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精准夹持功能的电子器件移位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11180发布日期:2019-01-05 09:20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精准夹持功能的电子器件移位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子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精准夹持功能的电子器件移位设备。



背景技术:

电子器件是指在真空、气体或固体中,利用和控制电子运动规律而制成的器件。分为电真空器件、充气管器件和固态电子器件。在模拟电路中作整流、放大、调制、振荡、变频、锁相、控制、相关等作用;在数字电路中作采样、限幅、逻辑、存储、计数、延迟等用。充气管器件主要作整流、稳压和显示之用。

电子器件以精密而著称,在生产制造时对车间的环境有着严格的把控。人体携带的汗液若粘在电子器件上则会导致其工作实效,因此对于电子器件的移位一般都是通过吸盘来吸走,但是吸盘的可靠性较低,在工作时常常会出现电子器件掉落的情况,此时则需要重启设备,造成工作效率的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精准夹持功能的电子器件移位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精准夹持功能的电子器件移位设备,包括四根支撑腿,支撑腿顶端共同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上侧设置有传送装置,所述支撑板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两块竖直板,两块竖直板的顶端共同固定连接有水平板,水平板上开设有开口朝下设置的移动槽,移动槽内设置有第一移动块,第一移动块上开设有第一螺纹通孔,第一螺纹通孔内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杆,第一螺纹杆两端与移动槽两端转动连接,且第一螺纹杆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移动块下侧固定连接有高度调节装置,高度调节装置下侧固定连接有夹持装置;所述水平板下侧沿左右方向均匀布置有六个红外接近传感器,红外接近传感器位于传送装置前部的正上方;

所述夹持装置包括水平柱,水平柱呈长方体状,水平柱内开设有第二空腔,第二空腔内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磁极,第一磁极一侧与第二空腔的一侧之间通过第一弹簧相连接,所述水平柱下侧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二通槽,第一磁极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板,第一安装板穿过第二通槽相下延伸,且第一安装板下侧布置有缓冲夹持体;所述水平柱上侧中间处固定连接有动力吸引装置。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移动槽和第一移动块的截面呈凸字形,第一移动块与移动槽相配合。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高度调节装置包括两块连接板,连接板的顶端均与第一移动块的下侧固定连接,两个第一连接板的底端共同固定连接有竖直柱,竖直柱呈长方体状,且竖直柱内部开设有第一空腔,第一空腔内设置有第二移动块,第二移动块上开设有第二螺纹通孔,第二螺纹通孔内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杆,第二螺纹杆两端与第一空腔上下两端转动连接,且第二螺纹杆顶端与第二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竖直柱两侧壁上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一通槽,第二移动块侧壁上固定连接有l型连接杆,l型连接杆穿过第一通槽设置,且两个l型连接杆的底端均与夹持装置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是: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动力吸引装置包括安装柱,安装柱上开设有开口朝下设置的凹槽,凹槽内部设置有第一配合块,第一配合块截面呈直角梯形状,所述凹槽内侧壁上对称开设有两个导向槽,导向槽内设置有导向杆,导向杆与导向槽内顶部之间通过第二弹簧相连接,且导向杆另一端与第一配合块相连接;所述第一配合块上侧设置有第二配合块,第二配合块截面呈直角梯形状,第二配合块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移动板,移动板穿过安装柱向外延伸,且右侧移动板上固定连接有限位挡板,限位挡板与安装柱之间的移动板外部套设有第三弹簧;左侧移动板上侧设置有齿条,齿条上侧啮合有半齿轮,半齿轮与支撑架转动连接,且半齿轮一端与第三电机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与安装柱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配合块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板,第二安装板下侧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磁极,且第一磁极与第二磁极的极性相反。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第一配合块的斜面和第二配合块的斜面平行设置。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缓冲夹持体包括安装块,安装块上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竖直安装杆,竖直安装杆上对称套设有两个滑移套筒,两个滑移套筒之间通过第四弹簧相连接;所述滑移套筒上均设置有第一铰链,第一铰链上活动铰接有转动杆;所述安装槽外侧设置有夹持板,夹持板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二铰链,转动杆另一端与第二铰链相铰接;所述夹持板一侧固定连接有橡胶垫。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安装槽内部开设有限位槽,限位槽内设置有限位杆,限位杆另一端与滑移套筒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第一,利用第一螺纹杆与第一移动块可以实现夹持装置的快速移动,从而将夹持装置移动到电子器件的上方,效率更高;

第二,红外接近传感器用于检测是否有电子器件经过,当其中一个红外接近传感器检测到有电子器件通过时,便将信号发送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连接着本发明中的各个电机,从而可以控制夹持装置将电子器件夹持住,继而实现了对电子器件的移位作用,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第三,利用动力吸引装置对两个第一磁极进行吸引,则两个第一磁极同时向中间处靠拢,带动缓冲夹持体将电子器件夹持住;当需要释放电子器件时,动力吸引装置对两个第一磁极失去吸引力,从而使两个第一磁极在第一弹簧作用下复位,继而实现了对电子器件的释放,相比吸盘吸附而言,本发明的夹持效果更可靠,使用效果更佳;

第四,橡胶垫直接与电子器件相接触,有效降低了损伤率;其次夹持板受到压力后朝安装块一侧运动,通过转动杆使两个滑移套筒同时向竖直安装杆的中间处移动,而第四弹簧对此施加反向作用力,起到一定的缓冲保护作用,再进一步降低了夹持的损伤率,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高度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动力吸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缓冲夹持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具有精准夹持功能的电子器件移位设备,包括四根支撑腿1,支撑腿1顶端共同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支撑板2上侧设置有传送装置3,传送装置3为现有技术中的传送带结构,此处便不再赘述;所述支撑板2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两块竖直板4,两块竖直板4的顶端共同固定连接有水平板5,水平板5上开设有开口朝下设置的移动槽6,移动槽6内设置有第一移动块7,第一移动块7上开设有第一螺纹通孔8,第一螺纹通孔8内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杆9,第一螺纹杆9两端与移动槽6两端转动连接,且第一螺纹杆9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10,所述第一移动块7下侧固定连接有高度调节装置11,高度调节装置11下侧固定连接有夹持装置12,为了使夹持装置12能够移动到所需移位的电器器件上方时,启动第一电机10,第一电机10带动第一螺纹杆9转动,与第一螺纹杆9相配合的第一移动块7在移动槽内左右移动,从而使夹持装置12能够位于电子器件上方然后对其进行夹持;夹持后再使第一移动块7向右侧移动,将电子器件放置到传送装置3右侧的支撑板2上即可;由于第一螺纹杆的螺距为确定值,当第一电机驱动第一螺纹杆转动的圈数一定时,便可以实现与之相配合的第一移动块的精确移动,第一移动块的移动距离可通过第一电机输出轴的转动圈数来实现,继而实现了第一移动块移动长度的精确控制;

在现有技术中,抓取电子器件的机械手的位置移动均是通过电动推杆的伸缩来实现的,首先电动推杆的伸缩长度是有限的,为了获得较长的移动距离,则需要占据较大的空间;此外电动推杆的伸缩长度并不是十分精确,在实际的工业应用中,电动推杆的伸缩长度存在一定的误差,从而导致对电子器件的抓取产生一定的偏差,相比较而言,本发明的移动精度更高,适用于精密组件如电路板的加工;

所述移动槽6和第一移动块7的截面呈凸字形,第一移动块7与移动槽6相配合。

所述水平板5下侧沿左右方向均匀布置有六个红外接近传感器13,红外接近传感器13位于传送装置3前部的正上方,在本实施例中,红外接近传感器13用于感应电子器件,当有电子器件通过时,红外接近传感器13会将信号发送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连接着本发明中的各个电机,从而可以控制夹持装置12将电子器件夹持住,继而实现了对电子器件的移位作用,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对比例1:

在水平板下侧不设置有红外接近传感器13,此处可由人工来操作,当有电子器件经过时,人工启动本发明中的各个电机。

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很明显,由人工控制的电机其滞后性较为严重,常常会出现未被夹持起的电子器件;同时,人工操控电机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反应时间,因此本对比例相比实施例而言,其效率和准确性较低。

经过实际的对比实验可知:本实施例的准确率可达到99.2%,而人工操作的准确率仅仅只有70.7%,因此,采用红外接近传感器13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率,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对比例2:

在现有技术中利用吸盘对电子器件进行移位,电子器件在移位时若发生抖动或吸引面出现缝隙时即会掉落,经过测算,每万次移位,掉落的次数可达87次,即误差率在0.87%;而在本发明中,利用动力吸引装置128使两个缓冲夹持体127相互靠近,从而实现了电子器件的夹持,其稳定性较高,其掉落率较低,可以达到0.1%以下,有效提高了夹持的稳定性,可以节约20.0%的生产时间。

对比例3:

在现有技术中不设置有缓冲夹持体127对电子器件进行夹持,电子器件在移位时若发生抖动或吸引面出现缝隙时即会容易在表面造成损伤,经过测算,每万次移位,造成器件表面损伤的次数达133次,即误差率在1.33%;而在本发明中,利用两个缓冲夹持体127的夹持然后相互靠近,其稳定性较高,其表面损伤率为0.47%,相比现有技术大大降低。

本申请技术请参阅图4和图6,所述缓冲夹持体127包括安装块1271,安装块1271上开设有安装槽1272,安装槽1272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竖直安装杆1273,竖直安装杆1273上对称套设有两个滑移套筒1274,两个滑移套筒1274之间通过第四弹簧1276相连接;所述滑移套筒1274上均设置有第一铰链1275,第一铰链1275上活动铰接有转动杆1277;所述安装槽1272外侧设置有夹持板1278,夹持板1278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二铰链12710,转动杆1277另一端与第二铰链12710相铰接;所述夹持板1278一侧固定连接有橡胶垫1279,由于电子器件的精密性,在对其进行夹持时,为了能够不对电子器件造成损伤,此处设置有缓冲夹持体127:首先橡胶垫1279直接与电子器件相接触,有效降低了损伤率;其次夹持板1278受到压力后朝安装块1271一侧运动,通过转动杆1277使两个滑移套筒1274同时向竖直安装杆1273的中间处移动,而第四弹簧1276对此施加反向作用力,起到一定的缓冲保护作用,再进一步降低了夹持的损伤率,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在本发明中设置有缓冲夹持体127,缓冲夹持体127可以对电子器件进行保护作用,有效降低了损伤率。

对比例4:

在现有技术中利用吸盘来移位电子器件,但是当吸盘在下降过程中,其下降高度不可能是正好的,也就是说下降高度需要稍大才能起到吸附的作用,因此也就会导致对电子器件造成一定的冲击力,从而对电子器件产生一定的压痕甚至是机械损伤,经过实验观察,利用吸盘移位电子器件而产生的损伤率在0.74%,而利用本发明的动力吸引装置以及缓冲夹持体127对电子进行双重缓冲保护,有效起到防损伤的效果,将本道工序的电子器件损伤率降至0.05%。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