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子层润滑结构、挤出头及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61760发布日期:2018-12-05 19:31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一种离子层润滑结构、挤出头及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输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离子层润滑结构、挤出头及设备。



背景技术:

在物料输送过程中进行润滑可以提高物料输送效率,降低输送管道的磨损。现有技术中,用于物料输送过程中的润滑方法及结构多种多样。

以混凝土的输送为例,现有技术中混凝土在进行泵送前,需要用适量的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润滑输送管内壁。且在混凝土进行泵送过程中,通常需要在混凝土中添加泵送剂,所谓泵送剂是指能改善混凝土拌合物泵送性能的外加剂。所谓泵送性能,就是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能顺利通过输送管道、不阻塞、不离析、粘塑性良好的性能。

再说用于输送混凝土或其类似物的泵送装置,现有技术中有多种,如泵车、车载泵、拖泵、搅拌布料泵车、湿喷机等产品,现有技术中的泵送装置的结构通常包括:盛放料的料斗、泵送料斗的泵送机构,与泵送机构相连的分配机构,以及与分配机构相连的搅拌机构,其中,对于分配机构来说,现有技术中主要是采用“S阀”或“裙阀”作为分配元件进行分配。

其中,采用S阀时,通过两个单作用柱塞油缸推动S阀的摆动,实现泵送缸的吸料和排料。S阀通过大、小端支撑环起支撑作用。通过调节螺母,可以使S管轴向移动,从而使套在S阀上的切割环压紧眼睛板,保证泵送过程中的密封性。

在采用裙阀时,通过两个单作用的柱塞油缸推动裙阀的摆动,实现泵送油缸的吸料和排料。由于裙阀结构与S阀结构不同,相比之下,裙阀结构泵送时骨料流动阻力较S阀结构小些,但吸料性较S阀结构差些。

通过添加泵送剂或者改进泵送装置,进行物料输送润滑的方式,成本较高。

可见,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离子层润滑结构、挤出头及设备,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混凝土输送过程中润滑成本较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离子层润滑结构,其包括:电源、第一导联线、第二导联线及输送管组;所述输送管组用于输送内含离子的物料,包括第一输送管道及第二输送管道,第一输送管道与第二输送管道绝缘连接,所述第一输送管道通过第一导联线与电源相连接,所述第二输送管道通过第二导联线与电源相连接;所述电源用于启动后向第一输送管道及第二输送管道供电,以便在第一输送管道及第二输送管道的内壁,与所输送物料之间分别形成离子层。

进一步地,所述输送管组设置有多个,多个输送管组中的多个第一输送管道与多个第二输送管道交错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送管道外壁上固定有第一电极片,所述第一导联线通过第一电极片与第一输送管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输送管道外壁上固定有第二电极片,所述第二导联线通过第二电极片与第二输送管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源为直流电源,所述第一导联线与第二导联线二者之任一为正极导联线,二者之另一为负极导联线。

进一步地,所述电源为交流电源,所述第一导联线与第二导联线二者之任一为零线,二者之另一为火线。

一种挤出头,所述挤出头包括如上所述的离子层润滑结构。

一种包括如上所述离子层润滑结构的设备,其中,所述设备为3D打印机、泵送机或输送机。

一种通过如上所述离子层润滑结构实现的润滑方法所述润滑方法包括步骤:

电源启动,并分别通过第一导联线及第二导联线向第一输送管道及第二输送管道供电;

物料中的游离离子在第一输送管道及第二输送管道被施加电压时,向第一输送管道及第二输送管道内壁移动,第一输送管道及第二输送管道内壁与物料之间形成用于润滑的离子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离子层润滑结构,由于采用了电源、第一导联线、第二导联线及输送管组;所述输送管组用于输送内含离子的物料,包括第一输送管道及第二输送管道,所述第一输送管道通过第一导联线与电源相连接,所述第二输送管道通过第二导联线与电源相连接;所述电源用于启动后向第一输送管道及第二输送管道供电,以便在第一输送管道及第二输送管道的内壁,与所输送物料之间分别形成离子层。使得如混凝土等内含离子的物料在进行输送时,只需启动电源进行通电,即可通过在物料与输送管道内壁之间形成的离子层进行润滑,解决了内含离子物料输送时润滑成本较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离子层润滑结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离子层润滑结构进一步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离子层润滑结构、挤出头及设备,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离子层润滑结构,该离子层润滑结构可应用领域较为广泛,由于本实用新型是通过通电将物料中的离子吸附在输送管道内壁与物料之间,因此,凡是物料中蕴含有游离离子的物料皆可通过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离子层润滑结构进行润滑。

所述离子层润滑结构包括:电源100、第一导联线210、第二导联线220及输送管组。其中,所述输送管组用于输送内含离子的物料;此处需要注意的是,物料的挤出同样需要进行物料的移动,本实用新型在描述输送管组时虽然仅表述了其用于内含离子物料的输送,但不难理解的是,内含离子物料的挤出同样包含在内。

所述输送管组包括:一个第一输送管道310及一个第二输送管道320,而第一输送管道310与第二输送管道320绝缘连接,即第一输送管道310与第二输送管道320之间是不通电的;其中,所述第一输送管道310通过第一导联线210与电源100相连接,所述第二输送管道320通过第二导联线220与电源100连接。当电源100启动后,第一输送管道310及第二输送管道320通电,将吸附物料中的游离离子向管道内壁方向移动,形成离子层,而物料则可通过离子层减小与管道内壁的摩擦,从而使离子层起到润滑的作用。

所述输送管组设置有一组或多组,当输送管组设置有多组时,离子层润滑结构也就设置有多个第一输送管道310及多个第二输送管道320,此时,多个第一输送管道310与多个第二输送管道320交错设置,如图2所示,由左到右排布的输送管道分别为:第一输送管道310、第二输送管道320、第一输送管道310、第二输送管道320、……、第一输送管道310及第二输送管道320,为防线条交叉,除最左侧的第一输送管道310及第二输送管道320外,其余输送管道未进行一一标注。而对应连接的,位于输送管道下方的多个导联线为第一导联线210,位于输送管道上方的多个导联线为第二导联线220,同样为防线条交叉,图2仅标注了最外侧的第一导联线210(与最左侧的第一输送管道310连接)及第二导联线220(与最左侧的第二输送管道320连接)。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输送管道310及第二输送管道320是通过位置进行划分的,同为第一输送管道310,最左侧的第一输送管道310与排布在其后方的第一输送管道310形状及尺寸未必相同;同理,同为第二输送管道320,最左侧的第二输送管道320与排布在其后方的第二输送管道320形状及尺寸亦未必相同。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输送管道310与第二输送管道320只根据位置排布方式:第一输送管道310、第二输送管道320、第一输送管道310、第二输送管道320、……、第一输送管道310及第二输送管道320进行区分,而不以形状是否相同,尺寸是否相同进行归类。比如,其中的一个或多个输送管道(第一输送管道310和/或第二输送管道320)可以是弯管,而其他输送管道则为直管。

除降低润滑成本外,本实用新型所公布的离子层润滑结构,还具有以下优点:1)降低了操作者劳动强度;2)避免了操作者的不定期加油和忘记加油造成的臂架轴套的早期磨损的现象;3)经实验验证,混凝土输送时与管道壁的摩擦力比现有技术所采用润滑结构所产生的摩擦力至少降低了30%。

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送管道310外壁上固定有第一电极片,所述第一导联线210通过第一电极片与第一输送管道310连接;和/或所述第二输送管道320外壁上固定有第二电极片,所述第二导联线220通过第二电极片与第二输送管道320连接。或者直接将管道作为电极片亦可,也就是说,导联线直接电连接在管道外壁。

所述电极片的固定方式本实用新型不做具体限定,比如导电焊接或者锚固等方式皆可实现。

在具体实施时,所述电源100可以采用直流电源,亦可以采用交流电源。当电源100为直流电源时,所述第一导联线210与第二导联线220二者之任一为正极导联线,二者之另一为负极导联线。当电源100为交流电源时,所述第一导联线210与第二导联线220二者之任一为零线,二者之另一为火线。

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离子层润滑结构,极大降低了混凝土挤出的摩擦阻力,提高了混凝土挤出效率,降低能耗,节能环保。突破性的改变了传统物料输送过程中的润滑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挤出润滑技术的新思路、新方向,通过对第一输送管道310及第二输送管道320施加电压,产生相对的电极,与混凝土流动中的离子构成一个闭环电路,形成一个电场,却对直流电或交流电没有任何的约束。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挤出头,所述挤出头包括如上所述的离子层润滑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如上所述离子层润滑结构的设备,其中,所述设备为3D打印机、泵送机或输送机。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通过如上所述离子层润滑结构实现的润滑方法所述润滑方法包括步骤:电源启动,并分别通过第一导联线及第二导联线向第一输送管道及第二输送管道供电,具体如上述结构实施例所述;

物料中的游离离子在第一输送管道及第二输送管道被施加电压时,向第一输送管道及第二输送管道内壁移动,第一输送管道及第二输送管道内壁与物料之间形成用于润滑的离子层,具体如上述结构实施例所述。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