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粘输送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60609发布日期:2018-12-05 19:24阅读:800来源:国知局
不粘输送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送带,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不粘输送带。



背景技术:

输送带,又称运输带,是用于皮带输送带中起承载和运送物料作用的橡胶与纤维、金属复合制品,或者是塑料和织物复合的制品。输送带广泛应用于水泥、焦化、冶金、化工、钢铁等行业中输送距离较短、输送量较小的场合。

目前,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5621011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抗拉耐磨输送带,它包括骨架层为尼龙布,在尼龙布两侧为热塑性弹性体材料组成的覆盖胶层,在尼龙布一侧的覆盖胶层内并排设有两根细萱麻绳组成的加强筋。

这种输送带在尼龙布的两侧贴合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增强输送带的耐磨性;但由于热塑性弹性体在常温下粘性较好,输送带在使用中其表面容易粘结碎屑,使得工作人员需要时常清理输送带,导致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大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粘输送带,利用聚四氟乙烯制成的不粘层,有效克服传统输送带表面容易粘附碎屑的缺点,大大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不粘输送带,包括骨架层及贴合固定于骨架层一侧的不粘层,所述骨架层采用平面聚酯织物制成,而所述不粘层采用聚四氟乙烯制成;所述骨架层与不粘层之间压覆固定有第一耐温层,所述第一耐温层上贯穿成型有内凹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四氟乙烯具有耐高温的特点,并且它的摩擦系数极低,表面张力极小,几乎不粘附任何物质,故借助聚四氟乙烯制成不粘层,并将其贴合固定在骨架层的一侧,不仅能够提高输送带对于高温的耐受能力,还能有效克服传统输送带表面容易粘附碎屑的缺点,避免工作人员频繁清理输送带表面,极大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通过在骨架层与不粘层之间增设第一耐温层,能够进一步提高该输送带耐高温的性能;而内凹孔能够满足第一耐温层在高压或高温下变形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骨架层背离第一耐温层的一侧贴合固定有第二耐温层,所述第一耐温层和第二耐温层均采用TPU材料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借助TPU材料制成第一耐温层和第二耐温层,能够极大提高该输送带的耐高温性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凹孔在第一耐温层上均匀分布有多组,且所述不粘层靠近第一耐温层的一侧一一对应凸起成型有用于嵌设各内凹孔的黏连凸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一耐温层上设置多组内凹孔,能够满足第一耐温层在高压或者高温下变形的需求,有助于延长输送带的使用寿命;同时,将不粘层上的黏连凸点一一对应嵌设在各个内凹孔中,有助于提高不粘层与耐温层黏连的稳定性,避免不粘层从第一耐温层上脱落,有助于提高输送带的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耐温层背离骨架层的一侧贴合固定有底布层,所述底布层采用平面聚酯织物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二耐温层背离骨架层的一侧贴附固定平面聚酯织物制成的底布层,由于底布层的耐磨性相对较好,底布层能够对第二耐温层起到有效保护,有助于延长该输送带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耐温层的两侧均成型有折线纹,所述折线纹沿第二耐温层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有多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二耐温层两侧设置多组折线纹,能够增大第二耐温层与骨架层及底布层之间黏连的稳定性,从而大大提高该输送带的结构强度;并且,折线纹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该输送带的撕裂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布层由若干组纱线相互交织而成,且任意相邻3组纱线均互成6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底布层中任意相邻3组纱线设置成互成60°交织的结构形式,有助于提高底布层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不粘层背离第一耐温层的一侧均匀设置有防滑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纹能够有效防止所运输的物品在输送带上打滑,大大提高输送带的使用性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输送带表面设置聚四氟乙烯材质的不粘层,能够有效克服传统输送带表面容易粘附碎屑的缺点,避免工作人员频繁清理输送带,极大降低工作人员劳动强度;

2、综合利用聚四氟乙烯材质的不粘层、第一耐温层及第二耐温层,能够有效提高输送带对于高温等恶劣环境的耐受能力,扩大该输送带的适用范围;

3、借助分别成型于不粘层和第一耐温层上的黏连凸点及内凹孔,配合成型于第二耐温层两侧的折线纹以及底布层特殊的织物结构,大大提高输送带的结构强度,并极大延长输送带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主要用于体现不粘输送带具体构成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主要用于体现不粘输送带具体构成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主要用于体现不粘层上黏连凸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主要用于体现底布层织物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1、骨架层;2、第一耐温层;21、内凹孔;3、第二耐温层;31、折线纹;4、不粘层;41、黏连凸点;42、防滑纹;5、底布层;51、纱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附图1,一种不粘输送带,包括骨架层1,骨架层1采用平面聚酯织物制成,平面聚酯织物具有防火、防潮、易清洗及抗撕拉等优点。

骨架层1的两侧分别贴合固定有第一耐温层2和第二耐温层3,第一耐温层2和第二耐温层3均采用耐温TPU制成。其中,第一耐温层2上贯穿成型有内凹孔21,内凹孔21在第一耐温层2上呈均匀分布;当输送带在高温或高压环境下工作时,内凹孔21能够为满足输送带变形的需求,降低输送带损坏的风险。

参见附图2,第一耐温层2背离骨架层1的一侧设有不粘层4,不粘层4整体采用聚四氟乙烯制成。聚四氟乙烯具有耐高温的特点,并且它的摩擦系数极低,表面张力极小,几乎不粘附任何物质,故借助聚四氟乙烯制成不粘层4,并将其贴合固定在骨架层1的一侧,不仅能够提高输送带对于高温的耐受能力,还能有效克服传统输送带表面容易粘附碎屑的缺点,避免工作人员频繁清理输送带表面,极大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结合附图3,不粘层4靠近第一耐温层2的一侧还凸起成型有黏连凸点41,黏连凸点41与上述内凹孔21呈一一对应设置,且各黏连凸点41分别嵌设于对应内凹孔21中;借助这种方式,有助于提高不粘层4与耐温层黏连的稳定性,避免不粘层4从第一耐温层2上脱落,进而极大提高输送带的结构强度。另外,不粘层4背离第一耐温层2的一侧成型有防滑纹42,防滑纹42在不粘层4上呈均匀设置;防滑纹42能够有效防止所运输的物品在输送带上打滑,大大提高输送带的使用性能。

上述第二耐温层3的两侧均成型有折线纹31,且折线纹31沿第二耐温层3的方向上均匀间隔设有多组;折线纹31能够增大第二耐温层3与骨架层1及底布层5之间黏连的稳定性,从而大大提高该输送带的结构强度;并且,折线纹31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该输送带的撕裂强度。

参见附图2,第二耐温层3背离骨架层1的一侧设有底布层5,底布层5采用平面三向聚酯织物制成。如附图4所示,平面三向聚酯织物是指在1个平面内,由3组互成60°左右角度的纱线51相互交织而成的织物;理论上,如果3组纱线51的材料相同,该平面三向聚酯织物在各个方向上具有相同的强度和刚度,能够进一步提高输送带的结构强度。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在输送带表面设置聚四氟乙烯材质的不粘层4,能够有效克服传统输送带表面容易粘附碎屑的缺点,避免工作人员频繁清理输送带,极大降低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同时,利用聚四氟乙烯材质的不粘层4、第一耐温层2及第二耐温层3,能够有效提高输送带对于高温等恶劣环境的耐受能力;另外,借助分别成型于不粘层4和第一耐温层2上的黏连凸点41及内凹孔21,配合成型于第二耐温层3两侧的折线纹31以及底布层5特殊的织物结构,输送带的结构强度大大提高,其使用寿命也得以极大延长。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