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地钎起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79378发布日期:2019-04-12 23:40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一种接地钎起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石油钻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接地钎起出装置,可广泛用于石油工矿企业设备,营房等接地钎子的拔出工作,以及雷同的钢钎、管状物件从地面拔出的工作。



背景技术:

随着石油企业安全管理理念的不断提高与深化,为规范钻井(侧钻井)井场用电安全管理,防止触电及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各厂矿企业在作业现场完善了安全设施,在设备、人员宿舍安装接地钎子,保护设备和人员安全。钻井队作业现场每次需安装几十颗接地钎子,标准的接地钎子长度1500mm,安装深度1200mm,使用时大锤砸入,取出时没有有效的工具和方法,依靠人工砸、拔等原始方法,既影响施工进度,又易对施工人员的身体造成伤害。有部分井队违章用吊车拔接地钎子,过程中经常会远距离斜拉歪拽,极易造成接地钎子损坏并飞出伤人事件,甚至发生吊车倾覆的事故隐患。

如图1所示的第一种接地钎起出装置,其工作原理为:手轮带动小轮并驱动大齿轮实现滚筒旋转并实现缠绕钢丝绳上行,通过钢丝绳端面锁紧接地钎本体装置,一并上行从而实现接地钎起出地面的功能;缺点:结构复杂,体积庞大,不适合单人搬运,狭小空间使用受限,接地钎子提升高度受限,并对工作现场要求较高。

图2所示的第二种接地钎起出装置;其工作原理为:手轮旋转驱动丝杠旋出,并通过丝杠端面卡扣与接地钎子连接,实现接地钎起出地面的功能;缺点:结构较复杂,体积庞大,不适合单人搬运,狭小空间使用受限,接地钎子提升高度受限,并对工作现场要求较高。

图3所示的第三种接地钎起出装置;其工作原理为:通过杠杆原理提升接地钎子;缺点:杠杆与接地钎连接材料强度不够薄弱环节多、不安全,工具功能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接地钎起出装置。

为此,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接地钎起出装置,包括钳框、钳头、钳柄以及与钳柄配套的支座;所述的钳框为一边开口的框状结构,钳框在靠近开口端且形成开口的两个侧壁上形成有可供螺栓穿过的通孔;所述的钳头为一端形成有通孔的弧形结构,钳头设置在钳框的开口处,螺栓穿过通孔将钳头以可旋转的方式固定在钳框上;所述的钳柄为空心杆状结构,钳头靠近通孔的一端固结在钳柄的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的钳头的上表面上形成有防滑螺纹。

进一步的,所述的钳框远离开口的一端上形成有向开口方向倾斜的加紧部。

进一步的,所述的钳柄远离钳头的一端设置有防滑套。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接地钎起出装置可根据接地钎直径选择合适的钳框,当工具长柄下压达到水平角度之前,钳头和钳框之间的配合尺寸应小于接地钎直径,完成挤压咬合接地钎本体在杠杆原理下拔出接地钎;本工具适用于表面光滑的金属管状或实心柱类金属物件的起出地面工作;使用方便省力、易操作的同时确保人员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第一种接地钎起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二种接地钎起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三种接地钎起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接地钎起出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接地钎起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但下述实施例绝非对本发明有任何限制。

一种接地钎起出装置,如图4~5所示,包括钳框、钳头、钳柄以及与钳柄配套的支座;所述的钳框为一边开口的框状结构,钳框在靠近开口端且形成开口的两个侧壁上形成有可供螺栓穿过的通孔;所述的钳头为一端形成有通孔的弧形结构,钳头设置在钳框的开口处,螺栓穿过通孔将钳头以可旋转的方式固定在钳框上;所述的钳柄为空心杆状结构,钳头靠近通孔的一端固结在钳柄的一端。

所述的钳头的上表面上形成有防滑螺纹,在接地钎起出过程中,防止接地钎滑动;所述的钳框远离开口的一端上形成有向开口方向倾斜的加紧部,有利于与钳头配合夹紧接地钎子露于地面的本体;所述的钳柄远离钳头的一端设置有防滑套,在撬动过程中可有效地防滑。

本发明提供的接地钎起出装置的使用方法为:

运用杠杆原理,通过可拆卸不同尺寸钳框和钳头配合将不同尺寸的接地钎子放入,下压钳柄迫使钳头和钳框配合尺寸发生改变从而咬紧接地钎子露于地面的本体,以与钳柄配套的支座为受力点,下压钳柄完成一次杠杆原理的撬动,重复数次即可将接地钎子拔出地面。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接地钎起出装置,包括钳框、钳头、钳柄以及与钳柄配套的支座;所述的钳框为一边开口的框状结构,钳框在靠近开口端且形成开口的两个侧壁上形成有可供螺栓穿过的通孔;所述的钳头为一端形成有通孔的弧形结构,钳头设置在钳框的开口处,螺栓穿过通孔将钳头以可旋转的方式固定在钳框上;所述的钳柄为杆状结构,钳头靠近通孔的一端固结在钳柄的一端。该接地钎起出装置适用于表面光滑的金属管状或实心柱类金属物件的起出地面工作;使用方便省力、易操作的同时确保人员安全。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燕;李爱忠;张利光;段小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1.14
技术公布日:2019.04.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