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无动力移动高空作业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68542发布日期:2019-02-26 17:51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无动力移动高空作业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空作业辅助设备,具体而言是一种便携式无动力移动高空作业平台。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高空作业平台多是在底盘上装配与伸缩臂联通的液压助力机构,伸缩臂顶端装配由人员站立的平台,通过伸缩臂的伸缩实现施工人员在高低、远近一定范围内的操作,其动力主要靠内燃机或电动机提供,现有设备存在以下不足之处:一是属于机械式联动操作设备,体积庞大,质量重,不便于携带;二是动力传输具有燃油或电能,不符合低碳环保要求;三是不适合狭小高空作业,四是高空作业费用高;五是制造价格昂贵。例如:“一种携式高空作业平台”,专利号:201420093419.1,该实用新型在搭建、拆卸,尤其是箱体拆装不便,体积大、不便携带,直立拆装时,高空操作无安全措施,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便携式无动力移动高空作业平台。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 左梯、右梯、下横撑、下斜撑、下固定架、上固定架、垫板、耳柄螺母、通心螺杆、踏板、上斜撑、上横撑;其特征是:所述左梯与右梯下部由两个下横撑和两个“X”型下斜撑通过两个通心螺杆穿过梯蹬通孔,由耳柄螺母锁紧连接,下固定架穿过梯蹬通孔插接,两个通心螺杆穿过下固定架与两个“X”型下斜撑的上部由耳柄螺母锁紧连接,左梯与右梯上部由两个上横撑和两个“X”型上斜撑通过两个通心螺杆穿过梯蹬通孔,由耳柄螺母锁紧连接,上固定架穿过梯蹬通孔插接,两个通心螺杆穿过上固定架与两个“X”型上斜撑的下端部由耳柄螺母锁紧连接,两个踏板的两端各穿入上固定架的两端的固定环,踏板在固定环内做90°往复运动。

所述左梯、右梯为铝合金折叠梯。

所述左梯、右梯还设为插接结构。

所述下横撑、下斜撑、上斜撑、上横撑均为不锈钢圆管制作,两端为半圆扁头,各设有一个长方形圆头螺杆通孔,便于装卸。

所述下固定架为长方形框架,由圆管制作,由前后两半构成,后部分的两端直角弯直径小于前部分两端直角弯直径,并插入前部分的两端内,并且两端各为一个同心通孔。

所述上固定架与固定架结构主体相同,不同点在于上固定架的两端各设有两个固定环。

所述垫板为阶梯型圆柱体,中心设有一个通孔。

所述踏板为两半构成,每半为长方形框架,两端凸出,中间设有数个横撑或采用防滑板、防滑网结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 适用于工业、车间、外部墙体清洗、施工等操作,尤其是油田野外作业,如抽油机维修保养、更换抽油机悬绳或注水井测试等作业;

2. 节能环保,操作安全,使用效率高;

3. 携带方便,铝合金结构,重量轻,体积小、任意移动;

4. 手工组装拆卸性于一体,可以拆卸后放置在较小的空间内,运输方便。

附图说明

图1-实用新型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踏板10的结构示意图

图3-实用新型下横撑3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左梯、2.右梯、3.下横撑、4.下斜撑、5.下固定架、6.上固定架、6-1.固定环;7.垫板、8.耳柄螺母,9.通心螺杆,10. 踏板、11.上斜撑、12.上横撑;A.螺杆通孔,T.梯蹬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公开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做详细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便携式无动力移动高空作业平台由左梯1、右梯2、下横撑3、下斜撑4、下固定架5、上固定架6、垫板7、耳柄螺母8、通心螺杆9、踏板10、上斜撑11、上横撑12;其特征是:所述左梯1与右梯2下部由两个下横撑3和两个“X”型下斜撑4通过两个通心螺杆9穿过梯蹬通孔T,由耳柄螺母8锁紧连接,下固定架5穿过梯蹬通孔T插接,两个通心螺杆9穿过下固定架5与两个“X”型下斜撑4的上部由耳柄螺母8锁紧连接,左梯1与右梯2上部由两个上横撑12和两个“X”型上斜撑11通过两个通心螺杆9穿过梯蹬通孔T,由耳柄螺母8锁紧连接,上固定架6穿过梯蹬通孔T插接,两个通心螺杆9穿过上固定架6与两个“X”型上斜撑11的下端部由耳柄螺母8锁紧连接,两个踏板10的两端各穿入上固定架6的两端的固定环6-1,踏板10在固定环6-1内做90°往复运动。

一种便携式无动力移动高空作业平台使用时,首先,将左梯1和右梯2放平展开;其次,分别将左梯1和右梯2下部的两个下横撑3和两个“X”型下斜撑4,上部由两个上横撑12和两个“X”型上斜撑11通过两个通心螺杆9穿过梯蹬通孔T,两端垫上垫板7,由耳柄螺母8锁紧连接;第三,将下固定架5穿过梯蹬通孔T插接,两个通心螺杆9穿过下固定架5与两个“X”型下斜撑4的上部由耳柄螺母8锁紧连接;第四,将上固定架6穿过梯蹬通孔T插接,两个通心螺杆9穿过上固定架6与两个“X”型上斜撑11的下端部由耳柄螺母8锁紧连接,两个踏板10的两端各穿入上固定架6的两端的固定环6-1;第五,将便携式无动力移动高空作业平台人工竖立起来;第六,操作人员从便携式无动力移动高空作业平台内部攀登至上部踏板10,将两块踏板10顶起,操作人员穿过踏板10后,将踏板10放平踩在脚下,即可进行高空作业。操作人员从内部攀登或操作时,下部要有两人扶住便携式无动力移动高空作业平台,防止倾斜或歪倒,有条件时,便携式无动力移动高空作业平台的上部可以与作业主体用绳子捆在一体,则更加牢固。必要时,两人推着(抬着)进行短距离水平移动。

操作完毕,操作人员下来,将便携式无动力移动高空作业平台放平,卸掉耳柄螺母8,把下横撑3、下斜撑4、垫板7、通心螺杆9、踏板10、上斜撑11、上横撑12;下横撑3、下斜撑4等散件装入包内;两块踏板10与下固定架5、上固定架6捆在一起;把左梯1与右梯2折叠,共四件,装车携带方便。

通过上述实施例,一种便携式无动力移动高空作业平台解决了工矿企业、车间、外部墙体清洗、施工等操作,尤其是油田野外,如抽油机维修保养、更换抽油机毛辫子或注水井测试等高空作业的问题,达到节能环保,操作安全,提高工作效率,携带运输方便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