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退绕机收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99567发布日期:2018-12-18 21:31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光纤退绕机收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纤退绕机收线装置。



背景技术:

光纤生产技术领域,需要用到收线装置对光纤进行复绕。目前,光纤生产厂家多采用两半式收线盘或者短杆法兰组合收线盘来复绕退卷后的光纤,两半式收线盘和短杆法兰组合收线盘均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拆卸退绕光纤时必须将收线盘外侧的法兰挡板拆除,操作麻烦,且光纤取下时容易被刮伤,影响光纤的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光纤退绕机收线装置,使用过程中能够自动变形来改变收线装置的收线半径,操作简单,能够非常方便的取下退绕光纤的同时不会对光纤造成损伤。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纤退绕机收线装置,包括第一端盖、第二端盖和至少两根连杆,所述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均套设在芯轴上,所述第一端盖能够沿芯轴的轴线方向移动;各所述连杆以芯轴为中心对称设置,所述连杆均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两者的一端枢轴连接,两者的另一端分别枢轴连接在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上;所述第一端盖和芯轴连接点与第二端盖与芯轴连接点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两者的有效长度之和。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一连杆位于其与第二连杆枢轴连接的一端距离芯轴的距离为L1,所述第二连杆位于其与第二端盖连接的一端距离芯轴的距离为L2,所述L1等于L2。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一连杆位于其与第一端盖连接的一端距离芯轴的距离为L3,所述L3小于L2。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枢轴连接后,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垂直设置时所述第二连杆与芯轴平行设置。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同轴套设在所述芯轴上。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之间设有多根所述连杆,各所述连杆以芯轴为中心对称均布在芯轴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一端盖的两侧分别设有芯轴锁紧器和定位环,所述芯轴锁紧器和定位环均设置在芯轴上,所述第一端盖通过芯轴锁紧器和定位环能够拆卸的固定在芯轴上。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一端盖的面积小于第二端盖的面积。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二端盖上设有减重孔。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二端盖上设有多个减重孔,各所述减重孔以芯轴为中心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优化结构的光纤退绕机收线装置,使用过程中能够通过变形来改变收线装置的收线半径,操作简单,能够非常方便的取下退绕光纤的同时不会对光纤造成损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收线装置在收线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收线装置在取光纤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2-第一端盖,4-第二端盖,6-芯轴,8-第一连杆,10-第二连杆,12-芯轴锁紧器,14-定位环,16-减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光纤退绕机收线装置,包括第一端盖2和第二端盖4,上述第一端盖2和第二端盖4均套设在一芯轴6上,上述第一端盖2能够沿芯轴6的轴线方向移动。具体的,第二端盖4紧固在芯轴6上,第一端盖2的固定位置能够调整,上述第一端盖2的两侧分别设有芯轴锁紧器12和定位环14,上述芯轴锁紧器12和定位环14均设置在芯轴6上,上述第一端盖2调整固定位置后通过芯轴锁紧器12和定位环14固定在芯轴6上。第一端盖2的固定位置调整后,第一端盖2和第二端盖4之间沿芯轴6方向延伸的距离能够调整。

上述收线装置还包括至少两根连杆,各上述连杆以芯轴6为中心对称设置,上述连杆均包括第一连杆8和第二连杆10,上述第一连杆8和第二连杆10两者的一端枢轴连接,两者的另一端分别枢轴连接在第一端盖2和第二端盖4上;上述第一端盖2和芯轴6连接点与第二端盖4与芯轴6连接点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连杆8和第二连杆10两者的有效长度之和。第一连杆8和第二连杆10的有效长度是指:第一连杆8上两个枢轴点(与第二连杆10的枢轴点和与第一端盖2的枢轴点)之间的长度,第二连杆10上两个枢轴点(与第一连杆8的枢轴点和第二端盖的枢轴点)之间的长度。

以上结构的收线装置,第一端盖2和第二端盖4形成收线装置的支撑主体,收线时光纤被卷绕在连杆上,通过变化连杆的状态能够调整光纤的收线半径:

如图1所示,收线操作时:调整第一端盖2的固定位置,使得第一连杆8和第二连杆10相垂直,此时第二连杆10与芯轴6平行;设置多个这样的连杆时,每个连杆的状态均为第一连杆8和第二连杆10向垂直,转动心轴6,光纤在多个连杆上复绕,复绕成接近圆柱体状结构。本实施例技术方案中,上述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之间设有多根上述连杆,各上述连杆以芯轴6为中心对称均布在芯轴6的外侧。连杆的数量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化,可以是4根、6根、8根甚至更多,连杆的数量越多,光纤复绕过程后的成品越接近圆柱体结构,能够增加收线装置上光纤的接触面积,减少光纤复绕时的应力,能够更好的保护光纤。

如图2所示,拆卸退绕后的光纤时:调整第一端盖2的固定位置,使得第一连杆8和第二连杆10成一条直线,上述第一连杆8位于其与第二连杆10枢轴连接的一端距离芯轴6的距离为L1,上述第二连杆10位于其与第二端盖4连接的一端距离芯轴6的距离为L2,上述第一连杆8位于其与第一端盖2连接的一端距离芯轴6的距离为L3,本实施例技术方案中,设计上述L1等于L2,上述L3小于L2,使得收线装置的外形结构发生变形,所有连杆形成一个近似圆锥体形态,靠近第一端盖2处的环径小,可以很方便的将复绕好的光纤从第一端盖2处取下,操作简单,能够非常方便的取下退绕光纤的同时不会对光纤造成损伤。

本实施例技术方案中,上述第一端盖2和第二端盖4同轴套设在上述芯轴6上,能够均匀光纤复绕时的张力。

上述第一端盖2的面积小于第二端盖4的面积,以此能够减轻收线装置的整体重量,最终减小装置整体的转动惯性。

为了进一步减轻收线装置的整体重量,上述第二端盖4上设有多个减重孔16,各上述减重孔16以芯轴6为中心对称设置。多个减重孔16以芯轴6为中心对称设置,能够均匀装置整体的转动惯性,利于光纤复绕时张力的均匀性,提高光纤复绕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