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压轮传送的分切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08420发布日期:2018-12-25 20:36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一种上压轮传送的分切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分切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上压轮传送的分切机。



背景技术:

卷筒纸的纸带经分切机构分切后形成的纸张经传送装置进入后续的剔废、堆叠、收集等工序。现有的分切机,其传送装置普遍包括上压传送带和下传送带,传送时,纸张被限位在上压传送带和下传送带之间,上压传送带普遍为多条间隔排列式。上压传送带式的传送装置的问题在于,一方面,易诱导纸张发生形变,纸张的完整因传送带的带速差异也难以保证,另一方面,其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使用及维修成本高,疏通及维护不方便难度大。因此,有必要对以上不足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改善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洁并可确保纸张完整的上压轮传送的分切机。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上压轮传送的分切机,包括机架,分切机构和传送装置,分切机构位于传送装置的前方,所述传送装置包括第一传送装置,所述第一传送装置包括第一压轮装置和第一传送带装置,所述第一传送带装置包括第一传送带和辊轴,所述辊轴张紧所述第一传送带,并和所述第一传送带同步转动,所述第一压轮装置安装于所述机架上,并使所述第一压轮装置的压轮压在所述第一传送带的传送末端部上,该传送末端部处的所述辊轴位于所述压轮的下方,使用时,所述第一传送带带动所述压轮转动。

优选的,所述传送装置还包括第二传送装置,所述第二传送装置位于所述第一传送装置的后方,并包括安装于所述机架的第二压轮装置和辊轴,所述第二压轮装置的压轮压在该辊轴上,以主动带动该辊轴转动,且其传送速度与所述第一传送带的传送速度相同。

优选的,所述传送装置还包括第三传送装置,所述第三传送装置位于所述第二传送装置的后方,并包括安装于所述机架的第三压轮装置和第二传送带装置,所述第二传送带装置包括第二传送带,所述第二传送带的位置及带速均低于所述第一传送带,所述第三压轮装置的压轮位于所述第二传送带的上方,并主动转动以用于导向传送,且基于其转速换算得到的线速度小于其传送物的速度。

优选的,所述压轮的位置可上下调节。

优选的,还包括剔纸板和排废机构,所述剔纸板位于所述第一传送装置和所述第二传送装置之间,所述剔纸板和所述第一传送装置之间设有排废通道,所述剔纸板与所述机架转动连接,所述排废机构包括控制装置和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的一端安装于所述机架,其另一端与所述剔纸板连接,使用时,所述控制装置通过所述驱动装置转动所述剔纸板,以开闭所述排废通道。

优选的,所述第一传送带装置为负压吸附式传送带装置。

优选的,还包括负压吸附装置,所述负压吸附装置位于所述第二传送装置和所述第三传送装置之间,且其吸附面的位置低于所述第二传送装置的传送面,并以吸上述的传送物尾部的方式使其搭叠。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上压轮式的传送装置,可替代传统的上压带式的传送装置,结构简洁可靠,占用空间小,使用及维护方便,并利于确保纸张的完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传送装置的组装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第一压轮装置的爆炸图;

图4为图2中第一传送带装置的爆炸图;

图5为图2中第二压轮装置的爆炸图;

图6为图5的组装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2中第三传送装置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施例的上压轮传送的分切机,包括机架,分切机构和传送装置,分切机构位于传送装置的前方,其分切传送物以纸材为例进行说明,卷筒纸的纸带经分切机构分切后形成的纸张进入传送装置传输至不同处理工位,分切机构优选为螺旋对剪式的分切机构,如图1-2所示,传送装置按纸张传送方向优选依次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传送装置。

其中,第一传送装置包括第一压轮装置和第一传送带装置。

第一压轮装置如图3所示,包括气缸205、拐臂208和包胶轮213,气缸205的一端与固定架207通过固定销206转动连接,固定架207安装于横梁201的端部上表面,横梁201两端安装于机架,气缸205的另一端与拐臂208的上部铰接,拐臂通轴203的两端分别固设于拐臂208的中部,拐臂心轴202位于拐臂通轴203内,拐臂心轴202的两端部分别通过轴承204与拐臂通轴203转动连接,拐臂心轴202的两端面的轴线经过处设有固定孔,拐臂心轴202于该固定孔处通过螺钉与固定架207的下部固接;胶轮通轴214位于两拐臂208之间,胶轮心轴210位于胶轮通轴214内,胶轮心轴210的两端部分别通过轴承209与胶轮通轴214转动连接,胶轮心轴210的两端面的轴线经过处设有固定孔,胶轮心轴210于该固定孔处通过螺钉与拐臂208固接。包胶轮213套设在胶轮通轴214上固定,具体实施时,优选相邻包胶轮213之间通过隔圈212等间距隔开,不同厚度的隔圈212可调节间距,固定圈211用于将包胶轮213夹紧并固定。

第一传送带装置优选为负压吸附式传送带装置,具体地,如图4所示,包括传送带106、辊轴、动力装置和负压吸附装置,传送带106上贯设有若干通气孔108,辊轴包括从动转轴101和主动转轴104,传送带106的两端通过从动转轴101和主动转轴104张紧。动力装置可以为电机,用于带动主动转轴104转动,主动转轴104转动进而带动传送带106以及从动转轴101转动。

负压吸附装置的吸附面位于传送带106的传送面的下方,吸附面贯设有若干进气孔107,进气孔107与传送面的通气孔108相配合,以使传送面沿其传送方向依次形成第一吸附加速区和第二吸附加速区,并使第二吸附加速区的通气孔108对纸张的吸力大于第一吸附加速区的通气孔108对纸张的吸力。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负压吸附装置包括吸风箱105,吸风箱105位于传送带106的上带部和下带部之间,吸风箱105包括进气孔107、吸风腔和吸风口100,进气孔107位于吸风箱105的顶部,进气孔107通过吸风腔与吸风口100连通,至少两吸风腔沿传送带106的传送方向依次排列、并分别于吸风口100处依次通过转接件102、吸风嘴103和气流管道连接不同抽风功率的抽风机,以用于形成第一吸附加速区和第二吸附加速区。

具体地,吸风箱105优选包括上面板、内隔板和下箱壳,上面板的边部折边处理,以防止刮蹭传送带106的内表面,上面板的外表面做平滑处理,并邻靠传送带106的内表面,以用于撑平传送带106的上带部,即使位于传送带106上带部的传送面保持平整,以保持传送的纸张的平整,并保护纸张的完整,上面板密封地固设于下箱壳的顶部开口,并形成一腔体,一字形的内隔板位于该腔体内,并将该腔体分割为两组相互独立的吸风腔,若干进气孔107贯设于吸风腔顶部的上面板,吸风箱105的外侧对向的两个侧面分别设有2个吸风口100,且一组吸风腔与两个吸风口100对应,吸风箱105的位置可通过吸风嘴103实现固定,吸风箱105沿传送带106的传送方向左右对称,若传送带106的传送方向为从左至右,则位于吸风箱105左侧的两个吸风嘴103可分别与具有相同功率的第一抽风机连通,位于吸风箱105右侧的两个吸风嘴103可分别与具有相同功率的第二抽风机连通,工作时,使与左侧两个吸风嘴103连通的进气孔107的进风速度小于与右侧两个吸风嘴103连通的进气孔107的进风速度,即使左侧的第一吸附加速区的通气孔108对纸张的吸力小于第二吸附加速区的通气孔108对纸张的吸力。从动转轴101和主动转轴104的中部均设有导槽110,传送带106包括凸起的导条,导条位于传送带106内表面的中部,以与导槽110相配合,以用于对传送带106导向。上面板对应导条处凹设有导条槽109,使用时导条与导条槽109相配合,导条槽109可进一步确保对传送带106的导向,确保导条与导槽110的配合效果,还利于对传送带106传送面的撑平。

安装时,使第一压轮装置的包胶轮213压在传送带106的传送末端部上,并使该传送末端部处的主动转轴104位于包胶轮213的下方,使用时,传送带106带动带动包胶轮213转动,纸张被包胶轮213和传送带106导向排废工位。第一压轮装置的设置使纸张进入排废工位时形状更可控,运动更规则,由于包胶轮213的位置可通过气缸205的伸缩同时统一上下调节,故可用于调节包胶轮213对纸张的下压力,还可用于上抬包胶轮213,极大方便了疏通维护及检修操作,并利于确保纸张的完整;由于设置在胶轮通轴214上的包胶轮213的数量和相邻包胶轮213之间的间距可调节,故可适用于不同特性的纸张,在对不同幅宽的纸张进行作业时不再需要调节其间距,使用非常方便。

排废装置包括剔纸板215和排废机构,剔纸板215位于第一传送装置和第二传送装置之间,传送带106的传送末端部和剔纸板215之间具有排废通道。排废机构包括控制装置和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气缸219和连杆218,气缸219的一端通过固定销安装于机架,其另一端与连杆218的一端铰接,连杆218的另一端与固定轴217固接,固定轴217的端部与机架转动连接,剔纸板215固设于固定块216上,固定块216与固定轴217固接,使得控制装置通过控制气缸219的伸缩,拉动连杆218而是固定轴217转动,进而带动剔纸板215转动,以打开或关闭排废通道,上述剔纸板215的转动是指使剔纸板215转动一定的角度。排废机构优选还包括用于监测纸张的监测装置,监测装置与控制装置连接,监测装置的监测参数可包括纸张的颜色、宽度、破损及褶皱情况等。

第二传送装置包括第二压轮装置和辊轴318。

第二压轮装置如图5-6所示,包括电机313、传动装置、转轴301、包胶轮310、第一固定装置和第二固定装置,传动装置包括同步带316、主动齿轮315和从动齿轮317,第一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板305和横梁312,第二固定装置包括法兰303、轴承304和法兰轴306。

其中,电机313通过电机座314固设于横梁312上,主动齿轮315与电机313的转轴连接,主动齿轮315与转轴301连接,同步带316由主动齿轮315和从动齿轮317张紧,包胶轮310套设在转轴301上,当电机313转动,带动转轴301转动,进而带动包胶轮310跟随转轴301同步转动。固定板305分别固设在横梁312的两端,转轴301的两端分别通过法兰轴承座302固设在固定板305的内侧面,转轴301与法兰轴承座302之间转动连接,并使得转轴301被限位于固定板305之间。固定板305上贯设有通孔,轴承304设于所述通孔处,法兰轴306的轴部穿过轴承304与法兰303连接,法兰轴306的外侧面设有固定孔,以用于固定法兰轴306,进而实现该传送装置的安装,具体安装时,可安装在纸张加工设备的机架上,使得固定板305通过轴承304相对法兰轴306转动,其转动时的轴线与转轴301平行,相应地,转轴301和包胶轮310也跟随固定板305而转动,进而实现对包胶轮310位置的同步统一调节,使用时,包胶轮310压在辊轴318上,以与辊轴318相配合,纸张从包胶轮310和辊轴318之间通过,并使包胶轮310的传送速度与传送带106的传送速度相同,进而实现对纸张的传送,由于包胶轮310的位置可同步统一调节,可使纸张受力更均匀,并可自适应不同厚度纸张的传送,利于确保各包胶轮310对纸张独立传送时的一致性以及纸张的完整,具体实施时,优选各包胶轮310依次等距间隔排列。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还包括气缸308,气缸308的一端用于可转动地安装,如安装于机架,其另一端通过连接销307与固定板305可转动地连接,以使气缸308可转动固定板305,进而实现对包胶轮310位置的同步统一调节。该结构可调节并限定包胶轮310与辊轴318之间的间距,利于适用于不同厚度的纸张快速顺畅传送,还可以用来调节包胶轮310和辊轴318对纸张的压力,适应性灵活性更好,还利于确保纸张的完整。具体实施时,固定板305优选呈T形,其上部两侧分别连接第二固定装置和气缸308,其中部的上方连接横梁312,其中部的下方连接转轴301,该结构稳固可靠,调节使用方便,并可与设置在包胶轮310下方并与转轴301平行的辊轴318顺畅完美地配合。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还包括隔圈311和固定圈309,隔圈311、固定圈309和包胶轮310均套设在转轴301上,隔圈311位于任意相邻的包胶轮310之间,且隔圈311和包胶轮310位于两固定圈309之间、并被其夹紧,固定圈309相对转轴301固定,且其固定位置可调节。该结构使包胶轮310的固定更方便,利于确保纸张被顺畅完整地传送。

优选还包括负压吸附装置40,负压吸附装置位于第二传送装置和第三传送装置之间,且其吸附面的位置低于第二传送装置对纸张的传送面,并以吸纸尾的方式使其搭叠。

负压吸附装置40具体实施时,其包括过纸板、抽风箱和抽风机,过纸板密封设于抽风箱的顶部开口,进气孔贯设于过纸板上,抽风箱的底部开口通过气路管道连通抽风机的进风口,负压吸附装置40使用时,气体从过纸板上的进气孔进入,从抽风机的出风口排出,纸张的尾部经过过纸板上方时,在向下气流的带动下,发生向下弯曲的形变,并因形变导致其运行时的空气阻力变大,使纸张的运行速度Va发生一定程度的减速,变为Vb,Va与Vb之间的速度差,使得相邻的两纸张中,位于后方的纸张的头部可搭叠在位于前方的纸张的尾部上,由于位于前方的纸张因自重而下降及其尾部向下弯曲,故可确保上述搭叠过程可顺畅无误地进行,而且由于上述减速过程主要是在尾部向下弯曲后发生,故可适用于纸张之间头尾相接时的减速搭叠,避免追尾现象的出现,在确保纸张完整的基础上,使减速搭叠过程快速高效顺畅地进行,另外,上述减速过程为非强制性,纸张由Va降至Vb的过程自然顺畅,确保了纸张的完整。作为对负压吸附装置40的一种优选控制方式,还包括控制装置和纸张监测装置,控制装置基于纸张监测装置的监测信号,控制抽风机的启停,控制指令的参数依据可包括有无纸张传送、纸张间距以及传送带106的传送速度等,其吸附的时机优选为第二传送装置对每一纸张的传送结束后或结束时,以利于纸张尾部被顺畅地向下吸附。

第三传送装置如图7所示,包括安装于机架的第三压轮装置和第二传送带装置,第二传送带装置包括传送带402,传送带402的位置及带速均低于传送带106,传送带402由从动辊轴401、主动辊轴410和张紧辊轴张紧,作为传送带402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传送带402包括一凸起的导条,导条位于传送带402内表面的中部,相应地,从动辊轴401、主动辊轴410和张紧辊轴的中部设有环形导槽,导条与导槽相配合,以用于对该传送带402导向。

第三压轮装置包括独立的电机、传动装置、转轴、压轮、第一横梁411及固定板406,电机通过L形连接件固设于第一横梁411,电机优选为减速电机,减速电机由伺服电机412和减速机413形成,传动装置包括主动齿轮414、从动齿轮415和同步带416,主动齿轮414与减速电机同轴固接,从动齿轮415与转轴同轴固接,转轴的两端分别通过法兰轴承座408固设在固定板406的内侧面,减速电机通过带动主动齿轮414转动,进而通过同步带416带动转轴同步转动,压轮优选为包胶轮417,包胶轮417套设在转轴上,并跟随转轴同步转动,两固定板406分别固设在第一横梁411的两端,具体实施时,可将该压轮装置横架固设在传送带402上,使包胶轮417位于传送带402的上方,具体使用时,包胶轮417和传送带402相配合,以将运动至第三压轮装置处的纸张下压导向至传送带402,并从包胶轮417和传送带402之间通过,作为优选,由包胶轮417的转速换算得到的线速度小于纸张的速度、大于传送带402的速度,其利于纸张被迅速导向至传送带402,使纸张减速的同时,还可避免纸张的头部与包胶轮417的轮面接触时发生直接撞击。一方面由于包胶轮417位于纸张的上部,纸张的头部可被独立转动的包胶轮417下压导向至传送带402,使纸张的运动更规则可控,减速过程更自然顺畅,另一方面结构简洁,稳固可靠,更重要的是,可通过单独调整包胶轮417的转速,以与实际使用情况进行匹配,适应性更强,并利于确保纸张的完整。

作为包胶轮417设置在转轴上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包胶轮417之间的间距可调节。具体地,包胶轮417通过固定筒418固设在转轴上,固定筒418套设在转轴上,固定筒418外筒部贯设有固定孔,其内表面沿其轴向设有卡头,转轴上沿轴向设有卡槽,卡头和卡槽相配合,卡头位于卡槽内,以使转轴通过固定筒418带动包胶轮417头部转动,固定孔固定孔设有内螺纹,螺丝于固定孔处将固定筒418相对转轴进行轴向固定,包胶轮417之间的间距可通过上述螺丝调节。包胶轮417之间的间距可调节,利于适应不同特性的纸张,提高下压导向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上述第三压轮装置实施的基础上,优选包胶轮417与传送带402之间的间距可调节。具体实施时,第三压轮装置优选还包括气缸409、固定环420、轴承421和法兰轴422,固定板406的形状优选呈T形,其下部与转轴连接,其上部的中部与第一横梁411的端部连接,其上部的一端与气缸409的一端通过固定销407转动连接,其上部的另一端贯设有一转接孔,法兰轴422的轴端穿过轴承421后通过固定环420支撑固定,轴承421位于转接孔,并使固定板406围绕法兰轴422转动的轴线与转轴的轴线平行,法兰轴422的法兰端和气缸409的另一端用于安装该压轮装置,使其横架在传送带402上,使包胶轮417位于传送带402的上方,其中气缸409的另一端为转动连接,当通过控制气缸409的伸缩使固定板转动时,同时相应调节包胶轮417与传送带402之间的间距。该结构可调节纸张与包胶轮417轮面的接触位置,使第三压轮装置对纸张的下压导向效果更好,适用范围更广,并进一步利于确保纸张的完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上述第三压轮装置实施的基础上,优选包胶轮417与第二传送装置之间的间距可调节。具体实施时,第三压轮装置的两端优选还分别包括固定座405,相应的,气缸409的另一端与固定座405转动连接,法兰轴422的轴端还穿过转接板,法兰轴422的法兰端固定于转接板,使得转接板上部与法兰轴422转动连接,转接板通过其下部固设在固定座405的内侧靠上处。第二横梁427和第三横梁428分别连接两固定座405,其中,第二横梁427的两端分别通过L形连接件固定于固定座405的内侧,第三横梁428的两端分别直接固定于固定座405的内侧,第三横梁428径向贯设有置轴通道,用于使该装置前后移动的移动轴419的中部位于上述置轴通道内,移动轴419的端部分别穿出固定座405后通过固定套424与齿轮403同轴固定,固定座405外侧的下部呈台阶结构,该台阶结构处设有直线形齿条,齿条用于与齿轮403相配合,移动轴419的一端部还依次穿过轴座429和手轮404,轴座429固设于固定座405的外侧,以用于支撑移动轴419的长端部,手轮404与移动轴419同轴固定,以用于使该压轮装置通过齿轮403和齿条实现移动,相应调节包胶轮417与第二传送装置之间的间距。为了确保齿条的导向效果,优选还包括垫接块425、连接板426和限位块423,限位块423的内侧设有限位用导槽,以用于导向限位,限位块423通过垫接块425和连接板426固设于固定座405的外侧面。使用时,通过前后调整第三压轮装置的位置,使包胶轮417与纸张接触减速的时机在负压吸附装置40吸纸尾时或之后,以确保纸张的减速搭叠过程顺畅高效。该结构可适用于不同长度的纸张,适用范围更广,并进一步利于确保纸张的完整。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上面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专利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