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汽车起重机支腿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30413发布日期:2018-10-23 17:09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起重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汽车起重机支腿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起重机支腿的布置方式对其作业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底盘是汽车起重机上车部分工作的基础。目前主要有承载式和非承载式。依据起重机底盘布置方式,底盘和起重机底架合在一起的为承载式,采用二类底盘进行改装的起重机底架多为非承载式,目前国内汽车起重机承载式底架以大吨位起重机为主,而小型起重机采用非承载式底架。

经过对国内普遍使用的起重机的支腿布置进行调查、分析发现,绝大多数起重机采用H型支腿目前的汽车起重机由于结构的设计不合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安全隐患:1:由于采用H型支腿,使得起重机的作业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起重机底架的结构决定了支腿位置处于底架的前、后两端,起重作业在侧部位置稳定性较好,而前部位置由于没有支撑,起重作业在前部位置稳定性较差,受当前国情限制,汽车起重机工作时经常出现超载现象,当起重作业在前部时,具有一定安全隐患。2:H型支腿的底架在支腿伸开时占用较大空间,不利于狭小空间作业。并且起重机作业性能不能充分发挥。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汽车起重机支腿系统,解决了汽车起重机由于前部位置由于没有支撑,起重作业在前部位置稳定性较差,当起重作业在前部时,具有一定安全隐患和H型支腿的底架在支腿伸开时占用较大空间,不利于狭小空间作业导致起重机作业性能不能充分发挥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汽车起重机支腿系统,包括底盘纵梁,所述底盘纵梁的下表面与安装支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支座的下表面与固定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的下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壁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下表面与螺纹帽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螺纹帽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的右端与第二转轴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卡接在凹槽内壁的右侧面,所述螺纹柱的左端与第一转轴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卡接在凹槽内壁的左侧面,所述第一转轴的左端与驱动装置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装置的右侧面与固定块的左侧面固定连接。

所述螺纹帽的下表面通过连接板与滚筒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滚筒与三角板搭接,所述三角板的下表面与支撑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腿的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滑动连接在凹槽内壁左侧面开设的第二滑槽内,所述第二滑块的下表面通过伸缩装置与第二滑槽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腿的下表面与通过连接块与地脚盘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型号为Y160M1-2,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转轴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电机机身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右侧面与固定块的左侧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伸缩装置包括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外表面套接有弹簧。

优选的,所述伸缩杆和弹簧的底端均与第二滑槽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且伸缩杆和弹簧的顶端均与第二滑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块的右侧面设置有电源,所述电源的右侧面设置有开关。

优选的,所述电源的输出端与开关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开关的输出端与电机的输入端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1)、该新型汽车起重机支腿系统,通过安装支座、驱动装置、螺纹帽、螺纹柱、滚筒、三角板和支撑腿的相互配合,通过安装支座将本实用新型安装到汽车前部的底盘纵梁上,通过操作开关使得电机工作,电机输出轴正转带动螺纹柱转动,螺纹柱转动带动螺纹帽向右移动,螺纹帽通过连接板带动滚筒向右移动挤压三角板向下移动,三角板带动支撑腿通过第二滑块向下移动,支撑腿带动地脚盘与地面搭接,从而使得当在汽车前部的本实用新型伸开后,起重机在作业时,稳定性有较大提高,并且增加的支撑腿在底盘的前部位置,缩回后不影响起重机的结构参数,该结构有利于狭小空间作业,充分发挥起重机作业性能,结构的改进扩大了起重机作业地域,提高了社会资源的利用。

(2)、该新型汽车起重机支腿系统,通过设置伸缩装置,从而使得当需要支撑腿收回时,通过操作开关使得电机输出轴反转,电机输出轴反转带动螺纹柱反转,螺纹柱反转带动螺纹帽向左移动,螺纹帽通过连接板带动滚筒向左移动,此时弹簧利用自身弹力带动伸缩杆伸长,伸缩杆伸长带动滑块向上移动,从而使得支撑腿向上移动,从而使得地脚盘与地面分离,支撑腿能够收起,使得支撑腿能够有效的节省空间,有利于狭小空间作业。

(3)、该新型汽车起重机支腿系统,通过设置第一滑块和第一滑槽,从而使得螺纹帽带动第一滑块在第一滑槽内的滑动更加稳定,避免了螺纹柱转动时螺纹帽自身的转动,从而使得螺纹帽的移动更加稳定,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左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部分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盘纵梁、2.安装支座、3.固定块、4.凹槽、5.第一滑块、6.第一滑槽、7.螺纹帽、8.螺纹柱、9.第一转轴、10.第一轴承、11.驱动装置、111.电机、112.固定板、12.第二轴承、13.滚筒、14.三角板、15.第二滑块、16.第二滑槽、17.伸缩装置、171.伸缩杆、172.弹簧、18.支撑腿、19.连接块、20.地脚盘、21.连接板、22.第二转轴、23.电源、24.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汽车起重机支腿系统,包括底盘纵梁1,底盘纵梁1的下表面与安装支座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安装支座2的下表面与固定块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固定块3的右侧面设置有电源23,电源23的右侧面设置有开关24,电源23的输出端与开关24的输入端电连接,开关24的输出端与电机111的输入端电连接,通过设置开关24,且开关24的型号为lw5d-16,使得工作人员对电机111的操作更加方便,固定块3的下表面开设有凹槽4,凹槽4内壁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滑槽5,第一滑槽5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6,通过设置第一滑槽5和第一滑块6,从而使得螺纹帽7带动第一滑块6在第一滑槽5内的滑动更加稳定,避免了螺纹柱8转动时螺纹帽7自身的转动,从而使得螺纹帽7的移动更加稳定,第一滑块6的下表面与螺纹帽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螺纹帽7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柱8,螺纹柱8的右端与第二转轴22的左端固定连接,第二转轴22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二轴承12,通过设置第二转轴22和第二轴承12,从而使得第二转轴22在第二轴承12内的转动更加稳定,从而使得螺纹柱8的转动更加稳定,第二轴承12卡接在凹槽4内壁的右侧面,螺纹柱8的左端与第一转轴9的右端固定连接,第一转轴9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一轴承10,通过设置第一轴承10和第一转轴9,从而使得第一转轴9在第一轴承10内的转动更加稳定,从而使得螺纹柱8的转动更加稳定,第一轴承10卡接在凹槽4内壁的左侧面,第一转轴9的左端与驱动装置1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驱动装置11的右侧面与固定块3的左侧面固定连接,驱动装置11包括电机111,电机111的型号为Y160M1-2,电机111的输出轴与第一转轴9的左端固定连接,电机111机身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12,固定板112的右侧面与固定块3的左侧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驱动装置11,电机111输出轴正转带动螺纹柱8转动,螺纹柱8转动带动螺纹帽7向右移动,螺纹帽7通过连接板21带动滚筒13向右移动挤压三角板14向下移动,三角板14带动支撑腿18通过第二滑块15向下移动,支撑腿18带动地脚盘20与地面搭接,从而使得当在汽车前部的本实用新型伸开后,起重机在作业时,稳定性有较大提高。

螺纹帽7的下表面通过连接板21与滚筒1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滚筒13与三角板14搭接,三角板14的下表面与支撑腿1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支撑腿18的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15,第二滑块15滑动连接在凹槽4内壁左侧面开设的第二滑槽16内,通过设置第二滑槽16和第二滑块15,从而使得而第二滑块15在第二滑槽16内的滑动更加稳定,从而使得支撑腿18的移动更加稳定,第二滑块15的下表面通过伸缩装置17与第二滑槽16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伸缩装置17包括伸缩杆171,伸缩杆171的外表面套接有弹簧172,伸缩杆171和弹簧172的底端均与第二滑槽16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且伸缩杆171和弹簧172的顶端均与第二滑块1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伸缩装置17,弹簧172能够利用自身弹力带动伸缩杆171伸长,伸缩杆171伸长带动滑块向上移动,从而使得支撑腿18向上移动,从而使得地脚盘20与地面分离,使得支撑腿18能够有效的节省空间,支撑腿18的下表面与通过连接块19与地脚盘20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地脚盘20,从而使得支撑腿18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更加的大,从而使得支撑腿18的固定更加稳定。

使用时,通过安装支座2将本实用新型安装到汽车前部的底盘纵梁1上,当需要使用到前部支撑腿18时,通过操作开关24使得电机111工作,电机111输出轴正转带动螺纹柱8转动,螺纹柱8转动带动螺纹帽7向右移动,螺纹帽7通过连接板21带动滚筒13向右移动挤压三角板14向下移动,三角板14带动支撑腿18通过第二滑块15向下移动,支撑腿18带动地脚盘20与地面搭接,通过操作开关24使得电机111停止工作,在起重机工作完成后,通过操作开关24使得电机111工作,电机111输出轴反转,电机111输出轴反转带动螺纹柱8反转,螺纹柱8反转带动螺纹帽7向左移动,螺纹帽7通过连接板21带动滚筒13向左移动,此时弹簧172利用自身弹力带动伸缩杆171伸长,伸缩杆171伸长带动滑块向上移动,支撑腿18向上移动带动地脚盘20与地面分离,分离后,通过操作开关24使得电机111停止工作。

综上可得,1、该新型汽车起重机支腿系统,通过安装支座2、驱动装置11、螺纹帽7、螺纹柱8、滚筒13、三角板14和支撑腿18的相互配合,通过安装支座2将本实用新型安装到汽车前部的底盘纵梁1上,通过操作开关24使得电机111工作,电机111输出轴正转带动螺纹柱8转动,螺纹柱8转动带动螺纹帽7向右移动,螺纹帽7通过连接板21带动滚筒13向右移动挤压三角板14向下移动,三角板14带动支撑腿18通过第二滑块15向下移动,支撑腿18带动地脚盘20与地面搭接,从而使得当在汽车前部的本实用新型伸开后,起重机在作业时,稳定性有较大提高,并且增加的支撑腿18在底盘的前部位置,缩回后不影响起重机的结构参数,该结构有利于狭小空间作业,充分发挥起重机作业性能,结构的改进扩大了起重机作业地域,提高了社会资源的利用。

2、该新型汽车起重机支腿系统,通过设置伸缩装置17,从而使得当需要支撑腿18收回时,通过操作开关24使得电机111输出轴反转,电机111输出轴反转带动螺纹柱8反转,螺纹柱8反转带动螺纹帽7向左移动,螺纹帽7通过连接板21带动滚筒13向左移动,此时弹簧172利用自身弹力带动伸缩杆171伸长,伸缩杆171伸长带动滑块向上移动,从而使得支撑腿18向上移动,从而使得地脚盘20与地面分离,支撑腿18能够收起,使得支撑腿18能够有效的节省空间,有利于狭小空间作业。

3、该新型汽车起重机支腿系统,通过设置第一滑块6和第一滑槽5,从而使得螺纹帽7带动第一滑块6在第一滑槽5内的滑动更加稳定,避免了螺纹柱8转动时螺纹帽7自身的转动,从而使得螺纹帽7的移动更加稳定,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实用性强。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