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封管制袋灌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69821发布日期:2018-10-16 18:46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物料的机械,具体涉及一种封管制袋灌装机。



背景技术:

公告号为CN 102225706 A中国发明说明书公开的一种封管制袋灌装机,包括机架、送管装置、袋体供给装置、热封装置、灌装装置、封口装置、退袋装置和传送装置,送管装置、袋体供给装置、热封装置、灌装装置、封口装置和退袋装置均设置在机架上;传送装置包括输送链条、主动链轮、从动链轮和主驱动机构,其中主动链轮、从动链轮和主驱动机构均安装在机架上,输送链条安装在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上,主动链轮与主驱动机构传动连接,输送链条上等间距安装有多个挂板,挂板上设有能够容纳吸管的开口,其特征是:所述挂板的一侧与输送链条铰接;输送链条沿其行进方向依次具有送管工位、袋体供给工位、热封工位、灌装工位、封口工位和退袋工位,送管装置、袋体供给装置、热封装置、灌装装置、封口装置和退袋装置分别设置在与送管工位、袋体供给工位、热封工位、灌装工位、封口工位和退袋工位相对应的位置上;所述送管工位与袋体供给工位之间设有能够将挂板从水平状态翻转到竖直状态的第一翻转机构;所述热封工位与灌装工位之间设有能够将挂板从竖直状态翻转到水平状态的第二翻转机构;第一翻转机构与第二翻转机构之间设有能够使挂板保持竖直状态的挂板卡槽。

上述袋体供给装置包括储袋机构、取放袋机构、开袋口机构、袋体喂入机构、以及能够接纳来自取放袋机构的袋体并将袋体送至开袋口机构的袋体输送机构;储袋机构和取放袋机构安装在机架上;袋体喂入机构包括移动座(即平移座)和移动座位置切换机构(即平移座驱动机构),移动座位置切换机构安装在机架上,移动座位置切换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与移动座连接,开袋口机构安装在移动座上。这种袋体供给装置能够自动送出袋体,然后将袋口打开,并使袋体的袋口部位套在位于输送链条上的吸管上。上述袋体供给装置通过储袋机构、取放袋机构、袋体输送机构、开袋口机构和袋体喂入机构的动作配合,能够自动送出袋体,然后将袋口打开,并使袋体的袋口部位套在位于封管制袋灌装机的输送链条上的吸管上。但在生产过程中,取放袋机构、袋体输送机构和袋体喂入机构只能逐一动作,袋体供给速度慢,导致工作效率低下。此外,在袋体喂入过程中,容易出现因袋体的位置发生偏移而导致袋体袋口无法准确套在对应吸管的连接段上的情况,影响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封管制袋灌装机,这种封管制袋灌装机中的袋体供给装置供袋快速且稳定,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封管制袋灌装机,包括机架、送管装置、袋体供给装置、热封装置、灌装装置、封口装置、退袋装置和传送装置,送管装置、袋体供给装置、热封装置、灌装装置、封口装置和退袋装置均设置在机架上,送管装置、袋体供给装置、热封装置、灌装装置、封口装置和退袋装置沿传送装置的行进方向依次排列,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供给装置包括供袋平移座、储袋机构、取放袋机构和开袋口机构,储袋机构和取放袋机构均安装在所述机架上,开袋口机构设于供袋平移座上,机架上设有能够驱动供袋平移座前后往复移动的平移座驱动机构;储袋机构包括至少一个储袋架,各储袋架自左至右依次排列,储袋架的底部设有出袋口;袋体供给装置还包括能够接纳来自取放袋机构的袋体的接袋机构,接袋机构包括至少一个接袋导轨对,各接袋导轨对均安装在机架上,每个接袋导轨对包括两个前后走向的接袋导轨,接袋导轨对与储袋架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接袋导轨对处于储袋架出袋口的正下方;袋体供给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输袋导轨对和至少一个推袋杆,各输袋导轨对安装在供袋平移座上,每个输袋导轨对包括两个前后走向的输袋导轨,输袋导轨对与接袋导轨对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输袋导轨对的后端与接袋导轨对的前端位置相对应;开袋口机构与各输袋导轨对的前端位置相对应;推袋杆与接袋导轨对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推袋杆处在接袋导轨对的两个接袋导轨之间,机架上还设有能够驱动各推袋杆前后往复移动的推袋杆平移机构。

当各吸管在传送装置的带动下到达与袋体供给装置对应的位置时,各吸管通常沿水平方向放置,且各吸管的连接段朝向袋体供给装置。上述袋体供给装置工作时,取放袋机构将各储袋架中的袋体取出并放置到对应的接袋导轨对上;随后推袋杆平移机构驱动各推袋杆自后至前移动,推动各接袋导轨对上的袋体自后至前移动,从输袋导轨对的后端进入输袋导轨对上,并继续沿输袋导轨对自后至前移动,直至袋体的袋口与开袋口机构的位置对应;随后平移座驱动机构驱动供袋平移座自后至前移动,带动开袋口机构、各输袋导轨对和各袋体一起自后至前移动,同时开袋口机构将各袋体的袋口打开;当各袋体的袋口到达与传送装置上对应吸管的连接段对应的位置时,各袋体的袋口套在传送装置上对应吸管的连接段上;随后平移座驱动机构驱动供袋平移座及其上的开袋口机构、各输袋导轨对和各袋体一起自前至后移动复位,此时输袋导轨对后端与接袋导轨对前端接续,准备输送下一组袋体。取放袋机构将一组袋体放置到各接袋导轨对上之后,即可到储袋机构取出下一组袋体。在生产过程中,取放袋机构、推袋杆位置切换机构和平移座驱动机构可并行动作,而开袋口机构的动作可在平移座驱动机构驱动供袋平移座自后至前移动期间进行,因此大大提高了袋体供给速度,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袋体在到达与传送装置上对应吸管的连接段对应的位置之前由输袋导轨对承托并定位,使袋体的袋口能够位置准确地套在对应吸管的连接段上,使供袋更加稳定、可靠。

一种具体方案中,上述储袋架、接袋导轨对、推袋杆和输袋导轨对均设有多个。

优选方案中,上述输袋导轨包括顶板、底板和侧板,侧板的上边沿与顶板的外边沿连接,侧板的下边沿与底板的外边沿连接,顶板、底板和侧板共同围成前后走向的输袋通道;顶板下侧面的后端设有导引斜面,导引斜面自后至前逐渐向下倾斜。导引斜面用于确保接袋导轨对上的袋体能够顺利地进入输袋导轨对的输袋通道中,使供袋更加稳定、可靠。

优选方案中,上述推袋杆平移机构包括推袋杆座和两个推袋气缸,所述各推袋杆均设于推袋杆座上;两推袋气缸均与所述接袋导轨对相平行,两推袋气缸的缸体设于所述机架上并且左右并排,两推袋气缸的活塞杆与推袋杆座连接。这样,可通过两推袋气缸的活塞杆伸缩来驱动推袋杆座及其上的各推袋杆一起向前或者向后移动一定距离。推袋气缸也可只设有一个。更优选方案中,上述推袋杆平移机构还包括多个第一导向杆和多个第一导向套,各第一导向套均设于所述机架上,第一导向杆与第一导向套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第一导向杆处于第一导向套中;各第一导向杆均设于所述推袋杆座上,且各第一导向杆与所述推袋气缸相平行。这样,可通过各第一导向套与各第一导向杆之间的配合,使推袋杆座和各推袋杆的移动更加平稳。

上述推袋杆平移机构也可包括推袋电机,推袋电机的动力输出轴通过连杆机构、凸轮机构或螺纹传动机构(螺纹传动机构由相啮合的螺杆、螺母组成)等传动机构驱动推袋杆座及其上的各推袋杆一起向前或者向后移动一定距离。

优选方案中,上述平移座驱动机构包括两个平移气缸,各平移气缸均与所述输袋导轨对相平行,平移气缸的缸体设于所述机架上,平移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供袋平移座连接。这样,可通过两平移气缸的活塞杆伸缩来驱动供袋平移座及其上的开袋口机构、各输袋导轨对和各袋体一起向前平移或者向后平移一定距离。平移气缸也可只设有一个。更优选方案中,上述平移座驱动机构还包括多个第二导向杆和多个第二导向套,各第二导向套均设于所述机架上,第二导向杆与第二导向套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第二导向杆处于第二导向套中;各第二导向杆均设于所述供袋平移座上,且各第二导向杆与所述平移气缸相平行。这样,可通过各第二导向套与各第二导向杆之间的配合,使供袋平移座及其上的开袋口机构、各输袋导轨对和各袋体的移动更加平稳。

上述平移座驱动机构也可包括平移座驱动电机,平移座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通过连杆机构、凸轮机构或螺纹传动机构(螺纹传动机构由相啮合的螺杆、螺母组成)等传动机构驱动供袋平移座及其上的开袋口机构、各输袋导轨对和各袋体一起向前平移或者向后平移一定距离。

优选方案中,上述取放袋机构包括取放袋气缸、取放袋吸盘座和至少一个取放袋吸盘组;各取放袋吸盘组设于取放袋吸盘座上,每个取放袋吸盘组分别包括至少一个吸盘;取放袋吸盘组与所述储袋架的数量相同一一对应,取放袋吸盘组处在储袋架的出袋口正下方;取放袋气缸沿竖直方向设置,取放袋气缸的缸体安装在所述机架上,取放袋气缸的活塞杆朝上并且与取放袋吸盘座连接。一种具体方案中,取放袋吸盘组包括前后并排的两个取放袋吸盘。工作时,取放袋气缸驱动取放袋吸盘座及其上的各取放袋吸盘组一起上升,通过各取放袋吸盘吸取对应的储袋架中的袋体;随后取放袋气缸驱动取放袋吸盘座和各取放袋吸盘一起下降,将各袋体从对应的储袋架的出袋口取出,并下移至对应的接袋导轨对上;随后各取放袋吸盘释放袋体,完成一次取放袋动作。

优选方案中,上述开袋口机构包括上转轴、下转轴、上齿轮、下齿轮、连杆、开袋气缸和至少一个开袋吸盘对,上转轴、下转轴均可转动安装在所述供袋平移座上并且为左右走向,上转轴与下转轴相互平行;上齿轮固定安装在上转轴上,下齿轮固定安装在下转轴上,上齿轮与下齿轮相互啮合;连杆的一端与上转轴或下转轴连接,开袋气缸的活塞杆与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开袋气缸的缸体与供袋平移座铰接;开袋吸盘对与所述输袋导轨对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各开袋吸盘对分别处在对应的输袋导轨对的前端;每个开袋吸盘对包括上开袋吸盘和下开袋吸盘,上开袋吸盘通过上安装杆与上转轴连接,下开袋吸盘通过下安装杆与下转轴连接,上开袋吸盘与下开袋吸盘的位置相对应。更优选方案中,上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上转轴连接。当各袋体的袋口到达对应的输袋导轨对的前端时,开袋气缸通过连杆驱动上转轴和上齿轮转动,带动下齿轮和下转轴一起转动,此时上转轴通过各上安装杆带动各上开袋吸盘向下转移至对应袋体的袋口上侧壁,下转轴通过各下安装杆带动各下开袋吸盘向上转移至对应袋体的袋口下侧壁,各开袋吸盘对的上开袋吸盘、下开袋吸盘分别将对应袋体的袋口上侧壁、袋口下侧壁吸住;随后开袋气缸通过连杆驱动上转轴和上齿轮反向转动,带动下齿轮和下转轴一起反向转动,通过各上开袋吸盘与各下开袋吸盘将对应袋体的袋口完全打开。

优选方案中,上述传送装置包括端面凸轮、链条托轨、驱动电机、主动链轮、从动链轮、环状链条和多个吸管夹持机构,端面凸轮、链条托轨和驱动电机均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端面凸轮的轮廓包括第一水平段、上坡段、第二水平段和下坡段,第一水平段后端连接上坡段前端,上坡段后端连接第二水平段前端,第二水平段后端连接下坡段前端,下坡段后端连接第一水平段前端,第一水平段各部分的高度一致,上坡段的高度自前至后逐渐增大,第二水平段各部分的高度一致,下坡段的高度自前至后逐渐减小,第二水平段的高度大于第一水平段;主动链轮、从动链轮可转动安装在机架上,主动链轮的轴线和从动链轮的轴线均为上下走向,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与主动链轮传动连接,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共同将环状链条张紧;链条托轨处于端面凸轮的正上方,环状链条处于链条托轨中并与链条托轨的大小相匹配;各吸管夹持机构均设于环状链条上,且各吸管夹持机构沿环状链条的运行方向依次等距排列;每个吸管夹持机构包括支撑座、转轴、活动转块和夹管板,支撑座与环状链条连接,转轴可转动安装在支撑座上且沿水平方向设置,活动转块固定安装在转轴上;夹管板设于活动转块上,夹管板上设有能够容纳吸管的开口;支撑座的下方设有能够相对于支撑座升降的升降座,升降座上安装有一滚轮,滚轮的外侧面与端面凸轮的轮廓紧密接触;升降座与转轴之间设有能够将升降座的升降运动转换成转轴的转动运动的传动机构。

上述环状链条沿其运行方向依次具有送管工位、袋体供给工位、热封工位、灌装工位、封口工位和退袋工位,封管制袋灌装机的送管装置、袋体供给装置、热封装置、灌装装置、封口装置和退袋装置分别与环状链条上的送管工位、袋体供给工位、热封工位、灌装工位、封口工位和退袋工位位置相对应。

一种具体方案中,袋体供给工位、热封工位与端面凸轮的第一水平段对应,送管工位、灌装工位、封口工位和退袋工位与端面凸轮的第二水平段对应。上述传送装置工作时,驱动电机驱动主动链轮转动,通过环状链条带动各吸管夹持机构沿环状链条的运行方向移动(此时链条托轨可对环状链条在竖直方向上进行限位,确保环状链条在运行时不会在竖直方向上发生偏移),依次移动至送管工位、袋体供给工位、热封工位、灌装工位、封口工位和退袋工位,依次完成送管、袋体供给、热封、灌装、封口和退袋等工序。当吸管夹持机构移动至送管工位时,滚轮处在端面凸轮的第二水平段上,夹管板处于水平状态,送管装置将吸管送入夹管板的开口中(此时夹管板上的吸管沿竖直方向放置)。当吸管夹持机构在送管工位与袋体供给工位之间移动时,滚轮沿端面凸轮的下坡段移动而使升降座下降,升降座通过传动机构带动转轴、活动转块和夹管板一起转动,将夹管板从水平状态翻转到竖直状态(此时夹管板上的吸管从竖直方向翻转到水平状态)。当吸管夹持机构从袋体供给工位移动至热封工位时,滚轮沿端面凸轮的第一水平段移动,升降座的高度保持不变,使夹管板保持在竖直状态(此时夹管板上的吸管沿水平方向放置),袋体供给装置送出袋体并将袋口打开,套在吸管上;随后由热封装置将吸管与袋口密封连接,形成包装袋。当吸管夹持机构在热封工位与灌装工位之间移动时,滚轮沿端面凸轮的上坡段移动而使升降座上升,升降座通过传动机构带动转轴、活动转块和夹管板一起反向转动,将夹管板从竖直状态翻转到水平状态(此时夹管板上的吸管和包装袋从水平方向翻转到竖直状态)。当吸管夹持机构从灌装工位移动至退袋工位时,滚轮沿端面凸轮的第二水平段移动,使夹管板保持在水平状态(此时夹管板上的包装袋沿竖直方向放置,且吸管朝上),由灌装装置、封口装置依次完成物料灌装、封口等工序,然后由退袋装置将装有物料的包装袋从夹管板上取出;随后吸管夹持机构继续沿第二水平段移动至送管工位(此时夹管板保持水平状态),接着进行下一轮制袋、灌装、封口等工序,如此循环。

另一种具体方案中,袋体供给工位、热封工位与端面凸轮的第二水平段对应,送管工位、灌装工位、封口工位和退袋工位与端面凸轮的第一水平段对应。上述传送装置工作时,驱动电机驱动主动链轮转动,通过环状链条带动各吸管夹持机构沿环状链条的运行方向移动(此时链条托轨可对环状链条在竖直方向上进行限位,确保环状链条在运行时不会在竖直方向上发生偏移),依次移动至送管工位、袋体供给工位、热封工位、灌装工位、封口工位和退袋工位,依次完成送管、袋体供给、热封、灌装、封口和退袋等工序。当吸管夹持机构移动至送管工位时,滚轮处在端面凸轮的第一水平段上,夹管板处于水平状态,送管装置将吸管送入夹管板的开口中(此时夹管板上的吸管沿竖直方向放置)。当吸管夹持机构在送管工位与袋体供给工位之间移动时,滚轮沿端面凸轮的上坡段移动而使升降座上升,升降座通过传动机构带动转轴、活动转块和夹管板一起转动,将夹管板从水平状态翻转到竖直状态(此时夹管板上的吸管从竖直方向翻转到水平状态)。当吸管夹持机构从袋体供给工位移动至热封工位时,滚轮沿端面凸轮的第二水平段移动,升降座的高度保持不变,使夹管板保持在竖直状态(此时夹管板上的吸管沿水平方向放置),袋体供给装置送出袋体并将袋口打开,套在吸管上;随后由热封装置将吸管与袋口密封连接,形成包装袋。当吸管夹持机构在热封工位与灌装工位之间移动时,滚轮沿端面凸轮的下坡段移动而使升降座下降,升降座通过传动机构带动转轴、活动转块和夹管板一起反向转动,将夹管板从竖直状态翻转到水平状态(此时夹管板上的吸管和包装袋从水平方向翻转到竖直状态)。当吸管夹持机构从灌装工位移动至退袋工位时,滚轮沿端面凸轮的第一水平段移动,使夹管板保持在水平状态(此时夹管板上的包装袋沿竖直方向放置,且吸管朝上),由灌装装置、封口装置依次完成物料灌装、封口等工序,然后由退袋装置将装有物料的包装袋从夹管板上取出;随后吸管夹持机构继续沿第一水平段移动至送管工位(此时夹管板保持水平状态),接着进行下一轮制袋、灌装、封口等工序,如此循环。

更优选方案中,上述升降座与转轴之间的传动机构包括两个转轮和两个连杆机构,两个转轮分别安装在所述转轴的两端上;每个转轮上分别安装有一销轴,销轴与转轴相互平行并处在转轴的轴线一侧,两个连杆机构与两个销轴一一对应,每个连杆机构包括下连杆、第一上连杆和第二上连杆,下连杆下端与所述升降座铰接,第一上连杆一端、第二上连杆一端均与下连杆上端铰接,第一上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座铰接,第二上连杆的另一端与销轴铰接。这样,升降座的上升或者下降运动能够通过两个连杆机构和两个销轴带动两个转轮一起正转或者反转,使转轴、活动转块和夹管板一起正转或者反转一定角度(比如90度)。

另一种更优选方案中,上述升降座与转轴之间的传动机构包括两个升降齿轮和两个升降齿条,两个升降齿轮分别安装在所述转轴的两端上;两个升降齿条均设于所述升降座上并且为上下走向,两个升降齿条与个两升降齿轮一一对应,两个升降齿条分别与对应的升降齿轮相啮合。这样,升降座的上升或者下降运动能够驱动两升降齿条一起上升或者下降一定距离,带动两升降齿轮正转或者反转一定角度,使转轴、活动转块和夹管板一起正转或者反转一定角度(比如90度)。

更优选方案中,上述支撑座与升降座之间设有一压缩弹簧,压缩弹簧上端与支撑座连接或紧密接触,压缩弹簧下端与升降座连接或紧密接触。压缩弹簧可对升降座施加一定的向下作用力,更好地使滚轮与端面凸轮的轮廓保持紧密接触,从而确保夹管板的位置精度。

更优选方案中,上述支撑座上设有两个上下走向的第四导向套,两个第四导向套中分别设有一导向柱,两个导向柱的下端均与所述升降座连接。这样,可通过两第四导向套与两导向柱之间的配合来实现升降座的平稳升降。

另一种更优选方案中,上述支撑座上设有上下走向的滑轨,滑轨上设有能够与滑轨滑动配合的滑条,滑条下端与所述升降座连接。这样,可通过滑轨与滑条之间的配合,来实现升降座的平稳升降。

更优选方案中,上述支撑座上设有上下走向的U型槽,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安装在U型槽的两护壁上,所述活动转块安装在转轴上并处在U型槽中,活动转块为长方体状,活动转块的顶面与内侧面之间通过一圆弧面过渡连接。圆弧面过渡连接可确保转块的顺利转动。更进一步优选方案中,上述U型槽的槽底上设有限位块。限位块用于对活动转块上的夹管板进行定位;当活动转块的内侧面与限位块发生接触时,活动转块上的夹管板处于水平状态;当活动转块的顶面与限位块发生接触时,活动转块上的夹管板处于竖直状态。

上述传送装置通过端面凸轮、链条托轨、驱动电机、主动链轮、从动链轮、环状链条和各吸管夹持机构之间的配合,能够适用于封管制袋、灌装、封口的整机结合,使得整机结构紧凑、整机制造成本低、占用空间小,并且减少故障的发生。

优选方案中,上述送管装置包括振动盘、送管水平导轨和推管气缸,振动盘、送管水平导轨和推管气缸均安装在所述机架上,送管水平导轨为直线形导轨且前后走向,推管气缸与送管水平导轨相平行,推管气缸的活塞杆上安装有能够拨动送管水平导轨上的吸管的拨管部件;送管装置还包括送管立轨和推管部件,送管立轨沿竖直方向设置,送管立轨上端与振动盘的出管口连通,送管立轨的前侧壁下端设有出管口,送管立轨的出管口与送管水平导轨后端连通;推管部件设于送管水平导轨的后方并且正对送管水平导轨后端,送管立轨的后侧壁下端设有可供推管部件通过的缺口,且该缺口正对送管立轨的出管口,机架上设有能够驱动推管部件前后往复移动的推管部件位置切换机构。

通常,上述送管立轨下端的正下方设有一支撑板,支撑板与送管水平导轨后端相接续。支撑板用于托住送管立轨中最下面的吸管,使其保持在一定的高度位置上,当推管部件向前推动该吸管时该吸管能够位置准确地进入送管水平导轨后端。

上述送管立轨通常为直线形导轨,送管立轨中设有上下走向的吸管通道,吸管通道的横截面形状及尺寸与吸管相匹配。

上述送管装置工作时,振动盘不停振动,对振动盘中的吸管进行整理,调整吸管的位置,并将吸管持续输送至振动盘的出管口,吸管从振动盘的出管口移出时处于竖立状态并掉落入送管立轨中,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下降(送管立轨中的吸管朝向一致并且自下至上依次排列);随后推管部件位置切换机构驱动推管部件自后至前移动(在此过程中推管部件自后至前依次经过送管立轨的缺口、送管立轨的吸管通道和送管立轨的出管口),将送管立轨中最下面的吸管从送管立轨的出管口推出,并送入送管水平导轨上;随后推管部件位置切换机构驱动推管部件自前至后移动复位,此时送管立轨中的各吸管继续下降,又有一个吸管到达与推管部件对应的位置,准备将下一个吸管推出;通过重复上述过程,可将送管立轨中的吸管逐个推出并送入送管水平导轨上。进入送管水平导轨的吸管在前后方向上排列成一排,在推管气缸及拨管部件的推动下向前移动,并逐个从送管水平导轨的前端输出。上述推管部件的高度与吸管相当或者比吸管小,推管部件的宽度通常比送管立轨的出管口小,这样可确保推管部件每次能够将一个吸管从送管立轨中推出并送入送管水平导轨上;在推管部件自后至前移动推管的过程以及自前至后移动复位的过程中,推管部件的顶部可托住送管立轨中的吸管,使送管立轨中的吸管暂停下降。上述送管立轨沿竖直方向设置,从振动盘的出管口进入送管立轨中的吸管能够利用自身重力,顺畅地下降,实现吸管的快速补给,有利于提高送管装置的送管速度,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送管装置每完成一个动作循环,能够向传送装置输送多个吸管,适合多路并排同时制袋的情况,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更优选方案中,上述送管装置还包括送管平移座,送管平移座与所述推管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拨管部件处于所述送管水平导轨的正上方,送管平移座上设有能够驱动拨管部件升降的拨管部件升降机构。在一个动作循环中,当推管部件送入送管水平导轨上的吸管到达一定的数量时(即推管部件位置切换机构驱动推管部件往复移动达到一定次数),在推管部件将最后一个吸管送入送管水平导轨上后,推管部件位置切换机构驱动推管部件继续自后至前移动,将先前送入送管水平导轨的多个吸管一起自后至前推移一定的距离,直至各吸管与送管立轨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通常该间隙比拨管部件的尺寸大些)。随后推管气缸驱动送管平移座、拨管部件升降机构和拨管部件一起自前至后移动,直至拨管部件到达该间隙上方的对应位置;拨管部件升降机构驱动拨管部件下降至各吸管的后方;接着推管气缸驱动送管平移座、拨管部件升降机构和拨管部件一起向前移动,通过拨管部件推动各吸管在送管水平导轨上向前移动,再将处在拨管部件前方的吸管逐个送入传送装置中,完成一个动作循环。

更进一步优选方案中,上述拨管部件升降机构包括升降气缸,升降气缸的缸体与所述送管平移座连接,升降气缸的活塞杆朝下并与所述拨管部件连接。这样可通过升降气缸活塞杆的伸缩来驱动拨管部件上升或者下降一定的距离。上述拨管部件升降机构也可包括升降电机,升降电机的动力输出轴通过带传动机构、链传动机构或者螺纹传动机构(螺纹传动机构由相啮合的螺杆、螺母组成)等传动机构来驱动拨管部件上升或者下降一定的距离。

另外,上述拨管部件也可以采用单向爪,单向爪的设置方式可参考公告号为CN 102225706 A中国发明说明书。

更优选方案中,上述推管部件位置切换机构包括推管部件座、第一送管气缸和第二送管气缸,所述推管部件设于推管部件座上,第一送管气缸、第二送管气缸均与所述送管水平导轨相平行,第一送管气缸的缸体设于推管部件座上,第二送管气缸的缸体设于所述机架上,第一送管气缸的活塞杆与第二送管气缸的活塞杆同轴连接。当需要将送管立轨中的吸管逐个送入送管水平导轨上时,第一送管气缸的活塞杆往复伸缩(第一送管气缸的活塞杆收缩时推管部件将送管立轨中的吸管送入送管水平导轨上,第一送管气缸的活塞杆伸出时推管部件复位),而第二送管气缸的活塞杆不动作,驱动推管部件座和推管部件一起自后至前移动,将送管立轨中的吸管经送管立轨的出管口推出并送入送管水平导轨上;在一个动作循环中,当推管部件送入送管水平导轨上的吸管到达一定的数量时,在推管部件将最后一个吸管送入送管水平导轨上时,第一送管气缸的活塞杆和第二送管气缸的活塞杆同时收缩,驱动推管部件自后至前移动较大的一段距离,将先前送入送管水平导轨上的多个吸管一起自后至前推移一定的距离,使送管水平导轨上最后面的吸管与送管立轨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该间隙可供拨管部件顺利进入)。

更进一步优选方案中,上述第一送管气缸的活塞杆通过连接筒与第二送管气缸的活塞杆同轴连接;第一送管气缸的活塞杆端部和第二送管气缸的活塞杆端部均设有外螺纹,第一送管气缸活塞杆端部的外螺纹与第二送管气缸活塞杆端部的外螺纹螺旋线方向相反;连接筒后部设有与第一送管气缸活塞杆端部的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连接筒前部设有与第二送管气缸活塞杆端部的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这样,可通过转动连接筒,对第一送管气缸和第二送管气缸的总长度进行调节,以此来对推管部件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进行调节,以确保推管部件能够顺利地将送管立轨中的吸管送入送管水平导轨上。

更进一步优选方案中,上述机架上设有两个第三导向套,所述推管部件座上设有两个第三导向杆,两第三导向杆均与所述送管水平导轨相互平行,两个第三导向杆与两个第三导向套一一对应,各第三导向杆处于对应的第三导向套中。当推管部件位置切换机构驱动推管部件座和推管部件前后往复移动时,第三导向套与第三导向杆之间的配合可使推管部件座和推管部件的移动更加平稳。

上述推管部件位置切换机构也可包括送管气缸,送管气缸与所述送管水平导轨相平行,送管气缸的缸体设于所述机架上,推管部件与送管气缸的活塞杆连接。

上述推管部件位置切换机构也可包括推管部件平移电机,推管部件平移电机的动力输出轴通过带传动机构、链传动机构或者螺纹传动机构(螺纹传动机构由相啮合的螺杆、螺母组成)等传动机构驱动推管部件座及其上的推管部件前后往复移动,将吸管从送管立轨中推出。

通常,上述送管装置与传送装置之间设有转接导轨和推管导轨,转接导轨的后端与送管水平导轨的前端接续,转接导轨的前端与推管导轨的后端接续,推管导轨沿环状链条的行进方向逐渐靠近环状链条。上述各吸管夹持机构的夹管板开口的后侧均向外延伸有一拨管部。工作时,环状链条按步进方式前进,每前进一步,将一个吸管夹持机构送至与转接导轨对应的位置,此时推管气缸的活塞杆伸出,推管部件将位于送管水平导轨最前端的吸管推到转接导轨上,并将吸管推送至转接导轨与推管导轨的连接部;环状链条下一步前进时,吸管夹持机构继续移动,拨管部将吸管送入推管导轨中并带动其沿推管导轨移动;吸管沿推管导轨移动的过程中,在推管导轨的外侧壁的作用下,吸管逐渐向夹管板的开口插入;吸管离开推管导轨时,吸管已被完全送入夹管板的开口中。

上述热封装置、灌装装置、封口装置(在一种具体方案中,封口装置包括理盖装置、放盖装置和旋盖装置)和退袋装置均可采用现有技术,热封装置、灌装装置、封口装置和退袋装置的具体结构可参考公告号为CN 102225706 A中国发明说明书。

本实用新型中的袋体供给装置在生产过程中,取放袋机构、推袋杆位置切换机构和平移座驱动机构可并行动作,而开袋口机构的动作可在平移座驱动机构驱动平移座自后至前移动期间进行,因此大大提高了袋体供给速度,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袋体在到达与传送装置上对应吸管的连接段对应的位置之前由输袋导轨对承托并定位,使袋体的袋口能够位置准确地套在对应吸管的连接段上,使供袋更加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封管制袋灌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封管制袋灌装机中送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送管装置中送管立轨与送管水平导轨、推管部件的连接、配合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封管制袋灌装机中袋体供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A-A剖视图。

图6是图4的立体图。

图7是图1所示封管制袋灌装机中传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传送装置中端面凸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7所示传送装置中吸管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俯视图。

图11是图7所示传送装置中吸管夹持机构与链条托轨、环状链条、端面凸轮的连接、配合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这种封管制袋灌装机包括机架1、送管装置2、袋体供给装置3、热封装置4、灌装装置5、封口装置6(封口装置6包括理盖装置61、放盖装置62和旋盖装置63)、退袋装置7和传送装置8,送管装置2、袋体供给装置3、热封装置4、灌装装置5、封口装置6和退袋装置7均设置在机架1上,送管装置2、袋体供给装置3、热封装置4、灌装装置5、封口装置6和退袋装置7沿传送装置8的行进方向依次排列。

如图2、图3所示,送管装置2包括振动盘22、送管水平导轨23、推管气缸24、送管立轨25和推管部件26,振动盘22、送管水平导轨23和推管气缸24的缸体241均安装在机架1上,送管水平导轨23为直线形导轨且前后走向,推管气缸24与送管水平导轨23相平行,推管气缸24的活塞杆242上安装有能够拨动送管水平导轨23上的吸管214的拨管部件27;送管立轨25沿竖直方向设置,送管立轨25上端与振动盘22的出管口221连通,送管立轨25的前侧壁下端设有出管口251,送管立轨25的出管口251与送管水平导轨23后端连通;推管部件26设于送管水平导轨23的后方并且正对送管水平导轨23后端,送管立轨25的后侧壁下端设有可供推管部件26通过的缺口252,且缺口252正对送管立轨25的出管口251,机架1上设有能够驱动推管部件26前后往复移动的推管部件位置切换机构28。

在本实施例中,送管立轨25为直线形导轨,送管立轨25中设有上下走向的吸管通道253,吸管通道253的横截面形状及尺寸与吸管214相匹配。在送管立轨25下端的正下方设有一支撑板29,支撑板29与送管水平导轨23后端相接续。

在本实施例中,推管部件26的高度与吸管214相当或者比吸管214小,推管部件26的宽度比送管立轨25的出管口251小。

在本实施例中,推管部件位置切换机构28包括推管部件座281、第一送管气缸282和第二送管气缸283,推管部件26设于推管部件座281上,第一送管气缸282、第二送管气缸283均与送管水平导轨23相平行,第一送管气缸282的缸体设于推管部件座281上,第二送管气缸283的缸体设于机架1上,第一送管气缸282的活塞杆通过连接筒284与第二送管气缸283的活塞杆同轴连接;第一送管气缸282的活塞杆端部和第二送管气缸283的活塞杆端部均设有外螺纹,第一送管气缸282活塞杆端部的外螺纹与第二送管气缸283活塞杆端部的外螺纹螺旋线方向相反;连接筒284后部设有与第一送管气缸282活塞杆端部的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连接筒284前部设有与第二送管气缸283活塞杆端部的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

送管装置2还包括送管平移座210,送管平移座210与推管气缸24的活塞杆242连接,拨管部件27处于送管水平导轨23的正上方,送管平移座210上设有能够驱动拨管部件27升降的拨管部件升降机构。在本实施例中,拨管部件升降机构包括升降气缸211,升降气缸211的缸体2111与送管平移座210连接,升降气缸211的活塞杆2112朝下并与拨管部件27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机架1上设有两个第三导向套212,推管部件座281上设有两个第三导向杆213,两第三导向杆213均与送管水平导轨23相互平行,两个第三导向杆213与两个第三导向套212一一对应,各第三导向杆213处于对应的第三导向套212中。

参考图4、图5和图6,袋体供给装置3包括供袋平移座32、储袋机构33、取放袋机构34和开袋口机构35,储袋机构33和取放袋机构34均安装在机架1上,开袋口机构35设于供袋平移座32上,机架1上设有能够驱动供袋平移座32前后往复移动的平移座驱动机构36;储袋机构33包括多个储袋架331,各储袋架331自左至右依次排列,储袋架331的底部设有出袋口3311;袋体供给装置3还包括能够接纳来自取放袋机构34的袋体311的接袋机构37,接袋机构37包括多个接袋导轨对371,各接袋导轨对371均安装在机架1上,每个接袋导轨对371包括两个前后走向的接袋导轨3711,接袋导轨对371与储袋架331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接袋导轨对371处于储袋架出袋口3311的正下方;袋体供给装置3还包括多个输袋导轨对38和多个推袋杆39,各输袋导轨对38安装在供袋平移座32上,每个输袋导轨对38包括两个前后走向的输袋导轨381,输袋导轨对38与接袋导轨对371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输袋导轨对38的后端与接袋导轨对371的前端位置相对应;开袋口机构35与各输袋导轨对38的前端位置相对应;推袋杆39与接袋导轨对371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推袋杆39处在接袋导轨对371的两个接袋导轨3711之间,机架1上还设有能够驱动各推袋杆39前后往复移动的推袋杆平移机构310。

在本实施例中,取放袋机构34包括取放袋气缸341、取放袋吸盘座342和多个取放袋吸盘组343;各取放袋吸盘组343设于取放袋吸盘座342上,每个取放袋吸盘组343包括前后并排的两个取放袋吸盘3431;取放袋吸盘组343与储袋架331的数量相同一一对应,取放袋吸盘组343处在储袋架331的出袋口3311正下方;取放袋气缸341沿竖直方向设置,取放袋气缸341的缸体安装在机架1上,取放袋气缸341的活塞杆朝上并且与取放袋吸盘座342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开袋口机构35包括上转轴351、下转轴352、上齿轮353、下齿轮354、连杆355、开袋气缸356和多个开袋吸盘对357,上转轴351、下转轴352均可转动安装在供袋平移座32上并且为左右走向,上转轴351与下转轴352相互平行;上齿轮353固定安装在上转轴351上,下齿轮354固定安装在下转轴352上,上齿轮353与下齿轮354相互啮合;连杆355的一端与上转轴351连接,开袋气缸356的活塞杆与连杆355的另一端铰接,开袋气缸356的缸体与供袋平移座32铰接;开袋吸盘对357与输袋导轨对38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各开袋吸盘对357分别处在对应的输袋导轨对38的前端;每个开袋吸盘对357包括上开袋吸盘3571和下开袋吸盘3572,上开袋吸盘3571通过上安装杆3573与上转轴351连接,下开袋吸盘3572通过下安装杆3574与下转轴352连接,上开袋吸盘3571与下开袋吸盘3572的位置相对应。

在本实施例中,平移座驱动机构36包括两个平移气缸361,各平移气缸361均与输袋导轨对38相平行,平移气缸361的缸体设于机架1上,平移气缸361的活塞杆与供袋平移座32连接。平移座驱动机构36还包括多个第二导向杆362和多个第二导向套363,各第二导向套363均设于机架1上,第二导向杆362与第二导向套363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第二导向杆362处于第二导向套363中;各第二导向杆362均设于供袋平移座32上,且各第二导向杆362与平移气缸361相平行。

在本实施例中,输袋导轨381包括顶板3811、底板3812和侧板3813,侧板3813的上边沿与顶板3811的外边沿连接,侧板3813的下边沿与底板3812的外边沿连接,顶板3811、底板3812和侧板3813共同围成前后走向的输袋通道3814;顶板3811下侧面的后端设有导引斜面38111,导引斜面38111自后至前逐渐向下倾斜。

在本实施例中,推袋杆平移机构310包括推袋杆座3101和两个推袋气缸3102,各推袋杆39均设于推袋杆座3101上;两推袋气缸3102均与接袋导轨对371相平行,两推袋气缸3102的缸体设于机架1上并且左右并排,两推袋气缸3102的活塞杆与推袋杆座3101连接。推袋杆平移机构310还包括多个第一导向杆3103和多个第一导向套3104,各第一导向套3104均设于机架1上,第一导向杆3103与第一导向套3104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第一导向杆3103处于第一导向套3104中;各第一导向杆3103均设于推袋杆座3101上,且各第一导向杆3103与推袋气缸3102相平行。

如图7、图8所示,传送装置8包括端面凸轮81、链条托轨82、驱动电机(图中未画出)、主动链轮84、从动链轮85、环状链条86和多个吸管夹持机构87,端面凸轮81、链条托轨82和驱动电机均安装在机架1上;端面凸轮81的轮廓包括第一水平段811、上坡段812、第二水平段813和下坡段814,第一水平段811后端连接上坡段812前端,上坡段812后端连接第二水平段813前端,第二水平段813后端连接下坡段814前端,下坡段814后端连接第一水平段811前端,第一水平段811各部分的高度一致,上坡段812的高度自前至后逐渐增大,第二水平段813各部分的高度一致,下坡段814的高度自前至后逐渐减小,第二水平段813的高度大于第一水平段811;主动链轮84、从动链轮85可转动安装在机架1上,主动链轮84的轴线和从动链轮85的轴线均为上下走向,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与主动链轮84传动连接,主动链轮84和从动链轮85共同将环状链条86张紧;链条托轨82处于端面凸轮81的正上方,环状链条86处于链条托轨82中并与链条托轨82的大小相匹配;各吸管夹持机构87均设于环状链条86上,且各吸管夹持机构87沿环状链条86的运行方向依次等距排列。

在本实施例中,环状链条86沿其运行方向依次具有送管工位861、袋体供给工位862、热封工位863、灌装工位864、封口工位865和退袋工位866,袋体供给工位862、热封工位863与端面凸轮81的第一水平段811对应,送管工位861、灌装工位864、封口工位865和退袋工位866与端面凸轮81的第二水平段813对应;送管装置2、袋体供给装置3、热封装置4、灌装装置5、封口装置6和退袋装置7分别与环状链条86上的送管工位861、袋体供给工位862、热封工位863、灌装工位864、封口工位865和退袋工位866的位置相对应。

参考图9、图10和图11,每个吸管夹持机构87包括支撑座871、转轴872、活动转块873和夹管板874,支撑座871与环状链条86连接(支撑座871上与环状链条86连接的部分也处在链条托轨82中并与链条托轨82的大小相匹配);转轴872可转动安装在支撑座871上且沿水平方向设置,活动转块873固定安装在转轴872上;夹管板874设于活动转块873上,夹管板874上设有能够容纳吸管的开口8741;支撑座871的下方设有能够相对于支撑座871升降的升降座875,升降座875上安装有一滚轮876,滚轮876的外侧面与端面凸轮81的轮廓紧密接触;升降座875与转轴872之间设有能够将升降座875的升降运动转换成转轴872的转动运动的传动机构877。

在本实施例中,升降座875与转轴872之间的传动机构877包括两个转轮8771和两个连杆机构8772,两个转轮8771分别安装在转轴872的两端上;每个转轮8771上分别安装有一销轴8773,销轴8773与转轴872相互平行并处在转轴872的轴线一侧,两个连杆机构8772与两个销轴8773一一对应,每个连杆机构8772包括下连杆87721、第一上连杆87722和第二上连杆87723,下连杆87721下端与升降座875铰接,第一上连杆87722一端、第二上连杆87723一端均与下连杆87721上端铰接,第一上连杆87722的另一端与支撑座871铰接,第二上连杆87723的另一端与销轴8773铰接。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座871上设有两个上下走向的第四导向套8711,两个第四导向套8771中分别设有一导向柱878,两个导向柱878的下端均与升降座875连接。支撑座与升降座之间设有一压缩弹簧879,压缩弹簧879上端与支撑座871紧密接触,压缩弹簧879下端与升降座875紧密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座871上设有上下走向的U型槽8712,转轴872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安装在U型槽8712的两护壁87121上,活动转块873安装在转轴872上并处在U型槽8712中,活动转块873为长方体状,活动转块873的顶面与内侧面之间通过一圆弧面过渡连接;U型槽8712的槽底上设有限位块8713。

参考图1,在本实施例中,送管装置2与传送装置8之间设有转接导轨9和推管导轨10,转接导轨9的后端与送管水平导轨23的前端接续,转接导轨9的前端与推管导轨10的后端接续,推管导轨10沿环状链条86的行进方向逐渐靠近环状链条86。各吸管夹持机构87的夹管板开口8741的后侧均向外延伸有一拨管部8742。

下面简述一下本封管制袋灌装机的工作原理:

(1)整机的工作原理:

驱动电机驱动主动链轮84转动,通过环状链条86带动各吸管夹持机构87沿环状链条86的运行方向移动(此时链条托轨82对环状链条86在竖直方向上进行限位,确保环状链条86在运行时不会在竖直方向上发生偏移),依次移动至送管工位861、袋体供给工位862、热封工位863、灌装工位864、封口工位865和退袋工位866,由送管装置2、袋体供给装置3、热封装置4、灌装装置5、封口装置6和退袋装置7依次完成送管、袋体供给、热封、灌装、封口和退袋等工序。

(2)送管装置2的工作原理:

工作时,振动盘22不停振动,对振动盘22中的吸管214进行整理,调整吸管214的位置,并将吸管214持续输送至振动盘22的出管口221,吸管214从振动盘22的出管口221移出时处于竖立状态并掉落入送管立轨25中,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下降(送管立轨25中的吸管214朝向一致并且自下至上依次排列);随后推管部件位置切换机构28驱动推管部件26自后至前移动(在此过程中推管部件26自后至前依次经过送管立轨25的缺口252、送管立轨25的吸管通道253和送管立轨25的出管口251),将送管立轨25中最下面的吸管214从送管立轨25的出管口251推出并送入送管水平导轨23上(此时支撑板29可托住送管立轨25中最下面的吸管214,使其保持在一定的高度位置上,使该吸管214在推管部件26的推动下能够位置准确地进入送管水平导轨23后端);随后推管部件位置切换机构28驱动推管部件26自前至后移动复位,此时送管立轨25中的各吸管214继续下降,又有一个吸管214到达与推管部件26对应的位置,准备将下一个吸管214推出。在推管部件26自后至前移动推管的过程以及自前至后移动复位的过程中,推管部件26的顶部可托住送管立轨25中的吸管214,使送管立轨25中的吸管214暂停下降。通过重复上述过程,可将送管立轨25中的吸管214逐个推出并送入送管水平导轨23上(进入送管水平导轨23的吸管214在前后方向上排列成一排)。在一个动作循环中,当推管部件26送入送管水平导轨23上的吸管214到达一定的数量时(即推管部件位置切换机构28驱动推管部件26往复移动达到一定次数),在推管部件26将最后一个吸管214送入送管水平导轨23上后,推管部件位置切换机构28驱动推管部件26继续自后至前移动,将先前送入送管水平导轨23的多个吸管214一起自后至前推移一定的距离,直至各吸管214与送管立轨25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通常该间隙比拨管部件27的尺寸大些)。随后推管气缸24的活塞杆242驱动送管平移座210、升降气缸211和拨管部件27一起自前至后移动,直至拨管部件27到达该间隙上方的对应位置;升降气缸211驱动拨管部件27下降至各吸管214的后方;接着推管气缸24驱动送管平移座210、升降气缸211和拨管部件27一起向前移动,通过拨管部件27推动各吸管214在送管水平导轨23上向前移动,再将处在拨管部件27前方的吸管214逐个从送管水平导轨23的前端推到转接导轨9上,并将吸管214推送至转接导轨9与推管导轨10的连接部;环状链条86下一步前进时,吸管夹持机构87继续移动,拨管部8742将吸管214送入推管导轨10中并带动其沿推管导轨10移动;吸管214沿推管导轨10移动的过程中,在推管导轨10的外侧壁的作用下,吸管214逐渐向夹管板874的开口8741插入;吸管214离开推管导轨10时,吸管214已被完全送入夹管板874的开口8741中,完成一个动作循环。

推管部件位置切换机构28的工作原理:当需要将送管立轨25中的吸管214逐个送入送管水平导轨23上时,第一送管气缸282的活塞杆往复伸缩(第一送管气缸282的活塞杆收缩时推管部件26将送管立轨25中的吸管214送入送管水平导轨23上,第一送管气缸282的活塞杆伸出时推管部件26复位),而第二送管气缸283的活塞杆不动作,驱动推管部件座281和推管部件26一起自后至前移动(第三导向套212与第三导向杆213之间的配合可使推管部件座281和推管部件26的移动更加平稳),将送管立轨25中的吸管214经送管立轨25的出管口251推出并送入送管水平导轨23上;在一个动作循环中,当推管部件26送入送管水平导轨23上的吸管214到达一定的数量时,在推管部件26将最后一个吸管214送入送管水平导轨23上时,第一送管气缸282的活塞杆和第二送管气缸283的活塞杆同时收缩,驱动推管部件26自后至前移动较大的一段距离,将先前送入送管水平导轨23上的多个吸管214一起自后至前推移一定的距离,使送管水平导轨23上最后面的吸管214与送管立轨25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该间隙可供拨管部件27顺利进入)。当需要调节推管部件26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时,可通过转动连接筒284,对第一送管气缸282和第二送管气缸283的总长度进行调节,以此来对推管部件26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进行调节,以确保推管部件26能够顺利地将送管立轨25中的吸管214送入送管水平导轨23上。

(3)袋体供给装置3的工作原理:

当各吸管214在传送装置8的带动下到达与袋体供给装置3对应的位置时,各吸管214沿水平方向放置,且各吸管214的连接段朝向袋体供给装置3。

工作时,取放袋气缸341驱动取放袋吸盘座342及其上的各取放袋吸盘组343一起上升,通过各取放袋吸盘3431吸取对应的储袋架331中的袋体311;随后取放袋气缸341驱动取放袋吸盘座342和各取放袋吸盘3431一起下降,将各袋体311从对应的储袋架331的出袋口3311取出,并下移至对应的接袋导轨对371上;随后各取放袋吸盘3431释放袋体311,将袋体311放置到对应的接袋导轨对371上;随后两推袋气缸3102驱动推袋杆座3101及其上的各推袋杆39自后至前移动(各第一导向套3104与各第一导向杆3103之间的配合,可使推袋杆座101和各推袋杆39的移动更加平稳),推动各接袋导轨对371上的袋体311自后至前移动,从输袋导轨对38的后端进入输袋导轨对38的输袋通道3814中(导引斜面38111能够使接袋导轨对371上的袋体311顺利地进入输袋通道3814中),并继续沿输袋通道3814自后至前移动,直至袋体311的袋口与开袋口机构35的位置对应;随后两平移气缸361驱动供袋平移座32自后至前移动,带动开袋口机构35、各输袋导轨对38和各袋体311一起自后至前移动,同时开袋气缸356通过连杆355驱动上转轴351和上齿轮353转动,带动下齿轮354和下转轴352一起转动,此时上转轴351通过各上安装杆带动各上开袋吸盘3571向下转移至对应袋体311的袋口上侧壁,下转轴352通过各下安装杆带动各下开袋吸盘3572向上转移至对应袋体311的袋口下侧壁,各开袋吸盘对357的上开袋吸盘3571、下开袋吸盘3572分别将对应袋体311的袋口上侧壁、袋口下侧壁吸住;随后开袋气缸356通过连杆355驱动上转轴351和上齿轮353反向转动,带动下齿轮354和下转轴352一起反向转动,通过各上开袋吸盘3571与各下开袋吸盘3572将对应袋体311的袋口完全打开。当各袋体311的袋口到达与传送装置8上对应吸管214的连接段对应的位置时,各袋体311的袋口套在传送装置8上对应吸管214的连接段上;随后两平移气缸361驱动供袋平移座32及其上的开袋口机构35、各输袋导轨对38和各袋体311一起自前至后移动复位,此时输袋导轨对38后端与接袋导轨对371前端接续,准备输送下一组袋体311。取放袋气缸341驱动取放袋吸盘座342及其上的各取放袋吸盘组343下降,将一组袋体311放置到各接袋导轨对371上之后,即可到各储袋架331中取出下一组袋体311。

(4)传送装置8的工作原理:

驱动电机驱动主动链轮84转动,通过环状链条86带动各吸管夹持机构87沿环状链条86的运行方向移动(此时链条托轨82对环状链条86在竖直方向上进行限位,确保环状链条86在运行时不会在竖直方向上发生偏移),依次移动至送管工位861、袋体供给工位862、热封工位863、灌装工位864、封口工位865和退袋工位866,依次完成送管、袋体供给、热封、灌装、封口和退袋等工序。当吸管夹持机构87移动至送管工位861时,滚轮876处在端面凸轮81的第二水平段813上,夹管板874处于水平状态,送管装置2将吸管214送入夹管板874的开口8741中(此时夹管板74上的吸管214沿竖直方向放置)。当吸管夹持机构87在送管工位861与袋体供给工位862之间移动时,滚轮876沿端面凸轮81的下坡段814移动而使升降座875下降(两第四导向套8771与两导向柱878之间的配合可使升降座875平稳地下降);升降座875的下降运动通过两个连杆机构8772和两个销轴773带动两个转轮8771转动,使转轴872、活动转块873和夹管板74一起转动,将夹管板874从水平状态翻转到竖直状态(此时活动转块73的顶面与限位块8713发生接触,夹管板874上的吸管214从竖直方向翻转到水平状态)。当吸管夹持机构87从袋体供给工位862移动至热封工位863时,滚轮876沿端面凸轮81的第一水平段11移动,升降座875的高度保持不变,使夹管板874保持在竖直状态(此时活动转块873的顶面与限位块8713发生接触,夹管板874上的吸管214沿水平方向放置),袋体供给装置3送出袋体311并将袋口打开,套在吸管214上;随后由热封装置将吸管214与袋口密封连接,形成包装袋。当吸管夹持机构87在热封工位863与灌装工位864之间移动时,滚轮876沿端面凸轮81的上坡段812移动而使升降座875上升(两第四导向套8771与两导向柱878之间的配合可使升降座875平稳地上升),升降座875的上升运动通过两个连杆机构8772和两个销轴8773带动两个转轮8771反向转动,使转轴872、活动转块873和夹管板874一起反向转动,将夹管板874从竖直状态翻转到水平状态(此时活动转块873的内侧面与限位块8713发生接触,夹管板874上的吸管214和包装袋从水平方向翻转到竖直状态)。当吸管夹持机构87从灌装工位864移动至退袋工位866时,滚轮876沿端面凸轮81的第二水平段813移动,使夹管板874保持在水平状态(此时活动转块873的内侧面与限位块8713发生接触,夹管板874上的包装袋沿竖直方向放置,且吸管214朝上),由灌装装置5、封口装置6依次完成物料灌装、封口等工序,然后由退袋装置将装有物料的包装袋从夹管板874上取出;随后吸管夹持机构87继续沿第二水平段813移动至送管工位861(此时活动转块873的内侧面与限位块8713发生接触,夹管板874保持水平状态),接着进行下一轮制袋、灌装、封口等工序,如此循环。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各部分名称等可以不同,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