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用减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61446发布日期:2019-02-15 19:50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梯用减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梯用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电梯在运行过程,需要按照上行、下行、停止,甚至在某些紧急情况下需要急停。电梯运行的速度越快,在运行、平层时的震动幅度就越大,也就越容易影响轿厢内乘客的乘坐舒适度,因此如何在电梯结构中合理布置减震装置就显得极为重要。为了保证电梯的减震效果。

现有技术中的减震装置多采用减震弹簧进行减震,申请号为CN2016208495755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电梯用减震装置,它包含安装板、下减震板、连接减震板簧、上减震板、安装连接架、导向套、导向杆;安装板的上端安装有下减震板,下减震板的上端安装有两个连接减震板簧,两个连接减震板簧的上端安装有上减震板,上减震板的上端安装有数个安装连接架,上减震板的下侧设置有限位槽,且限位槽与下减震板的限位凸柱相配合,上减震板底部的两端均通过连接减震弹簧与下减震板连接,上减震板内部的两侧均安装有导向套,导向套内穿接有导向杆,导向杆的底部与下减震板连接。

这种减震装置虽然能够实现快速减震,但是当与安装连接架连接的部位具有震动而对上减震板产生挤压力时,减速的缓冲力共同来源于上减震板、连接减震板簧、下减震板和连接减震弹簧,为了能够承受较大的震动作用,即具有较大的减震作用,上述的减震部件的弹性系数会设置的比较高。

当电梯产生的震动不是很大时,由于弹性系数较大,上述减震部件的压缩长度不会很大,就会导致减震效果较差,甚至在较大弹性系数的弹性回复力下,产生一个较大反向的弹性力,导致电梯的抖动更加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用减震装置,具有提高对不同大小震动的适应性以提高减震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电梯用减震装置,包括安装板和依次设置于安装板上方的第一减震板和第二减震板,所述第一减震板上设置有与第二减震板相抵以适应小幅度震动的第一梯度减震件,所述第一梯度减震件包括若干设置于第一减震板上的第一减震弹簧,第一减震弹簧的顶端与第二减震板相抵,所述第一减震板上设置有与第二减震板呈距离设置的第二梯度减震件;

当第一减震弹簧在第二减震板挤压作用下往下压缩、并压缩到一定高度时,第二减震板触发第二梯度减震件启动以进行减震作用。

如此设置,通过第一减震件的第一减震弹簧进行第一梯度的减震,当第二减震板受到电梯上传导下来的震动时,震动会传导到第一减震弹簧和第一减震板上,通过第一减震弹簧和第一减震板上的弹性回复力,会消散震动,并且配合上第二梯度减震件来适应较大震动的情况,提高此减震装置对不同大小震动的适应性来降低电梯震动和抖动的幅度,使得电梯更加稳定,以此提高减震效果。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二梯度减震件包括若干设置于第一减震板上的第二减震弹簧和减震板簧、以及设置于安装板上以提高第二减震弹簧减震能力的连接件。

如此设置,通过设置第二减震弹簧和减震板簧来适应较大震动的情况,与第一梯度减震件形成配合,提高对不同大小震动的适应性以提高减震效果,同时设置连接件来提高第二减震弹簧的减震能力,以此进一步提高第二减震弹簧的减震能力。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安装板于第一减震板底端开设有安装槽,所述连接件包括通过若干连接轴转动设置在安装槽内的翘杆、分别转动设置于每个翘杆两端的转动块、以及与其中一块转动块转动连接的支撑杆,所述第二减震弹簧安装在另外一块转动块上,所述支撑杆和第二减震弹簧与第一减震板均滑动连接。

如此设置,当承受较大震动时,第一梯度减震件无法起到较好的减震作用,并且第一减震弹簧处于压缩的状态,此时会触发第二梯度减震件,此时连接件的支撑杆会在第二减震板的挤压下往下移动,此时位于另一端的第二减震弹簧会往上移动,最终支撑杆和第二减震弹簧均会与第二减震板抵接,此时当支撑杆和第二减震弹簧受到震动时,支撑杆和第二减震弹簧会在翘杆的支撑作用下,往复上下移动以抵消第二减震板传导下来的震动,以此提高第二减震弹簧的减震能力,以此提高减震效果。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安装板于支撑杆底端设置有第一弹性弹簧,所述第一弹性弹簧顶端与支撑杆底端相连。

如此设置,通过第一弹性弹簧对支撑杆进行复位,并且在支撑杆和第二减震弹簧均与第二减震板抵接时,第一弹性弹簧对支撑杆的支撑作用下,会产生限制支撑杆上下移动的能力,一方面降低支撑杆上下移动的幅度,同时在第一弹性弹簧压缩下,会具有上下往复移动的能力,以此提高支撑杆一侧的减震能力,以此提高减震效果。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支撑杆的正上方位于第一减震弹簧内。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与第一减震板相抵的支撑柱。

如此设置,通过支撑柱对第一减震板进行支撑,防止由于开设安装槽导致第一减震板下部无法受力、而降低第二减震板减震能力的情况。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支撑柱包括支撑管和顶端的盖板,所述支撑管内设置有与盖板相连的第二弹性弹簧。

如此设置,通过支撑柱设置有第二弹性弹簧,与第一弹性弹簧作用相同,能够提高支撑柱的减震能力,以此提高整个装置的减震能力,进而提高减震效果。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盖板顶端设置有减震橡胶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第一梯度减震件和第二梯度减震件形成配合,当震动较小时,通过第一梯度减震件进行减震,此时第一梯度减震件的第一减震弹簧的弹性系数较小,能够通过第一减震弹簧的弹性回复能力进行减震作用,以此避免单个减震装置对小幅度震动的减震效果差的情况,以此提高对不同大小震动的适应性以提高减震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图1中A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1、第一减震板;2、第二减震板;3、安装板;31、安装槽;4、第一梯度减震件;41、第一减震弹簧;5、第二梯度减震件;51、第二减震弹簧;52、减震板簧;6、连接件;61、翘杆;62、连接轴;63、转动块;64、支撑杆;65、第一弹性弹簧;7、支撑柱;71、盖板;72、支撑管;73、第二弹性弹簧;8、减震橡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电梯用减震装置,参照图1所示,包括安装板3和依次设置于安装板3上方的第一减震板1和第二减震板2。

其中,第一减震板1上设置有与第二减震板2相抵以适应小幅度震动的第一梯度减震件4,第一梯度减震件4包括若干设置于第一减震板1上的第一减震弹簧41,第一减震弹簧41的底端与第一减震板1固定,第一减震弹簧41的顶端与第二减震板2相抵,并且第二减震板2的底端开设有与第一减震弹簧41相配合的限位槽。

值得说明的是,参照图2所示,第一减震板1上设置有与第二减震板2呈距离设置的第二梯度减震件5;当第一减震弹簧41在第二减震板2挤压作用下往下压缩、并压缩到一定高度时,第二减震板2触发第二梯度减震件5启动以进行减震作用。

第二梯度减震件5包括若干设置于第一减震板1上的第二减震弹簧51和减震板簧52,第二减震弹簧51的高度比第一减震弹簧41低,并且第二减震弹簧51的弹性系数比第一减震弹簧41高;同时减震板簧52的高度也低于第一减震弹簧41。

值得一提的是,安装板3于第一减震板1底端开设有安装槽31,安装槽31内设置有与第二减震弹簧51相连以提高第二减震弹簧51减震能力的连接件6。

连接件6包括通过若干连接轴62转动设置在安装槽31内的翘杆61,每个翘杆61的两端均转动设置有转动块63,第二减震弹簧51与第一减震板1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并且第二减震弹簧51底端与其中一块转动块63转动连接;

翘杆61另外一端的转动块63上转动连接有支撑杆64,支撑杆64与第一减震板1滑动连接,支撑杆64的正上方位于第一减震弹簧41内,并且支撑杆64底端设置有第一弹性弹簧65,第一弹性弹簧65底端安装在安装槽31内。

其中,安装槽31内同时设置有与第一减震板1相抵的支撑柱7,支撑柱7包括支撑管72和顶端的盖板71,支撑管72内设置有与盖板71底端相连的第二弹性弹簧73,并且盖板71顶端设置有减震橡胶层8。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