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纺织设备的绕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62726发布日期:2018-11-07 20:01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纺织设备的绕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绕线装置,更确切地说,是一种用于纺织设备的绕线装置。



背景技术:

线是一种用蚕丝搓纺而成的线。它是我国历史上最早使用的一种书籍订缝材料,早在15世纪,我国装订史上第一次将零散页张制成帖并用线订缝连结成册,所用的订缝线就是丝线。因丝线与纸张颜色相近,质地柔软、强度好、光滑、牢固耐久,故订缝后的书册平整美观,但丝线价格高,一般只用在高档线装和画册等书籍的装订上。

现有的绕线装置在绕线时绕线轮的绕线位置不能进行改变,这就使得很大的一个绕线轮只有一小部分区域参与到绕线过程中,使得绕线面积很小,无法最大化利用绕线轮的可用面积,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用于纺织设备的绕线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一种用于纺织设备的绕线装置,所述的用于纺织设备的绕线装置包含一容纳装置、一动力机构和一活动机构,所述的容纳装置内部安装一动力机构,且所述的容纳装置底部两侧均设有一活动机构,所述的活动机构包含一定位条,所述的定位条底部安装若干个滑动座,所述的容纳装置包含一装盒,所述的装盒一侧底部安装一限位板,且所述的装盒一侧安装一盖板,所述的盖板一侧设有一把手,所述的动力机构包含一电机,所述的电机一侧安装一支座,所述的支座一侧设有一带轮,所述的带轮顶部连接一传动杆,所述的传动杆一端安装一绕线轮,所述的绕线轮一侧设置一固定环。

作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的绕线轮和电机分别为容纳装置的内部和下方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的带轮由两个轮盘构成,且所述电机一侧连接的轮盘直径小于传动杆一侧连接的轮盘。

作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的限位板一侧和容纳装置一侧侧壁之间的间距和绕线轮的宽度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的动力机构和容纳装置之间为活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的传动杆外侧设有螺纹,且所述绕线轮内侧设有和传动杆外侧螺纹相适配的螺纹。

本实用新型的种用于纺织设备的绕线装置具有以下优点:使用时,首先,将滑动座的底部通过支杆连接到水平的固定板或者地面上,再将电机连接外接电源,使电机转动,并且将线的一端固定到绕线轮上;然后,电机转动带动带轮转动,从而带动传动杆转动,由于带轮底部的轮盘直径小于顶部的轮盘直径,使得电机的转动能力进行最大化传输;接着,传动杆转动带动绕线轮转动,将装置上方的线进行缠绕;最后,在绕线过程中,可手动握住把手,将容纳装置进行往复前后拉动,由于装盒顶部设有活动的拨动片,使得线可随着容纳装置的移动而移动,从而在绕线轮的各个区域进行绕线,待缠绕的线和容纳装置顶部高度相同时,即可断开电源,将绕线轮取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绕线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绕线装置的立体结构爆炸图;

图3为图2中的绕线装置的动力机构结构爆炸图;

图4为图3中的绕线装置的A区域细节放大图;

其中,

1、绕线装置;2、容纳装置;3、动力机构;4、活动机构;5、装盒;6、盖板;7、把手;8、限位板;9、定位条;10、滑动座;11、固定环;12、绕线轮;13、传动杆;14、支座;15、带轮;16、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如图1至图4所示,该用于纺织设备的绕线装置1包含一容纳装置2、一动力机构3和一活动机构4,该容纳装置2内部安装一动力机构3,且该容纳装置2底部两侧均设有一活动机构4,该活动机构4包含一定位条9,该定位条9底部安装若干个滑动座10,该容纳装置2包含一装盒5,该装盒5一侧底部安装一限位板8,且该装盒5一侧安装一盖板6,该盖板6一侧设有一把手7,该动力机构3包含一电机16,该电机16一侧安装一支座14,该支座14一侧设有一带轮15,该带轮15顶部连接一传动杆13,该传动杆13一端安装一绕线轮12,该绕线轮12一侧设置一固定环11。

该绕线轮12和电机16分别为容纳装置2的内部和下方位置。

该带轮15由两个轮盘构成,且所述电机16一侧连接的轮盘直径小于传动杆13一侧连接的轮盘。

该限位板8一侧和容纳装置2一侧侧壁之间的间距和绕线轮12的宽度相同。

该动力机构3和容纳装置2之间为活动连接。

该传动杆13外侧设有螺纹,且所述绕线轮12内侧设有和传动杆13外侧螺纹相适配的螺纹。

使用时,如图1和图2所示,首先,将滑动座10的底部通过支杆连接到水平的固定板或者地面上,再将电机16连接外接电源,使电机16转动,并且将线的一端固定到绕线轮12上;然后,电机16转动带动带轮15转动,从而带动传动杆13转动,由于带轮15底部的轮盘直径小于顶部的轮盘直径,使得电机16的转动能力进行最大化传输;接着,传动杆13转动带动绕线轮12转动,将装置上方的线进行缠绕;最后,在绕线过程中,可手动握住把手7,将容纳装置2进行往复前后拉动,由于装盒5顶部设有活动的拨动片,使得线可随着容纳装置2的移动而移动,从而在绕线轮12的各个区域进行绕线,待缠绕的线和容纳装置2顶部高度相同时,即可断开电源,将绕线轮12取下。

该装置通过手动拉动把手7的方式,实现了对绕线轮12不同位置的绕线,使绕线更加均匀,有效的避免了线筒面积过小的情况,增加了绕线量,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适合推广使用。

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