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上料振动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53025发布日期:2018-09-15 00:25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总体而言涉及工件振动上料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高效上料振动盘。



背景技术:

在很多振动上料的场合中,经常需要对尺寸较大的工件进行振动上料,由于工件尺寸较大,现有所有振动上料器的调节手段都无法达成较高的上料效率,无法满足生产线对上料效率的要求。现有解决办法中,有改变振动盘材质的方案,有改变振动相位或振动幅度的方案,也有对上料通道表面添加环氧涂层的方案,然而这些方案对提高上料效率的效果十分有限。因此,如何在上料通道长度有限的情况下,显著提高尺寸较大工件的振动上料效率,是业界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在上料通道长度有限的情况下,可显著提高尺寸较大工件的振动上料效率的一种高效上料振动盘。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高效上料振动盘,包括振动盘,所述振动盘上设置有上料通道,所述上料通道包括有栈道和侧壁,所述上料通道上设置有纤维织物,所述纤维织物设置于所述栈道上或者设置于所述侧壁上或者设置于所述栈道和所述侧壁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纤维织物表面具有纹理。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纤维织物包括自然纤维织物和/或人工纤维织物。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纤维织物包括一条沿着上料通道延伸的条带。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纤维织物包括两条以上相互平行且沿着上料通道延伸的条带。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述条带宽度为2-10毫米。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述条带宽度为2-4毫米,所述条带数量为2条。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纤维织物包括沿着上料通道延伸的阵列设置的点位。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点位的形状为圆形或方形。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述振动盘外径为280毫米至450毫米,所述工件的外部尺寸范围为20mm×30mm×3mm至45mm×55mm×7mm。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的高效上料振动盘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发明的高效上料振动盘通过在上料通道的栈道上或者侧壁上或者栈道和侧壁上设置纤维织物,以提高工件和上料通道之间的接触刚度,在振动盘规格大小有限、上料通道长度有限的情况下显著提高尺寸较大工件的振动上料效率,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具有非常高的市场价值。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考虑以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各种目标、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附图仅为本发明的示范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高效上料振动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高效上料振动盘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高效上料振动盘的纤维织物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高效上料振动盘的纤维织物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高效上料振动盘的纤维织物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高效上料振动盘的纤维织物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高效上料振动盘的纤维织物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高效上料振动盘的纤维织物的纹理示意图之一。

图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高效上料振动盘的纤维织物的纹理示意图之二。

图10是本发明一实施例高效上料振动盘的纤维织物的纹理示意图之三。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振动盘;11、盘体;111、上料通道;1111、栈道;1112、侧壁;1113、棱边;1114、纤维织物;12、筛选机构;2、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发明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在对本发明的不同示例的下面描述中,参照附图进行,所述附图形成本发明的一部分,并且其中以示例方式显示了可实现本发明的多个方面的不同示例性结构、系统和步骤。应理解,可以使用部件、结构、示例性装置、系统和步骤的其他特定方案,并且可在不偏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进行结构和功能性修改。而且,虽然本说明书中可使用术语“顶部”、“底部”、“前部”、“后部”、“侧部”等来描述本发明的不同示例性特征和元件,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文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本说明书中的任何内容都不应理解为需要结构的特定三维方向才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内。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高效上料振动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高效上料振动盘的剖视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高效上料振动盘,包括振动盘1,振动盘1上设置有上料通道111,上料通道111包括有栈道1111和侧壁1112,上料通道111上设置有纤维织物1114,纤维织物1114设置于栈道1111上或者设置于侧壁1112上或者设置于栈道1111和侧壁1112上。以下为方便说明本发明的实现方式,结合五个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但该五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可以相互交叉组合,并不能以其中一种特定的实施方式来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加以限定。

第一实施例

该实施例中,振动盘1包括有盘体11和设置于盘体11上的筛选机构12,筛选机构12用于对工件2进行尺寸大小或位姿筛选,工件2的外部尺寸范围为20mm×30mm×3mm至45mm×55mm×7mm,盘体11为圆盘形结构,盘体11的外径通常在280毫米至450毫米之间,例如290毫米和400毫米,上料通道111设置在振动盘1的盘体11上,上料通道111为一条连续的螺旋状通道,上料通道111的栈道1111和侧壁1112之间形成v型结构,上料过程中工件2位于栈道1111和侧壁1112的夹角之间,包括有栈道1111和侧壁1112的上料通道111还包括有棱边1113,上料通道111本层栈道1111与下一层侧壁1112靠近盘体11中心的相交线即为棱边1113,纤维织物1114沿螺旋状的上料通道111延伸。

该实施例中,纤维织物1114表面具有纹理,以提高工件2与上料通道111间的接触刚度,此纹理可以是如图8和图9所示的纤维织线编织成的纵横交错的纹理或者如图10所示的阵列同心圆纹理,也可以是纤维织线编织成的其他粗糙度适宜的表面凹凸不平的纹理,纹理的具体形状可视需求而定;纤维织物包括自然纤维织物,例如棉布,纤维织物还包括人工纤维织物,例如玻璃布;纤维织物1114可包括一条较宽的沿着螺旋状上料通道111延伸的纤维织物条带,也可包括两条或两条以上较窄的相互平行且沿着螺旋状上料通道111延伸的纤维织物条带,即此两条纤维织物条带的间距随着上料通道111的延伸趋势同步变化且各处形成同心,此两条或两条以上条带可以是沿螺旋状上料通道111延伸的完整条带,也可以是沿螺旋状上料通道111延伸的分段条带;纤维织物1114还可包括沿着螺旋状上料通道111延伸的阵列设置的纤维织物点位,点位可以呈一列、两列或多列排列,点位的形状为圆形或方形,也可以是其他适宜形状。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高效上料振动盘的纤维织物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实施例中,纤维织物1114优选为两条较窄的相互平行且沿着螺旋状上料通道111延伸的纤维织物条带,以使工件2与上料通道111的接触稳定可靠,纤维织物1114的两条条带中每条条带的宽度通常为2-10毫米,优选为2-4毫米;纤维织物1114的两条相互平行的纤维织物条带通过粘合剂粘贴到盘体11上料通道111的侧壁1112上,上料时工件2的某一表面与粘贴于上料通道111侧壁1112上的纤维织物1114接触,工件2的另一表面与上料通道111的栈道1111接触,工件2与上料通道111之间的接触刚度增大,使得工件2更易被振动盘1稳定地驱动,进而实现较多工件2沿螺旋状上料通道111行进并通过筛选机构12的筛选后成功上料。

第二实施例

该实施例中,振动盘1包括有盘体11和设置于盘体11上的筛选机构12,筛选机构12用于对工件2进行尺寸大小或位姿筛选,工件2的外部尺寸范围为20mm×30mm×3mm至45mm×55mm×7mm,盘体11为圆盘形结构,盘体11的外径通常在280毫米至450毫米之间,例如290毫米和400毫米,上料通道111设置在振动盘1的盘体11上,上料通道111为一条连续的螺旋状通道,上料通道111的栈道1111和侧壁1112之间形成v型结构,上料过程中工件2位于栈道1111和侧壁1112的夹角之间,包括有栈道1111和侧壁1112的上料通道111还包括有棱边1113,上料通道111本层栈道1111与下一层侧壁1112靠近盘体11中心的相交线即为棱边1113,纤维织物1114沿螺旋状的上料通道111延伸。

该实施例中,纤维织物1114包括有纤维织物,纤维织物表面具有纹理,以提高工件2与上料通道111间的接触刚度,此纹理可以是如图8和图9所示的纤维织线编织成的纵横交错的纹理或者如图10所示的阵列同心圆纹理,也可以是纤维织线编织成的其他粗糙度适宜的表面凹凸不平的纹理,纹理的具体形状可视需求而定;纤维织物包括自然纤维织物,例如棉布,纤维织物还包括人工纤维织物,例如玻璃布;纤维织物1114可包括一条较宽的沿着螺旋状上料通道111延伸的纤维织物条带,也可包括两条或两条以上较窄的相互平行且沿着螺旋状上料通道111延伸的纤维织物条带,即此两条纤维织物条带的间距随着上料通道111的延伸趋势同步变化且各处形成同心,此两条或两条以上条带可以是沿螺旋状上料通道111延伸的完整条带,也可以是沿螺旋状上料通道111延伸的分段条带;纤维织物1114还可包括沿着螺旋状上料通道111延伸的阵列设置的纤维织物点位,点位可以呈一列、两列或多列排列,点位的形状为圆形或方形,也可以是其他适宜形状。

图4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高效上料振动盘的纤维织物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实施例中,纤维织物1114优选为一条较宽的沿着螺旋状上料通道111延伸的纤维织物条带,以使工件2与上料通道111的接触稳定可靠,纤维织物1114条带的宽度通常为2-10毫米;纤维织物1114的一条纤维织物条带通过粘合剂粘贴到盘体11上料通道111的侧壁1112上,上料时工件2的某一表面与粘贴于上料通道111侧壁1112上的纤维织物1114接触,工件2的另一表面与上料通道111的栈道1111接触,工件2与上料通道111之间的接触刚度增大,使得工件2更易被振动盘1稳定地驱动,进而实现较多工件2沿螺旋状上料通道111行进并通过筛选机构12的筛选后成功上料。

第三实施例

该实施例中,振动盘1包括有盘体11和设置于盘体11上的筛选机构12,筛选机构12用于对工件2进行尺寸大小或位姿筛选,工件2的外部尺寸范围为20mm×30mm×3mm至45mm×55mm×7mm,盘体11为圆盘形结构,盘体11的外径通常在280毫米至450毫米之间,例如290毫米和400毫米,上料通道111设置在振动盘1的盘体11上,上料通道111为一条连续的螺旋状通道,上料通道111的栈道1111和侧壁1112之间形成v型结构,上料过程中工件2位于栈道1111和侧壁1112的夹角之间,包括有栈道1111和侧壁1112的上料通道111还包括有棱边1113,上料通道111本层栈道1111与下一层侧壁1112靠近盘体11中心的相交线即为棱边1113,纤维织物1114沿螺旋状的上料通道111延伸。

该实施例中,纤维织物1114包括有纤维织物,纤维织物表面具有纹理,以提高工件2与上料通道111间的接触刚度,此纹理可以是如图8和图9所示的纤维织线编织成的纵横交错的纹理或者如图10所示的阵列同心圆纹理,也可以是纤维织线编织成的其他粗糙度适宜的表面凹凸不平的纹理,纹理的具体形状可视需求而定;纤维织物包括自然纤维织物,例如棉布,纤维织物还包括人工纤维织物,例如玻璃布;纤维织物1114可包括一条较宽的沿着螺旋状上料通道111延伸的纤维织物条带,也可包括两条或两条以上较窄的相互平行且沿着螺旋状上料通道111延伸的纤维织物条带,即此两条纤维织物条带的间距随着上料通道111的延伸趋势同步变化且各处形成同心,此两条或两条以上条带可以是沿螺旋状上料通道111延伸的完整条带,也可以是沿螺旋状上料通道111延伸的分段条带;纤维织物1114还可包括沿着螺旋状上料通道111延伸的阵列设置的纤维织物点位,点位可以呈一列、两列或多列排列,点位的形状为圆形或方形,也可以是其他适宜形状。

图5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高效上料振动盘的纤维织物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实施例中,纤维织物1114优选包括三条较窄的沿着螺旋状上料通道111延伸的纤维织物条带,其中两条条带相互平行并通过粘合剂粘贴到盘体11上料通道111的侧壁1112上,以使工件2与上料通道111的接触稳定可靠,另一条条带在螺旋状上料通道111靠近盘体11底部的一段处粘贴于此段的棱边1113上,以避免工件2掉落盘体11底部时与底部上料通道111的棱边1113发生磕碰;纤维织物1114每条条带的宽度通常为2-10毫米,优选为2-4毫米;上料时工件2的某一表面与粘贴于上料通道111侧壁1112上的纤维织物1114接触,工件2的另一表面与上料通道111的栈道1111接触,工件2与上料通道111之间的接触刚度增大,使得工件2更易被振动盘1稳定地驱动,进而实现较多工件2沿螺旋状上料通道111行进并通过筛选机构12的筛选后成功上料。

第四实施例

该实施例中,振动盘1包括有盘体11和设置于盘体11上的筛选机构12,筛选机构12用于对工件2进行尺寸大小或位姿筛选,工件2的外部尺寸范围为20mm×30mm×3mm至45mm×55mm×7mm,盘体11为圆盘形结构,盘体11的外径通常在280毫米至450毫米之间,例如290毫米和400毫米,上料通道111设置在振动盘1的盘体11上,上料通道111为一条连续的螺旋状通道,上料通道111的栈道1111和侧壁1112之间形成v型结构,上料过程中工件2位于栈道1111和侧壁1112的夹角之间,包括有栈道1111和侧壁1112的上料通道111还包括有棱边1113,上料通道111本层栈道1111与下一层侧壁1112靠近盘体11中心的相交线即为棱边1113,纤维织物1114沿螺旋状的上料通道111延伸。

该实施例中,纤维织物1114包括有纤维织物,纤维织物表面具有纹理,以提高工件2与上料通道111间的接触刚度,此纹理可以是如图8和图9所示的纤维织线编织成的纵横交错的纹理或者如图10所示的阵列同心圆纹理,也可以是纤维织线编织成的其他粗糙度适宜的表面凹凸不平的纹理,纹理的具体形状可视需求而定;纤维织物包括自然纤维织物,例如棉布,纤维织物还包括人工纤维织物,例如玻璃布;纤维织物1114可包括一条较宽的沿着螺旋状上料通道111延伸的纤维织物条带,也可包括两条或两条以上较窄的相互平行且沿着螺旋状上料通道111延伸的纤维织物条带,即此两条纤维织物条带的间距随着上料通道111的延伸趋势同步变化且各处形成同心,此两条或两条以上条带可以是沿螺旋状上料通道111延伸的完整条带,也可以是沿螺旋状上料通道111延伸的分段条带;纤维织物1114还可包括沿着螺旋状上料通道111延伸的阵列设置的纤维织物点位,点位可以呈一列、两列或多列排列,点位的形状为圆形或方形,也可以是其他适宜形状。

图6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高效上料振动盘的纤维织物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实施例中,纤维织物1114可包括四条较窄的沿着螺旋状上料通道111延伸的纤维织物条带,其中两条条带相互平行并通过粘合剂粘贴到盘体11上料通道111的侧壁1112上,以使工件2与上料通道111的接触稳定可靠,另两条条带相互平行并通过粘合剂粘贴到盘体11上料通道111的栈道1111上,并且粘贴于栈道1111上的两条条带的其中一条在螺旋状上料通道111靠近盘体11底部的一段处粘贴于此段的棱边1113上,以避免工件2掉落盘体11底部时与底部上料通道111的棱边1113发生磕碰;纤维织物1114的每条条带的宽度通常为2-10毫米,优选为2-4毫米;上料时工件2的某一表面与粘贴于上料通道111侧壁1112上的纤维织物1114接触,工件2的另一表面与上料通道111栈道1111上的纤维织物1114接触,工件2与上料通道111之间的接触刚度增大,使得工件2更易被振动盘1稳定地驱动,进而实现较多工件2沿螺旋状上料通道111行进并通过筛选机构12的筛选后成功上料。

第五实施例

该实施例中,振动盘1包括有盘体11和设置于盘体11上的筛选机构12,筛选机构12用于对工件2进行尺寸大小或位姿筛选,工件2的外部尺寸范围为20mm×30mm×3mm至45mm×55mm×7mm,盘体11为圆盘形结构,盘体11的外径通常在280毫米至450毫米之间,例如290毫米和400毫米,上料通道111设置在振动盘1的盘体11上,上料通道111为一条连续的螺旋状通道,上料通道111的栈道1111和侧壁1112之间形成v型结构,上料过程中工件2位于栈道1111和侧壁1112的夹角之间,包括有栈道1111和侧壁1112的上料通道111还包括有棱边1113,上料通道111本层栈道1111与下一层侧壁1112靠近盘体11中心的相交线即为棱边1113,纤维织物1114沿螺旋状的上料通道111延伸。

该实施例中,纤维织物1114包括有纤维织物,纤维织物表面具有纹理,以提高工件2与上料通道111间的接触刚度,此纹理可以是如图8和图9所示的纤维织线编织成的纵横交错的纹理或者如图10所示的阵列同心圆纹理,也可以是纤维织线编织成的其他粗糙度适宜的表面凹凸不平的纹理,纹理的具体形状可视需求而定;纤维织物包括自然纤维织物,例如棉布,纤维织物还包括人工纤维织物,例如玻璃布;纤维织物1114可包括一条较宽的沿着螺旋状上料通道111延伸的纤维织物条带,也可包括两条或两条以上较窄的相互平行且沿着螺旋状上料通道111延伸的纤维织物条带,即此两条纤维织物条带的间距随着上料通道111的延伸趋势同步变化且各处形成同心,此两条或两条以上条带可以是沿螺旋状上料通道111延伸的完整条带,也可以是沿螺旋状上料通道111延伸的分段条带;纤维织物1114还可包括沿着螺旋状上料通道111延伸的阵列设置的纤维织物点位,点位可以呈一列、两列或多列排列,点位的形状为圆形或方形,也可以是其他适宜形状。

图7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高效上料振动盘的纤维织物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实施例中,纤维织物1114可包括两条较窄的沿着螺旋状上料通道111延伸的纤维织物条带,此两条条带相互平行并通过粘合剂粘贴到盘体11上料通道111的栈道1111上,以使工件2与上料通道111的接触稳定可靠,且此两条条带的其中一条在螺旋状上料通道111靠近盘体11底部的一段处粘贴于此段的棱边1113上,以避免工件2掉落盘体11底部时与底部上料通道111的棱边1113发生磕碰;纤维织物1114的每条条带的宽度通常为2-10毫米,优选为2-4毫米;上料时工件2的某一表面与上料通道111侧壁1112接触,工件2的另一表面与上料通道111栈道1111上的纤维织物1114接触,工件2与上料通道111之间的接触刚度增大,使得工件2更易被振动盘1稳定地驱动,进而实现较多工件2沿螺旋状上料通道111行进并通过筛选机构12的筛选后成功上料。

本发明的高效上料振动盘1通过在上料通道111的栈道1111上或者侧壁1112上或者栈道1111和侧壁1112上设置纤维织物1114,以提高工件2和上料通道111之间的接触刚度在振动盘1规格大小有限、上料通道111长度有限的情况下显著提高尺寸较大工件2的振动上料效率,对于部分型号较大工件效率可提高至两倍,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具有非常高的市场价值。

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所示出的具体结构和工艺过程仅仅为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而且,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对以上所述所示的各种技术特征按照各种可能的方式进行组合以构成新的技术方案,或者进行其它改动,而都属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