,滑动板三507与气缸三506活塞联动,压吸纸架508安装在滑动板三507上,压吸纸架508的主梁527上设有若干吸孔509,吸孔509与设于主梁527一端的气管接头510连通,气管接头510接入负压。

进一步的:支架501的下端与大连板516连接,大连板516通过主线轨526安装在立板525上,立板525固定安装在机架1上,立板525上还设有可转动的摆臂524,摆臂524远端通过连杆一519与支架501联动,摆臂524近端还设有连杆二523与曲柄522联动,曲柄522安装在转轴521上与链轮二520联动,链轮二520通过链条518与链轮一517联动,链轮一517与推纸杆链轮701同步联动。

进一步的:气缸一502、气缸二503轴线均垂直于工作平台2,气缸三506轴线平行于工作平台2且与推纸杆3运行方向垂直。

进一步的:压吸纸架508为非字型结构,在主梁527两侧设有若干分支梁528。

如图5所示为纸巾4的原始堆叠为整齐的立方体型堆叠。

如图6所示为纸巾4的表面一层纸巾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吸取移位后表面纸巾伸出原纸巾堆叠一端,两侧面与原堆叠基本平齐。

如图7所示纸巾4在表面一层纸巾移位后经装盒机构6成型后装入圆筒盒时状态,在其中心部位的前端由原移位的表面纸巾自然形成导引段401;需要说明的是,装盒机构6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参见本公司zl2016205315093号专利,只是取消了zl2016205315093号专利中的吸纸枪,因此不再赘述。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